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分析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的分层异步教学策略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yleardut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分层异步教学模式是在新课改背景下所提出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其强调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客观差异,以此为基本参照实现层次化、异步化的教学活动。本文首先分析了分层异步教学的基本内涵,对其在新课改下能够发挥的教学作用作出探究,然后结合小学语文,分析了分层异步教学模式具体落实的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分层异步;内涵作用;落实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新课改的持续推进,以生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也更加深入人心,得到了广大教师的认同,并且在实际教学中践行这些教育理念。在这一过程中,于是就产生了分层异步教学法,其强调了对学生现实情况的关注,教师针对性的展开教学活动,促使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对于小学语文教师而言,就需要切实掌握分层异步教学法的流程和要点,在语文教学中渗透这一教学模式。
  一、分层异步教学模式内涵及其教学作用
  (一)内涵
  对于分层异步教学模式的认识,需要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方面是分层,另一方面是异步。所谓分层,大多数情况下对其的理解为对学生进行分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展开对应的教学活动,确保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水平、语文素养相符合。但是随着教学活动的不断演进发展,分层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对学生进行分层,还逐渐扩展到对教学内容、教学环节的分层。在异步这个方面来看,主要是指对教学活动的开展采取异步流程,即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依照不同的流程展开教学,而并非采取统一同步的教学流程。分层和异步两者是相互对应的,因为学生、教学内容等方面实现了层次划分,所以需要实现教学活动的异步展开,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二)教学作用
  新课改的深化,使得小学语文教师更加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希望通过切实的教学活动,让每一个学生的语文水平都能实现提升。分层异步教学法遵从了因材施教、以生为本的基本原则,其教学作用非常显著。第一,使教学活动更加符合学生实际,如此可以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切实理解对应的语文知识,进而体验到学习知识的快乐和成功感受,进而逐步扭转被动、抗拒的学习态度,转化为主动积极的学习行为。第二,使教学活动更加高效,取得更加可观的教学成效。以往教学成效不显著的根本问题在于部分学生对知识不能理解,教师所讲不能满足其学习要求。分层异步教学可以在教学上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提升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效果。第三,分层异步教学打破了传统“大锅烩”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能够在自身个性和教师规范的双重作用下,实现良好的个性化发展。
  二、分层异步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实现
  (一)层次划分
  分层异步教学的根本就在于正确对学生进行分层,这里所说的正确分层,是指不能单纯依照学生成绩划分层次,而是要综合学生学习成绩、课堂表现、学习态度、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等多个方面的指标合理划分层次。具体而言,首先,教师需要通过合理的方法对学生这些方面的指标予以评价,然后综合各方面指标进行综合打分。需要注意,在这些评价指标中,需要将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作为主要评价指标,其他作为辅助评价指标。其次,依照评价结果进行层次划分,将75分以上划分为A层次、55—75分划分为B层次、55分以下划分为C层次。
  (二)设计分层
  在学生层次划分完毕之后,就需要在教学设计上分层展开。比如,在教学《画杨桃》这篇课文的时候,对于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就可以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对于A层次:首先让学生对课文进行阅读,分清层次,明确大意。然后结合教师给出的问题,探讨答案和意义。如画杨桃和达·芬奇画鸡蛋有哪些共通之处?文章的中心思想给予了我们生活上哪些启示?等等。对于B层次的学生:首先给出一个明确的主题,即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给出这个主题之后,让学生结合课文,寻找可以反映这一主题的段落和文字,分析这些段落文字式如何表达这一主题的。对于C层次的学生:首先让学生查阅字典掌握陌生字词,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划分段落,归纳段意。再由教師指导将每个大段的意思串联起来,得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如此通过三个层次的划分,既实现了教学内容的分化,也实现了教学流程的分化,为后续的异步教学打下了基础。
  (三)异步教学
  在划分好学生层次和对应的教学内容之后,教师就可以展开异步教学了。在异步教学时,可以将三个层次的学生以学习小组的形式作区分,对A小组布置学习任务之后,再向B下组下达学习主题,最后指引C小组的学生开始查找生字、划分段落。待C小组完成这两个环节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对分出的段落进行段意归纳。之后,回归到B小组上,让学生将找出的段落和文字对主题的表现进行分析,同时教师适当引导,深化学生理解。然后在回归到C小组,让学生分析每个段落对画杨桃的意义表现,然后串联起来总结文章的主旨思想。这时,教师可从A小组中抽取学生对主旨思想进行归纳总结,教师予以补充完善。最后,在文章主旨思想的基础上,教师予以升华。面向三个小组提出问题:课文通过画杨桃表达了做事应该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对于语文课程而言,那么应该怎么做呢?这时全班同学积极发言,有的说应该“不懂就要问”,有的说应该“课堂积极回答问题”,等等。如此,通过异步教学,既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切实掌握了课文了内容,同时还对全体学生实现了思想认识上的升华,可谓一举两得。
  三、结语
  分层异步教学在小学语文中可以发挥出非常显著的教学作用,教师需要从学生分层做起,做好针对性的教学活动设计,然后展开异步教学,确保教学效果达到预期。
  参考文献
  [1]宗月平.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创新小学语文教学[J].现代农村科技,2015(3).
  [2]马艳华.浅析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困境与解决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4(S2).
  (编辑:钟园)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和掌握农村学校环境卫生健康危害因素水平及动态变化,对农村学校环境卫生状况进行客观评价,为制定农村学校健康危害因素的控制措施提供基础依据和支持。方法现场调查
<正>吾师徐荣谦教授出生于中医世家,现系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第五批全国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乃京城"小儿王"刘弼臣教授之传人。徐荣谦教授中医
【摘要】创设生活化情境是促使小学生对语文新知识进行主动建构,提升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实现学有所长的重要举措。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通过营造生活化的教学场景、模拟真实的生活片段、布置多样化的生活实践三个方面创设生活化的情境。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情境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生活化情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语文教学中的生活化情境创设,具体指的是语文教师借由
语文教材中不乏古文化的影子,在教学中挖掘教材中的资源,对学生进行古文化知识的渗透,不仅可以对学生进行古文化知识的熏陶,而且更容易发展学生的素养,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摘要】童话作为一种特别的文学体裁深受大多数儿童的喜爱,尤其是中低年级的小学生。《伊索寓言》《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外国童话故事书享誉世界,因为其中故事所表达的积极正面能量且故事本身所具有的艺术和美感价值,童话已经成了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该内容在语文课本中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小学生对语文课文的阅读兴趣,教师就要以此为契机利用各式教学方式积极展开丰富的童话教学活动。本文就童话的特点和对小学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99~100页期末复习第8~14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回顾和整理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进一步掌握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