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强调:“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决清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这为我们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2021年4月25日至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指出:“信仰、信念、信心是最好的防腐剂。”结合正在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回望过往的奋斗路,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是共产党人砥砺初心使命、战胜困难挑战、勇于自我革命的精神支柱,推动党和人民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眺望前方的奋进路,更加需要增强信仰、信念、信心,坚定党性立场,加强党性修养,坚决同一切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自觉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汇聚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从党的百年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找准增强信仰信念信心的有效路径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党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以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经验充分证明,增强信仰、信念、信心,不仅是一个理论课题,也是一个实践课题,既要靠科学理论的指引,也要靠纪律规矩的约束,还要靠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滋养,在革命性锻造中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矢志不渝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不懈奋斗。
一以贯之注重思想建党、理论强党。科学理论是行动的先导,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纵观百年党史,从古田会议提出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到延安整风运动开启在全党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的先河,再到改革开放后开展党的先进性等学习教育实践活动,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我们党在加强思想建党的过程中,始终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武装全党,加强党性锻炼、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使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历史和实践启示我们,必须切实抓好思想理论建设,督促党员干部以理论上的坚定保证行动上的坚定,以思想上的清醒保证用权上的清醒,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和廉洁操守。
一以贯之强化党的纪律建设。我们党是靠革命理想和鐵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诞生之日起,我们党就把“纪律”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从二大党章把“纪律”单独成章开始,到七大党章重新将“党的监察机关”作为一章,再到十九大党章把纪律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以铁一般的纪律确保党的团结统一。纪律是我们党与生俱来的鲜明烙印,纪律建设是我们党与时俱进的永恒课题。历史和实践启示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加强纪律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用“六大纪律”检查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行为,让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以纪律的硬约束促进党员干部增强信仰、信念、信心。
一以贯之传承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始终是滋养党员干部坚定信仰、信念、信心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是由一个个具体的“坐标”组成,敢于斗争、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求真务实等光荣传统和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等优良作风,集中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积淀成穿越时空的精神力量,促进党员干部追求崇高事业、激发奋斗之志。实际工作中,有的基层党员干部推诿扯皮、吃拿卡要漠视侵害群众利益,有的攻坚克难、敢闯敢试的干事创业激情消退等,这些不良风气和消极腐败现象严重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历史和实践启示我们,必须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纠“四风”,树新风,不断提升作风建设治理效能,推动党员干部把好传统带进新征程、将好作风弘扬在新时代,在涵养新风正气中坚定信仰、信念、信心。
站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
深刻认识增强信仰信念信心的重要意义
踏上新征程,面对前进道路上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我们必须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始终保持“赶考”的清醒,持续增强信仰、信念、信心,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切实做到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
增强信仰信念信心有助于维护党的肌体健康。党员是党的肌体最基本的细胞,党的肌体健康归根到底要靠党员的先进性、纯洁性来保证。只有坚定信仰、信念、信心,才能自觉清除思想上的灰尘和心灵上的污垢,不断增强拒腐防变的自觉。党员领导干部理想信念一旦松动,就会导致纪律防线失守,逐步蜕变堕落为腐败分子。从近年来查处的腐败案件来看,有的党员领导干部与商人称兄道弟,以借款之名,行受贿之实;有的通过“影子公司”谋取私利;有的插手司法活动、干预民事纠纷,甚至充当黑恶势力“保护伞”,严重损害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等等。这些党员领导干部无一不是在主观上放松了自我要求,在“围猎”和诱惑面前迷失了方向,进而丧失原则、突破底线。踏上新征程,我们必须坚定信仰、信念、信心,发扬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使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
