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美术教学中生态教室的构建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1566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由于大多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比较片面和狭隘,将新课程改革局限于学生范畴,强调了学生的能动性,同时,也把教学重心移到了课外的思考和创新上,尤其是美术教育,涉及的总是课外兴趣小组,这样一来,真正的第一课堂便流于形式,再加之教师本身依然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禁锢,致使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停留于表面。因而,在新课程环境下,着力发掘第一课堂的优势,营造一个开放性的生态课堂,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情趣,对美术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是美术教学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自由平等;色彩世界;教育生活化;生态教室
  苏格拉底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新课程改革在主体多元的教改理念的引领下,摒弃“灌输”思维,着眼唤醒“火焰”。但由于大多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比较片面和狭隘,将新课程改革局限于学生范畴,强调了学生的能动性,同时,也把教学重心移到了课外的思考和创新上,尤其是美术教育,涉及的总是课外兴趣小组,这样一来,真正的第一课堂便流于形式,再加之教师本身依然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禁锢,致使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停留于表面。因而,在新课程环境下,着力发掘第一课堂的优势,营造一个开放性的生态课堂,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情趣,对美术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是美术教学的重中之重。因而小学美术教学中的生态教室构建,应该包含三个方面的要素:相对的自由平等、丰富的色彩世界和教育生活化。
  一、转变教学关系,建立相对自由平等的教育空间
  孙瑞雪说:“孩子生活在万事万物中,但这些事物只是一种存在,不是孩子成长的根本,孩子成长的根本在于这些事物引发的内在感觉上升为内在的精神。”传统课堂对学生的行为强调了顺从、从众、利他等行为,在这样的固态教学模式下,教师疲于应付课堂知识,而学生则不可避免地被日渐束缚。新课程改革重点着眼于转变“教与学”的关系,强调了“在引导下的发现”和“在发现中的引导”。因而,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就应该勇于打破传统观念,提升教室的文化容纳性。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相对平等自由的教育空间。让每一个学生根据个人意愿和节奏,选择适合个人兴趣和能力的活动,自由自在地学习和探索。通过合作、互教互学、鼓励等途径把教育教学工作建立在师生平等的基础上,使教室成为一个多功能的生态空间。比如,我们可以在教室里设置一个能让学生个性放飞的作品展示角。这个展示角,让学生把自己满意的美术、书法作品,喜欢的图片等,都拿来展示。在这样的教室里,每一位学生的特长都能得到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个性都能得到充分的彰显,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到成功的喜悦。
  二、打破审美疲劳,构建丰富的色彩世界
  曾有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的教室设置一般是桌椅整齐排列,学生排排坐,面对站在前方讲台上的教师。而相比之下,美国的课堂设置多样化,学生一般分成小组彼此面对面围坐一桌,每个学生都能清楚地看见位于前方的教师。
  显而易见,我们的教室格局过于死板,缺乏活力,虽然新课改后,教师都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极力改变教室布置格局,但往往只是流于形式,尽管学生的座位和排列发生了物理意义上的变化,而其实质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化教学。师生关系就像演员和观众,演员天天板着同一副面孔,观众也就自然而然地产生审美疲劳。所以,教育要给教师松绑,还教学权给教师,让教师成为课程的研究者和开发者。
  儿童天然地生活在精神中,每个孩子都会对色彩、音乐、绘画、书籍有极高的敏感度。真正的教育,不过是儿童天性的自然发展。只要给儿童感觉,他就能创造自己。所以,我们要给孩子准备一个自由的环境来配合儿童生命的发展阶段,尽可能地给孩子提供一个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打破他们的审美疲劳,让他们不断地处在一种色彩斑斓的、全新的环境当中,打通他们精神深处的秘密通道,让他们爱上学校,爱上教室,爱上学习。比如,教室的颜色不再是耀眼的白色,而是柔和的麦芽黄,以麦芽黄或象牙黄为主色调,有助于儿童稳定情绪。教室的天花板是天蓝色,墙壁的四面是白色,黑板是磁性的,讲台应是多功能的,学生的课桌椅应是能调整高低的。各种设备齐全,冬暖夏凉,让学生坐在这样的教室里,感到清新舒适。但也不可充斥过多的色彩和低劣的图片,这样反而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三、创新教学思维,促使教育生活化
  尼尔说:“让学校适应学生,而不是让学生适应学校。”理想的美术教室,书本不是教室中最重要的部分,孩子更需要的是工具、泥巴、运动、戏剧、图画和自由。走进教室,能够感受到浓浓的班级文化,班级座右铭和激励性标语清晰醒目,学生的优秀作品精彩展示。教室能够为学生提供创新的园地,黑板报、发明窗等,能够充分体现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给学生提供一方展示特长的空间。教室的布置要一切以孩子为主,他们的作品、图片、种植物、各类工具应该是室内陈设的主要内容。例如,教室后面的黑板和周围的墙壁是孩子们展示自己的园地,“小巧手”展示孩子们的手工作品,“我是小画家”展示孩子们的绘画才能,“迷人的风采”展示孩子们的学习、活动、生活照,“我字我秀”展示孩子们的各科作业……在教室窗台上可以摆放孩子们自己种植的小植物,每种植物的旁边标注植物的介绍和种植者的姓名等等。教室成为孩子们的心灵家园,记录他们成长的足迹,在教室里学习,就像在家里生活一样简单而多彩,这样,他们的创新力才能得到彻底激发。
