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整治俄首富风波

来源 :记者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83078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俄罗斯当局拘捕了石油大亨霍多尔科夫斯基,并迫使其辞去尤科斯石油公司总裁的职务,这不仅在俄国内引起了剧烈震动,而且在国际社会也受到了普遍关注。霍氏,号称俄头号“大款”,在美国权威杂志《福布斯》2003年“全球最有影响力的十大富豪”排行榜上名列第七。他英俊儒雅,年富力强,在俄经济界的分量越来越重。对俄政坛的影响与日俱增。在议会选举和总统选举前夕,将霍氏冠冕堂皇地关进监狱,无疑是俄总统普京在与反对派的博弈中实施的一个颇显心计且力道十足的杀着。
  
   成也萧何 败也萧何
  
   俄媒体普遍认为,在今天的俄罗斯,80%的财富集中在4%的“新俄罗斯人”手中。这些“新俄罗斯人”,多是指苏联解体后在俄罗斯“一夜暴富”的大款;多半是国家动乱孳生出来的怪胎。他们在大规模私有化过程中紧抓机遇,利用政策空间甚至非法手段,巧取豪夺,聚敛了巨额资产。资本做大之后,其中一些巨擘开始不甘寂寞,不仅弄潮经济,而且干预政治。霍多尔科夫斯基便是其中一个颇有代表性的典型。
   霍多尔科夫斯基,现年40岁,出生在莫斯科一个普通家庭。1986年当选为莫斯科市伏龙芝区共青团区委副书记。一年后,他牵头组建了一个名叫“梅纳捷普”的合作社,从此开始了他“下海”弄潮的生涯。最初,他和他的伙伴们仅仅干一些倒卖假酒、假冒名牌牛仔服和计算机一类的小买卖。由于他做事“勤奋”“敢于冒险”“挣钱很疯狂”,加上精于策划和组织,生意越做越大。
   苏联解体后,机敏多变的霍多尔科夫斯基,钻俄罗斯法律不健全,政策混乱的空子,挥师染指金融界。1995年,在席卷全国的私有化狂潮中,经营不善的尤科斯石油公司上市拍卖。霍氏旗下的梅纳捷普投资银行趁机收购,斥资3.5亿美元,买下了该公司78%的股份。从此,尤科斯石油公司成了霍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金库”,同时成为他进军石油行业的基地。
