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党建为核心,加强高职院校德育工作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f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高职院校学生群体差异性、分散性、自主性明显,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功利化、复杂化,心理矛盾增多、压力加大、心理问题多发,这些新变化和新特点,决定了高职院校学生德育工作的艰巨性与复杂性,而党建工作具有独特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将成为高职院校学生德育工作有力的助手。
  关键词: 党建 高职院校德育
  
  高职院校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来源,是我国高等教育中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思想行为、价值取向对整个社会将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高度,积极做好高职院校学生德育工作。
  
  一、高职院校学生德育现状
  
  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一些高职院校学生中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同时,高职院校学生中独生子女增多,他们大多生理成熟期前移而心理成熟期后移。伴随着学业、就业、感情等方面问题的出现,高职院校学生群体的心理矛盾增多、心理压力加大、心理问题多发。这些新变化和新特点,决定了高职院校学生德育的艰巨性与复杂性,对高职院校学生德育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课题。
  
  二、党建工作是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学生德育工作的有力抓手
  
  高职院校学生德育应追求高职院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的全面发展,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操守,增强民主与法制观念,完善适应环境、承受挫折的心理意志品质。
  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就是要培养献身于共产主义事业的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从这个意义上说,高职院校学生德育工作是党建工作的基础,党建工作是德育工作深化的现实表现,而且党组织具有独特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更是高职院校学生德育工作的有力助手。
  1.榜样示范功能
  随着高职院校学生招生规模的扩大,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在学生中的比例不断扩大,他们既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对象,也是开展德育工作的主要力量,更是“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要力量。高职院校学生党支部也有着其他学生组织无法替代的号召力。一个党员一盏灯,一个支部一面旗。抓党员带群众,能够促进高职院校学生整体风貌的转变;抓支部带集体,能够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2.教育效应
  党建工作具有极强的政治性,从提出申请到被列为积极分子、成为考察对象到最终被批准加入党组织成长为一名党员,要经过严格的程序和考察,其本人必须努力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对照党员标准找差距,不断提高自己,对周围的同学产生积极的影响。党员在组织上入党后还将在党的各类活动体验党内生活、接受党内生活锻炼、学习党的基本知识,真正在思想上、行动上入党,进而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3.阵地作用
  党建工作能够多渠道加强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培养教育,通过正面灌输、正面教育,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广大高职院校学生的言行;宣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开展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史教育,基本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科学发展观教育等,使党组织真正成为传播理论的课堂、政治学习的中心、实践锻炼的基地、思想教育的阵地,引导帮助广大高职院校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积极探索新机制,努力推进党建工作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组织涣散、工作疲软的现象,主要表现为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较薄弱,支部工作缺乏规范性、组织生活质量不高,党员的教育、管理松散,未能紧密结合学习、生活,针对性不强,手段和方法陈旧,脱离实际,未能体现时代性。因此,必须积极探索新机制,努力推进党建工作。
  1.健全学习培训制度,提高党性修养。
  健全学习培训制度要着眼于坚定高职院校学生理想信念,强化党员意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学习时间上灵活调控,可以在高职院校集中组织学习培训,忙碌时也可以自学;在学习内容上,主要解决高职院校学生实际问题与解决思想问题,特别是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突出以科学的理论和思想武装头脑。在学习方法上,采取集中学习与个人学习相结合、会议培训与网络教育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相结合等形式。以高职院校学生身边的正面典型事例为重点,完善形势教育和党支部学习制度,健全主题学习活动、学习交流等制度,采取书面测试、查阅笔记等办法,严格党的知识学习考核制度,并将之作为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考评的重要依据。
  2.坚持从严治党,保证党员队伍的纯洁性。
  严把党员“入口”关,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后备队伍的考核和管理,早选苗、抓培养、促发展,使党员发展具有一定的后备优势。遵循“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严格党员发展程序,把握发展对象的审查培训、预备党员的接收转正等各个环节,促进党员发展工作的规范化、民主化。同时也要畅通党员“出口”渠道,制定后进党员认定和教育转化、不合格党员组织处理措施。应突出广大学生的参与,突出公开和透明度,要让当事人服气,群众满意,收到“发展一个、带动一片”的良好效果。
  3.建立分工层次,创新支部形式,提高工作覆盖面。
  建立分工明确、层次清晰的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网络有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力量。一要按照专业化、职业化的要求选聘辅导员或专职党建干部,加强对高职院校学生支部工作的联系指导。二要注重发挥专业教师和班主任的作用,完善负责制,明确其在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德育、专业教学等方面的责任,在创先评优、党员发展等方面应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增强教育培养的针对性。此外,还应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活动特点,积极探索高校学生党组织建设的有效途径,使党支部工作走进高职院校学生会、走进社团活动、走进网络、走进公寓。
  对实习的党员、积极分子根据规模设立临时党小组,定期通过电话或网络汇报思想,接受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和监督,使党建工作逐步向校园文化建设延伸,向流动党员延伸,努力实现党组织建设和党员管理工作的全覆盖。
  4.加强舆论阵地宣传建设。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党建工作应充分利用学校广播、校园电视台学校各类报纸杂志等宣传媒体及宣传栏、板报等宣传阵地进行深入宣传发动。构建网络平台,建设党建网站,整合党建资源,拓展党建阵地,弘扬党的先进性,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同时要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学生社团作用,加强对社团的指导和管理。通过积极开展各类科技、文化活动,尤其是抓好高职院校学生宿舍文化建设,把宿舍建设成高职院校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阵地。
  5.以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拓展党建工作途径。
  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等多种社会实践是高职院校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联系社会的一条纽带,也是加强党员教育的重要形式。党建主题实践活动应紧紧抓住培养高职院校学生诚信道德品质、关注高职院校学生成长成才、加强党员党性修养等关键,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使主题实践活动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从准备、实施到巩固活动成果都应形成一套规范化程序和必要的检查制度,信息反馈机制和完善评估体系。此外在实践结束后,要组织总结交流,宣传报道等,从而进一步巩固活动成果,扩大受益面。
  总之,以党建为核心全面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学生德育,必须探索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新机制。通过健全学习培训机制,提高党性修养;通过从严治党,保证党员队伍的纯洁性,通过建立分工层次网络,提高工作覆盖面,推进党建工作的重点环节;通过舆论阵地宣传建设和以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拓展党建工作途径,从而保证党建工作的扎实有效进行。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学生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2000-04-06.http://www.edu.cn/zonghe793/20060323/t20060323109556.shtml.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4-09-04.http://www.zjjgqt.org.cn/xxyd/20060906/084911.htm.
  [3]范绪锋.用党的力量凝聚高职院校学生[N].中国教育报,2001-08-01(1).
  [4]苏一凡,米银俊,郑鹏.切实发挥高校党建在构建和校园中的组织保证作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9):29-30.
  [5]江金权.建立永葆党员队伍先进性的长效机制[J].求是,2006(1):39-41.
其他文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