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泪小管断裂鼻侧断端三种寻找方法的比较

来源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zhenzs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3种不同方式寻找下泪小管断裂鼻侧断端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4例新鲜断裂的外伤性下泪小管,依次通过3种方式(注水寻找法、直视寻找法和探针寻找法)寻找鼻侧断端并对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注水寻找法:24眼中7眼可以明确定位断端,成功率仅29.17%;直视寻找法:24眼均可在手术显微镜下直视寻找到下泪小管鼻侧断端,成功率为100%;探针寻找法:12眼通过探针找到泪小管鼻侧断端,成功率为50%,但4眼穿出假道.结论 对于新鲜的外伤性下泪小管断裂者,首选直视寻找法,若寻找时间超过半小时未果的病例,可尝试注水寻找法,探针寻找法是最后的选择,对于组织水肿明显的患者,应尽量避免使用。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在直视下睫状体复位术治疗外伤性睫状体断离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外伤性睫状体断离23例(23眼)在直视下行改良睫状体缝合复位术的临床资料.男19例,女4例.病程1 h~2年半.就诊时眼压为4 ~ 10 mmHg(1 mmHg =0.133 kPa).术前均通过前房角镜及超声生物显微镜(UBM)确定睫状体断离的位置和范围.结果 术后随访1~6个月,全组23眼眼压均提高到>8 mmHg.
目的 建立有效、可控、简便、重复性好的弥散性低剂量532 nm激光眼损伤大鼠模型.方法 采用相应激光器和自制装置造模,将实验动物分为照射后即刻、1d、3d、5d、7d和14 d组.用直接检眼镜、彩色眼底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观察受照后大鼠的眼底改变,行视网膜电流图检查.结果 建立了无肉眼可见的损伤的、弥散性532 nm激光照射的动物模型.此模型中眼底照相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均未见异常.视网膜电流
目的 研究丁酰化壳聚糖膜在兔眼高眼压模型滤过手术中的抗瘢痕作用.方法 实验研究.45只青紫蓝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左眼为实验眼,前房均注射0.3%复方卡波姆溶液(含有0.025%地塞米松)0.3ml,诱导兔眼高眼压模型,3周后眼压为30~40 mmHg(1mmHg=0.133kPa).第1组:单纯小梁切除术;第2组:小梁切除术中使用丝裂霉素C(MMC);第3组:将丁酰化壳聚糖膜植入小梁切除术的板层巩
目的 评价采用多层螺旋CT视神经曲面重建的方法,测量成人眶内段视神经鞘横断面直径和面积的可行性和可重复性.方法 选取正常成人55例,用多层螺旋CT行头颅容积扫描,获取图像经图像后处理工作站进行眶内段视神经的曲面重建,检测参数为距球后视神经起始部3、6、9、12、15 mm处视神经鞘横断面的直径和面积.同一检测者在3次非连续性时间盲法测量,计算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