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专业群现代学徒制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研究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eyi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现代学徒制背景下,立足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企业需求,以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群校企合作建设为载体,从校企协同育人体系构建、合作平台搭建、运行机制创建等方面进行探索和研究,构建了“八共”的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新体系。实践表明,理顺协同育人运行机制,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体系,有利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对于推进专业人才培养与职业岗位需求的无缝对接,建立产教融合长效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运行机制;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0)05C-0066-05
  培养造就具有高超技艺和精湛技能的高技能人才,是增强我国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举措。职业教育的目标和宗旨是服务社会需求和产业需求,进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加快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与转型升级。[1][2][3]高技能人才的校企合作培养是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也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校企双赢的需要,更是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有关“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精神的要求。苏州建设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群立足苏州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企业需求,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构建现代学徒制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在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合作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育人背景
  为满足企业对高技能人才储备,适应苏州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健全现代学徒制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根据上级《关于加强城市轨道交通人才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要求,学校本着学生主体、能力培养、就业导向、服务企业的办学思想,与苏州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在2017年11月签订了《校企合作城轨运营专业建设协议》,在现代学徒制思想指导下,为校企双方合作办学、合作育人,提高人才培养针对性,适应苏州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育人机制
  职业院校与企业的校企合作往往存在“雷声大、雨点小”,甚至是學校很主动,企业积极性不高,表现出“剃头挑子一头热”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是没有找准校企合作的利益驱动点、缺乏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教育部2015年出台的《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对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出了具体要求,指出要“推进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校企协同育人”。
  (一)利益共赢机制
  实现校企协同育人的关键首先是要找到校企共赢的利益契合点,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必须建立在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基础上。对于学校而言,通过校企合作,可以充分利用企业技术力量、生产设备等资源,加强专业建设,改善实习实训条件,提高教学装备水平。对于企业来说,则可以利用学校的专业师资力量与教学设施设备,开展员工技术培训、进行高技能人才培养,进而稳定企业员工队伍、提高员工的业务水平,甚至是校企双方开展技术攻关。在目前全国轨道交通快速发展时期,各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对城市轨道交通专业人才需求旺盛,导致轨道交通企业员工出现很大的流动性。因此,如何为轨道交通运营企业培养好员工、企业留住好员工,这是轨道交通企业对于办学合作、育人合作的重要诉求。基于此,我校与苏州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经过多年的合作,在充分沟通、协商和总结成果的基础上,本着互利共赢、共同提高、更好地服务苏州地方经济发展的原则,双方一致同意建立校企合作伙伴关系,在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群建设方面建立紧密、共赢的深度校企合作模式,就推进轨道交通专业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等方面进行探索,不断提升学校服务企业、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
  (二)互动协调机制
  轨道交通企业和职业院校虽然在校企协同育人方面存在较多的利益契合点,但是他们毕竟是两个相互独立、性质不同的运作单位,由于校企双方在组织结构、办事流程等方面的差异,双方在合作培养人才的过程中,由于追求各自的利益,就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如工学矛盾等问题或冲突,因此建立必要的沟通与协调机制显得尤其重要。为此,我校在与苏州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合作之初就组建了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群建设组织机构,即由分公司总经理、学校分管校领导组成的企校合作专业群建设委员会,并由公司职能部门负责人、学校教学系部主任等人员组建专业群建设工作小组,作为专业与企业联系的桥梁与纽带,推进学校与企业在招生就业、专业群建设、课程资源开发、教育教学管理、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培养、科研开发等方面的合作。为保证校企之间有关合作培养人才信息的有效对接,同时也建立了校企协作育人工作例会制度,规定专业群建设工作小组每半年度召开一次工作协调会,特殊情况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由专业群建设工作小组临时召集相关会议,主要讨论校企高技能人才培养方案与合作中需要商定的重大事项,进行校企双方信息沟通与交流,研究解决合作培养人才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存在的困难,以便于及时调整教学实施安排,提高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实效性。[4]
  (三)合作发展机制
  我校与苏州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以签订《校企合作城轨运营专业建设协议》的方式进一步规范了合作关系,明确了校企双方的责任、权利与义务。为加强校企合作共同体建设,双方都视对方为自己事业长期发展的重要伙伴。经过多年的合作,我们相互之间已形成了互惠互利、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合作发展关系和长效运行机制,有效地促进了双方合作发展的良性循环。
  三、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育人体系
  (一)招生共议
  苏州轨道交通公司根据自身可持续发展对高技能储备人才的需要,首先向学校提出培养专业要求、毕业生需求数量和毕业生接收时间等;学校根据当年的招生政策与招生计划与轨道公司人力资源部门共同商议招生人数,共同制定招生简章,共同开展招生宣传,共同做好高技能人才培养组班工作,确保按企业用人需求招生,增强了学生(准员工)培养专业、时间、数量等与企业高技能储备人才需求的吻合度,缩短了培养周期,提高了培养成效。   (二)专业共建
