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最近5年左右的积累,我们多晶硅产业已完全有能力与国外企业站在同一舞台上展开竞争。但与技术快速成长不相匹配的是,由于我国在促进光伏产业应用方面缺乏有效的政策和支持,致使国内市场光伏应用力度不大,并在相当程度上使多晶硅产业过度依赖出口市场,其价格受国际经济环境影响的波动比较大。
我国光伏应用市场的空间比欧盟市场要大得多,每年用电新增量和存量都远大于欧盟所有国家之和。因此,我国多晶硅产业的发展前景非常乐观。
那么,如何让多晶硅产业诱人的发展态势呈现在市场面前?首先,生产企业应学会用两条腿走路。其中,维持外销和出口、积极占领国际市场,是一条腿;另一条腿则是做大做强国内光伏市场。我国光照条件、光伏资源比德国等世界上绝大多数光伏大国要好得多、也丰富得多,单位面积太阳能输出几乎是德国的150%-200%,我国有充分的条件和理由加快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但如何撬动国内光伏应用市场,是眼下急需解决的问题。
据介绍,欧盟光伏应用前期市场的有效启动,有赖于政府以0.4欧元左右的收购价所进行的电价补贴。得益于政府的培育,欧盟光伏产业的设备制造和工艺制造水平获得了大幅提升,规模化效应也得以充分发挥,生产成本基本接近传统能源用户端的价格。
太阳能光伏发电作为主要新能源中一种经济、清洁、环保、可永续的人类理想能源,是确保我国未来能源安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及个人未来生存的重要途径。因此,在目前我国光伏产业正处于发展瓶颈的关键阶段,国家有必要从光伏上网电价的确定、鼓励国内资本特别是民间资本进入光伏领域、适当放开下游行政审批手续等方面入手,扩大国内光伏应用范围,为多晶硅产业搭建发展平台。
除了政策层面的支持外,多晶硅生产企业也应苦练内功,不断完善生产工艺,改革产品路线,提高生产效率,增强开拓市场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同时,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强强联手、培育几个具备雄厚竞争能力、综合优势明显的光伏产业“航母”,也是抵御产业“寒冬”、做强市场不可或缺的路径。
保利协鑫为什么能赢利
林瑞明
在经历了几年高速增长之后,中国多晶硅行业在2011年遭遇“寒流”,价格暴跌,企业大面积停产。但在行业不景气的局面下,中国多晶硅龙头生产企业保利协鑫在2011年仍取得22.9%的营业利润率,被誉为是“中国最赚钱的光伏企业”。
保利协鑫能够实现多晶硅业务的赢利,主要归功于以下三方面因素:
首先,通过迅速的产能扩张降低生产成本。作为中国最大的多晶硅生产企业,保利协鑫在产量上遥遥领先于其他中国厂商。2011年保利协鑫多晶硅实际产量进一步增加到29414吨,同比增长64.8%;而2011年底其产能则已达到65000吨,占中国全国产能50%以上,达到世界第一。
其次,持续不断的技术改进和提升。保利协鑫注重通过研发创新来改造和提升生产工艺,其技术实力在国内首屈一指。他们自主设计高效还原炉,自主设计目前世界最大、最先进的单体达10万吨的冷氢化装置,在苏州成立协鑫工业应用研究院和保利协鑫美国研发中心分析检测中心,联合高校和科研单位进行技术攻关等。持续的技术提升,加上产能扩张,使保利协鑫的多晶硅生产成本不断下降,已具有国际竞争力。
最后,通过长期合同锁定与光伏下游厂商的合作关系,保证下游需求的稳定。
保利协鑫为中国多晶硅企业的未来发展树立了标杆,提供了借鉴。第一,多晶硅行业的核心竞争要素体现在产品价格和产品质量(多晶硅纯度),因此,像保利协鑫那样持续的产能扩张和技术提升是确立企业长期竞争力的关键。第二,多晶硅与下游企业的合作将进一步增多。类似保利协鑫的长期供货合约是增加与下游企业合作的一种有效方式。此外,在多晶硅大幅降价的同时,光伏下游的电池片与组件环节的利润空间反而略有提升。因此,多晶硅厂商将会尝试向产业链中下游延伸,以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我国光伏应用市场的空间比欧盟市场要大得多,每年用电新增量和存量都远大于欧盟所有国家之和。因此,我国多晶硅产业的发展前景非常乐观。
