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语文课堂提问的“六性”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ane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课堂教学师生互动,让学生在交流中达成自己知识的建构。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曾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个好的提问,能使全班学生都处于思考问题、参与讨论的积极状态,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如何设计好课堂提问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有位教育家说过:“一堂好课往往起源于一个好问题。”教师上课时都应该有一个个纵向的时间意义上的“问点”,只有课文空间上的问点和学生思维时间上的问点“时空交叉”时,才真正说得上是问点的优化。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思维活动,关键是教师要设计好课堂提问。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使我感悟到可从以下“六性”来优化课堂提问。
  一、精心设计,优化目的性
  教师在授课前要精心设计提问内容和形式,问题要少而精,具有典型性,否则就会偏离课堂教学中心,所提的问题就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如第十一册《小抄写员》一课中,赞扬了叙利奥小小年纪懂得关心体贴父母,勇于承担家庭责任的美德。根据这一中心,设计问题为:“叙利奥是在什么情况下开始工作的,他为什么要偷偷地做,当他被爸爸误解后,又是怎样想,怎样做的,结果怎样?是什么力量使他坚持工作的?”这是为了突出教材重点内容而设计的提问,目的在于解决教学中的主要矛盾。其作用是扣住教材主要内容,明确学习重点,让学生学习时直奔重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循循善诱,优化启发性
  启发性是课堂提问的灵魂,缺少启发性的提问,是蹩脚的提问。为此,千万要避免那种不分巨细,处处皆问的做法;要尽量避免单纯的判断性提问,多用疑问性提问;还要注意运用发散性提问、开拓性提问,针对不同的课题不同的内容循循善诱,使学生在提问中受到启迪,在提问中创新。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课文一般都是按事件的发生发展、人物出现的先后顺序来写的。例如小学语文第八册《鱼游到了纸上》一课,根据“画鱼”这一事件的发展顺序可设计以下提问:课文讲了几次鱼游到了纸上?鱼为什么会游到纸上?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之间有什么关系?这个聋哑青年的所作所为给你什么启发?再如第七册《科利亚的木匣》一课同样采用这种方法设计:科利亚怎样埋木匣?怎样挖木匣?从埋木匣和挖木匣的过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通过这几个问题的解答,学生既读懂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也明白了作者的写作目的,从而自己也受到了启发。
  三、因势利导,优化灵活性
  课堂教学是千百万化的,学生答问中也可能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答非所问,或干脆答不出来等。因而教师在提问时要注意运用教育机智,根据变化了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发问。不能不顾课堂情况的变化生硬地照搬照用课前设计好的问题,也不能在学生答不出时一个劲地等待或追问学生。要多运用疏导性提问,铺垫性提问,以适应变化了的情况。如在教学《草船借箭》一课时,老师提问:
  “读了课文后,大家最感兴趣的问题是什么?”学生纷纷举手,有的问“周瑜为什么要陷害诸葛亮?这对他们联合抗曹有好处吗?”有的问“诸葛亮明明知道周瑜要陷害他,为什么还要去借箭呢?”还有的问“鲁肃为什么会听诸葛亮的安排?”……学生一共提了不下20个问题,面对这么多的问题,教师就应该运用教育机智,把这些问题归纳起来,引导学生认识文中的四个主要人物,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人物来读书研究,把握人物的特点,问题也自然解决了。
  四、难易适度,优化科学性
  提问前,教师应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针对自己的学生实际,掌握准提问的难易程度,既不能让学生答不出来,也不能是简单的答“对”与“不对”,要使学生“跳一跳才摸得着。”难度大的问题要注意设计铺垫性问题,这样可以起到铺路搭桥的作用,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减少难度,甚至还会在课上交流许多书上学不到的东西,丰富学生的知识。如第七册《珍贵的教科书》,为了解决课文的难点问题:教科书为什么珍贵?可设计这样的铺垫性问题:为什么作者在“护书”部分之前要花那么多笔墨去写当时学习条件的艰苦?为什么要详细写教科书的来之不易和大家争先恐后去取书?这些情节与“珍贵”有什么联系?这样一来,学生思考的角度更广更具体了,降低了问题的难度。
  五、发散求异,优化开放性
