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如何改变你的时间观

来源 :飞碟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oyuemengxian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的时间观可以产生一些莫名其妙的结果。比如,试想一下,你的同事说下周三的会议提前了两天,你认为会议的时间到底是哪一天?你的回答取决于你如何看待自己与时间的关系:如果你觉得是时间在向自己移动,就很有可能认为是周一开会;但是,如果你觉得是自己在时间中移动,则更可能认为是周五开会。
  事情不仅仅如此。你与时间的关系取决于当前你正在做的事情。如果你正站在队伍的末尾,或者正处于火车的中部位置,你更可能认为是周一开会;如果你来到队首,或者正在上下火车,就更可能认为是周五开会。如果你正在静等某物,会感到时间在移动;反之,就是你在移动。
  空间影响我们时间观的另一种情况发生在我们行走于陌生地方的时候。你是否想过这样一个问题:当你去某处时,返程的路途似乎更短,花费时间更少。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我们并不知道旅程的确切长度,只是通过一些其他线索(如新形成的记忆的多少)来估算旅程长度。克劳迪娅· 哈蒙德在《时间翘曲:揭开时间感知的神秘面纱》中提到了这一点。当我们前往陌生之处时,去时的路似乎比返程的路更长,因为当时我们看到的是一连串新鲜的事物。然而,在返程时,我们仅仅需要识别一些路标,而非形成新记忆,因此大脑感觉时间缩短、空间变小。这种情况发生在路途中,也发生在机场、游乐园等更加狭小的空间内。
  空间影响时间的另一种更加普遍的情况体现在我们如何运用身体部位表示时间。在西方文化中,常常认为过去在背后,未来在面前。这在我们的讲话方式中有所体现,比如,“回顾我的人生”、“我面前有一些任务到了截止期限”等。手势也体现了这一点。比如说,我们将手放在身体前方,以表示一个即将到来的日子。然而,在有些文化中,人们认为过去在前。举个例子,生活在安第斯山脉的艾马拉人在谈论过去时,会做一个向前的手势。但是,令人吃惊的是,无论文化背景如何,所有人都认为未来存在于某个地方,人们谈论并运用手势表示时间,好像它就存在于空间内部。
  事物的空间位置也会改变我们的时间观。假如人们看到一长串灯,它们依次被打开,那么两盏灯之间的距离越远,人们会认为开灯间隔的时间越长。这就是著名的“卡帕效应”。
  我们对时间的空间隐喻在实际生活中产生了影响。2010年,芝加哥大学的心理学家丹尼尔·卡萨桑特进行了一项实验,研究计算机屏幕上的图像如何影响母语是英语及西班牙语的人对持续时间的判断。事实表明,母语是英语的人会说
  “很长时间”,而母语是西班牙语的人会说“很多时间”。母语是英语的人往往认为时间在空间中以长度的形式存在,而母语是西班牙语的人则认为时间以体积的形式存在。卡萨桑特指出,那些语言差异根深蒂固。他在计算机屏幕上向人们展示一条直线或者一个装满物体的容器,结果发现,看到一条延长的直线比看到一个装满物体的容器更能影响母语是英语的人的回答。也就是说,母语是英语的人认为,一条直线越长,它形成时花费的时间就越多。装满物体的容器可以以同样的方式影响母语是西班牙语的人。
  爱因斯坦认为,空间和时间的自然属性并不存在根本差异。或许,两者在我们的大脑中相互关联。这也不足为奇。
其他文献
<正> 方以智在《通雅》一书中利用"因声求义"的方法研究词义,冲破汉字形体的束缚,根据词与词、字与字之间音义上的联系,分析文字假借、联绵字、同源词族等词汇问题,取得了超
轻柔的风挑逗着细密的雨,老李披着雨衣踱进了自家的橘园,端详着一棵棵橘子树。  脉络分明的碧绿色树叶上翻滚着调皮的小雨点,如珍珠般剔透;未成熟的橘子裹着厚厚的青绿外衣,散发出青涩的香味,如羞涩的少女般清纯。沐着细雨,嗅着清香,惬意的老李醉了……  “二叔,看橘子呢!”酣醉中的老李被吓了一跳,扭头一看是自己当村支书的侄子,顿时沉下脸来:“建丹,你来做啥子?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吧?”小李笑眯眯而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