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背景知识渗透的重要性

来源 :校园英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wen_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英语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任何一种语言的功能都是用于交际的,这一点毋庸置疑。英语对我们而言是外语,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是进行正确交际的前提,因此,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渗透英语背景知识既是大纲的要求,也具有现实意义和交际动能。
  特别是在实施新课标后,新教材在编写上有了很大的改革。每一单元都有英、美等国家的文化背景介绍,课文题材广泛,体裁多样,涉及西方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且在思想内容方面具有一定深度。例如,人教版选修8 Unit 1 A Land of Diversity是一篇介绍美国地理方面知识的文章。通过学习加利福尼亚州的历史,使学生对美国的西部开发史略见一斑;通过阅读名人传记如人教版必修1 Unit5 Nelson Mandela— a modern hero研究美国的民族文化,使学生对美国有全方位的认识,掌握有关美国的历史、地理、文化、民族等方面的知识。如果像讲教材一样去讲这些英语文化知识,那势必会让学生更加厌烦英语课。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局限于传授词汇语法知识,讲解试题,还要教给学生准确的文化背景知识,培养学生的文化习得意识,使文化规范的教学与语言技能的培养同步进行。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知识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教师生动、形象、适度的介绍会激发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强烈欲望,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异域文化,促使学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带着浓厚的兴趣主动积极地学习。培养学生对英语语法结构、文学作品和语言逻辑问题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巧妙通过文化渗透,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技能。
  一、学习英美国家的词汇文化知识,提高学习新词汇的能力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语言不可避免地接触到与之相关的文化。正如1904年Jespersen曾说过,“Learning about the culture is the highest purpose of language learning” 。 Goodenough在《文化人类学和语言学》中论述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时说:“一个社会的语言是该社会文化的一个方面。” 文化知识加深了学生对语言的了解,语言则因为赋予了文化内涵而更易于理解和掌握。其中,词汇是文化信息的缩影。在英语学习中,很多学生以为掌握了准确的语音,具备了较完善的语法知识和大量词汇,就算学会了英语。其实不然,学生除了多记词汇外,还必须熟悉英语词汇的内涵和外延,尤其需要掌握其不同的文化内涵。高中词汇教学更注重对词汇所承载的深层含义的理解,更注重表达的灵活性和恰当性。高中的词汇教学重视语篇的支持,重视文化的影响,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须结合词汇文化知识进行词汇学习。
  “龙”在汉语中是吉祥之物,中国人把自己比做龙的传人,还有望子成龙的说法;而在英语中,龙则是一种凶猛的怪物,是邪恶的象征。因而,英美译者将“亚洲四小龙”翻译为Four tigers of Asia。“狗”的贬义形象已经深植在汉语言文化中,汉语用“走狗”、“哈巴狗”来形容拍马溜须者,用“落水狗”来形容让人憎恶、痛打的货色等;而在西方英语国家,狗被认为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因而汉语中的成语:爱屋及乌,在英语中则将其翻译为:Love me love my dog。关注与之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多了解词汇所包含的文化底蕴,以更加掌握这门语言。
  
  二、通过学习英美国家的地理历史知识,提高学生语篇理解能力
  英国从十七世纪开始的二百多年的殖民历史,使其语言和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而且也对世界文化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因而,英语成为当今世界上最为流行的语言。人教版高中教材中,有好几单元都涉及到了英美国家的曾经的殖民地如The United Kingdom,Canada—“The True North”等。教师在授课前可以搜集跟单元教学相关的资料,利用地图、多媒体等将加拿大的地理、历史和文化特点直观形象地展示给学生,使其积累背景文化知识,增强不同文化的认同感。与此同时,相应的历史、地理、文化背景知识的引入,使得课堂不枯燥乏味,可以激发学生对这些课文内容进行探究的好奇心。只有对文化背景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学生才能更快更准确地把握英语的语言本质和思想内涵,才会准确深刻地理解教材内容,更好地理解语篇,提高阅读能力,更准确地学习和运用英语。
  三、通过学习英美国家的社交礼节和文化习俗知识,加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国际交流中,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往往因为缺乏对异国文化习俗的了解,而产生误解,甚至发生冲突。加强文化习俗和礼仪知识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在对外交往中更好地把握尺度,做到有礼、有节。在英语教学中,将日常生活交往中的中西文化差异进行总结归纳,这对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如通过认知中西方婚礼、春节和圣诞节,中国的称呼语和西方的称呼语不同,了解英美国家的社交礼仪和文化常识。又如可将中国人与英语国家人士初交时谈话的禁忌归纳为四个词:I,WARM,where,meal。I代表income;第二个词中W代表weight,A代表age,R代表religion,M代表marriage。由此而引出“七不问”:不问对方收入,不问体重,不问年龄,不问宗教信仰,不问婚姻状况,不问“去哪儿”,不问“吃了吗”。这样可使学生对与英语国家人士交谈的禁忌有更清楚的了解。