增强信仰信念信心有助于保证全党步调一致向前进。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翻开厚重的百年党史,无论是处于顺境还是逆境,坚定的信仰、信念、信心始终是前进道路上的力量源泉,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义无反顾向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目标迈进。当前血与火的生死考验少了,但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仍然在继续,在大是大非面前能否敢于亮剑、在风险挑战面前能否迎难而上、在糖衣炮弹面前能否保持定力,无不考验着党员干部的信仰、信念、信心。踏上新征程,我们必须持续增强信仰、信念、信心,始终保持对党的忠诚心、对人民的感恩心、对事业的进取心、对法纪的敬畏心,凝聚起永不懈怠、奋力拼搏的澎湃动力。 增强信仰信念信心有助于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和发展环境。只有坚定的信仰、信念、信心,才能涵养良好政治生态,促进发展环境持续优化。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鈣”。如果党员干部精神上“缺钙”,就容易得“软骨病”,造成思想滑坡、意志衰退、作风漂浮等问题,污染一个单位或者地区的政治生态,损害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影响地方发展环境。面对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新任务新要求,面对“黑天鹅”“灰犀牛”还会不期而至带来的风险挑战等,更加需要激发信仰、信念、信心的精神力量。踏上新征程,我们必须在增强信仰中提高站位、在增强信念中砥砺前行、在增强信心中锐意进取,切实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持续锻造优良党风政风,确保“十四五”时期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实现。
发挥纪检监察机关职能职责作用
推动党员干部持续增强信仰信念信心
重温苏州的奋斗历程,自1925年苏州第一个党组织——中共苏州独立支部成立后,在党的坚强领导下,苏州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坚定信仰、信念、信心,坚持不懈奋斗,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心有所信,方能行远。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和先发地区,苏州承载着习近平总书记“勾画现代化目标”的嘱托,肩负着江苏省委赋予的“打造向世界展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最美窗口”的重任,面临长三角一体化、“沪苏同城化”最大机遇,迫切需要一支信仰如山、信念如铁、信心如磐的干部队伍,大力弘扬张家港精神、昆山之路、园区经验“三大法宝”,以一往无前、风雨无阻的奋斗姿态履职尽责、干事创业。
作为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的专责机关,纪委监委必须带头增强信仰、信念、信心,始终心怀“国之大者”,做到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深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首先要从政治上看,深刻洞察腐败行为背后折射出的背离初心使命问题、损害群众利益问题、作风不严不实问题等,推动党员干部坚定信仰、信念、信心,增强自身对腐败的免疫力,自觉抵制腐败、杜绝腐败、远离腐败,激发担当作为、攻坚克难正能量,形成建功新时代、争创新业绩的浓厚氛围。
聚焦固本铸魂这个根本,在强化政治监督上下更大功夫。新时代强化政治监督就是要督促全体党员坚定理想信念,从初心使命中汲取不断前行的力量,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推动工作。抓好政治监督,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促进党员干部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防范化解思想涣散、纪律松弛风险,在不折不扣地落实上级决策部署中增强信仰、信念、信心,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纪检监察机关必须自觉扛起“两个维护”特殊历史使命和重大政治责任,围绕长江大保护、长三角一体化、统筹发展和安全等重点任务,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落实;强化对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的监督,坚决防范各种错误思潮侵蚀;聚焦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用好信息化监督平台,推动政策直达企业,督促解决企业诉求,促进形成合规经营的生态圈,鼓励党员干部贴近企业、服务发展,助力打造最优营商环境;监督推动党员干部强化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对照党章党规、对照党中央部署要求,主动查找、勇于改正自身不足,始终做政治信念坚定、遵规守纪的明白人。
聚焦为民服务这个宗旨,在维护群众利益上下更大功夫。只有坚定信仰、信念、信心,才能牢记初心使命,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纪检监察机关必须立足职责定位,强化“监督的再监督”,推动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自觉站稳群众立场,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通过深入基层、直插一线、用好检举举报平台、发挥基层监督体系作用等,找准群众的“急难愁盼”,对群众信访不简单“就信了信”,着力推动问题扎实解决,把矛盾化解在基层一线;以小切口解决大问题,持续纠治教育医疗、养老社保、生态环保、执法司法等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坚决惩处涉黑涉恶“保护伞”,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不断厚植党执政的政治基础和群众基础。
