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亲爱的小伙伴们,大家好!
说起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水浒传》,大家的头脑里一定涌现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你们最喜爱的是用两把板斧扫荡黑暗势力、憨直天真而又粗鲁蛮勇的黑旋风李逵,还是济困扶危、不拘小节而又粗中有细的花和尚鲁智深?是逆来顺受,被逼上梁山后浴火重生的豹子头林冲,还是英勇刚烈的血性英雄行者武松,抑或是“忠为君王恨贼臣,义结梁山且藏身”的呼保义宋江?当然,《水浒传》有一百零八将,每一个英雄人物都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大家可以试着给他们排一个喜爱指数榜。
喜爱《水浒传》的小伙伴一定记得,宋江当了山寨之主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聚义厅”改名为“忠义堂”。这一情节其实暗示了《水浒传》的主题——忠义。
先说说“忠”。宋江改“聚”为“忠”,寓意深刻,预示了他今后要把这支队伍带向何方。第七十一回之后,“受招安”“征辽”“征方腊”等故事情节向我们表明:这支起义队伍已经和平地转化为“顺天护国”的保皇大军,从此一步步走向悲剧的命运。这是领袖人物宋江既要“报效朝廷,辅国安民”,又要为众兄弟谋未来的思想的必然产物,也是作者施耐庵遵循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如实反映统治者伪善本质的必然选择。
再说说“义”。 “义”是水浒英雄的行为准则,也是他们辨别是非的标准。大家只要翻开小说目录,浏览那一个个“义”字,就会知道书中塑造了多少义士义举。这些水浒英雄行侠仗义的故事都生动曲折,引人入胜。大家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将那些自己喜欢的章节梳理出来哦!
《水浒传》是一部文学巨著,在中国小说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作用,其艺术价值在于塑造了一个个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叙写了一个个起伏跌宕的传奇故事。小伙伴们还等什么?大家赶紧打开手中的小说,与初初一起欣赏这部奇书吧!
一、绘制图表识英雄
常言道:“智不智,看《三国》;勇不勇,看《水滸》。”意思是三国出智士,梁山多勇夫。因此,阅读《水浒传》时,我们首先要聚焦那些英雄,梳理他们的姓名、绰号、梁山座次及星宿、使用的兵器或特长、主要经历、性格特征……
二、专题研读析英雄
金圣叹在评点《水浒传》时说:“《水浒传》写一百八个人性格,真是一百八样。若别一部书,任他写一千人,也只是一样……” “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水浒传》特别注重人物形象的个别性、差异性。我们在研读《水浒传》时,可以设计若干个人物专题来进行探究性阅读,以读出人物的个性差异。
示例:梁山泊首领漫谈
水泊梁山前后经历了三位寨主,分别是白衣秀士王伦、托塔天王晁盖和及时雨宋江。他们因为出身、地位和经历的不同,在待人接物、处理问题上也表现出不同的性格特征。三位首领更替的过程,也是梁山发展壮大的过程。
第一任:王伦
王伦是梁山事业的开拓者,落第秀才出身,有点文化,但离满腹经纶还差得很远。他当初走投无路,落草为寇,凭借小有胆量以及柴进的资助,带着七八百个小喽啰占山为王。他心胸狭窄,嫉贤妒能,无过人能力,无仁义之心,无宽广胸襟,更无心腹之人,最终落了个身死人手的下场。
第二任:晁盖
晁盖,山东郓城县东溪村保正,不喜读书,擅长刺枪使棒,专爱结识天下好汉。他伙同刘唐、吴用等人,在黄泥冈智取生辰纲。事情败露后,他得到宋江、朱仝和雷横的帮助,投奔梁山,然后又在林冲的助力下化险为夷,成为梁山第二任首领。
他为人豪爽,仗义疏财,知恩图报,讲求仁义,绝不滥杀无辜,但也有糊涂莽撞、意气用事的时候:初到梁山,他不体察人情,竟被王伦的假热情迷惑,想着“此恩不可忘报”;杨雄、石秀上山,讲起祝家庄誓与梁山为敌之事,他不恨祝家庄,反而责怪杨雄等人有辱山寨;曾家五虎夺走了别人献给梁山的马,又放出了几句轻视梁山的话,便轻易激怒了他,他贸然攻打曾头市,结果中了史文恭的毒箭,含恨而亡。
第三任:宋江
宋江为人慷慨大度,仗义疏财,“急人之急,扶人之困”,可谓“江湖到处都有他的传说”。他求贤若渴,礼贤下士,担任头领时期,将梁山经营成了一个组织严密的集体。众好汉不仅排了座次,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智取无为军、大破连环马、夜打曾头市、三败高太尉”等一系列军事行动,都显示出宋江较强的组织才能和指挥才能。正是在宋江的带领下,梁山一步步走向鼎盛,成了朝廷的心腹大患。
宋江的忠君思想根深蒂固。他将“聚义厅”改为“忠义堂”,打出“替天行道”的旗号,只反贪官,不反皇帝,一心想通过招安来为梁山众人谋一个好出路。他的“愚忠”彻底断送了梁山的未来,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最终归于沉寂。这不仅是宋江的悲哀,更是时代的悲哀。
三、各抒己见论英雄
亲爱的小伙伴们,当你们走近梁山一百零八将,了解了他们的英雄事迹后,是不是也有了自己的看法呢?这个时候,大家可以查找相关资料,结合名家观点进行思考、探究。
示例:美国汉学家浦安迪在其著作《明代小说四大奇书》中,认为宋江“明显是一个软弱不济之人”。大家是否认同这一说法?请从《水浒传》中找出两个能支持自己观点的事件,与同学进行讨论交流。
第十回
说起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水浒传》,大家的头脑里一定涌现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你们最喜爱的是用两把板斧扫荡黑暗势力、憨直天真而又粗鲁蛮勇的黑旋风李逵,还是济困扶危、不拘小节而又粗中有细的花和尚鲁智深?是逆来顺受,被逼上梁山后浴火重生的豹子头林冲,还是英勇刚烈的血性英雄行者武松,抑或是“忠为君王恨贼臣,义结梁山且藏身”的呼保义宋江?当然,《水浒传》有一百零八将,每一个英雄人物都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大家可以试着给他们排一个喜爱指数榜。
喜爱《水浒传》的小伙伴一定记得,宋江当了山寨之主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聚义厅”改名为“忠义堂”。这一情节其实暗示了《水浒传》的主题——忠义。
先说说“忠”。宋江改“聚”为“忠”,寓意深刻,预示了他今后要把这支队伍带向何方。第七十一回之后,“受招安”“征辽”“征方腊”等故事情节向我们表明:这支起义队伍已经和平地转化为“顺天护国”的保皇大军,从此一步步走向悲剧的命运。这是领袖人物宋江既要“报效朝廷,辅国安民”,又要为众兄弟谋未来的思想的必然产物,也是作者施耐庵遵循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如实反映统治者伪善本质的必然选择。
再说说“义”。 “义”是水浒英雄的行为准则,也是他们辨别是非的标准。大家只要翻开小说目录,浏览那一个个“义”字,就会知道书中塑造了多少义士义举。这些水浒英雄行侠仗义的故事都生动曲折,引人入胜。大家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将那些自己喜欢的章节梳理出来哦!
