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9月21日晚,国家大剧院举行了“飞越巅峰:宋飞与北京交响乐团——胡琴专场音乐会”。与这场音乐会举办的主旨相关,宋飞在节目单扉页中写到:“本场音乐会是我登台40周年的感恩音乐会,我想用音乐会方式,感恩在我的艺术道路上给我以支持的父母、师长、朋友和乐迷。为此,我特别精选了一台由我首演的一部分作品,奉献给大家。这些作品的演奏,不仅记录了我的成长、成熟和成就,更记录了我在音乐世界中的幸运、幸福和快乐,以及从兴趣、乐趣到志趣的升华。……”对于这样一台感恩音乐会,音乐学家田青专写了题为《知感恩者命不薄》的短文,刊印在节目单扉页。在这篇短文中,田青写到,“宋飞知道感恩,我特别高兴。她有今天,该感恩的人太多了。……一代杰出的、知名民族音乐家们的共同努力,为‘二胡’的辉煌铺垫了底色,提供了弹药和粮草,彭修文、刘文金等一批指挥家、作曲家的贡献,不仅仅是天才与智慧的付出,还有加鞭催促和指引方向之功。如果说宋飞是宇航员,而他们,则是宇宙飞船的设计师和工程师。还有学生。我欣赏宋飞说到感恩时没有忘记她的学生。教学相长,而且,他们还是你艺术基因的延续。”
这场音乐会,作为“宋飞弓弦梦”系列音乐会之一,由宋飞与享有“首都明珠乐团”美誉的北京交响乐团合作。其中的二胡与乐队作品,由北京交响乐团艺术总监、首席指挥谭利华担任指挥。演奏家王中山、许学东、曲大卫以及黄晓晴等学生与宋飞联袂登台献艺。宋飞自7岁登台演出,40年来,经她首演的胡琴作品,累计达五十多首。这些作品的风格与立意、美学品格与追求、演奏技能难度与要求各异,其中包括宋国生、刘文金、关廼忠、吴厚元、史志有以及谭盾、郭文景、王宁、郑冰、阮昆申、胡建兵等作曲家创作的作品,也包括宋飞自己移植的二胡作品。
音乐会上半场首先演奏的是二胡齐奏《牧马少年》。这是宋飞12岁上附中之前,于1981年暑期,以超常的理解和诠释能力,在父亲不在身边的情况下,据其乐谱,自主完成二度创作的作品,并在同年8月天津第一届少儿音乐周获优秀节目奖。宋飞与8位学生同台演奏的这首乐曲,不仅展示了中国民族弓弦乐声部可以达到的和谐、清晰程度,以及富于质感且润实、丰满的音色,同时也是她近年开设乐队声部与重奏训练新型课程教学成果的舞台展示。二胡独奏曲《燕赵春潮》,是宋国生创作的在二胡演奏技巧上堪称极具难度的作品,其中的双跳弓、双抖弓和轮弓,是此曲为内容表现的需要而特为使用的创新技巧,目前能演奏此作的可以说是屈指可数。宋飞移植的坠胡独奏曲《豫乡行》,其原型为二胡曲,由宋飞于1989年首演。原曲的创作和演奏,具有浓郁的河南地方音乐风格,借鉴了坠胡的演奏技法。这次宋飞直接用坠胡来演奏,不仅在风格上直接“回归”到此曲创作的“原点”,并且将二胡演奏快速而富于变化的演奏技巧,直接用于坠胡演奏中,将坠胡的演奏技巧提升到一个难以企及的高度。此曲的演奏,无论从风格展示的透彻,还是于坠胡上运指取音的高难度技巧来说,都是令人赞叹的。宋飞用低音二胡演奏的《大浪淘沙》,是她从华彦钧的同名琵琶曲移植过来的,此曲最难的演奏,谱面上找不到,语言表达不了,其音乐如一位阅历深厚的老者在感怀世事,表达“逝者如斯”的情怀。听此曲如品佳酿醇酒,回味无穷。