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历史课堂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来源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clle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立足初中历史课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持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它对学生情操的陶冶、人格的熏陶、习惯的养成、修养的加强、智慧的开启、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的增强具有重要的作用。对此,历史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提高专业素质
  “打铁还要自身硬”,教师的专业素质决定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影响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因此,要想在历史课堂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教师就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
  1.系统掌握专业知识。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深入学习中国历史专业知识,全面了解中国历史的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内容,广泛接触政治经济学、哲学等学科知识,不断涉猎文学、艺术等通识知识,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增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能力。
  2.关注国家社会热点问题。
  历史教师要主动关注国家社会热点问题,积极跟进学习,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历史知识,提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向学生宣传我国与人为善、珍爱和平、谋求共同发展的理念。
  这样,教师就能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历史文化教育、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改进教学方法
  1.认真挖掘教材内容。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合適的教学方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此,教师可利用历史资料,强化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使民族精神教育落到实处。
  2.改进课堂教学形式。
  教师可在课前讲述历史故事,在课中创设情境,在课后开展历史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弘扬。
  三、把握教育契机
  历史课堂是生成的课堂,教师要把握教育契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例如,在教学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以及新民主主义革命等内容时,我向学生讲道:近代西方的坚船利炮让中国人明白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从此争取民族独立和实现国家富强成为中华民族不懈追求的目标。最终,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赢得了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中华民族争取民族独立的梦想。这样,学生就能自然而然地认识到“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从而树立爱国主义精神,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和自信心。
  四、发挥多媒体作用
  历史具有过去性、真实性,也具有不可逆性。要想让学生感受久远的历史文化,教师仅靠教材和口头讲解是远远不够的。多媒体为历史课堂教学增添了无限活力,也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增添了巨大动力。
  例如,在教学“虎门销烟”这部分内容时,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电影《鸦片战争》的相关片段,不仅加深了学生对销烟过程的理解,而且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创设了贴切的历史情境,突出了教学重点,强化了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多媒体能够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使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更加具体、生动,提高教学效果。
  五、开辟第二课堂
  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图书馆、历史遗迹等,都是不可多得的教育素材,它们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历史教师要精心设计,将历史教学与校外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在学校的配合和支持下,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调查,加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提高教学效果。
  另外,教师还可以邀请传统文化名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开设讲座,传授民族特色文化,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验,弥补历史课堂教学的不足,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其他文献
管道内气液两相流广泛存在于核工业、化工业以及石油运输等多个领域中,其诱发的流激力会引起管道振动,导致管系的疲劳破坏.本文分别从流激力发生机理、影响因素及计算模型出
一、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方式生活化的概念界定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方式生活化指思想品德教学要为学生提供更多贴近生活的操作形式,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活用教材,引导学生乐于参与、主动参与,让学生在这种形式中轻松愉快地学习,使学生既学到知识,又能使多方面的素质得到提高。  二、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方式生活化的意义  1.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兴趣。  生活化教学就是要把从生活中抽象出来的概念、理论又还原
【考纲展示】  以某流域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对策。  【教学构思】  人教版以田纳西河流域的开发和治理为例,而鲁教版则以长江流域为例介绍流域的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虽然不同版本教材选用的案例有所区别,但在复习过程中,紧扣考纲要求,内容指向性都很明确,关键点是围绕流域综合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整治的对策措施等。因此,在课堂复习的有限时间内,教师选
期刊
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历史的主要方法就是死记硬背。这种方式使得学生缺乏学习自信,过于依赖教师和书本。那么,教师应如何使历史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呢?这是历史教师必须解决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学方式面临着不断改进的机遇。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教师应该积极思考、探索和实践符合课改理念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从而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下面是笔者结合地理课堂教学进行的一些尝试。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疑能使学生在认知上产生困惑,进而产生认知冲突,引发定向探索的欲望。因此,根据学科知识的逻辑联系,步步设疑,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教学成功
生活化的高中地理教学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努力营造生活化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并善于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地理知识,引导学生关心现代社会的发展,关注世界的变化,树立科学的资源观、环境观和人生观,从而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地理知识。所以,教师要善于挖掘与生活相近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欲望。  我校高一地理组在各级领导的督促与指导下,积极开展建构式
将小学教育师范生培养成卓越小学教师的计划,已经成为国家日益重视的教育方针。但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复杂而又长期的过程,工作坊模式可以
新课改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关注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力得到持续提升。在新课改背景下的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当给予学生更多的自我思索、提升的机会,而非一味单方面的知识灌输。中学历史教师如何完善自身教学,以适应新课改需要是本文关注的重点。  一、新课改背景下中学历史教学的困境  1.教学理念陈旧。  传统的历史教学观念中,教师一味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但对培养实践能力较为轻视。在新课改持续推进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