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众的公共意识是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柱——对十八大报告有关社会建设论述的思考

来源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y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建设不仅需要物质基础、体制保障,更需要精神支撑。这个精神支撑就是体现公民社会的内在本质和功能的"公共意识"。具备公共意识的民众才是社会建设的主体;民众的公共意识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动力,是改善民生的重要保障;肯定和尊重民众的公共意识才能保证社会体制改革的正确方向。所以,培育、引导、发挥民众的公共意识才是推动社会建设的明智之举。
其他文献
农业环境污染主要来自工业"三废"和农业生产活动中的自身污染.保护农业生产环境,在控制工业"三废"污染的同时,还应研究农业自身污染问题,找出对策,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控制.
分析了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矿工新诉求,阐释了十八大关于民主政治建设的新要求,介绍了十八大关于反腐倡廉的新要求、新目标,总结了十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是一个过程。又指中国化的成果,不论过程还是成果,无不包含鲜明的文化特征。同时,通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还确立了中国文化的现代属性,解决了困扰中国多年的两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