胡建兵创作的二胡与古筝二重奏《离骚》一曲的演奏,因宋飞与王中山两位在各自领域最具代表性演奏家的“高峰对话”而格外精彩。从此曲开始段王中山指下的精妙韵律,到结束段宋飞弓弦的意境悠远,全曲的展开,处于一种自由的发挥和驾驭之中,在点状与线性的曲韵断连中尽情展示中国音乐的情韵声境。尤其是乐曲结束前的一段,宋飞的运弓犹若书画中笔锋推进,墨色虽有筋骨却见水晕滋润,行笔有章却随性自然、音随意转……,曲中楚商调意的抒展,如临江凭吊忠魂:“一代忠贤人赞美,安识江水没人时?”……,给人以无限遐想之空间。宋飞与黄晓晴演奏的胡琴二重奏《火一彩衣姑娘》,其音乐之交织、配合可谓天衣无缝。曲中表达的情趣、韵味,竟能如一人所奏,其趣、韵不在音声之精准、矫情,而在韵味之入心交感,可谓上品。由此亦可观宋飞演奏精髓之传承。
下半场是四首二胡与乐队作品的演奏。总的来讲,谭利华的指挥给二胡演奏提供了音色丰富且层次清楚、浓淡有度的色彩空间;宋飞的诠释除了情绪表达的内在逻辑与叙述的合理,同时赋予作品以更多的内涵,给作品意蕴以很大的提升。关殖忠创作的交响乐版《杨柳青青》,采用了天津时调以及天津快板中的旋律和节奏,经宋飞的诠释而极富韵味。乐队的交响性与二胡的旋律性、歌唱性,在声部的交织、叠置中错落有致而相得益彰、各得其所,显示作曲家在创作二胡与交响乐队作品方面深厚而娴熟的功力与写作技巧。阮昆申创作的《运河随想》,以南北运河的自然、人文景观为背景,用交响思维抒发“运河”这一本身能够从不同角度切入的人文题材及其情怀,其主题素材的大跳音程关系受到戏曲旋律走向的影响,全曲由一个主题发展变化而成,显示了作者擅长的交响乐思与写作功力。乐曲最后,音乐意境如天地豁然开朗,展现有一种大视野。关廼忠的《第三二胡协奏曲“诗魂”》,写李白《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诗中意境,其中诗人月下酌酒的清冷、孤独场景与内在率性情感的跌宕起伏,具有很强的现场感与典型性。此曲演奏的难度不在谱面的要求,而在如何表现此曲空灵而又超然的诗意境界与情态,考验的是演奏家的“文化诠释力”,一些對音乐的诠释有很高要求的当代作曲家之所以愿意找宋飞,原因正在于此。由梁云江作曲。经王宁编配的《江河云梦》,是宋飞在大学时代就已完成其音乐诠释的作品。宋飞的演奏可谓气势磅礴,充满着动力感,似飞越巅峰、鸟瞰群山、穿行于云海江河之上……其演奏就像是燃烧自己,尽情抒发,深深感染着现场每一位听众以及乐队的演奏员。在观众热烈而有节奏的掌声中,宋飞为表达对二胡先辈大师的感恩,又加演了刘天华的《空山鸟语》与华彦钧的《二泉映月》。
2016年9月22日上午,在北京外国专家大厦举行了宋飞登台40年感恩音乐会座谈。出席座谈会的,不仅有宋飞的父母宋国生、阎璞夫妇,还有音乐界的前辈、同仁与媒体记者等。会上,看着宋飞一路成长的民乐界前辈谈到,宋飞的成长,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她的“心里有北斗星”。这个“北斗星”,就是中国的传统音乐及其传承与发展。宋飞在大学时期,就是一位有思想、且学业非常突出的学生,她会跟老师讨论许多与民族音乐发展有关的问题。那时,有那么多老师真心教她,为她创造条件,是好的学习、成长环境造就了她。宋飞的成长,也寄托了老一辈民族音乐家的厚望。