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探讨在临床上极为少见的输卵管畸胎瘤的手术,可以采取新的手术方式。方法:本例输卵管畸胎瘤采取了畸胎瘤剥除术,而非常规的患侧输卵管切除术。结果:经行输卵管畸胎瘤剥除术后,患者短期内痊愈出院。结论:输卵管畸胎瘤行剥除术,可以保留患侧输卵管,创伤小,粘连轻。
【关键词】畸胎瘤
患者女性,31岁,因停经9+月,不规律下腹痛3小时,于2013年1月26日入院。入院查体:体温36.5℃,血压110/70㎜Hg,心肺听诊无异常,浮肿(-)。宫高39㎝,腹围102㎝。胎先露半固定,宫缩不规,胎心右下腹,140次/分。阴道检查:宫口未开,胎膜未破,胎先露S-3。2013年1月26日彩超提示:胎儿双顶径9.6㎝,股骨长7.4㎝,胎盘位于前壁,成熟度Ⅱ+级,羊水指数8.8㎝。胎心率148次/分。脐动脉血流S/D 49/27。辅助检查:均无异常。入院诊断:1孕41周G1P0L0 头位2巨大儿。入院后根据孕妇的宫高腹围值及彩超提示,估计胎儿较大,经阴分娩存在困难。建议其行剖宫产结束分娩。
于2013年1月28日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手术顺利,术中剖娩一男婴,一分钟APgar评分10分,体重4300g。缝合子宫切口,包埋完毕子宫膀胱反折腹膜后,常规探查双侧附件区,见右侧输卵管壶腹部增粗,约4×3×2㎝大小,表面完整,无破裂口。其内容物自输卵管伞端溢出,溢出物为毛发和脂质。溢出的毛发和脂质散布于子宫右前壁、子宫后壁、双侧阔韧带后叶腹膜。溢出物被炎性渗出包裹,并与周围组织广泛粘连。为避免术后复发和出血,建议其行患侧输卵管切除,经和家属及孕妇沟通后,其强烈要求保留患侧输卵管。但告知其有术后出血及复发的可能。遂行囊肿剥除术。自包块的输卵管近端向远端轻轻加压,自伞端露出囊肿约1㎝后,以巾钳夹住囊肿,缓缓牵拉,加压。除近伞端原有破口外,将囊肿完整剥离。外观呈不规则的椭圆形,约3×3×2㎝,淡黄色,质较软,主要组织为毛发和脂质。仔细将输卵管伞端游离的一些毛发和脂质清除干净。见有少量新鲜血自输卵管伞端渗出。以温盐水纱布包裹输卵管壶腹部及伞端,轻轻加压5分钟后,未再见有新鲜血渗出。一一剔除子宫周围炎性渗出包裹的毛发和油脂。并将剥离的囊肿和炎性渗出包裹物送病理。术后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止血药物治疗,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腹痛情况,以了解有无内出血。术后五天患者痊愈出院。
病理学检查结果示:已破囊肿一个,体积:3×2.5×2厘米,壁厚0.2~1厘米,内见少量毛发,较厚区淡黄,质中。镜检所见:囊壁由纤维组织构成,囊壁内见分化成熟的毛囊、皮脂腺、纤维、脂肪、囊内壁覆有鳞状上皮。病理诊断:(右附件)成其熟性囊性畸胎瘤。
讨论:输卵管肿瘤有良性和恶性两类。良性肿瘤极少见,组织类型多,以腺瘤样瘤居多,乳头瘤、血管瘤、平滑肌瘤、脂肪瘤、畸胎瘤等均罕见。[1]畸胎瘤是人体内幼稚生殖细胞发生变异而形成的肿瘤,由于幼稚的生殖细胞具有分化成人体各种组织的潜在能力,所以畸胎瘤内往往含有多种多样的组织成分。根据其分化成熟的程度不同,畸胎瘤又可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类。良性者多见,约占畸胎瘤总数的99%,而恶性者仅占1%左右。成熟性畸胎瘤呈囊状,又称皮样囊肿,属良性肿瘤。它最常发生在卵巢。[2]输卵管畸胎瘤是较罕见的生殖细胞肿瘤,仅约有50例报道。其中绝大多数为良性,只有一例为恶性。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20~60岁居多,多为单侧。[2]中等大小,呈圆形或卵圆形,壁光滑、质韧。多为单房,腔内充满油脂和毛发,有时可见牙齿和骨质。组织发生来源,目前认为可能是生殖细胞向卵巢移行过程中,误入输卵管胚基尔后发展形成。肿瘤多单侧发生,一般位于输卵管中段或外侧段,多向腔内生长,少数外突或有蒂悬于输卵。肿瘤体积大小不等,文献报道范围0.7~20厘米。切面常为囊性,内含皮质样物质与毛发,个别肿瘤亦有实性者。
文献报道输卵管畸胎瘤多无症状,少数出现腹痛或月经不规则等,有同时合并异位妊娠者。该产妇因孕前无不适症状,未曾查体,未发现附件区的异常。2012年结婚,婚后不久怀孕。虽患侧输卵管阻塞,但对侧输卵管通畅,并不影响其正常妊娠。
治疗可手术切除患侧输卵管,如属带蒂畸胎瘤,也可行肿瘤切除术。[3]而该病例我们保留患侧输卵管,自输卵管伞端开口将肿瘤剥除,并且保证了输卵管的完整性。
目前患者我们已做产后42天随访,经彩超检查,未发现盆腔的异常。至于远期治愈情况,有待于我们继续随访。
参考文献
[1]曹云霞.输卵管肿瘤,妇产科学[M]. 2008,第7版: 288-290.
