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暮色四合,晚风清凉。
打开音响,放一张三大男高音1990年罗马演唱会的CD——祖宾·梅塔指挥,帕瓦罗蒂、多明戈、卡雷拉斯携手合作,二百四十人大乐团及合唱团同台,史无前例,所以值得再三回味。
闭目聆听,直至最后一首encore曲目,“High C之王”動情诠释的《今夜无人入睡》。男声丰满充沛,明亮澄透,带着金属般晶莹圆滑的光辉,极富强烈的自然美感。那是鞑靼王子卡拉夫在为元朝公主图兰朵辗转反侧:“无人入睡,无人入睡……因爱和希望而闪烁的星光……星星沉落下去,黎明时我将获胜,我将获胜!我将获胜!”
最后一个音符消散,睁开双眼,但见一盏又一盏亮起的街灯,一座又一座恢弘灿烂的建筑,已彻底点燃了城市漆黑的上空。歌剧里不寐的人儿仰视着天际的星辰,又岂知,千百年之后、千万里之外,倘若从宇宙深处遥望地球的某个角落,会发现,一种别样的、金碧辉煌的梦想,已经挣脱了一切外力的压迫与束缚,正大胆肆意地宣告着自身存在的不可忽视性?

夜上海,同样“因爱和希望而闪烁”。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不久前刷屏的夜间地图,让申城再成被热捧的“网红”——地图清晰地显示,光源汇聚东方的明珠,“星星”在地上。而我国首颗专业夜光遥感卫星“珞珈一号”传回的夜光遥感全国一张图,大幅提升了影像的绝对定位精度,更反映了上海、苏州、杭州、南京、无锡五城的夜光强度,显著高于周边地区,“结果表明,近20年里,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空间范围在不断扩大,作为城市群中心的上海,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夜间灯光的密度和强度,与当地是否繁荣直接挂钩,和国民生产总值存在较高相关性。在国际经贸面临新挑战、国家运筹决策布新局之时,上海之“光”,稳定且持久,以安静、自信的可靠姿态,又一次向世人证明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活力。
唯热爱故拼搏,唯拼搏故怀抱希望。
今夜,无人入眠。
魔都一天的“11个小时”
7:00 P.M.
开埠至今已步入第176个年头的上海港,位于中国大陆东海岸的中部、“黄金水道”长江与沿海运输通道构成的“T”字形水运网络的交汇点,前通中国南、北沿海和世界各大洋,后贯长江流域及江、浙、皖内河、太湖流域。公路、铁路网纵横交错,集疏运渠道畅通,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自然条件优越,腹地经济发达。
其海港港区陆域由长江口南岸港区、杭州湾北岸港区、黄浦江港区、洋山深水港区组成。其中,24小时不休息的洋山港,傍晚六七点的光景最美。时有巨型载货轮栖息于此,待作业完成,于次日凌晨离港,驶向新的任务。
根据上港集团此前对外披露的信息,2017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首次突破4000万标准箱;2018年,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4.4%——在一份提交给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初步盈利预测中,集团称,“新纪录使得上港连续九年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集装箱吞吐量港口”。
上港方面对媒体介绍,今年一季度,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041万标准箱,在外部环境严峻的情况下,仍逆势同比增长6.9%;欧美航线箱量亦仍有较高增长,东南亚、日韩航线的业绩也在稳步提升。
在“一带一路”倡议和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中,上海港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桥头堡与长江经济带江海联运的重要枢纽,将形成更加安全、便捷、高效的物流路径,成为引领长三角,带动长江流域,辐射全国的“龙头”。
从元老辈分的1 号线、2 号线,到《上海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18 ~ 2023 年)》提出的19 号线、20 号线,“上海速度”越来越快。
9:00 P.M.
