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娱乐栏目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qund7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经过10多年的发展,国内娱乐栏目蒸蒸目上,繁荣的背后隐藏着铁的定律。通过分析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上海东方卫视的《好男儿,加油》及安徽卫视的《超级大赢家》,总结出他们的取胜之道——独特的节目定位和实在的人文内容,对于其他娱乐节目如西安电视台的《心跳大赢家》娱乐栏目,或许有所启示。
  [关键词]娱乐栏目 栏目定位 人文内涵 地域文化 心跳大赢家
  
  娱乐节目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兴起以来,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收视率,持续在全国遍地开花,荧屏上的娱乐栏目层出不穷。电视本来就喜欢跟风,而我国电视台的数量又格外庞大。都想分得一羹一匙,这样千军万马齐动的情况下,难免会跌倒磕伤。总结一下娱乐节目的发展现状和态势,对于娱乐栏目的发展不无意义。
  
  一、国内娱乐栏目的发展动态
  
  回顾中国娱乐节目的发展历程,虽姹紫嫣红,形态万千,但在这些初具规模,雏形略具的娱乐节目中,亦有规律可循。在中国,娱乐节目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兴起的以《正大综艺》为代表的综艺类型节目,以歌舞、相声、小品、杂技等多种艺术形式并存:到了1998年,以《快乐大本营》和《欢乐总动员》掀起的“快乐旋风”和“欢乐热潮”,并引发全国电视界的一场“综艺变革”。继而就是《幸运52》、《开心辞典》等益智博彩类栏目,这一阶段的栏目虫,出现了普通观众的参与,也是电视走向平民化、进行大众互动的开始。再就是模仿借鉴的“真人秀”了,2003年底,中央2套真人秀《非常6 1》开播,2004年,湖南卫视以“不拘外形、不论唱法、不管年龄”的宗旨的《超级女声》闪亮登场,紧随其后,2006年。央视的《梦想中国》、上海东方卫视的《加油,好男儿》、广东卫视的《空姐新人秀》、福建东南卫视的《搜狗女声》、山西卫视的《男人大典》,安徽卫视的《超级大赢家》、重庆卫视的《第一次心动》、江苏卫视的《绝对唱响》、江西卫视的《绝对红歌会》等娱乐栏目轮流上场,真是让人眼花缭乱,尽管这些节目都大同小异,有些还洋相百出,如《超级女声》,从海选到决赛都有。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如此众多的栏目中,《超女》的火热,《超级大赢家》保温,《好男儿,加油》的升温,这三家杀出重围,抛开大家都有的诸因素、诸环节——“参与者、规定情境、竞争行为、特定规则、给定目的、真实记录、艺术加工”“海选—淘汰—晋级—夺冠”之外,一定有其内在的“质”。概括起来,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1、独特的栏目定位
  如果说《超女》常遭诟病的是“审丑”,但其鲜明的节目定位是其获得成功的主要武器——专注于年轻的女性,毫无疑问会吸引大量的男性观众:与“超女”相对应的“好男儿”的成功。也证明了好男儿对女性观众的吸引力。但《好男儿,加油》如何和如日中天《超女》并驾齐驱,仅靠类似的节目定位的相同是不够的,关键在于如何阐释“女”的“超”和“男”的“好”。从《超女》的相对低落和《好男儿,加油》的相对高涨来看,《好男儿,加油》略胜一筹。为什么会胜呢?它加入了人文性的内容。
  2、人文性的内容
  人文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关注人的生存状况、精神欲求和情感思想,重视人的价值和尊严,在物质生活提高的同时谋求人的全面发展。人文性内容的加入,不仅在《好男儿,加油》栏目中表现明显,在安徽卫视的《超级大赢家》中也有鲜明的体现。《好男儿,加油》虽然有唱歌、跳舞、小品表演等“秀”的文艺性节目,但在主题的选择上,如以航天为主题的“决战未来”,以爱心为主题的“如果爱”,以军旅为主题的“激情燃烧夜”,展示了好男儿们对科学、对公益事业、对国家防卫等的热情与责任,表现他们的阳刚之气和男儿本色:尤其引人瞩目的则是冠军蒲巴甲、季军吴建飞都歌艺水平一般,而亚军则是聋哑选手宋晓波,很明显,把“好”的内涵阐释的更加深刻,更加人文化,体现了“好”的更高的审美标准。
  这在安徽卫视的《超级大赢家》中也能找到相同的“因子”。在2005年五月份的一期节目中,有以下一段对话:主持人“如果你被淘汰怎么办?”参赛选手:“淘汰了意味着还有机会再来。”主持人:“今天对方的优点在哪里?”参赛选手:“她们无非是相貌好一点!”主持人:“我看她们不是,她们只是个子高一点,有什么?如果光是相貌好,那我早被淘汰了。”无论是对参赛选手也好,还是对观众而言,人文性的内容通过细节得以展示。不仅如此,从他们的主题设计中也可见一斑:“走进敬老院”的关爱老人、“中学生马拉松比赛”的坚毅和自信、“一字千金”中的传统文化等都能得到体现,也和上海卫视《好男儿,加油》中的“捐助灾区、爱心助学”的相应生辉。
  3、地域文化特色
  相信这些内容,在不久的将来,都会被迅速的“克隆”。尽管素质的提高并非朝夕就能赶上,但可以预测的是,这些内容也将会不胫而走。那么什么因素可以长久呢?笔者认为,在这些因子都具备的情况下,加入“地域文化”,将会更加持久。所谓地域文化是指在同一地域生活的人们在漫长的历史中,在不断的物质和精神的生产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具有地域特色的独特的文化传统和文化体系。它是一个地区的特质文化。具有共同的文化传统和共同的文化发展脉络,是被社会群体公认的具有共同价值的文化:其特征表现为文化形态的稳固性和文化认同的一致性。这在电视剧中已有鲜明的体现,如我们所熟知的“京派、海派、陕派、关东派”等。一则地域性的文化特性不能被仿效。即使仿效,也会失灵。二则对那些经济实力不够充裕的地方台来讲,更为重要。上述的无论是上海东方卫视,还是湖南卫视,从经济实力和人员配备方面来讲,其他台都很难媲美,但各省市需要娱乐节目,尤其是自己“骨髓”中的文化,更容易接受,所以可行之路就是要加入地域文化因子。下面就以西安电视台的《心跳大赢家》栏目为例,来作具体的分析。
  
