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路径探究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j6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是重要的育人阵地,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旨在从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入手,探讨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基本原则,并针对高校实际,提出几点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路径。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路径
  1引言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中共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高校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重要阵地,承担着培育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使命。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武装青年学生头脑,并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进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基本原则
  2.1坚持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党的宗旨的集中体现。强化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既是教育领域全面深化改革的需要,也是促进青年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人文关怀。一是要尊重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精神诉求,以积极向上的文化和思想引领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成长、自我完善。同时,充分关注大学生的现实需求,通过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和现实困惑,而非填鸭式的理论灌输和空泛说教,使大学生真正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刻理解和情感认同,并最终升华为价值标准和行为准则;二是要充分考虑到大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根据大学生的年龄、学识和心理成熟度等差异,分对象、分层次、分策略地进行教育。
  2.2坚持正面引导
  在大学生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既要深入进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全面展现改革开放30多年来国家发展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还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教育和荣辱观教育为主旋律,引导大学生加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此外,积极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示范作用,在大学生中大力宣扬焦裕禄、雷锋、袁隆平等时代的先锋、社会的楷模,以这些时代铸就的英雄人物事迹感染学生、教育学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还要善于发现、深入挖掘大学生身边的先进典型,以更加鲜活、生动、贴近的人物和事例影响和教育大学生。高校还应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提升高校教师的政治素养和人格魅力,培育出人格健全和道德高尚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3坚持持之以恒
  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政治任务。国际国内环境的复杂性、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艰难性以及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不可能一蹴而就。高校应当将建设和谐健康的校园环境、打造辐射面更广的校园宣传阵地,以及健全完善教育的长效机制为工作重点,将长远目标与阶段性目标结合起来,坚持不懈地为培育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践行者而努力。
  3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主要路径
  3.1 以思政理论课为抓手
  学校是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主渠道。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思想引领和价值判断方面的重要作用,需要对现有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进行不断地探索与研究,优化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手段,提高思政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在教学内容上,要精心设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学内容,贴近大学生生活实际,结合青年学生关注的热点、焦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使之“不空”、“不虚”,深入浅出;在教学手段上,注重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加平等交流的机会,将传统的知识授予向传授学习方法、引发深入思考方向转变;同时,要不断提高思政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使其以独特的人格魅力、学识魅力和卓有成效的工作成为大学生灵魂的工程师。
  3.2 以校园文化生活为载体
  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通过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和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创建生动、鲜活的教育情境,更易为大学生所接受和认同。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成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重要载体。同时要注意两点,一是高校开展校园文化建设要以价值观教育为目标,进行必要的引导和管理,避免校园文化活动出现无序化、功利化、浅薄化、低俗化等倾向;二是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与各种活动、仪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如通过建立和规范升国旗仪式、主题党日团日活动、清明祭奠先烈、重大纪念节日等,有意识地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学习情境,增加大学生对价值体系的认同感。
  3.3 以社会实践活动为着力点
  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既要获得大学生对价值体系的心理认同,更要引导他们在实践中自觉践行,使青年学生在实践中锤炼意志、磨练品质,真正做到知行合一。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基层调研、志愿服务、公益劳动、岗位实习等社会实践活动,使大学生全面了解社会、见证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历程,找到所学理论和现实生活的契合点,坚定理想信念,巩固正确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读本》,中共中央宣传部,学习出版社,2009年1月第1版
  [2]《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路径》.阚和庆.《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1年第3期
  [3]《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度调查及对策》.朱志明等.《中国青年研究》,2010年第4期
  [4]《论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孙彬,《对外经贸》.2012年第7期
其他文献
摘 要:二十一世纪是创新的世纪,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同样,二十一世纪的教育也应该是全面创新的教育。创新教育已成为时代的要求,它应渗透到各科教学中。语文学科也毫不例外,只有对其不断创新,它才能不断发展。因此,如何巧妙把创新教育与中学语文教育有机的融合渗透,使其为中学语文教学带来生机与活力,已成为当务之急。  关键词:创新教育;中学语文;方法;手段;观念  如何巧妙把创新教育与中学语文教育有机的融合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课程理念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得到了越来越充分的体现。但相对而言,文言文的课堂教学仍存在着比较多的问题。那么,新课程改革以后文言文教学如何实现理性突围呢?  一、文言文教学必须重视文言知识的积累,但重视积累不等于就是孤立的宇词练习,不是古汉语知识的系统学习,在整体阅读中积累才是文言文学习的基本规律  (1)孤立的字词集中练习并不能培养文言文阅读能力,不符合文言文学习规律的积
怎样艺术地提问,这是一个值得语文教师探讨的话题。一位美国教学法专家曾说:“教师教学效率的高低,大部分可以从他们所提的问题的性质和发问的方法查出来。中小学教师若不熟谙发问的技巧,他的教学工作是不易收到成效的。”由此可见,提问不只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教学艺术。  一、提问要有针对性  正如射箭打靶要瞄准,设置问题的目标也要对准中心点。设计课堂提问要根据教学目标,扣住重点,抓住难点。这样也
摘 要:有效推进语言文字工作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更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语言文字的规范化,不仅是专职人员的事,更是在语文教学所必须解决的问题,教育就应该从青少年抓起,才能取得一劳永逸的成果。  关键词:语言文字;规范化;语文教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于2001年1月1日开始实行。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语言文字的专门法律,它确定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地
摘 要: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出现,传媒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观众对电视节目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对电视节目特别是专题节目进行创意策划是提高电视节目质量和可视性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电视;专题节目;创作  电视专题节目形式丰富,从题材层面来讲包含经济、法制专题、社会、军事、少儿、农业、影视剧与文艺专题等,而体裁则包含实事、人物、纪实与叙事专题等。基于其丰富的节目类型
期刊
地理是人类最古老的学科之一,地理学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地理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不仅如此,地理学在现代科学中还需要占有重要地位,对于解决当今世界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起着重要作用。既然地理如此重要,我们怎样才能学好地理呢?  一、要学会阅读理解地理教科书  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学习时应该采用偏重理科的学习方法,强调理解重于记忆,以会用为目的,侧重于对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理解运用,联系
摘 要:对于刚从小学过渡到中学的学生,还处于好动、好奇、好胜的年龄。故有计划地布置有趣、内容丰富的英语课外活动作业将有助于他们保持英语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兴趣;感受英语;英语课外活动  新课标实施以来的教学实践证明:学生们需要参与语言实践活动,需要创造语言环境,需要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无拘无束地在更广阔的空间里感受英语。尤其对于好动、爱玩、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以兴趣为转移的七年级学生
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学生应成为21世纪全体教师活动的基本目标,它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作为一名化学教师,我在抓“双基”的基础上,注重进行创新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一、采取多种教学形式、手段,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有兴趣的地方就有智慧的灵感。而创新意识是指一种愿意发现问题、积极去探求的心理取向,是创新的动力源泉。那么,在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