  总之,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小学时期是培养孩子基础的时期,而小学美术课在其中又占有了很重要的地位。构建全新的生态教室,把快乐融进美术课堂,学生的自由空间将明显增大,其自主学习与探究的时间也会增多,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无疑能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其他文献
摘 要:创设有效的数学教学情境,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是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应该认真研究、探索的问题。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要从学生身边事情入手,从学生关心的事情做起,学生会感到亲切、自然、有趣;游戏是学生最乐于接受的形式,也是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一种有效手段;围绕某一个主题展开研讨,设置悬念,调动学生的探索欲望;要注重挖掘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使他们因探索而产生兴趣。创设教学情境应贯穿于整个
摘 要:新课标颁布后,高中英语的教学依然存在很大问题。要进行教学改革,教师首先要反思并更新教学理念,要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原来的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求知识。要注重教学情景的创建,力争使自己的课堂能吸引学生,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杜绝那种沉闷枯燥的课堂。此外,教师应该有团体协作意识,加强合作,用备课组集体的力量,一切活动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目的。  关键词:教学改革;教学理念
“大河向东流哇,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哇……”随着高昂激越的旋律响起,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把学生带入《水浒传》的意境,开始了《林冲棒打洪教头》的学习和探讨。  无独有偶,江苏省特级教师孙双金教学同一篇课文《林冲棒打洪教头》时,则让学生说说四大名著的名字,还引导学生说出里面的人物,在连续的复习过程中进入新知的学习。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现代认知心理学也认为,学生学习的
在一定程度上 ,孩子们提起数学就会觉得学习数学就是单一的“ 做习题 、考试 、老师讲评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而被动,所以教师教的辛苦,学生学的痛苦,学生无法在学习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新课标强调 ,动手实践 ,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提倡学生“做数学 ”,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探索新知的体验生活以亲身体验的方式来经历数学,探究数学。那么,怎样使 学
摘 要:新课程改革后,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方式等发生了全新的转变。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效率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的话题。下面谈谈我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关键词:初中语文;新课改;教学效率  在语文教学中,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注重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这是语文学科的本质要求,同时也是时代社会的内在要求。教师只有充分利用好课堂短暂的那点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
摘 要: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而运用英语进行交流是一项重要能力,对学生将来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教师应该意识到目前英语口语教学存在哪些问题,学生对待口语存在怎样的心理障碍,在这样的基础上,再去制定合理的英语口语教学计划。要善于创设情景教学,调动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兴趣,才能使学生能够大胆进行口语训练。  关键词:口语;兴趣;情景创设;评价体系;自身素质  英语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对于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管做什么事情,如果不感兴趣,是不会出好成绩的。对于刚刚接触英语的初中学生来说,首先,必须想尽办法使其对英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只要做到这一点,那么,让他们学好英语就已经成功了一半。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最有效的内部动力,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和教学成绩。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轻松、愉悦、主动、有效地学习,
摘 要:新课程改革的力度在近几年得到了明显的增强,这也对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教师参与改革,不但需要勇气和决心,更应该需要反思。因为只有不断反思,才能发现在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才能不断改进不足之处,取得实质性的进展。教师应该反思自己每天到底在“教什么”,反思自己想教的与所教的与学生实际所学到的是否一致,反思语文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关系,等等。在改革中反思,在反思中改革,才能实现自身素质的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