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智力小测验
自行车、汽车、玩具小车,这些“车”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多媒体出示自行车、汽车、玩具小车的实物图。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圆中蕴藏着哪些秘密?这节课我们一起去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评析:智力测验让学生感到具有挑战性,这样的导入方式,既让学生开动脑筋,培养他们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又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创设了良好的研究性学习氛围。]
二、学习画圆方法
1.车轮是什么样的?你能在纸上画出来吗?
2.指名说说车轮是用什么方法画出来的。
生1:随手画出来的
生2:沿圆形物体画的
生3:用圆规画的 集体评价这三种方法的优点与不足,同时鼓励学生多动脑筋,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画圆。
3.邀请用圆规画圆的学生上台,在实物演示平台边演示边讲解圆规画圆的方法。
师:感谢他的讲解,让我们又多了一份知识。(鼓掌)谁愿意来概括一下他的方法。(定长、定点、旋转)
板书:定点
定长
4.让我们学学他的方法,用圆规在硬板纸上画两个大小相等的圆作为车轮,并把它剪下来。
[评析:圆规画圆虽然是本课新授内容。但学生早就熟悉圆规,圆规画圆也在课前有所尝试,有些学生还比较熟练。我们不能死搬教材,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请会用圆规画圆的学生上台操作,在生生互动中让其他学生切实掌握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教师的肯定,也会唤起更多学生的表现欲望。]
三、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1.请大家用刚剪下的圆形硬板纸做车轮,用铅丝做车轴,将车轮与车轴安装到你的小车上去。比比看,哪辆小车设计得最合理。
(小组合作装小车)
指名说说车轴与车轮是怎样组合的。
2.课件闪烁圆的中心一点,引出圆心的概念,并说明圆心一般用字母。表示。
3.提问:你刚才是怎么找到圆心的?
生1:上面有圆心。刚才画圆时圆规针尖固定的一点就是圆心。
请他到屏幕上指一指。
生2:我是估计的。
4.如果没有圆心该怎么找呢?请大家拿出一张圆纸片(没有标明圆心),先自行研究,再小组交流一下。
学生汇报。
生:将圆纸片对折打开,然后再对折打开,可以看见有两条折痕,这两条折痕相交的一点,就是圆心。
课件演示:闪烁两条折痕,最后将折痕交点闪烁出现。课件在圆心处注明:圆心(O)。
[评析:感性的认识是学生最容易理解、记住的内容,通过动手操作和直观地演示,学生对圆心的概念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
5.师:圆心在圆的正中心,但车轮又不能对折,你该怎么验证你的圆心在不在圆的正中心呢?
(小组内先商量一下办法,再验证一下)
[评析:尽管许多小组的方法还不够科学,验证时间也需要很多。但这段时间的设计却是非常有价值的。因为讨论的气氛相当热烈,合作精神也在讨论中培养,这整个过程本身就是书本上所学不到的宝贵知识。]
(终于有小组想到了量一量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是否相等的办法,并进行了验证,然后高高地举起了右手,自信和骄傲写满了他们的笑脸。我微笑地请他们到前面去说。)
指名学生说说验证的过程,边讲解边在平台上演示。
(我先不做评价,又请了一组学生讲解他们的方法)
师:你认为谁的方法更能说明圆心在圆的中心?我们表扬他们的方法,同时也给所有努力探索的同学鼓掌。
[评析:结果并不重要,关键是学生对知识的探索过程有没有兴趣,这一点很重要,鼓励与表扬恰恰是对他们最好的肯定与支持]
师:刚才××同学上台所量的那条线段其实就是圆的半径。(多媒体闪现半径)什么是圆的半径呢?
(小组讨论后回答)
教师小结,并说明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同时课件在图上标注)
师:刚才找圆心时的折痕,其实就是圆的直径。(多媒体闪现直径)什么是圆的直径呢?