   两年后,霍多尔科夫斯基开始淡出其他行业,专心经营石油。1997年,他旗下的尤科斯石油公司上市,市值达9 0亿美元,成为俄第二大石油公司。2003年8月,尤科斯石油公司与俄第五大石油公司西伯利亚石油公司合并。合并后的尤科斯—西伯利亚石油公司成为俄第一大、世界第四大私营石油公司,石油日开采量达230万桶,原定方案设计霍氏仍然当总裁。这时,尤科斯的市值已上升到200亿美元。仅仅10年,霍氏便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倒爷”,先摇身进入俄罗斯七大金融寡头之列,后变为一个富可敌国的俄罗斯首富,演绎了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暴富神话。
   早在2003年7月初,克里姆林宫就盯上了霍氏。7月2日俄当局逮捕了其主要合作伙伴列别杰夫,罪证是一起已经了结的国有资产欺诈案。此后,俄总检察院指控霍氏管理的尤科斯公司涉嫌偷税漏税、转移资产甚至谋杀案件。7月4日,俄总检察院还传唤了霍多尔科夫斯基。一周后,俄警察突击搜查了该公司设在莫斯科的大本营。进入10月,形势再度紧张,该公司重要股东之一,也是该公司莫斯科分公司总裁沙赫诺夫斯基被检察机关指控巨额逃税,俄总检察院放风将再次传讯霍氏。10月25日,俄联邦安全局在新西伯利亚一个机场将乘专机在地方活动的霍氏拘捕,秘密押回莫斯科。当天下午,俄总检察院提出刑事诉讼,指控他犯有诈骗、逃税、伪造公文、利用欺骗手段给别人造成财产损失、侵占财产和拒不执行法院判决等7项罪行,说他和列别杰夫通过商业手段诈骗了国家十几亿美元资金。专家认为,如果这些罪名成立,霍氏至少得坐2 0年大牢。随后,莫斯科市巴斯曼法院立即开庭,做出羁押霍氏到2003年12月30日的决定。
   随着事态的发展,霍多尔科夫斯基于11月3日宣布辞去尤科斯公司总裁职务,并表示今后将不再在合并后的尤科斯—西伯利亚公司中担任任何职务。次日,尤科斯公司董事会决定成立由库克斯为董事长的公司董事会,负责处理和协调整个尤科斯石油公司的生产和财务工作。库克斯是美国公民,几年前曾在美国数家大型石油公司中工作过。合并后的尤科斯一西伯利亚石油公司亦定于11月28日举行全体股东特别大会,选举合并后的公司新董事会。俄媒体认为,霍氏辞去总裁职务实出迫不得已,其目的是将其案件与整个公司业务分开,以减少公司的损失。而尤科斯组建新的董事会则是为了稳定当前的形势,避免公司正常业务受到影响。在这之前,风传俄当局准备将尤科斯收归国有。
   诚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与同时代许多一夜暴富的俄巨富一样,霍多尔科夫斯基不可避免地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正如《福布斯》杂志1997年在评价霍氏时指出的那样,他是“俄掠夺性资本主义时代的化身”。虽然霍氏拒绝认可俄当局对他的指控,但专家认为,俄公司和企业逃税问题十分严重,霍氏和他的公司在俄商界和企业界拼杀多年,难免也有不干净的地方。
  