宋国生先生在会上谈到,1981蒋风之先生来天津,在家里听了宋飞的演奏后,在家里、路上和车站和我讲了三次,“一定要把宋飞当成国家的人才来培养!”杨光雄在会上介绍说,蓝玉崧先生在1985年参加华北音乐节回来后跟我讲,“河北有一个小姑娘,在舞台上释放的特别好。是宋国生先生的女儿。” 前辈们谈到,宋飞的艺术成长,首先要感恩的是她的父母。宋飞出身于一个音乐家庭,其父宋国生教授与闵惠芬等同为1963年上海之春全国二胡比赛获奖的成名人物,并且是具有哲学头脑,爱思考,综合素养全面的演奏家、作曲家和音乐教育家,还学过美声。其母阎璞是天津电台音乐台副总监制、高级编辑,经常带着小宋飞看演出和录音,为她提供了丰富的音乐经历。宋飞自幼就是其父创研的二胡演奏与教学“宋氏教学法”及教材应用的“实验田”,被训练成技术全面而强大,善于理解、思考并具有很强音乐诠释能力的演奏人才。常听人说“宋飞具有天生的演奏家气质”,其实这种气质的形成,正来源于这方面的训练以及不断精进、超越的结果。甚至可以说,若没有一定的理解、感悟能力和身心手脑的整体协调能力或者说是“聪明劲儿”,是“接不住”他父亲那样的训练要求与考验的。其父亲创作了作品,让女儿来首演,又是另一种关爱。在会上,宋国生先生根据宋飞成长的经验,将二胡精英人才培养应当具备的条件与追求目标,概括为“3个基础”(专业技术基础,艺术能力基础,文化基础)、“6个升华”(从兴趣到理想、感性到理性、学习型到创作型、演奏家到艺术家、专家到学者、通才到将才的升华)、“两个精神”(奋斗精神和奉献精神)。
在会上,前辈、同仁都谈到,宋飞以感恩为主题开音乐会,不是姿态,而是真情实感。她将自己首演作品的一部分,串成一场音乐会,是检阅、回忆,也是反思。音乐会是宋飞的感恩,记录了她的成长。感恩必须有报效,这40年的报效,正是她艺术道路形成和不断延展的一个过程。宋飞接续了从刘天华到蒋风之、刘文金、刘明源、闵惠芬等前辈开创和不断推进的事业,作为新一代二胡艺术家的领军人物,在提升和拓展当代二胡艺术水准以及表演、教学和人才培养整体事业推进的深度和广度上以及在当代社会音乐生活中的认同度和影响力上,都有引人注目的作为。例如,上世纪90年代,她与郑小瑛爱乐女室内乐团合作的纪念刘天华百年诞辰音乐会,在当时民族音乐发展处于低谷时期,是一个具有号召力和影响力的呼唤和奋进。而宋飞的弦索十三弄音乐会,则成为引发音乐界反思民族音乐教育和人才培养的一个焦点话题。
宋飞曾師从宋国生、吉桂珍,安如砺、刘明源、李祥霆、张子谦、王范地、张素英、马光陆、黄日进等前辈,称得上是一位得诸众多民族器乐演奏家、教育家之真传,且汲取众家之长,能够在其演奏艺术中迁移转换、融汇贯通之人。与会专家特别谈到,宋飞将传统琵琶曲《大浪淘沙》移植到二胡上,其意义是在小提琴曲的移植之外,通过移植传统经典作品,以其韵律气象否定了向高难度技巧、速度的推进,引导我们向民间寻找传统文化的根,是在讲究速度和技巧的风气中,立了一个讲究韵和气的美学标杆。就宋飞在中国弓弦艺术领域的作为而言,她是一位既能够演奏刘天华、华彦钧、孙文明所有作品,又能够将二胡大型作品如狂想曲、协奏曲、随想曲等连续三天三场演奏下来的艺术家;她既是一位在二胡艺术舞台上首次举办以中国弓弦为表演主体的情景音乐会的胡琴表演艺术家,又是一位能够完成1至10级二胡考级教材中近一百四十多首风格各异作品音像录制的演奏家;她既是一位坚持为少儿和社会听众演出、办讲座,贴进民众,打开艺术之门的良师益友,又是一位将二胡“双语”教学成果以音乐会的方式在全国游学、交流,并创设二胡声部与重奏训练、胡琴站奏与舞台表演训练新课程的教师……如此等等,不一而例。这些都说明,宋飞是踏踏实实地认真做事、一步步走过来的。