那么,如何让多晶硅产业诱人的发展态势呈现在市场面前?首先,生产企业应学会用两条腿走路。其中,维持外销和出口、积极占领国际市场,是一条腿;另一条腿则是做大做强国内光伏市场。我国光照条件、光伏资源比德国等世界上绝大多数光伏大国要好得多、也丰富得多,单位面积太阳能输出几乎是德国的150%-200%,我国有充分的条件和理由加快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但如何撬动国内光伏应用市场,是眼下急需解决的问题。
据介绍,欧盟光伏应用前期市场的有效启动,有赖于政府以0.4欧元左右的收购价所进行的电价补贴。得益于政府的培育,欧盟光伏产业的设备制造和工艺制造水平获得了大幅提升,规模化效应也得以充分发挥,生产成本基本接近传统能源用户端的价格。
太阳能光伏发电作为主要新能源中一种经济、清洁、环保、可永续的人类理想能源,是确保我国未来能源安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及个人未来生存的重要途径。因此,在目前我国光伏产业正处于发展瓶颈的关键阶段,国家有必要从光伏上网电价的确定、鼓励国内资本特别是民间资本进入光伏领域、适当放开下游行政审批手续等方面入手,扩大国内光伏应用范围,为多晶硅产业搭建发展平台。
除了政策层面的支持外,多晶硅生产企业也应苦练内功,不断完善生产工艺,改革产品路线,提高生产效率,增强开拓市场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同时,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强强联手、培育几个具备雄厚竞争能力、综合优势明显的光伏产业“航母”,也是抵御产业“寒冬”、做强市场不可或缺的路径。
保利协鑫为什么能赢利
林瑞明
在经历了几年高速增长之后,中国多晶硅行业在2011年遭遇“寒流”,价格暴跌,企业大面积停产。但在行业不景气的局面下,中国多晶硅龙头生产企业保利协鑫在2011年仍取得22.9%的营业利润率,被誉为是“中国最赚钱的光伏企业”。
保利协鑫能够实现多晶硅业务的赢利,主要归功于以下三方面因素:
首先,通过迅速的产能扩张降低生产成本。作为中国最大的多晶硅生产企业,保利协鑫在产量上遥遥领先于其他中国厂商。2011年保利协鑫多晶硅实际产量进一步增加到29414吨,同比增长64.8%;而2011年底其产能则已达到65000吨,占中国全国产能50%以上,达到世界第一。
其次,持续不断的技术改进和提升。保利协鑫注重通过研发创新来改造和提升生产工艺,其技术实力在国内首屈一指。他们自主设计高效还原炉,自主设计目前世界最大、最先进的单体达10万吨的冷氢化装置,在苏州成立协鑫工业应用研究院和保利协鑫美国研发中心分析检测中心,联合高校和科研单位进行技术攻关等。持续的技术提升,加上产能扩张,使保利协鑫的多晶硅生产成本不断下降,已具有国际竞争力。
最后,通过长期合同锁定与光伏下游厂商的合作关系,保证下游需求的稳定。
保利协鑫为中国多晶硅企业的未来发展树立了标杆,提供了借鉴。第一,多晶硅行业的核心竞争要素体现在产品价格和产品质量(多晶硅纯度),因此,像保利协鑫那样持续的产能扩张和技术提升是确立企业长期竞争力的关键。第二,多晶硅与下游企业的合作将进一步增多。类似保利协鑫的长期供货合约是增加与下游企业合作的一种有效方式。此外,在多晶硅大幅降价的同时,光伏下游的电池片与组件环节的利润空间反而略有提升。因此,多晶硅厂商将会尝试向产业链中下游延伸,以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