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语言文字训练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xs0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质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落实对学生的语言训练,是值得探究的。本文结合语言文字训练的现状,重点阐述如何能有效地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一、语言文字训练的现状
  《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语文教学在繁荣的背后出现了令人担忧的现象,其中一个较严重的问题就是语言文字训练的内容越来越少。老师带领学生扎扎实实地学词写字,进行默读、复述、背诵等语言训练的现象越来越少。即使有这样的训练,也因为过分强调了自主而使得训练不到位,缺乏表达的规范性,说写的交流只重视内容的反馈,忽略了语言的形式,且经常得不到时间的保证,教学中基础知识的落实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逐渐淡化。
  二、语言文字训练的重要性
  小学语文课标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就是要"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语文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适宜采取不断反复,螺旋式上升的训练方式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叶圣陶指出:"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由此可见,语言文字训练是语文教学的主干。
  三、阅读教学中如何落实语言文字训练
  (一)激发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备教材,精备学生,设计安排好每堂课,运用生动活泼、能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并符合语文教学规律的方法施教,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能学"。
  (二)训练的方式要多种多样。
  1.在读中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
  在读中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就是要让学生充分接触语言文字,多读课文。读,有默读、朗读、背诵。默读,是理解词语、熟悉句子、感知内容的好方法。朗读,既是吸收语言文字的有效手段,也是积累语言文字、培育感情的有效方法。背诵,是大量积累语言文字材料的最有效方法,以便提高学习效率。
  (1)在默读中理清思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的训练。要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作者的思路,可采用默读,因为默读利于学生在短时间内冷静地思考。阅读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默读指导,引导学生将"读"于"思"结合起来。同时,在引导学生不断提高阅读质量的同时,还需逐步提高默读的速度。
  (2)在朗读中理解词语,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朗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也是语文积累的重要途径。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让学生充分地读、反复地读,使学生在朗读中增进感知、提升感悟、培养语感、体验品味。有感情地朗读是理解课文语言文字的有效方法,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学生可以理解词语的内涵,领悟作者写作的情感和目的。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语言文字表达的理解,都是先通过"读"来完成的。比如《我们爱你啊,中国》,内容是学生所熟悉的,但是所有的内容以现代诗的形式出现,要引导学生弄清整首诗的主题、内涵就要反复朗读,在读中了解祖国的可爱之处。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明白哪一个词语最能概括祖国的幅员辽阔,哪一个词语最能体现祖国的精神。对一些词语如:"巧夺天工、巍峨、浓妆淡抹",则要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理解,而傣家竹楼、布达拉宫、吐鲁番、戈壁滩是祖国富有代表性的景物,需通过课件给学生直观的感受,真切地体会祖国的可爱。由于有了充分的情感铺垫,了解了祖国有那么多让我们热爱之处,学生的"自豪"、"骄傲"充溢于心中,热爱祖国的情感达到了高朝,于是大声呼出"我们爱你啊,中国!"整个教学过程就通过反复朗读达到了以读悟情、以读解词、以词概文的目的。
  (3)在熟练背诵中促进语言文字的训练。
  小学阶段是人的记忆力最好的黄金时代。因此,无论是要求背诵的课文,还是"诵读与积累",我们都要认真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沉醉其中并熟读成诵,从而达到积累语言材料,增加文化底蕴的目的。课堂教学是语言积累的主渠道,教师要尽量做到精讲精练,挤出时间指导学生背诵。背诵的内容可以是优美的语段,经典的美文,也可以是唐诗宋词等。背诵的形式多样,可抽背、小组背、齐背,还可同桌或两组对背。
  (4)在阅读迁移中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善于选择合适的补充材料扩展阅读,指导学生有效积累语言。补充阅读可以是一句话、一段话或一篇文章。如:学了《鸟的天堂》一课后,可引导学生观察文中插图,学习课文中写鸟声、鸟影和榕树的句段,抓住那只机灵可爱的但课文中并没有细细描写的小画眉写一段话,注意写出小鸟儿自由自在地在乐园中飞翔、嬉戏的情形。这是练习对课文句段的迁移来积累语言。再如,教学《烟台的海》一文后,要求学生灵活剪辑文中语言,加上自己平时的积累,做做小导游,用富有激情、流畅的语言介绍烟台的海一年四季独特的景观。这是帮助学生内化课文语言。
  2.在说话训练中加强语言文字训练
  阅读教学中的语言文字训练,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表达自己的思维--说话、写话。因此,教师要注重在说话训练中加强语言文字训练。如:学了《半截蜡烛》一文后,可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伯诺德夫人一家三口的计策都很绝妙,而只有杰奎琳成功了呢?学生在把握人物特点的基础上,一定会畅所欲言。只有让学生在课堂上多练、多说,才能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高年级可以进行复述的训练,复述是进行口头语言训练的一种重要的方式。复述可以利用插图进行复述,编写提纲进行复述,创造性复述。
  3.在练笔中加强语言文字训练。
