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男”杨亦

来源 :知识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yok19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伊始,电影《无问西东》一上映便引起了热议,影片中极具特定年代生活气息的场景让人仿佛身临其境。而这些俨然真实再现的场景居然只是微缩的模型,操刀之人是“型男”楊亦和他的“空的空间”团队。
  
  与“型”结缘
  1999年,杨亦考入中央戏剧学院舞台设计专业,制作模型是必修的功课。当时,老师布置的第一个作业是生活小品练习,要求学生做一个有生活痕迹的场景模型。杨亦以“老北京胡同一角”为题,制作了一个胡同门楼,门楼外则是一个修车铺。这个饱含传统建筑艺术特色和老北京风情的作业,得到了专业老师的充分肯定。杨亦也因此更加留心那些能够勾起人们无数想象和记忆的生活痕迹,立志要用自己制作的模型定格流逝的时间,保留岁月的印记,做一个与模型结缘的“型男”。
  此后,杨亦利用节假日走遍了北京的大小胡同,对心仪的建筑进行精确测量后,做了一些模型留存。本以为可以慢慢设计制作,可是因为城市的快速发展,一些胡同面临被拆除的厄运,眼看心爱的古建筑即将在推土机的轰鸣中消亡,杨亦感到焦虑不安。为了留存建筑风貌,他先是拿着照相机四处拍照,后来又借来摄像机进行录影,但看着影像中的景物,他总觉得没有了建筑这种不说话艺术的精气神儿。扼腕叹息之余,杨亦更加刻苦地学习模型制作技艺,并恶补了中外建筑史的相关知识,期盼早日学成,拯救历史的印记。
  随“型”而动
  2003年,杨亦毕业进入电视台工作,尽管在舞台设计上有不俗的表现,但他并没有多少成就感,因为眼前的一切并不是他想要的。2005年,考虑成熟的杨亦决定随“型”而动,毅然辞去了他人眼热的工作,用全部身家创办了“空的空间”工作室,专心做“型男”,开始了古建筑的模型制作工作。
  杨亦设计和制作古建筑模型有一套自己的标准,那就是必须比例精确、结构准确、材质到位的全要素还原,即严格按照原始数据比例进行微缩,大到梁柱,小到描金,每一个工艺细节都要与最初修建建筑时一般无二。为此,每接到一个项目,杨亦都会先从图书馆、博物馆、文物所在地搜集资料,通过3D打印和CAD制图等技术来确定比例,然后用机器雕刻、工匠打磨来保证雏形,再通过绘画、雕塑、材料机理、戏剧情节等十多项技术、二十多道工序,力求做出最精致的微缩模型。
  就这样,几年间,杨亦与团队共同制作完成了桃条胡同、朱家胡同、钱氏宗祠等历史建筑微缩模型,被业界赞誉为“立体建筑文献”。
  “型”具神生
  随着制作模型的增多,“型男”杨亦的名声越来越响亮,他的圣手匠心逐渐得到了影视圈的认可。2004年,电影《唐山大地震》正式立项,杨亦设计的模型方案被导演冯小刚一眼看中。在合作过程中,为了呈现出更为理想的模型色调,杨亦将陶土、椴木、纸板、金属等反复进行调整,最终成功复原了唐山当年的真实景观。电影上映后,震撼了亿万观众的心灵。
  2011年,杨亦带领团队为电影《无问西东》设计和制作系列特效场景。他根据剧情精心设计并制作了多个微缩建筑模型,而其中仅一个筒子楼的模型制作就耗费了近两年的时间。
  筒子楼作为特定时期的特色建筑,早已退出了历史舞台,为了真实再现旧时风貌,杨亦几乎踏破了建筑材料研究所的门槛,收集了详尽的资料,以求模型能够充分体现筒子楼的生活情境和岁月痕迹。建筑完成后,杨亦和团队还在细节上做了文章:放在窗台上的花盆、晾在户外的衣服、电杆上0.04毫米的电线等点缀在筒子楼及其周边,纤毫毕现,栩栩如生,充满了生活气息。
  鉴影造“型”
  2013年,杨亦和团队承接了史家胡同博物馆中主体建筑群落模型的制作工作。有着几百年历史的史家胡同,在古都北京的政治、历史、文化、军事、建筑、教育、外交、医学、艺术、民俗等各个领域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堪称中国近现代文明史的一个缩影。
  为了准确表现胡同的风貌,杨亦和团队不仅现场测量了现存胡同的准确数据,还参考了大量的历史和人文资料,特别借鉴了北京著名民间建筑复原画家郑西成先生的《史家胡同复原图》,甚至从图书馆找出了20世纪50年代的胡同测绘图。然后,他们开始鉴影造“型”。经过夜以继日的工作,一整套1︰100倍的史家胡同微缩模型横空出世,不仅还原了古建筑本身的特色,还刻意加入了院中生生不息的大树、斑驳石墙中丛生的杂草、纳凉的石制桌椅、门廊上突兀的电灯等极具生活气息的细节。
