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向前,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教学手段也需要不断更新.笔者从教十余年,《项脊轩志》教过多次,再读再教,我有了新的发现和探索,写下点滴思考,与同行分享.
自读课,是教读课的延伸,是实现“三位一体”阅读体系从课内走向课外的重要承接.教自读,是为了让学生能真正“自读”.叶圣陶先生说:“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教师所务惟在启发导引,使学生逐步增益其知能,展卷而自能通解,执笔而自能合度.”可见,要达到“不须教”,教师首先须“启发导引”,让学生逐步掌握自读技能,方可“自能”通读.所谓启发导引,便是钱梦龙教授提出的“语文导读法”,其要旨是“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简称“三主”教学法.
[单元解读]rn“当代文化参与”是高中语文课程18个任务群之一.该任务群旨在通过引导学生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剖析、评价文化现象,积极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增强文化自信.“家乡文化生活”被安排在统编版必修(上册)第四单元,是“当代文化参与”最基础、最核心的学习内容.
针对《孤独之旅》的教学,大部分初中语文老师都围绕着“孤独”二字进行解读,并且将该小说的情节分为“孤独之旅”和“战胜孤独之旅”两个阶段来分析.其实,老师在引导学生思考相关问题时,还要做到联系小说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并融入与教材编者的对话,这样才能更加深入地领会“孤独”的含义,体会少年总在孤独中成长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