   既生瑜,何生亮
  
   普京收拾霍多尔科夫斯基,并不单纯是因为他有经济犯罪行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政治上有“越轨”行为,露出了问鼎克宫的迹象。
   专家认为,霍多尔科夫斯基一案,与两年前发生的古辛斯基和别列佐夫斯基案颇为相似。在叶利钦时期,古辛斯基和别列佐夫斯基是俄金融寡头中的大哥大,他们凭借雄厚的财力,控制了很多媒体,而且干预朝政。1996年夏总统选举前夕,面临俄共上台执政的共同威胁,13名财阀在别列佐夫斯基撮合下,联名支持叶利钦,并为他凑了3.5亿美元的竞选经费。为答谢财阀在关键时刻施援手,叶利钦连任后遇重大决策和人事安排,事先均听取他们的“高见”。7大财阀中的波塔宁一度官拜俄联邦政府第一副总理,别列佐夫斯基先后任俄决策机构安全会议副秘书和独联体执行秘书。那时,俄大财阀俨然成为掌握经济和政治大权的寡头。2000年春,普京上台。他先礼后兵,在克里姆林宫召见诸位寡头,向他们表示对他们2000年以前在经济领域的行为“既往不咎”,但定下“约法三章”,核心是:只可闷头挣钱,不可干预政治。后来,古辛斯基和别列佐夫斯基“越轨”,普京决定首先拿挑战其内外政策的古辛斯基和别列佐夫斯基开刀以洗黑钱、侵吞国家财产和诈骗罪对他们提出起诉。两人拒不出庭,逃到国外,遭到俄总检察院全球通缉。
   据俄媒体披露,这一次普京之所以与霍多尔科来斯基兵戎相见,其原因主要是:一方面,他也违反了两年前普京制定的“清规戒律”,资本做大之后游戏开始出格,居然觊觎总理甚至总统宝座,特别是竟敢支持普京的反对派,撼动普京的权力基础;另一方面,普京想控制堪称俄经济发展命脉的石油行业,同时迎合广大民众厌恶靠侵吞国有资产而“一夜暴富“的寡头。当然,普京坐镇幕后,并没有直接出面。而是让有关部门名正言顺地“依法”行事。
   首先,2003年是俄议会选举年,2004年是俄总统选举年。俄罗斯政治生活自然又开始进入亢奋期。也就是在这一大背景下,霍多尔科夫斯基自打2003年年初以来,开始频频发表政治见解,开始介入国内的政治生活。他出钱资助普京的右翼反对派“右翼力量联盟”及“亚博卢集团”和左翼反对派俄共,力图在2003年12月举行的国家杜马(议会下院)选举中控制多数席位。要知道,普京在2003年5月16日发表的国情咨文讲话中提出,下一届的政府将由议会多数派组成。霍氏显然有干预组阁甚至谋求总理职位之嫌。更令普京恼火的是,霍氏在2003年年初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披露出将在2007年弃商从政的心扉,这显露出他本人问鼎克宫的雄心壮志。
   其次,2003年年初以来,霍多尔科夫斯基旗下的尤科斯公司通过石油价格攀升和几次大手笔的资本运作,使公司实力和效益猛增,但是它没有多交、足交国家税收,而是把钱用来投资于树立自身形象的教育和IT产业,并收购惯与当局唱反调的媒体,引起俄当局的强烈猜疑。同时,他通过与“西伯利亚石油公司”的资本合并,再试图把20%的股份转让给美国的石油巨头谢夫隆一德士古集团,颇有跨国发展、摆脱俄当局控制之嫌。有报道说,2003年夏天以来,霍氏一直在同美孚石油等跨国石油公司商谈出售尤科斯—西伯利亚石油公司40%的股权,以组建新的跨国石油公司。俄当局采取行动逮捕霍氏至少打掉了跨国公司购买尤科斯—西伯利亚石油公司股份的念头。
   专家认为,俄当局拿霍氏开刀,除有政治考虑之外,显然还有打击削弱俄私人企业家对国家重要战略资源——石油控制的目的。现在俄经济的发展还主要依赖石油和天然气等产业的带动。石油天然气行业对国家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还有一点更为现实和迫切,那就是俄当局选择现在打击霍氏有稳定阵脚争取选民的意图。许多俄罗斯人都对靠不正当手段收购国家资产并一夜暴富的俄大财阀很反感,当局采取行动对财阀进行打击自然会得到他们对统一俄罗斯党——俄当局的政治支柱的支持。目前,俄共与统一党这两大党的群众支持率,都在20%左右,大体平分秋色。倘若俄共与“右翼力量联盟”和“亚博卢集团”联手拥戴霍多尔科夫斯基。那么谁当下届政府总理,几乎毫无悬念。
   有鉴于上述诸多原因;最终导致霍多尔科夫斯基从2003年夏天开始就变成了俄罗斯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激流漩涡的中心,并且最终身陷囹圄。面对铁窗,霍氏心里恐怕懊悔自己轻看了普京并不免默默感叹:既生瑜,何生亮。
  
