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常规化疗对大多数实体瘤的疗效目前处于平台期.以与肿瘤生长相关的特定蛋白或基因为靶点的新型抗肿瘤药物[尤其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及其疗法的研究近年来取得显著进展.第一代可逆EGFR-TKI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被批准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但耐药性的出现使其临床疗效大打折扣(其中激酶域中EGFR-T790M的次级点突变在获得性耐药病例中的占比大于50%).为克服耐药性问题,可与靶标共价键结合的若干新型抑制剂(第二、三代不可逆EGFR-TKI)目前处于不同的临床研究阶段.然而,包括耐受性在内的许多临床结果仍难以解释,故药物敏感性或耐药性的新型生物标记物的识别/验证必然成为改善EGFR-TKI临床疗效的可行性研究策略.本文对EGFR-TKI的原发性/获得性耐药机制以及这些小分子EGFR-TKI治疗NSCLC的临床资料进行了较系统的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