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要充分发学生的主体性,这是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但在导入新课这一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有些教师却对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认识不足。不少教师把导入新课的功效局限到课堂教学的过渡作用,多以教师的主题活动如朗读激情、实验激趣、故事明理、悬念设奇等作为载体。其间虽然也有学生的部分活动,的往往只是作为上挂下联的必要手段。这一阶段,学生的学习心态多处于被动调节的状态,对学习活动的参与也多属于被动参入的性质,待学生的学习热情慢慢升温,学生的学习内驱力逐步启动,真正进入积极参与的状态,中间要发挥不少的时间。因此,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挥学生的主体性,就不得不考虑导入新课时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一、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能在课堂教学的一开始就是学生的积极性、互动性都到较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参与水平达到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渠道保持畅通,从而形成课堂教学的“绿色生态环境”。教师要由于学生平等的角色意识,努力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一进入课堂,教师就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和真情的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消除学生的拘谨心态。同时,教师在设计导入新课的学习活动时,要照顾到班上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水平,尽量让大部分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不要一开始就把学生问到了,一开始就把学生难倒了。学生已开始就碰了壁,要让他再进入积极参与的状态往往需要付出更大大的努力。
一位教师借班执教观摩课,上《鸬鹚》第二课时时是这样导入新课的:
师:同学们,今天有这么多教师听课,大家的心情有点紧张吧?老师来带大家做几次深呼吸,把这紧张的心情平静下来。(带学生做深呼吸)怎么样,心情平静下来了吧?(学生点头)我们四年级同学的心理素质真不错!下面那位同学把刚才自己心理变化的过程简单地说给老师听听?
生:上课了,有很对老师坐在后面听课,我们的心理很紧张。后来,老师带我们做了几次深呼吸,我们的心情才慢慢平静下来。
师:谁能在最后一句中用上《鸬鹚》这一课中的一个词语?
生:我的心情慢慢地恢复了平静。
师:(板书“恢复”)非常正确!你能说说“恢复”的意思吗?
生:就是回到原来的样子。
师:能不能根据“恢复”的意思,说说你的心情刚才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
生:上课前,我的心情是平静的,看到很多教师我的心情不平静了,现在又变得平静了。
生:现在又恢复了平静。
师:说得很好!《鸬鹚》这一刻最后一句说“湖面恢复了平静”,从这句话中你能不能推想一下刚才湖面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
上述片段中,教师把导入新课与“课前预热”有机地结合起来,针对有很多老师听课,学生心情有点紧张这一特定情境,找到护体,引导学生展开“语言交际训练”,并巧妙地抓住了“恢复”这一关键词,课始就营造了一个小小的教学高潮。为课堂教学创设了轻松的氛围,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较好的体现。
二、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程度
一位教师曾经这样说过: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不是演员与观众的关系,而是导游与旅客的关系。教师只是引导,大好的风光还是得有学生自己去看,自己去欣赏。因此,在导入新课这一环节,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环境,提供合适的参与机会,给与足够的参与时间,促使学生主体积极参与,使学生一开始就能进入一种状态,整堂课能始终保持一种亢奋。
一位教师教学《蝙蝠和雷达》一课,在导入新课时有这样一个片段:
师:同学们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好不好?
生:好!
(师用手帕蒙住学生的眼睛,分别让学们来“贴鼻子”。结果,一个学生把鼻子贴到了嘴巴上,另一个贴到眉梢上。同学们笑得前仰后合,课堂了成一团)
师;:现在大家都想一想,为什么他们俩都贴错了?
生:因为他们的眼睛都蒙住了,看不见!
师:对!他俩的眼前是一团漆黑,什么也看不见,当然贴错了。那么,蝙蝠在漆黑的夜里为什么能自由地飞行呢? 飞机在漆黑的夜里为什么能安全地飞行呢?(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到教师的问题上,有部分学生偷偷地打开课本)
师:这堂课我们学习《蝙蝠和雷达》课文将会告诉我们答案。
这位教师的导入设计很有价值。首先是以学生的主题活动来唤起了学生的注意,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游戏这一焦点上,有利于在短时间内提高全班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其次是借助游戏,巧设悬念,先声夺人,拨动学生的心弦,是学生进入“愤悱”状态,迫不及待地打开课本欲探寻究竟,教师揭题,水到渠成。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了表面上只是字面上换了个位置,而其实际意义有何止于此。
三、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的力度
语文教学要加强语言文字训练,导入新课时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落脚点也在这里。当前有些教师的课堂教学存在着程式化的倾向,好像语言文字训练只是新授、巩固段落的事。导入部分则不用担此责任而且也难担此责任。其实,只要把握教材特点,精心设计安排,导入新课阶段同样能把学生主体的语言文字训练落实到位。请看一位教师教学古诗《山行》的导入设计:
第一步:教师在黑板上出事了《宿新市徐公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梅花》这三首故事的题目,要学生背诵这三首古诗。
第二步:在学生背诵古诗的基础上,教师要学生进一步思考回答:这三首古诗分别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你是从那些此句中看出来的?学生沉思片刻后纷纷举手回答。(生回答)
第三步:教师出示《山行》全诗,贩毒以后,要学生想一想:《山行》这收拾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是从那些词句看出来的?学生带着这两个问题读古诗,很快便理解了全诗的大概意思。
总之,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变学生被动学习为学生主动参与;变教师的“讲授”为主为教师指导学生为主;便以学生“洗耳恭听”为主为学生积极思维为主;变“师——生”的单项交流为“师—生”、“生—生”的多想交流,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能在课堂教学的一开始就是学生的积极性、互动性都到较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参与水平达到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渠道保持畅通,从而形成课堂教学的“绿色生态环境”。教师要由于学生平等的角色意识,努力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一进入课堂,教师就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和真情的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消除学生的拘谨心态。同时,教师在设计导入新课的学习活动时,要照顾到班上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水平,尽量让大部分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不要一开始就把学生问到了,一开始就把学生难倒了。学生已开始就碰了壁,要让他再进入积极参与的状态往往需要付出更大大的努力。
一位教师借班执教观摩课,上《鸬鹚》第二课时时是这样导入新课的:
师:同学们,今天有这么多教师听课,大家的心情有点紧张吧?老师来带大家做几次深呼吸,把这紧张的心情平静下来。(带学生做深呼吸)怎么样,心情平静下来了吧?(学生点头)我们四年级同学的心理素质真不错!下面那位同学把刚才自己心理变化的过程简单地说给老师听听?
