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提高临床医师对焦虑障碍躯体症状的识别率,以减少误诊。方法对60例诊断为颈椎病的患者口服帕罗西汀共12周,在治疗前后行SAS量表进行测评。结果治疗前后SAS评分有明显差异,抗焦虑治疗有效率为92%。结论焦虑障碍躯体症状表现形式多样,易误诊或误治。可使用简单有效的筛查工具,提高对焦虑障碍的识别率。
【关键词】颈椎病;焦虑障碍;躯体化症状;焦虑自评量表(SAS)
焦虑是一种内心紧张不安、预感将要发生某种不利情况而又难以应付的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其临床上可表现躯体症状、情感症状、行为症状和认知症状4个方面[1]。其中主要表现为躯体症状的患者往往由于躯体化不适在综合医院的其他临床科室门诊就诊,常被误认为某些器体疾病[2],而躯体症状的多种多样与严重程度有时会掩盖焦虑障碍的其他症状,从而导致反复检查和误诊、误治。我院门诊自2009年5月——2011年5月接诊50例被误诊为颈椎病的焦虑症患者,现报道如下。
1资料
1.1一般资料病例为2009年6月——2011年1月来我科门诊就诊的患者,排除了高血压病、糖尿病、溃疡病、胆囊疾病、甲状腺疾病和其他精神疾病继发的焦虑症状的可能,也排除某些药物的戒断反应所致的焦虑。所有的患者均获知情同意。50例中,年龄33-58岁,其中男性16例,平均年龄(39.6±6.8)岁;女性34例,平均年龄(41.2±8.6)岁。职业:公务员19例,农民17例,工人10例,个体4例。文化程度:大学本科以上29例,初中以下10例,初高中11例.病程6个月至5年,平均(2.6±0.9)年。50例均间断出现头昏、头痛、手指麻木、颈部活动受限及肩部周围不适等症状多次就诊综合医院骨科或康复科,每周上述症状不少于5d,每天发作不少于4h。
1.2辅助检查所有患者在综合医院均结合X线双斜位摄片及颈椎CT、MRI检查,颈椎退行性改变39例,占78%;颈3-4或颈5-7颈椎间盘轻微突出,无硬膜囊受压28例,占56%,颈椎曲度僵直36例,占72%。在我科门诊行四肢肌电图检查均未见异常。
1.3确诊前治疗情况50例均不同时间给予对症止痛,配合牵引、理疗及针灸,甚至“小针刀”及局部封闭治疗,均不能明显改善症状,且反复发作。
1.4治疗方案所有患者给予开放性治疗,前5天每日清晨服用帕罗西汀(赛乐特,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生产)10mg一次,第6天后增加为20mg一次,两周后可以根据改善状况将其加量为40mg/d。治疗期间停用所有止痛药。睡眠差者给予阿普唑仑0.4mgqn口服。
1.5统计学方法在治疗前及治疗满12周時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
1.6结果SAS评分结果(平均分)为9-18分,平均(10±3.6)分,支持患者有较明显的焦虑性障碍。符合CCMD-2-R中焦虑症诊断标准。按减分率≧50%有效,<50%为无效分析。有效46例,占92%,无效4例,占8%。
2讨论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以及生活、生产和行为方式的变化,现代“文明病”和各种心理、生理障碍及心身疾病犹如异军突起,改变着“疾病谱”和死亡顺序,这就使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相形见绌,从而推动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发展,导致人们对由心理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以及其致病作用日趋关注。据WHO“综合医疗机构中的心理障碍”全球合作研究报道,患有心理障碍的患者中99.1%是以躯体不适为主诉到综合性医院就诊的[3]。焦虑症约有一半病人首先就诊于综合医院有关科室[4]。焦虑障碍的躯体症状涉及全身各个器官,尤以神经、循环、呼吸及消化系统的表现突出[5-6],因此,他们反复往返于这些临床科室之间,其症状与相应的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不符,患者不但感到身心痛苦,而且浪费了大量的医疗资源[7]。本组病例中的患者就诊时均有神经系统症状:头昏、头痛、颈部不适伴疼痛,肩部疼痛,甚至颈部和上肢活动受限,反复行X片、MRI检查,曾多次诊断为颈椎病的神经根型、椎动脉型,甚至交感神经型等,并反复给予相应的治疗和手术,仍不能有效缓解症状,后经抗焦虑治疗获得满意效果。这提示我们对于以主诉症状为主,辅助检查也不支持的“颈椎病”患者应进行详细的精神检查。本例患者在我科就诊时,在病史追问中发现均合并有不同程度的失眠、阵发性心悸、气短、胃区不适伴进食差,易激惹,部分患者还合并月经紊乱、性功能下降等难以启齿的症状。患者就诊时对这些情绪症状的否认或掩盖,是造成焦虑障碍高误诊率和识别率低的原因之一。