   余波连连
  
  在霍氏被捕后,俄总统办公厅主任沃洛申表示不满,愤而辞职。
  沃洛申,现年47岁,在俄首任总统叶利钦时代曾担任总统办公厅主任助理、副主任、主任。普京登上俄最高权坛之后,重新任命他为自己的“大管家”。据悉,普京在许多重大问题上都要倾听他的看法。俄副总理兼财长库德林认为,沃洛申的离去标志着叶利钦时代的正式结束。
   霍多尔科夫斯基事件还使俄总理卡西亚诺夫陷入了尴尬境地。早在2003年7月,当霍氏的重要合作伙伴经管梅纳捷普国际金融集团的列别杰夫被捕时,卡西亚诺夫即表示,对涉嫌经济犯罪者予以逮捕的做法“有些过分”。到了9月,俄有关部门接连追查尤科斯公司的一些合作伙伴股东和下属公司时,卡西亚诺夫再次指出,围绕尤科斯公司出现的复杂局面不利于提高俄名声和投资者投资兴趣。霍氏入狱后,卡西亚诺夫公开表达了对司法机关冻结尤科斯公司股票的“严重忧虑”,而他的这一表态是在普京告诫政府官员不要卷入有关这一事件的评论之后。俄有媒体说,普京和卡西亚诺夫此前在经济发展速度、行政改革和入世等问题上的分歧已露端倪,而此次霍氏被捕事件使双方的分歧几乎表面化,因此卡西亚诺夫的去留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有专家认为,随着前总统叶利钦“家族”班底全部告别,普京将以完全独立的形象出现,开始在政坛和经济生活中不受羁绊地施展拳脚,全盘实现自己的治国理念。而如何处理霍多尔科夫斯基及其石油公司将成为判断普京治国理念是否有变的一个风向标。有“储备总理”之称的库德林的一番话表明,普京的治国理念将有变化的说法并不是没有根据。库德林说:“拜占庭时代结束了。在时代变迁之后,生活将是另外一个样子。”他认为,经济生活将往好的方向变化。“如果让经济继续依靠寡头,依靠高油价,依靠银行做假账,这对国家的经济未来造成的后果将是灾难性的。”
   霍氏被捕之后,尤科斯公司的股票大幅缩水。专家预言,在该案最终尘埃落定前,尤科斯公司股票可能缩水一半以上。
   美国驻俄大使弗什博公开表示:“该事件过后,在俄罗斯市场工作的外国公司以及潜在的投资者会产生新的怀疑。华盛顿对此事件的紧张气氛升级表示关切。”美国国务院发言人鲍彻说,美国对尤科斯石油公司部分股票被冻结感到不安。这一举动让人怀疑在俄罗斯是否法律至上。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美国外交官说:“显然,这里有政治因素,它可能是这一事件的主要推动力。为什么有选择地使用法律,而且矛头只对一个寡头,而不针对其他人。霍多尔科夫斯基比别的寡头在政治上更积极,这一点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为什么总检察长决定对付他。更确切地说,是受命对付他。”这位外交官说:“当然,我们(美俄)有着共同的利益,在伊朗、在战后的伊拉克、在中东和平进程问题上、在阿富汗等许多双方需要进行合作的紧迫问题上都有共同的利益。但是这一问题(指霍氏被捕事件)将来对两国关系造成的影响会更大,现在做出准确的预测还为时尚早。”
   普京11月4日在出访意大利前接受意媒体采访时强调,俄罗斯不会改变私有化已经取得的结果。他指出,虽然私有化的结果并不理想,但他仍坚决反对重新审视私有化结果。他认为,如果改变私有化结果,将带来严重的经济和社会后果。他还表示,俄罗斯将巩固所有权体制。制定保护私有财产拥有人和投资者利益的法规,同时将继续进行市场改革,巩固民主体制,并同腐败和犯罪现象作斗争。他相信,俄罗斯最终将建立起一个正常的良好投资环境。
   有“总统党”之称的统一俄罗斯党领导人格雷兹诺夫在竞选大会上表示,坚决支持克里姆林宫打击大财阀的行动。他说,自然资源不是某个公司的,更不是某个个人的,而是全体公民的。公民的利润不能私有化。这番话,老百姓很爱听。其潜台词是,主张战略资源国有化。尽管普京多次表示,霍氏案件只是独立的个案,但同病相怜的财阀们已经惶惶不可终日。
其他文献
在清华科技园这片充满梦想与活力的热土上,罗茁先生有着多重的角色,既是一直在路上的创业者,又是清华科技园十余年发展的见证者,更是这片无数创业梦想生根发芽之地的引领者之一。    ——导师谈导师——  导师助力每次成长  我的师兄和直接上司是我初入职场时的导师。他们帮我逐步蜕去了单纯、生涩,了解了社会与校园的不同,教会了我如何与人,特别是如何与领导相处,启发了我很多工作、生活的道理。  其实,那个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