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8.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3-000-01
摘 要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文献资料法、访谈法以西安市50名参加陕西省体育高考高考学生为研究对象。对普通高级中学教练员的现状、业务水平、管理能力以及校领导对体育事业的关心程度进行了调查分析。体育高考训练是一项繁重复杂的工作,影响训练效果的因素诸多。随着教育改革和体育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高考从考试内容到训练形式都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本研究结合体育考生训练的实际情况,通过对部分体育高考带队教练员和体育考生进行调查,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从甘肃省普通高考体育专业考生训练的影响因素入手,针对存在的问题,通过探讨提出相应对策与建议,为体育考生和教练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 高考体育特长生 训练 现状
一、考体育特长生的运动现状调查
(一)高考体育特长生训练动机的调查
训练动机是指参加训练的原因,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训练的态度,进而对运动训练产生影响。在所调查的50名高考体育特长生,有62.5%的体育特长生是以考大学为训练动机的,有18.75%的体育特长生是因自身爱好而参加体育训练的。由此可以发现升学和个人爱好是参加体育训练的主要动机。
(二)高考体育特长生参加训练途径的调查
训练的途径是指通过某种方式参加到体育训练中的,主要有个人自愿参加、教练选拔、同学介绍。在调查50名高考体育特长生, 65%的体育特长生是由教练员选拔而来,20%是自愿参加,15%是由同学介绍,从此次调查可以看出教练员的选拔所占的比率大,由此说明体育特长生多数是身体素质比较好的。
(三)对高考体育特长训练频度的调查
体育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高考体育特长生想要取得好的成绩,必须以足够的训练次数为保障。下面是对50名高考体育特长的周训练次数调查统计,有12人周训练12次,有54人周训练次数在10-12次,训练次数在5次以上的有12人,训练次数在3次以上的有2人。通过此次研究能够发现大多数的高考体育特长生能够及时的参加体育训练,只有少数学生不能及时参加训练。
(四)对高考体育特长训练时间的调查
训练时间的安排对于高考体育特长生而言是十分必要的。合理有效的安排训练时间既能保证身体素质的提高也不影响学生的学习。下面是对50名高考体育特长生训练时间的安排的调查统计研究可以看出高考大多数的体育特长生训练时间安排很合理。
二、对高考体育特长生教练员队伍进行调查
就高考体育特长生而言,取得好的成绩除了体育特长生自身条件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教练员的训练指导,通过对新绛县几所高中的教练员的访谈得到了以下结论。
(一)对教练员的基本情况调查
研究生文凭的教练员一名,占调查人数的8.33%,第一学历是本科文凭的教练员是8名,占所调查人数的66.67%,具有专科文凭的教练员是3名,占调查总数的25%。此次调查说明体育特长生教练员学历和教龄的比例比较合理。
(二)学校对高考体育特长生训练的重视程度的调查
学校领导对高考体育特长生是否重视以及重视的程度,对高考体育特长生训练的积极性及效果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三)文化课教师对高考体育特长生的重视程度的调查
在几所高中的调查中发现:大多数教师对高考体育特长生的文化课学习得过且过,管理松散,部分高考体育特长生因文化课不理想与大学无缘。
(四)场地设施器械对高考体育特长生的训练的影响调查
场地设施训练器械是高考体育训练中必不可少的资源,它对体育特长生训练进度和训练成绩的提高有着直接影响。在对几所高中的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学校的标准先进的体育设施器械短缺,大众体育器材得不到普及。
三、结论
(一)普通高考体育专业考生训练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教练员因素、考生因素、训练过程中的相关因素、普通高中领导对体育专业考生的重视程度。
(二)高考体育特长生的训练时间和训练频度是比较合理的,但仍有少数的学生不能合理地参加训练;多数学生体育训练的强度较大,超过了自身的负荷量,易产生疲劳感;大部分同学对教练员的训练方法比较满意;少数学生对文化课的认识不够。
(三)体育高考生在性别比例相差较大,男生居多,考生年龄主要分布在 19-22岁之间,参加体育高考训练的目的较为明确。
(四)教练员的选材不够科学,训练方法合理程度不够,训练强度偏大。文化课教师对高考体育特长生的文化课学习不够重视,直接导致部分学生对文化课失去信心。
(五)大多数体育高考教练员对心理素质训练有足够的认识。在训练过程中对心理训练的安排比较合理,但在心理训练方法和手段的创造性运用方面有待完善和提高。
参考文献:
[1] 连文毓.2003年福建省高考体育测试成绩评析[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0(1):104.
[2] 孙永等.江苏省体育术科高考足球专项考试分析[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9(4)25:90.
[3] 应淑娟.普通高等学校体育专业招生考试模式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1.