  开放,主要指题目的条件不完备或结论不明确,从而蕴含多种可能,而要求学习者自行推断。开放性问题指问题的条件、结论、条件到结论的思维距离均开放。这样的问题学生可以从多种角度去思考,寻求答案,答案具有不标准性和唯一性。如:第十一册古诗《泊船瓜舟》就有这样的一个问题设计:据说“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作者在作诗过程中曾改过多次,最后定稿时才用了“绿”字。试想象,作者可能用过哪些字,为什么最后用“绿”字?这种问题的设计,得出的答案都不是标准的,唯一的,教师通过这些发散性的提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六、拓展想象,优化延伸性
  课堂提问要注意引导学生把某个问题的理解,从原文中“跳出来”,不局限于课文内容,而是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想象这样的提问,使学生对课文有更深刻的理解,更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感情,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如第七册《火烧云》主要写了晚饭过后火烧云的形态各异。在学习了描写火烧云的形态那段后,设计这样一个想象问题:除了作者写的这些火烧云形态,还有哪些形态的火烧云?并用“这里的火烧云变化极多,有的……好像……”的句式表达出来。像这样的想象提问,有一定的思维强度和广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积极的内心体验,有利于心理的积极发展和学生在想象中创新。
  教师教学提问艺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可以肯定地说,教师都把提问当作他们教学环节中的主要部分,一个好的问题会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能激发学生创造力的萌芽。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优化课堂提问,对提问进行巧妙地设计,使思考不再是学生精神上的负担,而是一种身心上的欢乐和享受。
其他文献
主人公:小骐(身高179厘米,体重90公斤)  坐标:宁波  年龄:30岁的单身小伙  习惯:爱熬夜、打网游、刷剧,无其他不良嗜好最爱的家常菜:西红柿炒鸡蛋配米饭,红烧排骨配可乐,雪菜年糕汤。有一天,小骐刚上完通宵夜班,回家上楼梯时胸闷难受,推开家门冲进卫生间,发现小便泡沫较多。他到医院一查,高血压、高脂血症、高血糖,一个没少;蛋白尿也有两个加号,肾功能也出现了异常。  小骐很纳闷:“平时我没什么
期刊
悦耳动听的音乐讲究节奏美,优化的课堂教学也同样需要节奏美。好的语文课堂就像是一首最美的乐曲,总是张弛有度,高低起伏,这样才能吸引学生,激活思维,使课堂生机勃勃,提高课堂效率。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巧妙地运用教学节奏艺术,使课堂教学跌宕起伏,错落有致,给学生以美的艺术享受,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将学习的效率提到最高,从而塑造出真正的高效课堂。那么如何才能较好的把握语文课堂教学的节奏呢?我认为应
期刊
叶圣陶先生称“美读”为有感情地朗读,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它能够使学生在理解的同时受到感染和熏陶,使抽象的文字符号折射出丰富的感情光芒。但对低年级来说,“美读”是一种抽象的要求。因此,在教学中,应积极引导学生在“读”字上下功夫,采取“精彩范读,循序渐进,反复训练,螺旋上升”的方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朗读能力,进而培养“美读”的能力。  一、教师范读声情并茂  低年级语文大部分都有生动的语言、有趣的
课堂教学是实践新课程改革的主阵地。如何在课堂教学体现新课程理念,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教者认为,有意识地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品位,应该成为教师的追求和实施新课程教学的最佳实践点。  课堂品位也就是课堂的档次与魅力,有品位的课堂应该是师生平等互动的、充满激情的、和谐的。诗意策划、创设“师生平等对话”的教学情境、巧妙移植是提升课堂品位,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策略。  一、诗意策划  所谓诗意策划,是指教师
期刊
“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于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江泽民语)在竞争激烈的当今世界,一个民族、国家要富强、民主、文明,是迫切需要创新人才,教育者的职责也要求把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放在第一位。新课改教学是贯彻发展方针,提高全民族素质的有利手段。在教育教学中充分展示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素质,表现出新教学改革模式的运用,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或分组自学和教师有的放矢的引导相结合的练习与辅导、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