生:上课了,有很对老师坐在后面听课,我们的心理很紧张。后来,老师带我们做了几次深呼吸,我们的心情才慢慢平静下来。
师:谁能在最后一句中用上《鸬鹚》这一课中的一个词语?
生:我的心情慢慢地恢复了平静。
师:(板书“恢复”)非常正确!你能说说“恢复”的意思吗?
生:就是回到原来的样子。
师:能不能根据“恢复”的意思,说说你的心情刚才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
生:上课前,我的心情是平静的,看到很多教师我的心情不平静了,现在又变得平静了。
生:现在又恢复了平静。
师:说得很好!《鸬鹚》这一刻最后一句说“湖面恢复了平静”,从这句话中你能不能推想一下刚才湖面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
上述片段中,教师把导入新课与“课前预热”有机地结合起来,针对有很多老师听课,学生心情有点紧张这一特定情境,找到护体,引导学生展开“语言交际训练”,并巧妙地抓住了“恢复”这一关键词,课始就营造了一个小小的教学高潮。为课堂教学创设了轻松的氛围,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较好的体现。
二、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程度
一位教师曾经这样说过: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不是演员与观众的关系,而是导游与旅客的关系。教师只是引导,大好的风光还是得有学生自己去看,自己去欣赏。因此,在导入新课这一环节,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环境,提供合适的参与机会,给与足够的参与时间,促使学生主体积极参与,使学生一开始就能进入一种状态,整堂课能始终保持一种亢奋。
一位教师教学《蝙蝠和雷达》一课,在导入新课时有这样一个片段:
师:同学们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好不好?
生:好!
(师用手帕蒙住学生的眼睛,分别让学们来“贴鼻子”。结果,一个学生把鼻子贴到了嘴巴上,另一个贴到眉梢上。同学们笑得前仰后合,课堂了成一团)
师;:现在大家都想一想,为什么他们俩都贴错了?
生:因为他们的眼睛都蒙住了,看不见!
师:对!他俩的眼前是一团漆黑,什么也看不见,当然贴错了。那么,蝙蝠在漆黑的夜里为什么能自由地飞行呢? 飞机在漆黑的夜里为什么能安全地飞行呢?(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到教师的问题上,有部分学生偷偷地打开课本)
师:这堂课我们学习《蝙蝠和雷达》课文将会告诉我们答案。
这位教师的导入设计很有价值。首先是以学生的主题活动来唤起了学生的注意,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游戏这一焦点上,有利于在短时间内提高全班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其次是借助游戏,巧设悬念,先声夺人,拨动学生的心弦,是学生进入“愤悱”状态,迫不及待地打开课本欲探寻究竟,教师揭题,水到渠成。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了表面上只是字面上换了个位置,而其实际意义有何止于此。
三、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的力度
语文教学要加强语言文字训练,导入新课时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落脚点也在这里。当前有些教师的课堂教学存在着程式化的倾向,好像语言文字训练只是新授、巩固段落的事。导入部分则不用担此责任而且也难担此责任。其实,只要把握教材特点,精心设计安排,导入新课阶段同样能把学生主体的语言文字训练落实到位。请看一位教师教学古诗《山行》的导入设计:
第一步:教师在黑板上出事了《宿新市徐公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梅花》这三首故事的题目,要学生背诵这三首古诗。
第二步:在学生背诵古诗的基础上,教师要学生进一步思考回答:这三首古诗分别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你是从那些此句中看出来的?学生沉思片刻后纷纷举手回答。(生回答)
第三步:教师出示《山行》全诗,贩毒以后,要学生想一想:《山行》这收拾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是从那些词句看出来的?学生带着这两个问题读古诗,很快便理解了全诗的大概意思。
总之,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变学生被动学习为学生主动参与;变教师的“讲授”为主为教师指导学生为主;便以学生“洗耳恭听”为主为学生积极思维为主;变“师——生”的单项交流为“师—生”、“生—生”的多想交流,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