  二、《心跳大赢家》栏目概述
  
  《心跳大赢家》栏目是西安电视台白鸽都市频道首次开设的大型益智类互动节目。它打破了传统娱乐类、知识竞赛类节目的界限,有机的将趣味性、知识性、竞赛性融为一体。用全新的场景、全新的游戏环节、全新的奖品设置、全新的互动方式来打造西安地区大型节目的优势品牌。
  1、栏目概况:普通观众只要通过网络、电话等报名,就有机会成为《心跳大赢家》的海选选手,通过海选后的选手,即能登台,在3名主持人的引导下,通过开场小品、心跳串烧、才艺展示、外拍访谈、嘉宾点评、现场投票,最后决出优胜选手。栏目既有益智类节目的特征,又加入了选手互相淘汰的戏剧性娱乐元素,使节目具有很强的娱乐性:栏目对“才艺”的定位不仅仅局限于歌唱、跳舞,还邀请到各种绝活,如瑜伽、乐器、剪纸、书法、刻字、刺绣等,正如该栏目制片人陈静介绍 :“我们不按年龄划分选手。老人和孩子也能同台竞技。选手若经嘉宾评委的评判和观众投票脱颖而出,就可参加月冠军甚至季冠军的比赛,乃至成为年度总冠军。才艺展示也不再局限于唱歌跳舞,也可以展示自己的拿手绝活和技能。”这样广阔的才艺范围。使更多的人有上镜机会: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加入人文性能的内容,从节目的主题定位,如“和谐家庭”,“辛福家庭”,“我爱我家”。通过对“小”家庭来反映“大”社会,也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
  2、《心跳大赢家》收视分析
  (1)宏观分析
  整体的收视率在整个栏目中,还是相当不错的,尤其是在春节期间的几期节目依然能达到0.9的左右的收视率。说明栏目有相当的固定收视群体。在陕西省的诸多节目中,2006年平均收视率0.8,收视份额2.8,在2006年西安电视台自办栏目中收视率第8位,市场份额与《西安新闻》同居第7位。和2006年相比,07年第一季度的平均收视率0.94比06全年高出0.14个百分点,开局还是不错的。
  (2)微观分析
  我们以2007年3月4日的一期节目收视率为例,来分析收视的具体变化。很明显,他们都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首先,从整体来看,波动幅度很大。最高的1.3和最低的0.3之间差距接近5倍,说明每期节目的水平不平衡,当然这和选手的“人气”有很大的关系,但如此之大的差距也足以说明有很大的提高空间:同时还表明,节目没有太多的固定观众,节目好看,人多,反之则人少,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品牌效应。
  其次,从单期节目来看(抛开过高、过低的收视节目,还有特别时段,如春节期间等因素,特意选择一期节目的收视率在平均值上),收看的人群犹如走马灯似的,跌宕起伏,跳台现象过于频繁。这表明选手的表现参差不齐,选手和选手在同一起节目之间的较量,没有悬念,高下分明。而最好的节目应该是有亮点的同时,其他的也不至于频繁跳台。
  再次,除掉内部因素外,插播广告的次数过多,影响了收视率的提高。明眼人一看就知道,0.3、0.4等低谷时断,一定是广告,过多的广告,扰乱了观众的收视情绪,从而影响了收视率。
  最后,无论是整年,还是单期,波动过于频繁。如果说向上走,说明栏目质量越来越高,而整体维持现状,只能说明,每一期的节目准备的充裕程度是不相同的,收视率下来了,加把劲,上来了,又一松。没有持之以恒,目标长远的整体部署。
  3、《心跳大赢家》观众群分析
  从学历上看,《心跳大赢家》收视人群基本集中在小学至高中学历的文化阶层,占据了86%:从年龄上看,平均分布在54岁以下的人群中,占了91%:从性别上看,男性占50.4%女性占49.6%:很明显,男女性别,差异不大:对老年群体和高端人群的吸引力不大,老人群体弱。
  