  此后,“型男”杨亦的模型制作风生水起,先后承接了圆明园重建的模型工程设计制作;启动了“故园之恋”主题乐园项目,朝着建成一个中华文物的立体文献资料库的目标大踏步前进。
  杨亦,一个执着于心的“型男”,用妙手匠心缩地成寸,拯救了消逝的历史,复原了失落的世界,唤醒了人们内心深处对故园最深沉的记忆。
其他文献
这是一家异常安静的面包店。店里的收银员、面点师、咖啡师全都是聋哑人士,他们与顾客只用纸笔交谈,但是彼此间每一次目光的交流、会心的微笑,都充满融融的暖意。开业不久,这家店的生意便异常火爆,被人民日报社、新华社在微博上争相报道。它便是位于广州市白云区的“无声的Cake”烘焙坊,创始人是“80后”小伙儿邱俊坤。  邱俊坤与聋哑人的结缘始于2008年。那时,身为广州法蓝西烘焙学校校长的他接收了一位听障学员
《雷神》《复仇者联盟》让我们认识了超级英雄雷神托尔,他手中的大锤子更是让我们兴趣十足。现在,西班牙设计师乔治·罗斯·吉斯波特设计了一款“雷神之锤”闹钟,能在每天早晨帮助我们赶走起床气。  這款闹钟的外形简约而时尚,放在床头可以当作装饰品。在听到闹钟声响起后,你可以体验一把雷神附体的感觉,拿起锤子狠狠地砸下去关闭声音,厚实的橡胶底座确保了闹钟的安全。虽然,这需要花费点力气,但也是唤醒你的一个好方法,
说起牙齿,大家并不陌生。我要是问你牙齿是怎么来的,很多人都会说是与生俱来的。是的,现代人可以这么认为,但是牙齿的前身不这么认为,因为所有的东西都需要进化,那么牙齿是由什么进化而来的呢?  苏格兰著名生物学家吉利斯,在猬白鳐这种鱼身上像刺一样的鳞片中,发现了与人类牙齿类型一样的细胞。这说明,人类的牙齿极有可能是从鱼鳞进化而来的。虽然,这让人感到不可思议,但这是事实!  为什么科学家把研究对象定为猬白
第一世界国家曾把北欧视为一本解决疑难杂症的答案书,什么样的家居设计最时髦,看看北欧风;城市转型何去何从,哥本哈根模式做参考;国民生活不幸福,没意思,丹麦幸福生活的秘诀了解一下。  但支配整个斯堪得纳维亚地区北欧人的是“詹代法则”,它是北欧人的性格密码,是福利国家的社会心理基石,同时也被一些人认为是北欧乏味平庸主义的罪魁祸首。  “詹代法则”是在阿克塞尔·沙默斯的讽刺小说《难民迷影》中首次提出的,书
那些小時候想不明白的事情
1  梁俊和周晓丹是一对因为做儿童公益相识的恋人。2013年,新婚一周后,他们决定来一场特别的蜜月之旅,到贵州乌蒙山区支教。当时,一同来这里支教的还有一位刚毕业的华东政法大学学生——22岁的上海小伙子岑桢。他们支教的地方在石门坎新中小学,它位于贵州接近川滇最边缘的西北角,百度百科对这里的解释中有一句话——中国最穷的地方之一。穷到什么地步呢?先讲几件小事情吧。  大约在2011年,作家野夫等人到新中
《管子·形势》中说:“山高而不见,地不易也。”意思是说,山高有看不见的时候,但地不会改变。大地是永恒的,一个人只要不忘土地,他也就是恒久的,而大到一个家族,甚至一个民族也是这样。  “一村演廿四史兴衰,自西周历魏晋,无论隋唐,薪火竞相传,几经物换星移,独把高风遗后世;九岭开两千年鼎盛,非良将则名臣,更多彦士,川流争不息,谁可披霄决汉,尚留大任待来人。”这副对联描写的是一个不忘土地、始终敬重土地的家
在印度东北部西高止山等地的森林中,生活着一种行踪诡异、凶悍霸道的超级爬行动物——眼镜王蛇。  眼镜王蛇最喜爱的食物是其他种类的蛇,比如锦蛇、小蟒蛇和眼镜蛇等,除了大型蟒蛇外,其他蛇类无论有毒无毒一概都在它的菜单上。所以,在眼镜王蛇频繁出没的区域内,很少能见到其他蛇类的活动踪迹。只有在食物匮乏时,眼镜王蛇才会选择猎杀蜥蜴等其他动物。  身长可达5.5米的眼镜王蛇,的确是蛇家族中最顶级的王者。当它被激
纽约餐厅服务生斯蒂芬妮·丹勒写了本小说,她得知一位常客是出版人,就把作品拿给他看。出版人企鹅兰登出版集团总编辑彼得·盖泽斯只读了10页,当即决定签下这部作品。当天,服务生丹勒收到一份50万美金的合同。  2017年2月,丹勒的作品《Sweet bitter》中文版《你要像喜欢甜一样喜欢苦》出版。书的封面用了近三分之一的版面这样写道:“2016惊艳美国文坛的传奇处女作!《时代周刊》2016上半年最佳
程开甲年轻时是一名学霸,他从浙江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并开始钻研相对论和基本粒子。后来,在李约瑟博士的推荐下,他赴英国爱丁堡大学留学,成为著名物理学大师波恩教授的学生,从事超导电性理论的研究,并与导师共同提出了超导电的双带模型。1948年秋,程开甲获哲学博士学位,成为英国皇家化学工业研究所研究员。  然而,程开甲留学期间正好遇上祖国大好河山被日本铁蹄践踏,他在国外也备受歧视。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