聚焦政治生态这个关键,在深化标本兼治上下更大功夫。良好的政治生态能够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促进党员干部增强信仰、信念、信心。纪检监察机关必须当好政治生态的“护林员”,以系统施治、标本兼治的理念正风肃纪反腐,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坚定不移推进反腐败斗争,加大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腐败惩治力度;用好纪检监察建议有力武器,深化以案促改、以案促治,推动堵塞漏洞、形成闭环;常态化制度化开展警示教育,主动融入“大宣传”格局,用活范仲淹、冯梦龙纪念馆,以及顾炎武故居、沙家浜廉政教育馆等资源,发挥党风廉政警示教育基地、干部政德教育基地等载体作用,推动党员干部崇尚对党忠诚的大德、造福人民的公德、严于律己的品德,厚植“不想腐”的思想根基;依托信息化系统“衡镜”,强化政治生态监测评估,督促推动抓好问题整改;认真落实“三个区分开来”,用好容错纠错、澄清正名等机制,加强对敢担当善作为干部的激励保护,持续营造积极向上、干事创业、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作者系中共苏州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
责任编辑:高 莉
从党的百年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找准增强信仰信念信心的有效路径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党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以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经验充分证明,增强信仰、信念、信心,不仅是一个理论课题,也是一个实践课题,既要靠科学理论的指引,也要靠纪律规矩的约束,还要靠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滋养,在革命性锻造中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矢志不渝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不懈奋斗。
一以贯之注重思想建党、理论强党。科学理论是行动的先导,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纵观百年党史,从古田会议提出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到延安整风运动开启在全党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的先河,再到改革开放后开展党的先进性等学习教育实践活动,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我们党在加强思想建党的过程中,始终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武装全党,加强党性锻炼、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使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历史和实践启示我们,必须切实抓好思想理论建设,督促党员干部以理论上的坚定保证行动上的坚定,以思想上的清醒保证用权上的清醒,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和廉洁操守。
一以贯之强化党的纪律建设。我们党是靠革命理想和鐵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诞生之日起,我们党就把“纪律”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从二大党章把“纪律”单独成章开始,到七大党章重新将“党的监察机关”作为一章,再到十九大党章把纪律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以铁一般的纪律确保党的团结统一。纪律是我们党与生俱来的鲜明烙印,纪律建设是我们党与时俱进的永恒课题。历史和实践启示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加强纪律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用“六大纪律”检查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行为,让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以纪律的硬约束促进党员干部增强信仰、信念、信心。
一以贯之传承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始终是滋养党员干部坚定信仰、信念、信心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是由一个个具体的“坐标”组成,敢于斗争、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求真务实等光荣传统和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等优良作风,集中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积淀成穿越时空的精神力量,促进党员干部追求崇高事业、激发奋斗之志。实际工作中,有的基层党员干部推诿扯皮、吃拿卡要漠视侵害群众利益,有的攻坚克难、敢闯敢试的干事创业激情消退等,这些不良风气和消极腐败现象严重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历史和实践启示我们,必须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纠“四风”,树新风,不断提升作风建设治理效能,推动党员干部把好传统带进新征程、将好作风弘扬在新时代,在涵养新风正气中坚定信仰、信念、信心。
站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
深刻认识增强信仰信念信心的重要意义
踏上新征程,面对前进道路上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我们必须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始终保持“赶考”的清醒,持续增强信仰、信念、信心,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切实做到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
增强信仰信念信心有助于维护党的肌体健康。党员是党的肌体最基本的细胞,党的肌体健康归根到底要靠党员的先进性、纯洁性来保证。只有坚定信仰、信念、信心,才能自觉清除思想上的灰尘和心灵上的污垢,不断增强拒腐防变的自觉。党员领导干部理想信念一旦松动,就会导致纪律防线失守,逐步蜕变堕落为腐败分子。从近年来查处的腐败案件来看,有的党员领导干部与商人称兄道弟,以借款之名,行受贿之实;有的通过“影子公司”谋取私利;有的插手司法活动、干预民事纠纷,甚至充当黑恶势力“保护伞”,严重损害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等等。这些党员领导干部无一不是在主观上放松了自我要求,在“围猎”和诱惑面前迷失了方向,进而丧失原则、突破底线。踏上新征程,我们必须坚定信仰、信念、信心,发扬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使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
