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ho相关激酶抑制剂thiazovivin对人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和功能影响的研究

来源 :中华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p2hyo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N-芐基-2-(嘧啶-4-基氨基)(Thiazovivin)对人角膜内皮细胞(HCEC)形态和功能的影响。

方法

实验研究。培养原代HCEC,采用光镜观察细胞形态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免疫荧光实验进行鉴定。以N-钙黏着蛋白(N-cadherin)和钠钾泵(Na+/K+-ATPase)为指标,通过免疫荧光实验考察添加不同浓度(0、2、4、6 μmol/L)Thiazovivin作用不同时间(24及48 h)对原代HCEC形态和离子泵功能的影响,以期筛选出改善HCEC形态和离子泵功能效果最佳的Thiazovivin的浓度及作用时间。最后通过免疫荧光实验和免疫印迹实验考察Thiazovivin对Rho相关激酶(ROCK)表达的影响。

结果

培养的原代HCEC的NSE染色均匀,荧光强度明显,细胞呈六边形紧密排列。原代HCEC在0、2、4、6 μmol/L的Thiazovivin分别作用24 h后,Na+/K+-ATPase抗体染色后的平均吸光度(A)值分别为1.27±0.08、3.72±0.17、21.07±4.67、3.69±0.34, 4 μmol/L的Thiazovivin的Na+/K+-ATPase免疫荧光表达最强,其A值最大;通过N-cadherin免疫荧光染色,发现HCEC在4 μmol/L Thiazovivin作用24 h后,细胞轮廓清晰,细胞结构完整。而4 μmol/L的Thiazovivin作用时间延长至48 h,通过N-cadherin和Na+/K+-ATPase免疫荧光染色,发现与其作用24 h相比,荧光强度无明显变化,但细胞排列比24 h时略整齐。此外,Thiazovivin能减弱ROCK免疫荧光染色的荧光强度及下调ROCK蛋白表达。

结论

Thiazovivin对原代HCEC的形态、连接和离子泵功能具有保护作用,4 μmol/L Thiazovivin作用24 h对细胞形态、连接及离子泵功能的改善效果最佳,且Thiazovivin可显著抑制ROCK蛋白表达。(中华眼科杂志,2016,52:686-692)

其他文献
期刊
尽管肥胖和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升高,但减重手术例数在下降。Richard Welbourn等学者分析其中原因并争鸣更好的可及性是否有可能降低长期的治疗成本。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临床化学自建检测系统分析性能的确认方法。方法方法学评价研究。以血清肌酸激酶(CK)测定为例,选择在参考区间上限和下限以及医学决定水平(MDLs)浓度的6份实验样品,进行批内精密度(重复性)和日间精密度实验,计算批内CV和日间CV;使用5份能力验证试验(PT)定值样品、5份参考方法定值样品、40份新鲜冷冻血清与参考方法进行方法学比对3种方法进行正确度性能确认,计算在MDLs处的相对偏倚;基于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自体板层角膜瓣转位移植术治疗旁中心角膜溃疡穿孔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择2008年1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角膜溃疡穿孔患者13例(13只眼),溃疡直径≤3.0 mm,穿孔直径≤2.0 mm,采取自体板层角膜瓣转位移植术治疗。观察术后视力恢复、角膜散光状态的变化、溃疡愈合情况、角膜植片和植床透明度。随访3~ 12个月,平均8个月。对术前、术后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角膜散光进行配
Stevens-Johnson综合征(Stevens-Johnson syndrome,SJS)和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 TEN)是由药物引起的皮肤和黏膜的不良反应,易导致皮肤和眼部的慢性并发症,发病率低但病死率高。目前,对SJS和TEN发病机制的研究已深入到基因学、药理学和免疫学领域。遗传易感性在SJS和TEN的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多个HLA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