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盐加碘起争议

来源 :人民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r2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民补碘20年,已经矫枉过正了吗?由卫生部此前牵头做的一项针对沿海四省市调查已经显示,过度强调补碘已经导致市民碘过量,存在巨大的健康风险;翌年卫生部建议降低食盐含碘量,但矫正不易。在普通的超市,消费者往往不容易买到无碘盐。这背后,是20年补碘宣传造就的食用盐供应及消费市场的畸形。在需求不足的情况下,生产企业普遍压缩无碘盐生产,业内专家介绍,目前市场上食用盐,80%以上都是含碘的。
  与碘盐流通渠道类似,无碘盐销售并没有特殊限制。
  中盐北京市盐业公司的一位业务员在接受询问时称,该公司除了含碘食用盐,也向市场供应不含碘的食盐,已经在物美、华联、美廉美、京客隆、稻香村等商超上市,但这些无碘盐却乏人问津。
  自1994年《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开始实施,全民补碘被大力宣传。至今,不含碘的盐几乎没有了市场。
  区别于中国市场上常见的碘盐,无碘盐是在食盐中不含碘化物的食用盐,适用于不缺碘地区人食用、活甲状腺肿和高碘性甲亢等疾病患者。
  根据上述业务员的说法,因为现在很少有人买不含碘的盐,所以市场上卖的大部分还是含碘的食盐,“含碘的食盐每月出货量有几千吨,而无碘食盐相比就很少了”。
  受到宣传影响,消费者对碘盐有更明显的“偏爱”,这限制了部分商超渠道购进无碘盐的积极性。
  “我们对无碘盐的供应是有保证的,关键是超市进不进货的问题,比如卖得不好,可能就不愿意进货了。”前述业务员也说。
  食品专家董金狮表示,工业盐、食盐和碘盐属于三种产品,工业盐不适于食用,食盐加碘的工艺也很简单,“当初强制推行在食盐中加碘,是为了消除民众的碘缺乏病,但现在,许多地区已经不存在缺碘的情況了,而且关于补碘过量的病例反倒比较常见。”
  2009年5月,一项“沿海地区居民碘营养状况”调查由卫生部牵头,在浙江、辽宁、福建、上海四省市低调展开。调查结果显示,原本预防大脖子病的碘盐,反而导致市民碘过量,存在巨大的健康风险。
  翌年,卫生部公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盐碘含量(征求意见稿)》,承认碘过量威胁健康,建议降低食盐碘含量。而此前,中国对食盐中的碘含量进行过3次调整。
  “过去我们鼓励补碘,在这种宣传和引导下,使得不含碘的盐没有市场。”他预估,目前市场上食用盐,有80%以上都是含碘的。
  不管是生产碘盐还是无碘盐,中国盐业总公司(下称“中盐”)都是绕不过去的存在。
  一位专门从事工业盐销售的企业高管昨日透露,不管是含碘还是不含碘的食用盐,都是中盐的事,其他企业没人敢做。他所从事的工业盐,几乎没什么生意,“工业盐都不含碘全用在工业上,现在这块利润太薄了,都没法继续干了”。
  在食盐专营体制下,国家对食盐实行定点生产制度,对食盐的批发实行批发许可证制度,食盐的批发业务,则由各级盐业公司统一经营。
  据了解,同含碘食盐类似,无碘盐即便是在超市或商店销售,这些场所必须事先获得无碘盐指定供应点资格,方可进行销售。
  由于市场终端用量的差别,中盐无论是在食盐调拨计划还是实际销售环节,均更多选择在加碘食盐上下功夫。
  如今,随着发改委废止食盐专营许可证管理办法,打破食盐专营体制已成大势所趋,“取消食盐专营将使得食盐从管制商品回归其调味品和快速消费品的本质,这能让生产企业根据市场的需求生产不同种类的食盐供不同地域的消费者购买。”
其他文献
根据通风机性能测试的基本参数对基于计算机的通风机性能测试系统的硬件结构进行了分析和设计,结合硬件的结构对相应的测试数据采集、分析、存储等软件部分进行了模块化的开
摘 要:多媒体教学是传统教学的补充,能够有效的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促进教学的改革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生理学实验教学中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生理学;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4.0 文献标识码:A    Discussion on Application of Multimedia Courseware in Physiology Experimental Tea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