增强信仰信念信心有助于保证全党步调一致向前进。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翻开厚重的百年党史,无论是处于顺境还是逆境,坚定的信仰、信念、信心始终是前进道路上的力量源泉,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义无反顾向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目标迈进。当前血与火的生死考验少了,但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仍然在继续,在大是大非面前能否敢于亮剑、在风险挑战面前能否迎难而上、在糖衣炮弹面前能否保持定力,无不考验着党员干部的信仰、信念、信心。踏上新征程,我们必须持续增强信仰、信念、信心,始终保持对党的忠诚心、对人民的感恩心、对事业的进取心、对法纪的敬畏心,凝聚起永不懈怠、奋力拼搏的澎湃动力。 增强信仰信念信心有助于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和发展环境。只有坚定的信仰、信念、信心,才能涵养良好政治生态,促进发展环境持续优化。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鈣”。如果党员干部精神上“缺钙”,就容易得“软骨病”,造成思想滑坡、意志衰退、作风漂浮等问题,污染一个单位或者地区的政治生态,损害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影响地方发展环境。面对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新任务新要求,面对“黑天鹅”“灰犀牛”还会不期而至带来的风险挑战等,更加需要激发信仰、信念、信心的精神力量。踏上新征程,我们必须在增强信仰中提高站位、在增强信念中砥砺前行、在增强信心中锐意进取,切实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持续锻造优良党风政风,确保“十四五”时期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实现。
发挥纪检监察机关职能职责作用
推动党员干部持续增强信仰信念信心
重温苏州的奋斗历程,自1925年苏州第一个党组织——中共苏州独立支部成立后,在党的坚强领导下,苏州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坚定信仰、信念、信心,坚持不懈奋斗,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心有所信,方能行远。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和先发地区,苏州承载着习近平总书记“勾画现代化目标”的嘱托,肩负着江苏省委赋予的“打造向世界展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最美窗口”的重任,面临长三角一体化、“沪苏同城化”最大机遇,迫切需要一支信仰如山、信念如铁、信心如磐的干部队伍,大力弘扬张家港精神、昆山之路、园区经验“三大法宝”,以一往无前、风雨无阻的奋斗姿态履职尽责、干事创业。
作为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的专责机关,纪委监委必须带头增强信仰、信念、信心,始终心怀“国之大者”,做到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深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首先要从政治上看,深刻洞察腐败行为背后折射出的背离初心使命问题、损害群众利益问题、作风不严不实问题等,推动党员干部坚定信仰、信念、信心,增强自身对腐败的免疫力,自觉抵制腐败、杜绝腐败、远离腐败,激发担当作为、攻坚克难正能量,形成建功新时代、争创新业绩的浓厚氛围。
聚焦固本铸魂这个根本,在强化政治监督上下更大功夫。新时代强化政治监督就是要督促全体党员坚定理想信念,从初心使命中汲取不断前行的力量,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推动工作。抓好政治监督,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促进党员干部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防范化解思想涣散、纪律松弛风险,在不折不扣地落实上级决策部署中增强信仰、信念、信心,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纪检监察机关必须自觉扛起“两个维护”特殊历史使命和重大政治责任,围绕长江大保护、长三角一体化、统筹发展和安全等重点任务,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落实;强化对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的监督,坚决防范各种错误思潮侵蚀;聚焦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用好信息化监督平台,推动政策直达企业,督促解决企业诉求,促进形成合规经营的生态圈,鼓励党员干部贴近企业、服务发展,助力打造最优营商环境;监督推动党员干部强化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对照党章党规、对照党中央部署要求,主动查找、勇于改正自身不足,始终做政治信念坚定、遵规守纪的明白人。
聚焦为民服务这个宗旨,在维护群众利益上下更大功夫。只有坚定信仰、信念、信心,才能牢记初心使命,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纪检监察机关必须立足职责定位,强化“监督的再监督”,推动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自觉站稳群众立场,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通过深入基层、直插一线、用好检举举报平台、发挥基层监督体系作用等,找准群众的“急难愁盼”,对群众信访不简单“就信了信”,着力推动问题扎实解决,把矛盾化解在基层一线;以小切口解决大问题,持续纠治教育医疗、养老社保、生态环保、执法司法等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坚决惩处涉黑涉恶“保护伞”,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不断厚植党执政的政治基础和群众基础。
聚焦政治生态这个关键,在深化标本兼治上下更大功夫。良好的政治生态能够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促进党员干部增强信仰、信念、信心。纪检监察机关必须当好政治生态的“护林员”,以系统施治、标本兼治的理念正风肃纪反腐,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坚定不移推进反腐败斗争,加大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腐败惩治力度;用好纪检监察建议有力武器,深化以案促改、以案促治,推动堵塞漏洞、形成闭环;常态化制度化开展警示教育,主动融入“大宣传”格局,用活范仲淹、冯梦龙纪念馆,以及顾炎武故居、沙家浜廉政教育馆等资源,发挥党风廉政警示教育基地、干部政德教育基地等载体作用,推动党员干部崇尚对党忠诚的大德、造福人民的公德、严于律己的品德,厚植“不想腐”的思想根基;依托信息化系统“衡镜”,强化政治生态监测评估,督促推动抓好问题整改;认真落实“三个区分开来”,用好容错纠错、澄清正名等机制,加强对敢担当善作为干部的激励保护,持续营造积极向上、干事创业、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作者系中共苏州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
责任编辑:高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