总之,综合医院的医务人员应具备与专业相应的心理学和精神医学知识,学会使用一些简单、有效的筛查工具,以提高焦虑障碍的临床检出率,从而适应新的医学模式,提高诊治率。
参考文献
[1]Kessler RC,Berglund P,Demler O ,el al.Lifetime prevalence and age-of-onset distributions of DSM-IV disorders in the National Comorbidity Survey Replication [J].Arch Gen Psychiatry,2005,62(6):593-602.
[2]王进.躯体化障碍56例分析[J].辽宁医学院学报,2008,29(93):264.
[3]吴文源.季建林.综合医院精神卫生[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99-100.
[4]孙菊水.内科疾病中焦虑的流行病学及药物治疗.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1997,24(3):174.
[5]Douglas R,Dolnak DO.Treating Patients for Comorbid Depression,Anxiety Disorders,and Somatic Illnesses [J].J Am Osteopath Assoc,2006,106(Suppl2):S9-S14.
[6]季建林.住院病人的焦虑障碍[J].中国临床医学杂志,1998,5(2):101-103.
[7]赵福涛.二级综合医院门诊焦虑抑郁障碍诊治状况调查[J].临床7心身疾病杂志,2011,1(1):15-16.
【关键词】颈椎病;焦虑障碍;躯体化症状;焦虑自评量表(SAS)
焦虑是一种内心紧张不安、预感将要发生某种不利情况而又难以应付的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其临床上可表现躯体症状、情感症状、行为症状和认知症状4个方面[1]。其中主要表现为躯体症状的患者往往由于躯体化不适在综合医院的其他临床科室门诊就诊,常被误认为某些器体疾病[2],而躯体症状的多种多样与严重程度有时会掩盖焦虑障碍的其他症状,从而导致反复检查和误诊、误治。我院门诊自2009年5月——2011年5月接诊50例被误诊为颈椎病的焦虑症患者,现报道如下。
1资料
1.1一般资料病例为2009年6月——2011年1月来我科门诊就诊的患者,排除了高血压病、糖尿病、溃疡病、胆囊疾病、甲状腺疾病和其他精神疾病继发的焦虑症状的可能,也排除某些药物的戒断反应所致的焦虑。所有的患者均获知情同意。50例中,年龄33-58岁,其中男性16例,平均年龄(39.6±6.8)岁;女性34例,平均年龄(41.2±8.6)岁。职业:公务员19例,农民17例,工人10例,个体4例。文化程度:大学本科以上29例,初中以下10例,初高中11例.病程6个月至5年,平均(2.6±0.9)年。50例均间断出现头昏、头痛、手指麻木、颈部活动受限及肩部周围不适等症状多次就诊综合医院骨科或康复科,每周上述症状不少于5d,每天发作不少于4h。
1.2辅助检查所有患者在综合医院均结合X线双斜位摄片及颈椎CT、MRI检查,颈椎退行性改变39例,占78%;颈3-4或颈5-7颈椎间盘轻微突出,无硬膜囊受压28例,占56%,颈椎曲度僵直36例,占72%。在我科门诊行四肢肌电图检查均未见异常。
1.3确诊前治疗情况50例均不同时间给予对症止痛,配合牵引、理疗及针灸,甚至“小针刀”及局部封闭治疗,均不能明显改善症状,且反复发作。