港口贸易一头连着金融结算等现代服务业,一头连着更大范围的消费与制造。因此,洋山港的背后,其实是陆家嘴的摩天大楼和长三角的广阔腹地。
就职陆家嘴某券商行研的Shirley,“现在满脑子都是‘该调模型了’‘要交报告了’‘得给客户路演或打电话了’‘今天要加班了’”……而无论在哪个点完工,窗外,“平安大厦、花旗银行大厦、太平金融大厦里,大片大片的灯光依旧不熄”。
多少个日日夜夜,Shirley们在连接着地铁2号线和国金中心的天桥上,出神地想着目下的“呕心沥血”与未来的“诗和远方”。桥上LED电子显示牌上实时翻滚着全世界各大证券交易所的各种指数,不远处,上海中心一柱擎天,气压乾坤。“我发誓,一定要努力,让这魔幻之都的万家灯火里,有自己赢来的一个席位。”
职场新人雄心勃勃暗许诺言的同时,暂居“食物链上游”的投行经理们行色匆匆,步履难停。虹桥枢纽前,出租车顶端连起一条绿色的“灯带”,也许恰是他们最熟悉的夜景之一。白天和黑夜的界限不再如古早年代那般泾渭分明,站在蛇形通道里排队等候之时,这些金融精英们盘算着:本月还要赶乘几趟飞机、几班高铁?上海团队还有几次国际视频会议要开,还有几个议题要和海外相关人员讨论?
轮到自己上车了,才对司机师傅报出目的地,手机铃声便迫不及待地响起——合作伙伴call来的,O.K.,继续奋战罢。
11:00 P.M.
最早接入虹桥枢纽的2号线,让初来乍到陆家嘴的年轻白领爱恨交加。高峰时段,车厢如沙丁鱼罐头,人挨着人挤得密不透风;但它横贯浦江两岸,确是认识这座城市的一条绝佳线路。而从元老辈分的1号线、2号线,到《上海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18~2023年)》提出的19号线、20号线,“上海速度”越来越快。 4月15日,《上海市商务委等九部门关于本市推动夜间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发布,提出“夜十条”,概要如下:
其一,将建立“夜间区长”和“夜生活首席执行官”制度,由各区分管区长和具有夜间经济相关行业管理经验的人员分别担任。
其二,将编制夜生活集聚区发展规划,打造一批地标性夜生活集聚区。
其三,将引进培育沉浸式话剧、音乐剧、歌舞剧等夜间文化艺术项目,对深夜影院、深夜书店、音乐俱乐部、驻场秀等夜间文化娱乐业态秉持包容态度,并积极开发浦江夜游、博物馆夜游等多元化都市夜游项目。
其四,将做好夜市试点工作,指导夜市运营管理主体建立夜市管理规定。打造环境友好、放心安全、有工匠精神的“深夜食堂”。
其五,将试点放宽夜间外摆位管制。试点在夜间特定时段,允许有条件的酒吧街开展“外摆位”试点。
其六,将试点在夜间特定时段将部分夜宵街、酒吧街所属道路调整为分时制步行街,并在周边区域增加夜间停车位、出租车候客点、夜班公交线路等。
其七,将支持指导夜生活集聚区开展夜间灯光造景,做好街景打造、装饰照明、标识指引等工作,营造良好夜间消费氛围。
其八,将支持成立本市夜间经济发展相关行业组织,促进国内外交流合作,引导行业自律发展。
其九,将加强行业研究,支持夜间经济相关智库发展,为政府决策和行业发展提供参考。
其十,将利用财政扶持资金,支持夜间经济发展。鼓励各区发挥财政资金作用,支持一批促进夜间经济发展的重点项目。
此后,《关于上海支持海派特色小店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优化供给促进消费增长的实施方案》接连出台,纷纷强调了对夜间经济的鼓励。夜间经济的繁荣程度,当然是一座城市经济开放度、活跃度的重要标志;而现在之所以要更加突出“夜上海”这张享誉国际的名片,是因为上海的夜吸睛兼吸金,实在迷人——在中国,甚至可以说,只有上海的夜,方有资格拥有这独一份的、“海派味道”的迷人。
