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化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初探

来源 :少儿科学周刊·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llovew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智力的核心是思维,有思则明,明则通,通能应变。化学教学中如何使学生很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关键在于狠抓思维的启发、诱导、训练和发展,以达到培养能力,开发智力的目的。因此培养中学生化学思维能力,已成为中学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一、激发兴趣,激起学生求知欲,有利发展思维能力
  心理研究表明,当学生对学习对象有兴趣时,大脑中有关学习神经的细胞处于高度兴奋状态,而无关则处于抑制状态。因此,思维能力的获得和提高,必须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是不可代替的。因此,化学教学首先要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求知欲。
  二、教师在课堂上精讲,引导学生思维
  教师讲课必须掌握少而精的原则,讲到点子上(重点、难点、知识点、疑点、考点等),要采用启发式的方法,把精力用到引导学生会学上,做到导以思维,导以方法,导以规律。经常用比较、分析、综合、归纳的方式,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规律化。
  三、利用化学实验开发学生的思维
  实验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怎样观察实验现象,还应启发学生怎样利用这些感性材料去思考问题,看到化学现象背后的本质。例如,看见了某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后变红,红的“现象”引起了思维,此时溶液中存在H+。近一步熟悉中学化学常用的甲基橙、石蕊、酚酞的变色区间,结合酸碱指示剂变色范围,将其概念括为:
  甲、石、酚
  备自三区间
  红、橙、黄;红、紫、蓝;无(色)、浅(红色)、红。
  又如,在电解滴加酚酞试液的Na2SO4溶液时,可观察到两极上有无色气体生成,阴极附近溶液很快变红色。启发学生分析两极上是什么气体,怎样检验,为什么阴极附近溶液变红色?电解产物是什么?两极上析出气体的体积是什么关系?电解实质相当于电解什么?边实验,边讨论,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步步深入,在探索知识的道路上不断前进。再如镁、铝 的教学过程中,关于A1C13和NaOH的反应,学生用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两溶液,由于滴加的顺序不同,而现象不同?经观察分析思考,加深了学生对:
  A13++3OH- ===A1(H)3
  A1(OH)3+OH- ===A1O-2+2H2O
  A13+ +4OH- ====A1O-2+2H2O
  反应实质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申,若将生成的NaA1O2溶液与A1C13溶液混合,又将发生什么现象呢?进一步指出反应实质:
  A13++3A1O-2+6H2O ====4A1(OH)3↓
  从而加深了铝盐、偏铝酸盐、强碱溶液,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的理解,那些离子在不同的酸碱性介质中能否大量共存,进一步提高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四、创设良好的思维氛围,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的学习过程应该成为教学过程的重要方面。因此,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思维氛围,探索有利于发展他们思维能力的教学模式是一个很重的任务。布鲁纳曾指出:“教一门学科,不是建立一个小型图书馆,而是要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去。”这里所强调的是要让学生自己进行知识分类、归纳和整理,而不是越俎代疱。因此,在学完元素性质一类内容之后,指导学生以单质及其化合物相互转化为纲进行整理。如氮族元素及其化合物中:
  +5 HNO3 ? +4 NO2 ?0 N2 ? -3 NH3
  学生自己去归纳时,他们必须分析、比较、归类、抽象、综合、概括等种种思维过程,而这整个过程就锻炼和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所以,指导学生自己整理知识,能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品质。
  五、强化习题训练,开发学生思维
  1、层次练习,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我们知道从思维的基本方法来说,应着眼培养思维的深刻性,根据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易到难设计的层次练习。加强对思维深刻性的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某气态烃在一个密闭容器中和过量O2混合完全燃烧,反应前后压强不变(120℃)此气态烃是( )
  A:CH4 B:C2H4 C:C3H6 D:C3H3
  部分学生对题意缺乏理解,先入为主只选A。能同时选A、B的为少数。说明学生解题时,没有把握凡符合CxH4组成且x≤4的烃都可以的特点。思维产生了片面性和狐立性,而缺乏全面性和系统性。在练习中多编一些多项选择题有利于学生去伪存真,有利于培养思维严密性和深刻性的目的。
  2、举一反三,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发散思维是创造思维的核心,创造思维是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不断反复交替的过程。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有计划、有意识、有步骤地进行,抓住关键字句,不断转变问题情境,推动学生积极思维。例(1)PH值为12的NaOH溶液和PH=2的盐酸等体积混合,求溶液的PH值。把题目稍微改动一下;(2)PH值为12的碱与PH=2的强酸等体积混合,求溶液的PH值。这就要考虑强碱、弱碱两种情况。(3)PH值为2的一元酸溶液和PH=12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的PH值。这就要考虑一元强酸和一元弱酸两种情况。人为改变题目条件,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灵活应变的思维品质。