(小组讨论后回答)
教师小结,并说明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同时课件标注)
6.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圆心、半径、直径(出示这三张小纸条),现在请你帮老师看看这几张纸条该放在黑板上的什么位置,才能与前面的知识更好地联系在一起呢?
指名上黑板贴一贴,并说说这样帖的理由。
7.你觉得圆心、半径对于一个圆来说有什么作用呢?
(小组交流后回答)
板书:位置、大小
四、认识圆的特征
1.师:圆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图形,圆中还藏着许多的知识等着我们去发现。下面请大家再拿出圆纸片,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研究,看看圆的半径、直径里还有哪些知识?然后将你的发现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2.学生汇报
教师适时板书:在同一个圆内无数条,都相等
3.引导学生质疑。
[评析:教会的知识是死的知识,发现的知识才是活的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说,只有自己发现的知识才是真正理解的,并且记忆深刻的。我们的目标不只是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怎样去学知识,发现知识,甚至创造知识。]
四、练习巩固
1.画一个半径是2.5厘米的圆,并标出圆心、半径与直径。
2.(课件演示)
小明和小红在纸上各画了一个圆,标明了圆心、半径与直径,你认为他们谁画得对?
3.(课件演示)
在下面的图形中,分别给出了什么条件?你还能求出什么条件?
4.用今天的知识,你能解释—下车轮为什么做成圆的吗?
先在小组内交流,再指名说说理由。
课件演示小明坐在方轮自行车、椭圆轮自行车和圆轮(车轴不在圆心)的自行车上行走的情形,使学生感受到上下颠簸。
请学生说说上下颠簸的原因。
课件演示小明坐在圆形轮子(车轨在圆心)的自行车上自由前行的快乐场面(耳边响起欢快的音乐)。同时,教师请学生推着自己的小车在欢快的音乐中自由前进。
[评价:书本上的习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我们的练习设计不能以本为本,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巩固新知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兴趣,营造课堂教学的第二次高潮]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责任编辑:张华伟)
自行车、汽车、玩具小车,这些“车”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多媒体出示自行车、汽车、玩具小车的实物图。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圆中蕴藏着哪些秘密?这节课我们一起去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评析:智力测验让学生感到具有挑战性,这样的导入方式,既让学生开动脑筋,培养他们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又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创设了良好的研究性学习氛围。]
二、学习画圆方法
1.车轮是什么样的?你能在纸上画出来吗?
2.指名说说车轮是用什么方法画出来的。
生1:随手画出来的
生2:沿圆形物体画的
生3:用圆规画的 集体评价这三种方法的优点与不足,同时鼓励学生多动脑筋,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画圆。
3.邀请用圆规画圆的学生上台,在实物演示平台边演示边讲解圆规画圆的方法。
师:感谢他的讲解,让我们又多了一份知识。(鼓掌)谁愿意来概括一下他的方法。(定长、定点、旋转)
板书:定点
定长
4.让我们学学他的方法,用圆规在硬板纸上画两个大小相等的圆作为车轮,并把它剪下来。
[评析:圆规画圆虽然是本课新授内容。但学生早就熟悉圆规,圆规画圆也在课前有所尝试,有些学生还比较熟练。我们不能死搬教材,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请会用圆规画圆的学生上台操作,在生生互动中让其他学生切实掌握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教师的肯定,也会唤起更多学生的表现欲望。]
三、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1.请大家用刚剪下的圆形硬板纸做车轮,用铅丝做车轴,将车轮与车轴安装到你的小车上去。比比看,哪辆小车设计得最合理。
(小组合作装小车)
指名说说车轴与车轮是怎样组合的。
2.课件闪烁圆的中心一点,引出圆心的概念,并说明圆心一般用字母。表示。
3.提问:你刚才是怎么找到圆心的?