与会者谈到,宋飞不可复制,但是引领可以追求。宋飞作为当代二胡的引领者、示范者,既引领了专业的发展,在二胡演奏和教学领域不断有所作为,同时一直以对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寻求中国弓弦艺术在新时期的健康发展为己任,以艺术报效、回报社会,以自己的作为推动民族音乐事业的进步、提升民众的文化自信力。可以把宋飞的成长、进步与成就,作为当代中国民族器乐发展及人才培养的一个研究课题来做。与会者还谈到,宋飞作为胡琴界的领头人,情商高,心胸宽,能包容,是二胡界的幸事。对于事业,她所着眼的不是狭隘的圈子文化,而是民族音乐的文化传承和事业的发展。宋飞所处的环境,与老一代所处环境非常不同,要面对过去未曾面对及产生的问题。但是正因为有这种不同,她对二胡事业发展的担责和努力才更显可贵。大家还谈到,宋飞一贯尊老助残。她对安如砺、刘文金、陈朝儒、张锐等先生的关心和照料,帮助解决他们生活和治病过程中的许多问题,都是有目共睹的。对跟她学二胡的残疾人,不仅不收报酬,还送琴给他们。前辈们还谈到,宋飞勤奋刻苦,懂得感恩,教书育人,不断出新。培养了一批品行端正,文化艺术素养较为全面且技艺精湛的学生。就如她在座谈会最后提到的,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创新、开拓精神,以及自信、自省能力的培养,是很重要的。宋飞在会上向大家表示感谢,并表达了对父母、师长、同仁和学生的感恩之情。她最后表示,“感恩是情怀、是报效,更是行动。文化生态的变化、社会的变化非常大,以后还会碰到新的想象不到的问题,但是只要去努力,就会有进步、收获,所以我会永远行动下去。”这就是一位能感恩、能担责而又具有行动力的表演艺术家,在登台40年感恩音乐会上的表白。
(责任编辑 荣英涛)
这场音乐会,作为“宋飞弓弦梦”系列音乐会之一,由宋飞与享有“首都明珠乐团”美誉的北京交响乐团合作。其中的二胡与乐队作品,由北京交响乐团艺术总监、首席指挥谭利华担任指挥。演奏家王中山、许学东、曲大卫以及黄晓晴等学生与宋飞联袂登台献艺。宋飞自7岁登台演出,40年来,经她首演的胡琴作品,累计达五十多首。这些作品的风格与立意、美学品格与追求、演奏技能难度与要求各异,其中包括宋国生、刘文金、关廼忠、吴厚元、史志有以及谭盾、郭文景、王宁、郑冰、阮昆申、胡建兵等作曲家创作的作品,也包括宋飞自己移植的二胡作品。
音乐会上半场首先演奏的是二胡齐奏《牧马少年》。这是宋飞12岁上附中之前,于1981年暑期,以超常的理解和诠释能力,在父亲不在身边的情况下,据其乐谱,自主完成二度创作的作品,并在同年8月天津第一届少儿音乐周获优秀节目奖。宋飞与8位学生同台演奏的这首乐曲,不仅展示了中国民族弓弦乐声部可以达到的和谐、清晰程度,以及富于质感且润实、丰满的音色,同时也是她近年开设乐队声部与重奏训练新型课程教学成果的舞台展示。