  3、在比较练习中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按知识内容的纵横联系和解释方法组织比较性练习,可以沟通不同知识内容间相互联系,开拓思路,活跃思维,培养学生学思维的广阔性。例如:究竟遇哪些问题要考虑水解,经过分析可以归纳出考虑盐的水解的八种情况:(1)分析盐溶液的酸碱性时,需考虑水解,例如判断盐溶液的PH值。(2)两种盐溶液混合,若一种是强碱弱酸盐,另一种是强酸弱碱盐,考虑水解,例: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3)解释某盐溶液配制时,应如相应的酸时,考虑水解,例如配制FeCl3溶液。(4)鉴别某几种盐溶液时,有时需考虑水解,例硫铵、纯碱、氯化铵。(5)中和滴定中指示剂的选择需考虑水解,例NaOH溶液滴定CH3COOH溶液。(6)肥料的混用问题有时需考虑水解,例草木灰不能和硫铵混合施用。(7)解释某些化学现象时需考虑水解,例盛放纯碱溶液的滴瓶不易打开。(8)分析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有时需考虑水解,例Na2S水溶液中[Na+]:[S2- ]===2:1对吗?通过这种题组的比较练习可以使学生明其原理,得其方法,通其变化,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从而提高了概括能力。通过知识的迁移作用,积极思维,锻炼了思维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培养思维的广阔性。
  教学实践证明,根据化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编拟多种形式的练习,能巩固知识,培养解题技巧,梳理解题需要的知识点,训练思维的逻辑性、独创性。
其他文献
“三农”问题是制约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根本问题。全国人口的70%居住在农村,可以说构成全社会基础的是农村,但是城乡的巨大差别、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以及有进一步扩大趋势的贫
本论文的研究受到建设部软科学研究项目“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投资控制及风险收益优化模型研究”的资助。 工程项目建设过程是一个周期长、投资多、技术要求高、系统复杂的
[摘 要]本文对探究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应用该教学方法提出了一些思路和对策,期望以此改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和学习能力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探究教学  探究学习的思想缘于20世纪初美国教育家杜威的“问题教学法”。目前一般认为,探究学习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
两岁女童小悦悦2011年10月13日在广东省佛山市的一个街道上被一辆车撞倒。视频图像显示,在小女孩倒地后的7分钟内,有近20人从她身边经过但却都纷纷漠视,直到一名清洁工最后施以援手。这起事故中那些路人所表现出的绝情与冷漠不仅引发中国民众的讨论,也引发多个外媒的关注。有外媒感叹,现在中国社会道德观念已经丢失,“泛滥的现实主义和失控的经济增长是否正在将中国社会变得日益麻木与冷漠”。  有网民说:“说真
[摘 要]小学数学作业对促进学生学习成效的提高,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的发展等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小学数学作业的价值未得到充分认识,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现状不容乐观。本文就如何进行小学数学作业的科学设计提出了一些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是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信奉的理念、依据的理论和运用的技术不仅关乎整个设计能否体现新课改的精神,而且影响到
[摘 要] 数与计算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有广泛的应用,掌握数与计算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过程,有利于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数与计算是科学技术的基础,掌握一定的数与计算的知识将使人终身受益。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数与计算 教学  数与计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多的数学知识,因此它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但是,随
[摘 要]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我国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还存在一些不足,本文将提出现有问题,并就如何优化应用题教学提出一些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  教学策略是指以一定的教育思想为指导,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制定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调适、优化以使教学效果趋于最佳的系统决策与设计。应用题教学既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又是难点之一。对于各类应用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