建立在近代商业化基础之上发达的市民大众文化,是“海派”最值得注意的维度。《打造消费天堂》一书着意对此提了浓重一笔:四大公司为了在更大范围内扩张它们的商业影响,采用了各种各样的广告方式,乃至占据夜的领地,霓虹灯便是特出的代表。1926年,南京路上首次出现“皇家牌打字机”吊灯广告后,先施公司马上跟进,将霓虹店牌悬挂到了公司大楼的顶端。霓虹灯勾起人的欲望,使人迷醉,使人不由自主地倾囊消费。
《大晚报》(1932年在沪创刊)有位作者曾如是描述霓虹灯:“还有一家百货商店,大新公司,是在日夜的赶建中,在路的西端的第一家。从那在赶建中的大新公司向东望去,就看到它的竞争者,新新、先施和永安三公司,相对地站在那里向它逼视着,尤其在晚上,那三家公司不但在向那未来的小弟弟示威,甚至似乎还在同太阳争胜,那样地从屋子的每一角都在放着强大的光线,仿佛在说就是太阳从此以后不再来临,也可从它们照明大地似的。”
欲与金乌赛烨赫,夜上海的实力与骄傲,可见一斑。事实上,关于我国夜市及夜间经济的崛起,若追溯“前缘”略加分析,自可得出一点结论:随着城市和商业的发展,夜间经营、夜间开业的夜市悄然出现,冲击乃至打破了小农经济的生产和生活模式。夜市经济作为基于时段性划分的经济形态,是城市及城市经济的衍生物,渐渐颠覆了古代中国社会严格遵守的“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规律。
关于夜市的缘起,学界众说纷纭,有唐中晚期夜市论、宋代夜市论和汉代夜市论。而根据现存资料,汉代的夜市,充其量只能算是带有一定民俗色彩或宗教意味的不完全形态的夜市。经魏晋南北朝至隋唐,特别是到了中晚唐,坊市内外夜间经营逐渐增多。西京、东都或“(崇仁坊)一街辐辏,遂倾两市,昼夜喧呼,灯火不绝”;或“夜市桥边火”“蛮声喧夜市”“夜市卖菱藕”“夜市连铜柱”……大量涌现的夜市,蔚为可观,也成为了诗人们集中而明确的歌咏对象。
两宋时期,夜市高度繁盛,《东京梦华录》载:“马行北去,旧封丘门外祅庙斜街、州北瓦子。新封丘门大街,两边民户铺席,外余诸班直军营相对,至门约十余里。其余坊巷院落,纵横万数,莫知纪极。……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出朱雀门,直至龙津桥。自州桥南去,当街水饭、爊肉、干脯。……至朱雀门,旋煎羊白肠、鲊脯、?冻鱼头……直至龙津桥须脑子肉止,谓之杂嚼,直至三更。”以开封、临安为典型代表的大中型城市,不仅有商圈夜市,还有流动夜市;不仅有饮食服务夜市、传统娱乐夜市,还有文化娱乐夜市、休闲旅游夜市。而宋代夜市消费的多样性、集市性与平民性特征,表明其确然更典型、更成熟,更接近现代夜市。
至于明、清两朝,除传统夜市经营外,亦出现了主要用于商品集散的城外夜市,增加了更多的属于生产性的经济活动。
夜市伴隨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脉络前行,不断壮大,成为一种激活城市经济和生活的催化剂,演化成一种特殊的城市经济形态。纵观历史,夜市的孕育与成长,既与城市领域的扩张、城市功能的变更、城市商业的兴隆、社会需求的增长等关系密切,更与各时期城市管理的坊市制度和夜禁制度的具体规定、执行程度及存废息息相关。当一个城市的市场突破原有的时空局限,变得愈来愈庞大且兼容并蓄时,夜市便迅速强盛起来。而当夜间经营还只是个别活动的时候,仅被视为是“夜市现象”,一旦夜市在一定范围内逐步实现常态化、规模化,它就上升为城市经济的一种特殊形态——“夜间经济”了。
在中国,甚至可以说,只有上海的夜,方有资格拥有这独一份的、“海派味道”的迷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