  根据教材特点,精心设计课堂练笔,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可以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小练笔内容不等,可以让学生从句式、段式、立意、写法等方面进行局部仿写练习。如学了《我们爱你啊,中国》后就可以趁热打铁,让学生仿写诗句。首先启发大家想想,除了文中提到的景点物产,你还知道哪些名胜古迹、中华特产?接着告诉他们,写诗歌并非只有素材就够,还要进行剪辑。同学们提出的这些素材,还要分类。分完后句式不够整齐,读起来不响亮又该怎么办?就这样在集体讨论修改中,孩子们不知不觉学到了炼字、构思的本领,达到了练笔的目的。
  4.在课外阅读中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
  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扩大阅读量,其实也是在积累语言文字。吕淑湘先生说:"语文学得好的人,无一不得益于课外阅读。"叶圣陶先生也强调指出:"为养成阅读习惯,为充满自己的生活,都非多读不可。"因此,我们除了上好阅读课外还要注意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鼓励学生扩大阅读面,广泛涉猎书籍报刊,从大量的课外阅读中汲取养料。我们可根据学生的心理年龄推荐适合他们的作品,也可以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导学生阅读与课文相关的文章。如在教学《三打白骨精》时,教师根据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给学生讲几个精彩的故事片断后及时向他们推荐《西游记》。又如学了《三亚落日》,推荐学生读一读巴金的《海上日出》......这样不仅能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也有利于语言的积累。
  综上所述,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语言训练,应以比较新颖的方式出现在学生面前,且能贴近学生的心灵,走进他们的情感与精神世界,运用多种策略,让学生不觉得是在进行着枯燥的训练,使训练能促进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其他文献
【摘 要】目前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三大问题:一是媒体手段的不切实际的滥用;二是追求所谓活跃气氛,崇尚热闹的、浅层次的所谓"师生互动";三是教师一味讲个不休,导致语文课堂高耗低效,学生掌握语言文字这个工具的基本能力目标没有真正实现。因此,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必须要回归平实,即:要按照语文教学的规律进行教学,摒除花架子,摒弃为渲染所谓课堂气氛而做的各种"秀",还时间与学生,让学生在科学方法的指导下
每次听公开课,听到学生在课堂上积极踊跃、能说会道,在与人交往时彬彬有礼、能言善辩时,多么希望自己的学生也是如此。但作为老师,我深知,这种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绝非一朝一夕之功,是要从一年级抓起的,是要从一言一语逐步积累的。然而,一年级学生小,不会听,不会说,语言匮乏,经常是接半句话,要么激情高涨,手举得高高的,站起来就一句话,还不够完整,甚至是老师翻译给同学们听,或者是就几个语言能力强一点的同学唱独角
期刊
【摘要】阅读是学生最为基本的学习活动和学习方法。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能够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让小学生以阅读、分析、处理的方法,获得和文本相关的生活信息和课文信息,形成独特体验、感悟和情感。但是,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较多的不足和弊端,阅读课上学生的感悟不深,缺乏实效。故此,我国小学生的语文阅读教学需采取新型的阅读教学方法,选择新时期阅读资源。本文就此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进行探析
期刊
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很重的分量,阅读能力的培养关系到语文教学的成功与否,它是培养学生理解力、想象力、概括力、鉴赏力、写作能力的基础。一个人的阅读能力水平体现了其综合的认知、判断以及整合各类资源的能力高低。是阅读者运用专业知识来分析、总结、判断和联想创新。要想提高初中学生阅读能力是有相当难度的。我们不难发现众多的初中生在阅读了那么多书后还是不会读书,对于领会文章主旨、理解那些文章的点睛之句和构架
期刊
我们就要迎来21世纪。面向21世纪这个辉煌的时代,对语文素质如何规范呢?根据21世纪人才素质要求,语文素质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要求学生既能迅速而有效地理解语言文字接受信息,不断提高文化科学水平,又能准确而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传递信息,进行思想交流。换言之,就是要有较高的听、说、读、写能力,有较强的自学能力,会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要学会做人,要有良好的性格和高尚的思想、品德、
期刊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可见培养语文能力应当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下工夫。但是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着偏重写的训练,忽视其他方面的训练的现象。其中朗读的训练是最容易被忽略的。须知,语文课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熟读、背诵,
期刊
什么是理想状态的阅读?这显然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但是,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能力只能在主动的阅读实践过程中形成。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参与阅读过程并通过积极自主的实践活动来形成良好的阅读能力呢?我觉得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而要达到这种境界,就要让学生自主地、全身心地经历阅读过程。先从读、思、议、品、评中进入阅读情境,再
期刊
概括文章内容作为考察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起码要求。常见于材料题及各种文体的阅读。尤其记叙文阅读中最为常见。它要求学生在遵循从局部到整体的阅读规律下,进而从整体上筛选信息,归纳,概括出文章的内容。  进几年来的中考记叙文阅读常考题型有如下四种:  1.请用一句话概括这个感人故事的内容.  2.阅读全文,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  3.细读全文,题目"春光美"中的"美",除了景色美之外,还具体
期刊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