《水浒传》是一部文学巨著,在中国小说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作用,其艺术价值在于塑造了一个个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叙写了一个个起伏跌宕的传奇故事。小伙伴们还等什么?大家赶紧打开手中的小说,与初初一起欣赏这部奇书吧!
一、绘制图表识英雄
常言道:“智不智,看《三国》;勇不勇,看《水滸》。”意思是三国出智士,梁山多勇夫。因此,阅读《水浒传》时,我们首先要聚焦那些英雄,梳理他们的姓名、绰号、梁山座次及星宿、使用的兵器或特长、主要经历、性格特征……
二、专题研读析英雄
金圣叹在评点《水浒传》时说:“《水浒传》写一百八个人性格,真是一百八样。若别一部书,任他写一千人,也只是一样……” “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水浒传》特别注重人物形象的个别性、差异性。我们在研读《水浒传》时,可以设计若干个人物专题来进行探究性阅读,以读出人物的个性差异。
示例:梁山泊首领漫谈
水泊梁山前后经历了三位寨主,分别是白衣秀士王伦、托塔天王晁盖和及时雨宋江。他们因为出身、地位和经历的不同,在待人接物、处理问题上也表现出不同的性格特征。三位首领更替的过程,也是梁山发展壮大的过程。
第一任:王伦
王伦是梁山事业的开拓者,落第秀才出身,有点文化,但离满腹经纶还差得很远。他当初走投无路,落草为寇,凭借小有胆量以及柴进的资助,带着七八百个小喽啰占山为王。他心胸狭窄,嫉贤妒能,无过人能力,无仁义之心,无宽广胸襟,更无心腹之人,最终落了个身死人手的下场。
第二任:晁盖
晁盖,山东郓城县东溪村保正,不喜读书,擅长刺枪使棒,专爱结识天下好汉。他伙同刘唐、吴用等人,在黄泥冈智取生辰纲。事情败露后,他得到宋江、朱仝和雷横的帮助,投奔梁山,然后又在林冲的助力下化险为夷,成为梁山第二任首领。
他为人豪爽,仗义疏财,知恩图报,讲求仁义,绝不滥杀无辜,但也有糊涂莽撞、意气用事的时候:初到梁山,他不体察人情,竟被王伦的假热情迷惑,想着“此恩不可忘报”;杨雄、石秀上山,讲起祝家庄誓与梁山为敌之事,他不恨祝家庄,反而责怪杨雄等人有辱山寨;曾家五虎夺走了别人献给梁山的马,又放出了几句轻视梁山的话,便轻易激怒了他,他贸然攻打曾头市,结果中了史文恭的毒箭,含恨而亡。
第三任:宋江
宋江为人慷慨大度,仗义疏财,“急人之急,扶人之困”,可谓“江湖到处都有他的传说”。他求贤若渴,礼贤下士,担任头领时期,将梁山经营成了一个组织严密的集体。众好汉不仅排了座次,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智取无为军、大破连环马、夜打曾头市、三败高太尉”等一系列军事行动,都显示出宋江较强的组织才能和指挥才能。正是在宋江的带领下,梁山一步步走向鼎盛,成了朝廷的心腹大患。
宋江的忠君思想根深蒂固。他将“聚义厅”改为“忠义堂”,打出“替天行道”的旗号,只反贪官,不反皇帝,一心想通过招安来为梁山众人谋一个好出路。他的“愚忠”彻底断送了梁山的未来,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最终归于沉寂。这不仅是宋江的悲哀,更是时代的悲哀。
三、各抒己见论英雄
亲爱的小伙伴们,当你们走近梁山一百零八将,了解了他们的英雄事迹后,是不是也有了自己的看法呢?这个时候,大家可以查找相关资料,结合名家观点进行思考、探究。
示例:美国汉学家浦安迪在其著作《明代小说四大奇书》中,认为宋江“明显是一个软弱不济之人”。大家是否认同这一说法?请从《水浒传》中找出两个能支持自己观点的事件,与同学进行讨论交流。
第十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