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写作语言的创新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w5110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作语言的创新,就是要用自已特有的语言阐述自己独到的思想。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写。能够如实地表达自己的见闻、感受,就可以做到“文如其人”,就可以做到语言创新。具体说,就是要做到得体、生动、有个性。
  
  一、得体 得体就是要求遣词造句准确,要说对话、说好话。
  
  表意准确,恰如其分。办事或说话要合乎分寸,不能说错话,说反话,要合乎语境。在一次话题为“父母恩重如山”的作文中,有同学这样写“一切的一切又怎能忘得了!动物尚知舐犊情深,何况我们呢?”“舐犊情深”的意思是父母对子女的疼爱。而作者,在这里想要说的意思是子女要回报父母,意思剛好相反。而换一个词“乌鸦反哺”,说成“动物尚知反哺,何况人呢?”就与整句话的语境相符了。
  繁简有度,适可而止。适当的装扮,会更显美丽,而打扮得过分,就毫无美感可言。《红楼梦》中,刘姥姥进大观园,头上插满了花,不仅无美感可言,还惹得一场笑话。作文也是这样,有的学生为了表现自己的文采,就“不顾一切”地堆砌词藻,往往适得其反。不仅显不出语言的优美,反而给人一种啰嗦、空洞的感觉。所以,在作文中,要适可而止。
  切合语境,注重推敲。贾岛的“推敲”,妇孺皆知。其实,用“推”字还是用“敲”字,要看当时的场景。对此,朱光潜先生在《咬文嚼字》一文中有详细的论述,“‘推’固然显得鲁莽一点,但是它表述孤僧步月归寺”,须“自掩自推,足见寺里只有他孤零零的一个和尚”,更能表现和尚的“胸襟气度”;而“敲”字就“不免剥啄有声,惊起了宿鸟,打破了沉寂,也似乎平添了搅扰”。从这个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到底用什么字,关键在于语境。
  
  二、生动 生动就是“善于运用各种表达方式,形象丰满,细节生动,意境深远等”。使语言生动,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巧用原句,镶珠嵌玉。根据文章的需要,恰当地引用课外有生命力的语句。在《等待月残》一文中,为了抒写“我对残月的不平”就引用了柳永的一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引用了苏轼“不应有恨,何时长向别时圆”,这类引用,不仅恰当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而且使文章显得文采横溢,诗意顿生。
  模拟句式,借其神韵。恰当地模拟前人的句式,就能造出有神韵,有气势,有文采的新句子。在学生习作《我喜欢简单》一文中,“会为了萍水相逢的路人久久挂念,会为了一份同是天涯沦落人的缘分赴汤蹈火……”,就是活用了王勃的《滕王阁序》中的“萍水相逢”和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同是天涯沦落人”,从而使文章铺金敷彩,神采飞扬。
  运用叠词,富于音乐美。运用叠词的高手是朱自清,他在《荷塘月色》一文中,运用了大量的叠词,不仅使语意得到加强,还使语句读来和谐舒缓,有节奏感,对于作者心境的表现也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整散结合,错落有致。孙犁在《黄鹂》一文中有这么一段话,可看作是整散结合的典范:“是的,这里的湖光山色,密柳长堤,这里的茂林修竹,桑田苇泊,这里的乍雨乍晴的天气,使我看到了黄鹂的全部美丽,这是一种极致。是的,它们的啼叫,是要伴着春雨、宿露,它们的飞翔,是要伴着朝霞和彩虹的,这里才是它们真正的家乡,安居乐业的所在。各种事物都有它的极致。虎啸深山,鱼游潭底,驼走大漠,雁排长空,这就是它们的极致。”
  当然,要做到语言生动,要真正地运用好以上所说的这些方法,就要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做支撑,就要多读、多看、多想,兼收并蓄。
  
  三、个性化 所谓个性,就是自主地写作,写“自己”的文章。强调个性化,首先是讲真话,其次还要与时代相符。
  
  讲真话,真实才能出个性。要说真话,说自己真实的想法和看法。前些年的学生作文中常有“假、大、空”的问题出现,根本看不到个性。近年来的高考作文中提出了“感情真挚”的要求,“感情真挚”是作文创新的一个方面,而要感情真挚,就必须要讲真话。
  真实还要“自然”。李白的诗中这样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其实,真实的东西必然是自然的。矫揉造作的不是真实,也不会显示出个性来。这一点,在李白身上表现得最为彻底。“我醉欲眠君且去”,这句话不会从别人嘴中说出来,因为只有李白才会这么洒脱,这么毫不顾及。
  时代感。一个人的思想总是不可避免的打上时代的烙印,其作品也必然与时代有了联系。比如,面对梅花,不同时代的人就有不同的感慨。身处宋代,半壁江山被外族强占,想为国尽忠而不得的陆游写出了“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表达自己高洁的志向;而龚自珍看到体态婀娜的梅树看到的不是美,而是一种病,进而发出了“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的感慨,愤恨之情溢于言辞,因为,他所处的社会危机四伏,时代变革正在兴起,他的《病梅馆记》很好地表达出他对统治者压制人才的不满;毛泽东却说了“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在这里,我们看到的不是陆游的高洁,也不是龚自珍的愤恨,而是一个对民族前途充满信心的革命者的豪放个性、宽阔胸怀和乐观精神。
  所以,写作不能照搬别人的,而要有自己的特色,写身边的景,记身边的事,抒自己的情。这样,写出的话才是自己的话,写出的语言才是有生命力的语言。
  语言是内容的外衣。内容的“新”离不开语言的“新”。随着作文改革的深入发展,会有越来越多“新”作文出现,作文会是“丰富多彩”的。但不管怎样,创新作文的前提必定是语言的得体、生动、个性化。只有这样,才能写出优秀的创新作文来。
  
