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真的不可分吗(上)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七年级数学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easehel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子革命是从汤姆逊发现电子开始的,此前,由公元前5世纪的德谟克利特和他的老师留基伯创立了原子论,但是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甚至还不断遭人诟病,直到19世纪,道尔顿为原子提供了定量的科学证据,这才引起了其他科学家对原子概念的兴趣和关注,到了汤姆逊时代,原子是自然界中不可再分的最小粒子的思想,已经被人们所接受,因此,对于汤姆逊以前的物理学家来说,缺乏探索原子内部结构的兴趣,但是随着人们对阴极射线和放射性研究的步步深入,电子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并最终敲开了原子的大门。 全文查看链接
其他文献
小学语文实践教学中,学生作文“言之无物”、“有物不会言”可以说是造成学生害怕作文的主要心理障碍。“言之无物”是缺乏素材的积累,“有物不会言”是缺乏语言的积累。解决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应抓好学生的生活积累、阅读积累和练笔积累,教师只有引导、训练学生在丰富、广泛的积累中才能有效提升作文的品位。  一是多读  教师尤其是小学教师要想走进孩子们,就应该利用业余时间自己先读各类的儿童读物,从中选择一些有趣的书
幻方曾吸引了古今中外许多数学家的目光,无数爱好者更是痴迷于此。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