  三、对策
  
  目前,国内娱乐栏目众多,存在的问题大同小异,诸如节目制作粗糙,收视群体不稳定,插播广告过多,雷同节目较多,创新节目较少,在栏目的策划上缺少长远谋略,在创作人员的配置上优劣悬殊等等问题并非一家电视台,而是不同程度都存在。这些问题大多是软件建设,并非一朝一夕所能解决,但如栏目定位、人文内容、地域特色应该是娱乐栏目当前亟需解决的瓶颈。
  1、独特的节目定位
  节目定位明确与否,对栏且有至关重要的影响,那些成功的栏目已经证明了这一点。《超女》定位在年轻的女性,《好男儿,加油》则位在年轻的男性,而反观《心跳大赢家》则是少、青、中、老通吃,这样虽然潜在的观众多了,但自身没有鲜明的特色,没有自己的标签,就很难培养固定的观众。每期节目都在变换不同的主题,但没有围绕在同一个核心,有时,甚至在同一起节目中角色的选择都很难围绕同一个主题来进行,有牵强附会之疑。如这一期是“家庭”,下一期则是“绝活”,再下一期则是“消防”,观众一头雾水。很难适应如此之快的主题变化。事实上,观众也要有一个培养过程。在电视业发达的美国。他们的经典节目,几十年如一日,很少变动,如美国的CBS的《60分钟》新闻杂志,从1968年创刊。基本模式始终如一,即为主持人当年的风华正茂,现在已经成为耄耋老人了,仍坚守阵地。最要紧的是给该节目一个科学合理的定位,如分年或分季度等来统一安排栏目主题,按年龄等有针对性地编排节目。事实上,一个家庭有一个铁杆观众,全家人一般也都会一起观看,大可不必担心只是那一部分人看。如小孩爱看的,旁边的大人一定会陪着孩子观看的,其他也一样,反过来,慢慢的一个家庭也会成为固定观众。
  2、加大人文内容
  从图三可以看出,大学以上的观众比小学文化以下的观众要多一倍,说明节目还是得到了他们的认可。但仍不可否认,还是有人对“低俗”问题提出了尖锐的批评。有一位网友在《心跳大赢家》的留言板上就提出了质疑“让选手夏慧去做小腿拉长术,个子低是话题吗?如果是这样那她不如去整容以后谁还敢来参加呀…人文内涵要从具体的细节作起,绝对不是一句空话。
  3、展示地域特色
  西安是千年古都,又是文化大省,其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有取之不尽的资源。生活在这里的世世代代的子孙,其深厚的地域文化自然而然的深入骨髓,而建立在这基础上娱乐自然有其自己鲜明的特色。众所周知的秦腔,就是其突出的代表,其他的如陕北民歌,陕南花鼓也不乏众多的民间高手。这些特产就如中国人的乒乓球,巴西的足球一样,只要是生活在这个地方的人,或多或少都会哼几下。把这些因素加进去,不仅仅是为了收视率,而是很多人都希望通过电视看到这类节目。
  
  四、结语
  
  有句话说,“打江山难,坐江山更难,”不用说建设江山了。在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里,如何保持心灵的一方净土,在满天飞的娱乐浪朝中,占一席之地,也非易事。从这点来说,《心跳大赢家》为代表的娱乐类栏目,的确任重而道远。
其他文献
将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和聚己内酯(polycaprolactone,PCL)先分散到N,N-二甲基乙酰胺(DMAC)有机溶剂中,在60℃温度下不断搅拌,缓慢去除有机分散剂,干燥后打碎共混物,放入模具中在
<茉莉花开>中所讲的故事,不大适合90分钟的电影来讲,因为内容太多,场景、人物,情节变化都太多,所涉及的内容很庞杂,包括了女性生活的很多内容,平常的电影故事大都不是这样的.
期刊
<正> 九世纪,唐帝国日益衰落,公元九○七年,唐朝灭亡。唐朝的衰弱和灭亡,在东北产生了很大影响。这段时期,契丹肆意侵掠掳夺,攻城略地,发展成强大的奴隶制帝国;而渤海国,则经
2#裂解炉改造,控制系统DCS硬件由APM升级到HPM,同时采用了新的先进控制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