二胡独奏曲《燕赵春潮》,是宋国生创作的在二胡演奏技巧上堪称极具难度的作品,其中的双跳弓、双抖弓和轮弓,是此曲为内容表现的需要而特为使用的创新技巧,目前能演奏此作的可以说是屈指可数。宋飞移植的坠胡独奏曲《豫乡行》,其原型为二胡曲,由宋飞于1989年首演。原曲的创作和演奏,具有浓郁的河南地方音乐风格,借鉴了坠胡的演奏技法。这次宋飞直接用坠胡来演奏,不仅在风格上直接“回归”到此曲创作的“原点”,并且将二胡演奏快速而富于变化的演奏技巧,直接用于坠胡演奏中,将坠胡的演奏技巧提升到一个难以企及的高度。此曲的演奏,无论从风格展示的透彻,还是于坠胡上运指取音的高难度技巧来说,都是令人赞叹的。宋飞用低音二胡演奏的《大浪淘沙》,是她从华彦钧的同名琵琶曲移植过来的,此曲最难的演奏,谱面上找不到,语言表达不了,其音乐如一位阅历深厚的老者在感怀世事,表达“逝者如斯”的情怀。听此曲如品佳酿醇酒,回味无穷。胡建兵创作的二胡与古筝二重奏《离骚》一曲的演奏,因宋飞与王中山两位在各自领域最具代表性演奏家的“高峰对话”而格外精彩。从此曲开始段王中山指下的精妙韵律,到结束段宋飞弓弦的意境悠远,全曲的展开,处于一种自由的发挥和驾驭之中,在点状与线性的曲韵断连中尽情展示中国音乐的情韵声境。尤其是乐曲结束前的一段,宋飞的运弓犹若书画中笔锋推进,墨色虽有筋骨却见水晕滋润,行笔有章却随性自然、音随意转……,曲中楚商调意的抒展,如临江凭吊忠魂:“一代忠贤人赞美,安识江水没人时?”……,给人以无限遐想之空间。宋飞与黄晓晴演奏的胡琴二重奏《火一彩衣姑娘》,其音乐之交织、配合可谓天衣无缝。曲中表达的情趣、韵味,竟能如一人所奏,其趣、韵不在音声之精准、矫情,而在韵味之入心交感,可谓上品。由此亦可观宋飞演奏精髓之传承。
下半场是四首二胡与乐队作品的演奏。总的来讲,谭利华的指挥给二胡演奏提供了音色丰富且层次清楚、浓淡有度的色彩空间;宋飞的诠释除了情绪表达的内在逻辑与叙述的合理,同时赋予作品以更多的内涵,给作品意蕴以很大的提升。关殖忠创作的交响乐版《杨柳青青》,采用了天津时调以及天津快板中的旋律和节奏,经宋飞的诠释而极富韵味。乐队的交响性与二胡的旋律性、歌唱性,在声部的交织、叠置中错落有致而相得益彰、各得其所,显示作曲家在创作二胡与交响乐队作品方面深厚而娴熟的功力与写作技巧。阮昆申创作的《运河随想》,以南北运河的自然、人文景观为背景,用交响思维抒发“运河”这一本身能够从不同角度切入的人文题材及其情怀,其主题素材的大跳音程关系受到戏曲旋律走向的影响,全曲由一个主题发展变化而成,显示了作者擅长的交响乐思与写作功力。乐曲最后,音乐意境如天地豁然开朗,展现有一种大视野。关廼忠的《第三二胡协奏曲“诗魂”》,写李白《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诗中意境,其中诗人月下酌酒的清冷、孤独场景与内在率性情感的跌宕起伏,具有很强的现场感与典型性。此曲演奏的难度不在谱面的要求,而在如何表现此曲空灵而又超然的诗意境界与情态,考验的是演奏家的“文化诠释力”,一些對音乐的诠释有很高要求的当代作曲家之所以愿意找宋飞,原因正在于此。由梁云江作曲。经王宁编配的《江河云梦》,是宋飞在大学时代就已完成其音乐诠释的作品。宋飞的演奏可谓气势磅礴,充满着动力感,似飞越巅峰、鸟瞰群山、穿行于云海江河之上……其演奏就像是燃烧自己,尽情抒发,深深感染着现场每一位听众以及乐队的演奏员。在观众热烈而有节奏的掌声中,宋飞为表达对二胡先辈大师的感恩,又加演了刘天华的《空山鸟语》与华彦钧的《二泉映月》。