  孙波,丛波,教师,现居山东威海。
其他文献
“水在瓶中”,这带有些许神秘意味的四字箴言,赋予了小说魔幻现实主义的色彩。在当代文学史的叙述中,魔幻现实主义是拉美的原创,而中国的作家则吸收、模仿。而在我的理解中,魔幻的根源其实是对非“现实”的另一种秩序的坚信。另一种秩序,并非简单的、表面的政治经济社会以及所谓的科学的秩序,而是深入到逻辑、表达、语言的层面,是对整个世界的另一种“构型”。在这样的“构型”中,我们似乎可以“生活在别处”,在不回避、不
在作文教学中,常常见到“情感的伪化”:一副老气横秋的“庄肃严正”,一番虚情假意的“浅吟轻唱”,一套空话连篇的“文字泡沫”,全然不见少年出乎自然的纯真和本该属于他们这个年龄的独特体验。字里行间“神圣”得再也找不回一个真实的自我。这些陈词滥调的背后,是学生对作文兴趣的消退,真情失落业已成为作文教学中的痼疾!对此,我曾苦苦思索:如何调动学生作文时的真情?    一、重视周记训练,打磨学生的情感积淀   
时下,传统的评价方式已无法满足课程改革的需要,一些新的质性评价方式逐渐被倡导和运用。新的评价模式强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断提高、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在此,我浅谈教育教学中运用评价新模式的点滴领悟。     一、注重过程,总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    总结性评价是对评价对象一定时期、较全面状况所进行的价值判断,一般在学期末进行。形成性评价是过程中进行的评价,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通过及时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同样适用于高三学生的语文复习。研究性复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大纲的体系、课本的脉络和对高考的要求,将复习内容转换成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提高能力的学习话动。具有以下特点:  1.主动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现状,积极查阅资料,精心选择设立专题,大胆设计复习方案,策划整个复习,即使教师偶尔参与,也必须围绕主题展开。  2.问题性。在研究性复习话动
鼎湖山,风光秀丽,繁花似锦,绿阴如盖,生意盎然,被誉为“北回归线上的绿色明珠”,可是谢大光却偏偏在一个细雨初歇、雾气弥漫的黄昏来到鼎湖山探奇揽胜。也许在世人眼中,他的这次鼎湖山之旅收获的只能是遗憾。可是阅读了《鼎湖山听泉》这篇散文后,我分明感受到了作者在这一次旅程中愉悦了身心,净化了情感,而且提升了品位,而这收获都来自于鼎湖山的那一泓泓清泉。  眼不见,而则愈灵。作者在听泉中认识到泉水就是鼎湖山的
自1987年8月从事教育工作以来,似乎每年制定教学计划时必说的一句话都是“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或者是“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效率”。也曾经幻想过素质教育的美好前景,也曾热血沸腾地参加过自主学习的研究  这些教育教学的改革确实有过短期的效应,但只可惜都是昙花一现,教育似乎仍是一潭死水,没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去年全市上下轰轰烈烈地开展学杜郎口学金盛初中的括动。学校给我们每人发了一本《杜郎口“旋
《母亲情怀》一文选自《十年精品集》(甘肃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现由广东省职业技术教研室编入广东省技工学校教材《语文》课本中(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年6月出版),文后配有一道练习题:“本文结尾,当我们读到作者‘泪水模糊’地走在通往柜台那‘很长很长’的路的字样时,仿佛也跟着泪水模糊了,这是为什么呢?”  师:你为什么仿佛也跟着泪水模糊了?  生:作者很善于煽情,到了一定程度,她“泪水模糊”,我仿佛
中专语文教师往往有这样的感触:老师激情昂扬,学生往往不为所动,甚至可能“不知所云”,课堂上看不见渴求知识的双眼,看不见跃跃欲试的双手,看不见彼此激烈的争辩,看不见自己苦心经营的“教案”在课堂上精彩的展现。我们无形中将彼此陷于可悲的境地,这就是传统教案教学的弊端:一是教学的单向性,即以教师和课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的灌输教育,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二是教案的封闭性,教案是老师自备、自用的,
苏月峰,198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化学、法律双本科学历,教育管理研究生,市级化学学科带头人,四川省首届优质课竞赛一等奖获得者,四川省首批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市级知名校长,全国创新型校长,原国家级重点中学绵竹中学党总支书记兼校长,现为成都市三原外国语学校执行校长。    国庆前夕,受国家级核心期刊《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社委托,笔者冒着绵绵细雨,迎着凛冽寒风来到成都市三原外国语学校,找到了百忙
2008年是浙江省新课改高考方案实施前的最后一年,高考语文试卷既体现出了四年来浙江省卷的相同一面,保持了一脉相承的沿袭性,又具有今年的创新亮点。语言知识和语言综合运用试题的知识覆盖面与前四年基本近似,但试卷结构与07年相比略有微调,命制方面,坚持注重基础、能力为先的原则,延续了浙江卷自主命题的风格。  第一大题和第六大题属语言知识和语言综合运用的范畴,共设置了9题30分,前面的6个纯客观题体现了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