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地方工业园区建设几点建议

来源 :硅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qw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TB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08)0610176-01
  
  现代工业园区是我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产物,也是我国建设新型工业化的主要产业发展形态。“园区经济”实质上是在划定的区域内,精心营造一个优良的环境,招商引资发展经济,集中地显示出产业集群现象,从根本意义上说是属于政府组织型的产业集群,主要包括各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国家级及地方政府组织的IT软件园、出口加工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这种类型的产业园体现了强烈的政府意图,由政府及相关管理部门规划和管理,在资金、政策、人员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
  为集聚产业兴办工业园区,是促进本地经济资源向集聚产业集中的好办法。国内许多地方已经看到了走集群道路、建设工业园区对产业发展的积极推动作用,几乎每个市县都有自己的工业园区,以湖南省常德市为例,有6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和4个县级工业园。工业园区本应是地区经济的先头部队,但实际上,很多工业园区的发展不近人意,这既有市场的原因,又有政府的原因,兴办工业园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注重工业园区产业定位
  
  目前工业园区定位有两种形式,一是综合工业园区,二是专业工业园区,而综合工业园区一般是由各专业工业园区组成,在专业特色的基础上体现综合优势。纵观各地较具规模和影响的工业园区,都有其主导产业和具市场竞争力的、有以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起吸聚、辐射、拉动效应的规模企业或名牌企业,依靠这些企业发展的关联产业和由它衍生的上端和下游企业群不断的、持续的集聚,从而延伸产业链条,形成有产业特色、有合理分工、有发展张力、有效益潜力的产业园区,如烟台开发区以数字通信开发见长,以山东浪潮集团和韩国LG集团合作配套项目为主。因此,工业园区有其产生和发展的规律,如果人为地找一处荒山野岭,空坪隙地,修几条道路,建几堵围墙,五花八门的项目都要,牌子一挂,就美其名曰“园区”,在这种没有支柱产业可以依托,没有核心企业、传统优势品牌企业支撑的背景下,人为地为建园区而建园区,其生命力不会长久,发展不会旺盛,甚至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如衡阳市某开发区近年来企业在数量上明显增长,现有58家规模企业,而对财税贡献率却没有增长,大部分企业产值报表上体现数百万,甚至千万元,但税收却只有一万元甚至几千元。
  
  二、提高园区项目建设的质量和进度,减少行政资源的浪费
  
  以常德市某工业园区为例,引进的工业项目从签定协议到正式建成投产,需要到发改委、规划局、国土局、建设局、环保局、消防、水利局、林业局、气象局、工商局、税务局、电业局、自来水公司、房产局、技术监督局等近20个部门办理相关报批手续建设项目。目前,虽然主要职能部门都在工业园区设立了分支机构,但审批权限往往没有落实,如果按正常的审批程序办理一个报建项目,前后要盖近100口公章,动辄2月以上。解决的方法一是加快行政审批改革,简化审批手续。建议由法制办牵头、有关部门参与,对行政许可项目进行一次全面的清理,对不必要和不适当的许可项目进一步取消和调整。工业园区的所有工业项目的审批,原则上要在园区范围内办结。实行审批限时制度,各单位审批时限原则上要在法定时限内压缩三分之一。二是强化部门现场服务,部分手续边建边办。开发区招商局、开管局应向投资业主把办事程序介绍到位,并且每个阶段要有专人跟踪协助办理手续,职能部门提前告知业主单位法定程序及所需资料,加快报建进度。如工程招投标确定施工队伍后,质监、安监可提前介入,边施工边报建,既不违反国家规定,又加快了项目工程进度。
  
  三、突出行政性园区向市场化园区转变,全方位引进经营理念
  
  综合各地工业园区的开发模式,初期启动大都靠银行贷款进行载体开发,取得土地出让收入,再将收入并结合税收捆绑进一步滚动开发。而不少工业园区,尤其是县级工业园区目前仍是“借贷开发”模式,短期内难以创“捆绑开发”模式,基本上是县财政包吃包赔,只是项目构成作了分类。针对此情况,应逐步指导各开发区成立资产经营公司,在储备、使用上走市场化道路,确保土地开发和园区建设有序、高效推进,减少财政直接投入成本。如将所有征地和拆迁事务由国土部门和拆迁事务所办理,每年由工业园提出用地计划和用地具体时限,由国土部门完成报批手续,再由拆迁事务所进行拆迁,在此过程中,开发区只是对土地报批手续进行协助办理。并且要全面优化管委会内部用人机制,坚持稳定性与实用性、灵活性、高层次性结合起来,实行公开招聘,严格考录,逐步做到待遇能高能低、职务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真正做到管委会里能人多、无闲人。
  
  四、注重工业园区产业关联度,变招商引资为招商选资
  
  按照经济学原理,政府适度的招商引资活动有助于减少投资环节信息的非对称性,增强投资者的信心,促进资本的合理流动。但是在目前区域经济发展中,地方政府迫于经济增长指标的压力,在工业园区考核办法中,招商引资、新上项目指标分值往往是重中之重,工业园区管委会只得使尽浑身解数去招商。但招商引资不是简单地引进资金或项目,而是引进整合区域经济的各个要素的力量,达到资源优势互补和资源的最佳匹配。如果只要是项目就欢迎,只要是企业就接受,将导致园区内招来的企业无序发展、缺少竞争力而中途夭折,要严格依照区域的专业化产业范围界定招商要创新招商引资理念,把招商重点确定在与地方产业关联度高、经济互补性强、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能给地方带来较大经济效益的项目;对资源消耗严重、破坏生态环境、产品附加值低的项目不再引进,变招商引资为招商选资。对一些大项目招商,各开发区仍应以类似于企业者的身份介入,这是一个必须走过的路程,尤其应做好从主导大招商向招大商的转变。招大商必须由开发区管委会及当地政府参与承担,政府应遵循带动作用强的原则,主动规划几个大项目重点招商,确保每年成功几个大项目。当然,政府要逐步从微观的具体招商活动中超脱出来,从主导招商变为指导招商,加强政府行为建设,加强宏观规划与调控,这就是最好的招商引资。
  
  五、做好园区的配套服务,鼓励园区企业提供专业服务
  
  不少工业园区实现了产业的集聚,但从集聚走向集群还需要企业内部的组织和战略发生变化。企业在初期往往都是自我服务的,一个企业要发展,往往需要配套厂商、物流业等等大力支持。现以常德市某工业园区为例,中联重科(常德)的配套厂商比较分散,在常德区无法形成有效供应链,该企业2008年产值目标将比2007年翻番,物流的有效流动是实现目标的必要环节。建议政府对配套行业、物流业进行适当规划,对相关企业给予政策上、技术上、资金上的指引和协助,以便实现产业的整体能力的快速提升。
  
  参考文献:
  [1]《上海工业发展报告:生产力的空间布局与工业园区建设》,龚仰军,2007.5.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08)0610166-01    从20世纪80年代早期起,以日本为领头雁的“日本四小龙东盟”雁阵结构形成的东亚经济体因其高速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以及物价水平的相对稳定,被世界银行誉之“东亚奇迹”。如今,世界各国正在不断积极的探索新的管理方法与模式以不断提升国家核心竞争能力,更好地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当中,各国企业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借
[摘要]继续教育工作关乎会计人员知识更新和会计核算水平的高低,结合油田企业实际,就如何加强油田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从四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油田企业 会计人员 继续教育  中图分类号:G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08)0610170-01    1998年7月1日财政部颁布施行《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这标志着我国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走上了一条制度化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