2016年9月22日上午,在北京外国专家大厦举行了宋飞登台40年感恩音乐会座谈。出席座谈会的,不仅有宋飞的父母宋国生、阎璞夫妇,还有音乐界的前辈、同仁与媒体记者等。会上,看着宋飞一路成长的民乐界前辈谈到,宋飞的成长,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她的“心里有北斗星”。这个“北斗星”,就是中国的传统音乐及其传承与发展。宋飞在大学时期,就是一位有思想、且学业非常突出的学生,她会跟老师讨论许多与民族音乐发展有关的问题。那时,有那么多老师真心教她,为她创造条件,是好的学习、成长环境造就了她。宋飞的成长,也寄托了老一辈民族音乐家的厚望。宋国生先生在会上谈到,1981蒋风之先生来天津,在家里听了宋飞的演奏后,在家里、路上和车站和我讲了三次,“一定要把宋飞当成国家的人才来培养!”杨光雄在会上介绍说,蓝玉崧先生在1985年参加华北音乐节回来后跟我讲,“河北有一个小姑娘,在舞台上释放的特别好。是宋国生先生的女儿。” 前辈们谈到,宋飞的艺术成长,首先要感恩的是她的父母。宋飞出身于一个音乐家庭,其父宋国生教授与闵惠芬等同为1963年上海之春全国二胡比赛获奖的成名人物,并且是具有哲学头脑,爱思考,综合素养全面的演奏家、作曲家和音乐教育家,还学过美声。其母阎璞是天津电台音乐台副总监制、高级编辑,经常带着小宋飞看演出和录音,为她提供了丰富的音乐经历。宋飞自幼就是其父创研的二胡演奏与教学“宋氏教学法”及教材应用的“实验田”,被训练成技术全面而强大,善于理解、思考并具有很强音乐诠释能力的演奏人才。常听人说“宋飞具有天生的演奏家气质”,其实这种气质的形成,正来源于这方面的训练以及不断精进、超越的结果。甚至可以说,若没有一定的理解、感悟能力和身心手脑的整体协调能力或者说是“聪明劲儿”,是“接不住”他父亲那样的训练要求与考验的。其父亲创作了作品,让女儿来首演,又是另一种关爱。在会上,宋国生先生根据宋飞成长的经验,将二胡精英人才培养应当具备的条件与追求目标,概括为“3个基础”(专业技术基础,艺术能力基础,文化基础)、“6个升华”(从兴趣到理想、感性到理性、学习型到创作型、演奏家到艺术家、专家到学者、通才到将才的升华)、“两个精神”(奋斗精神和奉献精神)。
在会上,前辈、同仁都谈到,宋飞以感恩为主题开音乐会,不是姿态,而是真情实感。她将自己首演作品的一部分,串成一场音乐会,是检阅、回忆,也是反思。音乐会是宋飞的感恩,记录了她的成长。感恩必须有报效,这40年的报效,正是她艺术道路形成和不断延展的一个过程。宋飞接续了从刘天华到蒋风之、刘文金、刘明源、闵惠芬等前辈开创和不断推进的事业,作为新一代二胡艺术家的领军人物,在提升和拓展当代二胡艺术水准以及表演、教学和人才培养整体事业推进的深度和广度上以及在当代社会音乐生活中的认同度和影响力上,都有引人注目的作为。例如,上世纪90年代,她与郑小瑛爱乐女室内乐团合作的纪念刘天华百年诞辰音乐会,在当时民族音乐发展处于低谷时期,是一个具有号召力和影响力的呼唤和奋进。而宋飞的弦索十三弄音乐会,则成为引发音乐界反思民族音乐教育和人才培养的一个焦点话题。
