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记忆与家园意识——后环渔村人类学田野分析

来源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one888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后环渔村作为失海上岸的“昼家”个案,有着独特的历史文化特征和记忆。“船”作为一种家园符号,承载的不仅是水上人家的传统文化生态系统认知,而且是其特殊的迁徙史象征的外化。从“茅寮”到砖瓦房,从水上小家到陆地大家,后环渔村人们是怎样从社会交往互动中得到、拾回、重组集体记忆与延续家园认同的,本文试图以该村的田野调查个案研究来认知整个家园系统。
其他文献
针对应变率敏感材料冲击实验的指导需求,给出了一种传统相似理论的修正方法。该方法在已有的动态相似理论基础上,考虑了因实验时模型与全尺寸原型制造材料不同,而导致外载条
针对爆炸驱动固/液介质抛撒混合过程设计了透明双层抛撒装置.采用高速运动分析系统记录抛撒装置壳体破碎和固/液界面、固/液介质抛撒形态的演变过程,结果表明:壳体裂纹的产生
对药量达50t的科学爆破开展了流动强震观测,包括爆破振动的衰减观测和地形效应观测。在分析此次爆破强震记录的基础上,利用萨道夫斯基公式分析了垂直向峰值速度和加速度的衰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