[2]林仲秋. 卵巢肿瘤,妇产科学[M]. 2008,第7版: 278-287.
[3]赵彦,崔恒,沈丹华.输卵管肿瘤, 临床妇产科学[M]. 2011: 778-784.
【关键词】畸胎瘤
患者女性,31岁,因停经9+月,不规律下腹痛3小时,于2013年1月26日入院。入院查体:体温36.5℃,血压110/70㎜Hg,心肺听诊无异常,浮肿(-)。宫高39㎝,腹围102㎝。胎先露半固定,宫缩不规,胎心右下腹,140次/分。阴道检查:宫口未开,胎膜未破,胎先露S-3。2013年1月26日彩超提示:胎儿双顶径9.6㎝,股骨长7.4㎝,胎盘位于前壁,成熟度Ⅱ+级,羊水指数8.8㎝。胎心率148次/分。脐动脉血流S/D 49/27。辅助检查:均无异常。入院诊断:1孕41周G1P0L0 头位2巨大儿。入院后根据孕妇的宫高腹围值及彩超提示,估计胎儿较大,经阴分娩存在困难。建议其行剖宫产结束分娩。
于2013年1月28日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手术顺利,术中剖娩一男婴,一分钟APgar评分10分,体重4300g。缝合子宫切口,包埋完毕子宫膀胱反折腹膜后,常规探查双侧附件区,见右侧输卵管壶腹部增粗,约4×3×2㎝大小,表面完整,无破裂口。其内容物自输卵管伞端溢出,溢出物为毛发和脂质。溢出的毛发和脂质散布于子宫右前壁、子宫后壁、双侧阔韧带后叶腹膜。溢出物被炎性渗出包裹,并与周围组织广泛粘连。为避免术后复发和出血,建议其行患侧输卵管切除,经和家属及孕妇沟通后,其强烈要求保留患侧输卵管。但告知其有术后出血及复发的可能。遂行囊肿剥除术。自包块的输卵管近端向远端轻轻加压,自伞端露出囊肿约1㎝后,以巾钳夹住囊肿,缓缓牵拉,加压。除近伞端原有破口外,将囊肿完整剥离。外观呈不规则的椭圆形,约3×3×2㎝,淡黄色,质较软,主要组织为毛发和脂质。仔细将输卵管伞端游离的一些毛发和脂质清除干净。见有少量新鲜血自输卵管伞端渗出。以温盐水纱布包裹输卵管壶腹部及伞端,轻轻加压5分钟后,未再见有新鲜血渗出。一一剔除子宫周围炎性渗出包裹的毛发和油脂。并将剥离的囊肿和炎性渗出包裹物送病理。术后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止血药物治疗,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腹痛情况,以了解有无内出血。术后五天患者痊愈出院。
病理学检查结果示:已破囊肿一个,体积:3×2.5×2厘米,壁厚0.2~1厘米,内见少量毛发,较厚区淡黄,质中。镜检所见:囊壁由纤维组织构成,囊壁内见分化成熟的毛囊、皮脂腺、纤维、脂肪、囊内壁覆有鳞状上皮。病理诊断:(右附件)成其熟性囊性畸胎瘤。
讨论:输卵管肿瘤有良性和恶性两类。良性肿瘤极少见,组织类型多,以腺瘤样瘤居多,乳头瘤、血管瘤、平滑肌瘤、脂肪瘤、畸胎瘤等均罕见。[1]畸胎瘤是人体内幼稚生殖细胞发生变异而形成的肿瘤,由于幼稚的生殖细胞具有分化成人体各种组织的潜在能力,所以畸胎瘤内往往含有多种多样的组织成分。根据其分化成熟的程度不同,畸胎瘤又可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类。良性者多见,约占畸胎瘤总数的99%,而恶性者仅占1%左右。成熟性畸胎瘤呈囊状,又称皮样囊肿,属良性肿瘤。它最常发生在卵巢。[2]输卵管畸胎瘤是较罕见的生殖细胞肿瘤,仅约有50例报道。其中绝大多数为良性,只有一例为恶性。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20~60岁居多,多为单侧。[2]中等大小,呈圆形或卵圆形,壁光滑、质韧。多为单房,腔内充满油脂和毛发,有时可见牙齿和骨质。组织发生来源,目前认为可能是生殖细胞向卵巢移行过程中,误入输卵管胚基尔后发展形成。肿瘤多单侧发生,一般位于输卵管中段或外侧段,多向腔内生长,少数外突或有蒂悬于输卵。肿瘤体积大小不等,文献报道范围0.7~20厘米。切面常为囊性,内含皮质样物质与毛发,个别肿瘤亦有实性者。
文献报道输卵管畸胎瘤多无症状,少数出现腹痛或月经不规则等,有同时合并异位妊娠者。该产妇因孕前无不适症状,未曾查体,未发现附件区的异常。2012年结婚,婚后不久怀孕。虽患侧输卵管阻塞,但对侧输卵管通畅,并不影响其正常妊娠。
治疗可手术切除患侧输卵管,如属带蒂畸胎瘤,也可行肿瘤切除术。[3]而该病例我们保留患侧输卵管,自输卵管伞端开口将肿瘤剥除,并且保证了输卵管的完整性。
目前患者我们已做产后42天随访,经彩超检查,未发现盆腔的异常。至于远期治愈情况,有待于我们继续随访。
参考文献
[1]曹云霞.输卵管肿瘤,妇产科学[M]. 2008,第7版: 288-290.
[2]林仲秋. 卵巢肿瘤,妇产科学[M]. 2008,第7版: 278-287.
[3]赵彦,崔恒,沈丹华.输卵管肿瘤, 临床妇产科学[M]. 2011: 778-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