宋飞曾師从宋国生、吉桂珍,安如砺、刘明源、李祥霆、张子谦、王范地、张素英、马光陆、黄日进等前辈,称得上是一位得诸众多民族器乐演奏家、教育家之真传,且汲取众家之长,能够在其演奏艺术中迁移转换、融汇贯通之人。与会专家特别谈到,宋飞将传统琵琶曲《大浪淘沙》移植到二胡上,其意义是在小提琴曲的移植之外,通过移植传统经典作品,以其韵律气象否定了向高难度技巧、速度的推进,引导我们向民间寻找传统文化的根,是在讲究速度和技巧的风气中,立了一个讲究韵和气的美学标杆。就宋飞在中国弓弦艺术领域的作为而言,她是一位既能够演奏刘天华、华彦钧、孙文明所有作品,又能够将二胡大型作品如狂想曲、协奏曲、随想曲等连续三天三场演奏下来的艺术家;她既是一位在二胡艺术舞台上首次举办以中国弓弦为表演主体的情景音乐会的胡琴表演艺术家,又是一位能够完成1至10级二胡考级教材中近一百四十多首风格各异作品音像录制的演奏家;她既是一位坚持为少儿和社会听众演出、办讲座,贴进民众,打开艺术之门的良师益友,又是一位将二胡“双语”教学成果以音乐会的方式在全国游学、交流,并创设二胡声部与重奏训练、胡琴站奏与舞台表演训练新课程的教师……如此等等,不一而例。这些都说明,宋飞是踏踏实实地认真做事、一步步走过来的。
与会者谈到,宋飞不可复制,但是引领可以追求。宋飞作为当代二胡的引领者、示范者,既引领了专业的发展,在二胡演奏和教学领域不断有所作为,同时一直以对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寻求中国弓弦艺术在新时期的健康发展为己任,以艺术报效、回报社会,以自己的作为推动民族音乐事业的进步、提升民众的文化自信力。可以把宋飞的成长、进步与成就,作为当代中国民族器乐发展及人才培养的一个研究课题来做。与会者还谈到,宋飞作为胡琴界的领头人,情商高,心胸宽,能包容,是二胡界的幸事。对于事业,她所着眼的不是狭隘的圈子文化,而是民族音乐的文化传承和事业的发展。宋飞所处的环境,与老一代所处环境非常不同,要面对过去未曾面对及产生的问题。但是正因为有这种不同,她对二胡事业发展的担责和努力才更显可贵。大家还谈到,宋飞一贯尊老助残。她对安如砺、刘文金、陈朝儒、张锐等先生的关心和照料,帮助解决他们生活和治病过程中的许多问题,都是有目共睹的。对跟她学二胡的残疾人,不仅不收报酬,还送琴给他们。前辈们还谈到,宋飞勤奋刻苦,懂得感恩,教书育人,不断出新。培养了一批品行端正,文化艺术素养较为全面且技艺精湛的学生。就如她在座谈会最后提到的,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创新、开拓精神,以及自信、自省能力的培养,是很重要的。宋飞在会上向大家表示感谢,并表达了对父母、师长、同仁和学生的感恩之情。她最后表示,“感恩是情怀、是报效,更是行动。文化生态的变化、社会的变化非常大,以后还会碰到新的想象不到的问题,但是只要去努力,就会有进步、收获,所以我会永远行动下去。”这就是一位能感恩、能担责而又具有行动力的表演艺术家,在登台40年感恩音乐会上的表白。
(责任编辑 荣英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