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主体性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发挥和优势

来源 :知识窗·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ngcour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数学教学已逐步成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的重要过程。它具有数学的特有价值和优良的品质价值,是陶冶人和启迪人的重要体现,对当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对初中生进行主体性数学教学时,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以及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在数学教学中的主体性作用,有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策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数学潜能。
  一、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方法
  1.激发学生研究数学问题的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把数学知识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中,让他们知道数学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学生的求知欲来开展教学,对在课堂上主动提问和回答问题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和鼓励,从而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
  2.调动学生参与数学教学的驱动力
  初中是学生快速成长的阶段,所以教师除了讲授知识之外,还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变化,用多种教学方式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只有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教学中,教师才能协调、控制好课堂节奏、容量、时间,有效组合或转化现实知识、课程知识及其他方面的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3.注重学习方法在数学教学课程中的作用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的授课和推理方式能极大地影响学生的学习和接受能力,不仅体现在指导学生学习策略方面,还关系到学生思维能力和数学课堂的学习氛围。以教师为主动,学生为被动的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质量较低,而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起引导作用。为了更好地把握数学教学的实用范畴,教师应通过合理设计数学课程,让学生通过自身的能力和学习经验去解决问题,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4.重视实践和活动教学
  想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数学教学不仅要求教师传授知识,而且要求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变“做数学”为“用数学”,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如在全等三角形和相似三角形的教学中,教师就应着重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实施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学生自己动手,观察和了解全等三角形和相似三角形的共性与特性。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加强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想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坚持在教学中使用现代化设备,活跃课堂气氛。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可以让学生直观地看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缓解因数学的抽象性而造成的心理压力,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促使学生愿意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如在教学轴对称以及中心对称的概念时,笔者就利用多媒体,呈现出一些常见的对称图形,让学生清晰、直观地看到画面,再让学生动手画出自己印象中的轴对称图形,不仅体现了他们的主体地位,而且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优势
  为了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必须加大培养初学生创新精神和开发思维能力的力度,并把发挥学生主体性地位的优势和教师的主导性地位合理地统一起来,从而让学生更容易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和主体性。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知识的灌输,更要注重数学思维逻辑的培养和技能的运用,以便帮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思考等数学思维来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难题。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使他们最终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性人才。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第六中学)
其他文献
所谓畏难情绪,是指对困难怀有恐惧的一种心理状态。在这种情绪的影响下,一些原本可以做成功的事情,最后却以失败而告终。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学生的畏难情绪比较严重。本文笔者分析了学生的畏难情绪,并提出了克服方法。  一、中学生在体育训练中畏难情绪的表现  1.惰性  惰性主要表现在学生不愿在体育训练中付出努力和汗水,而是采取躲避、偷工减料的方式回避困难。笔者曾经特意观察过,在学生围着操场跑圈的时候,每个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