生1:上面有圆心。刚才画圆时圆规针尖固定的一点就是圆心。
请他到屏幕上指一指。
生2:我是估计的。
4.如果没有圆心该怎么找呢?请大家拿出一张圆纸片(没有标明圆心),先自行研究,再小组交流一下。
学生汇报。
生:将圆纸片对折打开,然后再对折打开,可以看见有两条折痕,这两条折痕相交的一点,就是圆心。
课件演示:闪烁两条折痕,最后将折痕交点闪烁出现。课件在圆心处注明:圆心(O)。
[评析:感性的认识是学生最容易理解、记住的内容,通过动手操作和直观地演示,学生对圆心的概念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
5.师:圆心在圆的正中心,但车轮又不能对折,你该怎么验证你的圆心在不在圆的正中心呢?
(小组内先商量一下办法,再验证一下)
[评析:尽管许多小组的方法还不够科学,验证时间也需要很多。但这段时间的设计却是非常有价值的。因为讨论的气氛相当热烈,合作精神也在讨论中培养,这整个过程本身就是书本上所学不到的宝贵知识。]
(终于有小组想到了量一量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是否相等的办法,并进行了验证,然后高高地举起了右手,自信和骄傲写满了他们的笑脸。我微笑地请他们到前面去说。)
指名学生说说验证的过程,边讲解边在平台上演示。
(我先不做评价,又请了一组学生讲解他们的方法)
师:你认为谁的方法更能说明圆心在圆的中心?我们表扬他们的方法,同时也给所有努力探索的同学鼓掌。
[评析:结果并不重要,关键是学生对知识的探索过程有没有兴趣,这一点很重要,鼓励与表扬恰恰是对他们最好的肯定与支持]
师:刚才××同学上台所量的那条线段其实就是圆的半径。(多媒体闪现半径)什么是圆的半径呢?
(小组讨论后回答)
教师小结,并说明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同时课件在图上标注)
师:刚才找圆心时的折痕,其实就是圆的直径。(多媒体闪现直径)什么是圆的直径呢?
(小组讨论后回答)
教师小结,并说明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同时课件标注)
6.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圆心、半径、直径(出示这三张小纸条),现在请你帮老师看看这几张纸条该放在黑板上的什么位置,才能与前面的知识更好地联系在一起呢?
指名上黑板贴一贴,并说说这样帖的理由。
7.你觉得圆心、半径对于一个圆来说有什么作用呢?
(小组交流后回答)
板书:位置、大小
四、认识圆的特征
1.师:圆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图形,圆中还藏着许多的知识等着我们去发现。下面请大家再拿出圆纸片,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研究,看看圆的半径、直径里还有哪些知识?然后将你的发现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2.学生汇报
教师适时板书:在同一个圆内无数条,都相等
3.引导学生质疑。
[评析:教会的知识是死的知识,发现的知识才是活的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说,只有自己发现的知识才是真正理解的,并且记忆深刻的。我们的目标不只是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怎样去学知识,发现知识,甚至创造知识。]
四、练习巩固
1.画一个半径是2.5厘米的圆,并标出圆心、半径与直径。
2.(课件演示)
小明和小红在纸上各画了一个圆,标明了圆心、半径与直径,你认为他们谁画得对?
3.(课件演示)
在下面的图形中,分别给出了什么条件?你还能求出什么条件?
4.用今天的知识,你能解释—下车轮为什么做成圆的吗?
先在小组内交流,再指名说说理由。
课件演示小明坐在方轮自行车、椭圆轮自行车和圆轮(车轴不在圆心)的自行车上行走的情形,使学生感受到上下颠簸。
请学生说说上下颠簸的原因。
课件演示小明坐在圆形轮子(车轨在圆心)的自行车上自由前行的快乐场面(耳边响起欢快的音乐)。同时,教师请学生推着自己的小车在欢快的音乐中自由前进。
[评价:书本上的习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我们的练习设计不能以本为本,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巩固新知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兴趣,营造课堂教学的第二次高潮]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责任编辑:张华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