摘 要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文献资料法、访谈法以西安市50名参加陕西省体育高考高考学生为研究对象。对普通高级中学教练员的现状、业务水平、管理能力以及校领导对体育事业的关心程度进行了调查分析。体育高考训练是一项繁重复杂的工作,影响训练效果的因素诸多。随着教育改革和体育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高考从考试内容到训练形式都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本研究结合体育考生训练的实际情况,通过对部分体育高考带队教练员和体育考生进行调查,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从甘肃省普通高考体育专业考生训练的影响因素入手,针对存在的问题,通过探讨提出相应对策与建议,为体育考生和教练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 高考体育特长生 训练 现状
一、考体育特长生的运动现状调查
(一)高考体育特长生训练动机的调查
训练动机是指参加训练的原因,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训练的态度,进而对运动训练产生影响。在所调查的50名高考体育特长生,有62.5%的体育特长生是以考大学为训练动机的,有18.75%的体育特长生是因自身爱好而参加体育训练的。由此可以发现升学和个人爱好是参加体育训练的主要动机。
(二)高考体育特长生参加训练途径的调查
训练的途径是指通过某种方式参加到体育训练中的,主要有个人自愿参加、教练选拔、同学介绍。在调查50名高考体育特长生, 65%的体育特长生是由教练员选拔而来,20%是自愿参加,15%是由同学介绍,从此次调查可以看出教练员的选拔所占的比率大,由此说明体育特长生多数是身体素质比较好的。
(三)对高考体育特长训练频度的调查
体育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高考体育特长生想要取得好的成绩,必须以足够的训练次数为保障。下面是对50名高考体育特长的周训练次数调查统计,有12人周训练12次,有54人周训练次数在10-12次,训练次数在5次以上的有12人,训练次数在3次以上的有2人。通过此次研究能够发现大多数的高考体育特长生能够及时的参加体育训练,只有少数学生不能及时参加训练。
(四)对高考体育特长训练时间的调查
训练时间的安排对于高考体育特长生而言是十分必要的。合理有效的安排训练时间既能保证身体素质的提高也不影响学生的学习。下面是对50名高考体育特长生训练时间的安排的调查统计研究可以看出高考大多数的体育特长生训练时间安排很合理。
二、对高考体育特长生教练员队伍进行调查
就高考体育特长生而言,取得好的成绩除了体育特长生自身条件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教练员的训练指导,通过对新绛县几所高中的教练员的访谈得到了以下结论。
(一)对教练员的基本情况调查
研究生文凭的教练员一名,占调查人数的8.33%,第一学历是本科文凭的教练员是8名,占所调查人数的66.67%,具有专科文凭的教练员是3名,占调查总数的25%。此次调查说明体育特长生教练员学历和教龄的比例比较合理。
(二)学校对高考体育特长生训练的重视程度的调查
学校领导对高考体育特长生是否重视以及重视的程度,对高考体育特长生训练的积极性及效果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三)文化课教师对高考体育特长生的重视程度的调查
在几所高中的调查中发现:大多数教师对高考体育特长生的文化课学习得过且过,管理松散,部分高考体育特长生因文化课不理想与大学无缘。
(四)场地设施器械对高考体育特长生的训练的影响调查
场地设施训练器械是高考体育训练中必不可少的资源,它对体育特长生训练进度和训练成绩的提高有着直接影响。在对几所高中的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学校的标准先进的体育设施器械短缺,大众体育器材得不到普及。
三、结论
(一)普通高考体育专业考生训练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教练员因素、考生因素、训练过程中的相关因素、普通高中领导对体育专业考生的重视程度。
(二)高考体育特长生的训练时间和训练频度是比较合理的,但仍有少数的学生不能合理地参加训练;多数学生体育训练的强度较大,超过了自身的负荷量,易产生疲劳感;大部分同学对教练员的训练方法比较满意;少数学生对文化课的认识不够。
(三)体育高考生在性别比例相差较大,男生居多,考生年龄主要分布在 19-22岁之间,参加体育高考训练的目的较为明确。
(四)教练员的选材不够科学,训练方法合理程度不够,训练强度偏大。文化课教师对高考体育特长生的文化课学习不够重视,直接导致部分学生对文化课失去信心。
(五)大多数体育高考教练员对心理素质训练有足够的认识。在训练过程中对心理训练的安排比较合理,但在心理训练方法和手段的创造性运用方面有待完善和提高。
参考文献:
[1] 连文毓.2003年福建省高考体育测试成绩评析[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0(1):104.
[2] 孙永等.江苏省体育术科高考足球专项考试分析[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9(4)25:90.
[3] 应淑娟.普通高等学校体育专业招生考试模式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