小组讨论法在高中课堂教学中的窘境

来源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c4221774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有一种教学方法备受争议,那就是小组讨论教学法。小组讨论教学法,即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小组成员围绕某一个新问题,发表看法,从而进行相互学习的一种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把全班学生分为几个学习小组,分别布置相关的学习任务,各小组成员搜集材料,完成自己的任务,然后互相交流,从而完成学习任务。这种学习方法可以鼓励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搜集材料,能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之一便是要转变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提倡学生不但要积极主动学习,更要乐于探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培养学生搜集材料、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要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在新课程改革中以小组讨论法为基础的合作学习法受到很多老师的青睐,也可以说是倍受推崇,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小组讨论法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更有利于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的培养,也能够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反省、不断提高。但在现实中,社会各界对小组讨论法褒贬不一,造成这种认识不一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课堂小组讨论形式化。一般的班级分组,为了便于班级管理,大多数老师会从纪律和学习因素两方面考虑,对于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分组原则很少考虑,这就导致分组的随意性,對小组讨论教学法的效果产生很大影响。如果教师设计教学问题前没有摸清学生的情况,就会导致设计的问题缺乏目的性。这样的问题设置就会流于形式,课堂小组讨论就会华而不实,徒有其表。当然,我们也要考虑当今高中学生的课业负担比较重,他们的课余活动时间是非常少的,很少有时间去认真完成课前的知识准备,知识储备有限。基于学生的这种现状,教师担心学生的讨论难以达到自己的预期效果,只有不断提醒学生。这样,在教师的精心“诱导”下,学生失去了在小组讨论中发表不同意见的机会,小组讨论又成为教师的个人表演。这势必会影响小组讨论的效果,也没有从本质上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反而导致课堂小组讨论形式化,从表面上看学生讨论得非常激烈,课堂非常热闹,而实际上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
  其次,课堂小组讨论成效有待商榷。前面已经提到,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积极性不高,而且很多时候学生即使参与了课堂小组讨论,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还有可能会出现表达能力不够、偏离讨论的主题等问题,从而影响课堂的进度。还有些老师担心学生漫无边际的讨论影响教学进程使得教学任务无法完成,不敢让学生讨论。基于教师的这种心理,课堂小组讨论往往成为大多数老师公开课课堂上的一些点缀,在常规课堂中难觅踪迹。所以,很多时候小组讨论法被很多人认为是大型公开课教学中一种表演。
  最后,小组讨论法在高中课堂教学实践中推行困难重重。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开展小组讨论前老师没有对学生进行充分了解,设计的问题没有针对性。其二,高中生的课业负担比较重,课前没有时间用于调研。其三,开展小组讨论对教师要求更高,不但要求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要扎实,还要求教师要有非常广博的知识。但现实并不允许教师静下心来学习,高中教师的教学任务本来就非常繁重,如果长期采用分组讨论的模式进行教学,无疑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因此,很多教师从现实考虑,理所当然会更倾向于传统教学方法。
  综上所述,以小组讨论法为基础的合作学习无疑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但在当前“一切向分数看齐”的社会大环境下,小组讨论这种教学方法不能立竿见影,需要长期进行才能见效。再加上小组讨论法的一些弊端,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很难显示其优势,亦很难推行。
其他文献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前言'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是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
会计委派制是中纪委1998年提出在全国试点推行的新的会计管理体制。其有利有弊,解决了一些问题,但也存在着一些缺陷,需要进一步完善。财务总监委派制易被架空,会计负责人委派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有了更高的要求,其中,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对于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受传统教学理念和方法的影响,思政课堂的教学效率较为低下,学生往往会出现厌烦和抵触心理,无法满足当前的新课改要求,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一、新课改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新理念  1.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学生的学习动力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教师的影响,简单来说
指出了石岛海洋气象广播电台自动采编播报系统通过搭建服务器,由采集合并软件和自动播音专家软件两部分组成,实现了内外网报文的自动采集,突破语调调节技术,具有中英文双语混
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民营企业在市场经济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对人力资源的管理问题。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着缺乏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规划、人力资源管理机构的设置及
20世纪70年代,微观史学理论诞生,并且在西方史学研究领域迅速流行起来。微观史学理论主张以更加细微的角度分析研究历史材料,用獨特而又多样的微观历史材料反映宏观历史进程。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融合了多种史学理论,为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指明了新的方向。当前的高中历史教材多从宏观的角度编写,较少呈现微观历史。而在教学中引入微观史学理论,能使学生近距离了解历史、观察历史,从而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一
本文通过案例证明经典的企业所有权或治理结构理论并不能充分阐释家族企业所有权冲突的解决方式,必须引入社会学理论对这一问题进行考察.作者认为家族企业在进行所有权分配时
生成性的课堂教学资源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资料。如果政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充分利用生成性课堂资源,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活力,也可以有效地拓展政治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高中政治教学中生成性问题得不到重视的表现  1.课堂教学中容易忽略生成性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很多政治教师为了加快课堂进度,往往会忽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产生的生成性问题。在课堂教学中
中国社会是一个家国同体的社会,所以,“国与家”共同构成了一个词——国家。家于国而言,是国之基础;国对家而言,是家的放大。作为学生来说,培养家国情怀,实质上就是提升自己的责任意识,引导自己既要能担当起自身成长的责任,也要不断提升自身对祖国的热爱与信心,进而明确,读书既是为了自己,同时也是为国家和民族。也只有明确了这样的目标,才会真正提高自己在学习歷史时的积极性和有效性,从而培养自己的家国情怀。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