1.4治疗方案所有患者给予开放性治疗,前5天每日清晨服用帕罗西汀(赛乐特,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生产)10mg一次,第6天后增加为20mg一次,两周后可以根据改善状况将其加量为40mg/d。治疗期间停用所有止痛药。睡眠差者给予阿普唑仑0.4mgqn口服。
1.5统计学方法在治疗前及治疗满12周時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
1.6结果SAS评分结果(平均分)为9-18分,平均(10±3.6)分,支持患者有较明显的焦虑性障碍。符合CCMD-2-R中焦虑症诊断标准。按减分率≧50%有效,<50%为无效分析。有效46例,占92%,无效4例,占8%。
2讨论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以及生活、生产和行为方式的变化,现代“文明病”和各种心理、生理障碍及心身疾病犹如异军突起,改变着“疾病谱”和死亡顺序,这就使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相形见绌,从而推动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发展,导致人们对由心理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以及其致病作用日趋关注。据WHO“综合医疗机构中的心理障碍”全球合作研究报道,患有心理障碍的患者中99.1%是以躯体不适为主诉到综合性医院就诊的[3]。焦虑症约有一半病人首先就诊于综合医院有关科室[4]。焦虑障碍的躯体症状涉及全身各个器官,尤以神经、循环、呼吸及消化系统的表现突出[5-6],因此,他们反复往返于这些临床科室之间,其症状与相应的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不符,患者不但感到身心痛苦,而且浪费了大量的医疗资源[7]。本组病例中的患者就诊时均有神经系统症状:头昏、头痛、颈部不适伴疼痛,肩部疼痛,甚至颈部和上肢活动受限,反复行X片、MRI检查,曾多次诊断为颈椎病的神经根型、椎动脉型,甚至交感神经型等,并反复给予相应的治疗和手术,仍不能有效缓解症状,后经抗焦虑治疗获得满意效果。这提示我们对于以主诉症状为主,辅助检查也不支持的“颈椎病”患者应进行详细的精神检查。本例患者在我科就诊时,在病史追问中发现均合并有不同程度的失眠、阵发性心悸、气短、胃区不适伴进食差,易激惹,部分患者还合并月经紊乱、性功能下降等难以启齿的症状。患者就诊时对这些情绪症状的否认或掩盖,是造成焦虑障碍高误诊率和识别率低的原因之一。
总之,综合医院的医务人员应具备与专业相应的心理学和精神医学知识,学会使用一些简单、有效的筛查工具,以提高焦虑障碍的临床检出率,从而适应新的医学模式,提高诊治率。
参考文献
[1]Kessler RC,Berglund P,Demler O ,el al.Lifetime prevalence and age-of-onset distributions of DSM-IV disorders in the National Comorbidity Survey Replication [J].Arch Gen Psychiatry,2005,62(6):593-602.
[2]王进.躯体化障碍56例分析[J].辽宁医学院学报,2008,29(93):264.
[3]吴文源.季建林.综合医院精神卫生[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99-100.
[4]孙菊水.内科疾病中焦虑的流行病学及药物治疗.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1997,24(3):174.
[5]Douglas R,Dolnak DO.Treating Patients for Comorbid Depression,Anxiety Disorders,and Somatic Illnesses [J].J Am Osteopath Assoc,2006,106(Suppl2):S9-S14.
[6]季建林.住院病人的焦虑障碍[J].中国临床医学杂志,1998,5(2):101-103.
[7]赵福涛.二级综合医院门诊焦虑抑郁障碍诊治状况调查[J].临床7心身疾病杂志,2011,1(1):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