  英语背景知识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单靠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入、讨论是不充分的,英语教师尚需引导学生加强课外学习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汲取。例如:阅读英语国家的报刊、书籍等,直接汲取背景知识;看英语影视及浏览网络等获取背景知识。当前英语教学的任务应该是在加强英语语言教学的同时加大力度提高学生英语背景知识的汲取,加强学生的英语内涵。
其他文献
摘要:健康的人是具备个性化的人。当今的英语教学应该重视学生、教师、课堂、要求和评价等方面的个性化,运用各种途径提高个性化的英语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关键词:个性 发展 英语教学  为了顺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近年来,教育界纷纷要求高等学校教育要贯彻实施“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充分挖掘大学生的潜力,实现大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全面个性化人才的培养需要靠个性化的素质教育。旅游管理是个现代化的
The evolution of animal and plant vascular systems played a pivotal role in the advancement from simple to complex organisms, through the provision of a deliver
期刊
高职班主任非权利因素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人格魅力是高职班主任非权利因素中的灵魂因素,起着统率作用;精神力量是高职班主任非权利因素中的动力因素,激励着班主任努力工作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在对英语专业人才需求量不断增加的同时,对其英语交际能力和岗位实际操作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高职毕业生用英语直接与外商、外籍客户交际以及以专业英语作为从事职业岗位基本媒介的需要更为普遍和迫切。因此,如何培养一大批商务英语高级综合人才就成为我们广大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共同面临的重大实践性课题。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 高职 商务英语 教学    随着全球贸易往来增多、
摘要: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高中英语的教学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但仍存在着不少问题。因此,开展高中英语教学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阐述了新课程标准的内涵,分析总结了目前高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此提出了提高与改进高中英语教学质量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高中英语 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国际间的交往变得日益频繁,作为国际通用语言的英语的地位显得格外重要。作为各种国际场合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语言学习科目。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往往局限在单纯的教师讲解和听录音上,而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却缺乏实践和锻炼的机会。现代教育技术和媒体的介入极大地丰富了英语课堂教学的方式和结构,使现代英语课堂教学具有了传统教学不可比拟的优势。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参与者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可以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全方位英语学习的交互环境。多媒体技术以其大容量、全兼容和交互性强等特点,使
摘要:新课改要求英语教学任务重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兼备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促进学生在英语语言方面持续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英语阅读 持续发展  新课改的教育理论在教材的编写方向和高考的考试方向上体现了阅读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阅读有助于巩固和扩大词汇、丰富语言知识、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是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英语技能的基本方法。新课改要求英语教学任务由传统的知
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如何使高一学生顺利完成由初中到高中学习方法或策略的过渡、如何使他们的英语水平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一直是困扰高一英语教师的一大难题。很多高一新生在初中的时候英语成绩很优秀,可是到高中以后很快就出现学习吃力、成绩下降等情况。有的学生发现不知道英语该怎么学,感觉无从下手,付出了很多努力却不能获得相应的进步,于是渐渐对英语学习失去了兴趣。而部分高中英语教师把这种现象简单地
滚烫的火锅,热乎乎的饺子,中国人的饮食一直离不开“热”这个字.许多食物的美味需要温度来“激发”,而中国人的味觉和嗅觉早已适应了这种被温度激发出的香味,所以“趁热吃”
我国著名植物学家、林学家、生态学家,中国共产党党员,原东北林学院副院长、名誉主编、离休干部周以良教授因患脑血栓经全力抢救无效,不幸于2005年12月5日5时28分在哈尔滨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