  首先,组建了校企合作组织机构,实现校企协同育人的组织保障。一是由轨道公司与学校领导组成的企校合作专业群建设委员会,负责对人才需求提出指导性意见,决策指导专业群建设与发展,审定人才培养方案等工作;二是由公司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学校教学系部主任等人员组建专业群建设工作小组,实行校企双专业负责人制度,负责人才培养调研论证,人才培养方案的开发与实施,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组织落实;三是成立由企业工程师等一线技术人员、学校专业骨干教师组成的课程教学与改革工作小组,负责专业课程建设、特色教材编制、教学资源开发、实习实训实施安排等具体工作。
  其次,构建了轨道交通专业群“三四二八”(即以职业能力、创新精神、人文素质三线贯穿为切入点,经过四阶段、两取证、八评估培养流程)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新模式,适应了高技能人才培养新特点。校企双方根据城市轨道交通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与特点要求,共同确定了“厚基础、精专业、重实践、强能力”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指导思想,打破了原来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涵盖公共基础知识教育、专业基础知识教育、公司特色专业知识教育、校内外实习实践教育、职业素养能力拓展等模塊在内的人才培养新方案,促进高技能人才的专业技术能力的提升与职业素养的养成。
  (三)课程共担
  一是校企双方科学合理建构了“三平台 三模块”(“三平台”指公共基础课程平台、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群课程平台、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核心课程平台,“三模块”指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方向课程模块、选修课程模块和专业素质拓展课程模块)高技能人才培养课程体系。通过行业与企业调研,准确分析城市轨道交通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与职业能力构成。在构建课程体系时,根据五年制高职课程“五年一贯、总体设计”的设置原则,做到以满足企业人才需求为目的,以掌握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以实践性教学为主线,围绕企业对城市轨道交通专业人才职业岗位知识和核心素养的要求,校企共同开发了“学校培养课程”与“企业特色课程”双线交织的课程架构。学校培养课程主要以理论教学、理实一体化教学为主,企业特色课程则主要以实践教学为主、辅以网络课程教学。学校和企业在学生理论与实践的能力培养过程中,相互支撑、相互交融、相互促进。
  二是校企双方联合开发课程标准与课程教学资源,共同组织教学。针对城市轨道交通企业专业生产中典型的工作任务,发挥校企双方的各自优势,开发课程教学资源。企业技术人员主要是提供真实案例,总结操作经验,对生产过程进行示范操作以录制教学录像,将企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典型真实案例进行教学化处理,转化为实际的教学项目,而专业教师则主要负责内容组织和文字表述,从而双方合作编制课程标准、编写培训教材、设计学习工作页、教学案例和教学课件等课程资源的开发,在此基础上共同完成教学任务。[5]
  (四)教材共编
  校企双方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根据轨道交通专业特点制订高技能人才培养教材编写计划,目前校企合作已开发出版了《城市轨道交通概论》(国防工业出版社2017年出版)、“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基础》(人民交通出版社2016年出版)、《城市轨道交通员工职业素养(第2版)》(人民交通出版社2018年出版)等教材,计划修订编写融入大量企业典型案例、视频资料等的正式出版教材与校本实训指导教材,进行轨道交通特色教学资源库建设,用于高技能人才培养。
  (五)师资共培
  促进专业群建设和学校事业发展,必须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有专业素养的高水平师资团队。一是校企双方共同制定教师的选聘、培养与考核标准,定期组织师资培训与交流研讨,及时沟通交流师资队伍培养的得失与存在问题,全面提高学校专业教师与企业培训师资队伍的综合水平。二是组建由学校骨干专业教师和企业一线工程师等技术人员组成的一支成员相对稳定、技能涵盖全面、业务能力过硬的双向融合的混编教学团队,该混编教学团队从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体系构建、培养教材开发、课程资源建设、实训项目设计、教学任务实施,直至培养质量评价等各个方面都全过程参与,以保证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三是学校在轨道交通公司设立“教师企业工作站”,假期安排教师赴企业进行岗位实践锻炼,企业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对教师进行业务指导,直接参与教师培养和团队建设工作。四是企业设立优秀教师专项奖金,对于在公司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专业教师进行奖励。由企业根据教师岗位实践、在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中的贡献度等方面对学校教师进行考核评价,对优秀教师进行奖励。通过校企师资共培与考核奖励机制激励教师的教育教学热情,有效地提高了自身的教学业务水平与实践操作能力,从而促进了城市轨道交通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质量。[6]
  (六)基地共享
  高技能人才的职业能力是一种综合性实践能力,是在一定的职业环境中,将自身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生产、经营、管理、服务中的能力,是个人与环境相处中的随机应变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只有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才能得以实现。[7]而建设教育理念先进、管理运行高效、实训环境优良、实训设备高精、教学内容丰富、开放功能强大、资源共享突出、创新思维强化、具有真实职业氛围、与实际生产相一致的综合实训基地,是进一步深化实验实训教学改革,推进优质资源开放共享,推动职业资格认证,增强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可靠保证。因此,我校非常重视轨道交通特色专业的实践教学条件的改善和建设,已建设了具备“同步的职业环境、特色的岗位项目”特点的校内外实训基地。一是按照轨道交通企业运营工作的真实场景进行设备布局,注重营造企业文化氛围,引入企业管理规范、生产规章制度等,营造全真职业环境;二是坚持合作共建、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原则,实现实训基地的共建、共管、共享。建成的实训基地既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教学服务,又为企业开展员工培训和技术服务,实现互利共赢。   (七)人才共育
  学校根据苏州轨道公司要求,开展以职业岗位能力、专业素质要求为目标,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融入轨道交通企业员工的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突出轨道交通企业所需的职业能力模块培养。一是根据轨道交通公司需求优化课程设置,根据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岗位调研分析与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由学校专业负责人、骨干教师与企业生产岗位负责人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将企业课程有机融入学校课程中,构建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特征的课程体系;二是对接岗位工作流程进行课程改革,学校专业课程、企业课程与技能实习实训课程等主要以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岗位的工作流程为主线来选择和编写课程内容,以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岗位工作标准流程为基础来制定教学评价标准;三是采取学校课程学习、企业认识实习、校内专项技能实训与考证、企业课程学习与考核、校内综合技能实训、企业顶岗实践等交替进行的培养流程安排教学;四是为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加强职业行为的养成教育,在学校日常管理与课程教学中充分融入苏州轨道交通公司的企业文化。一方面在现代学徒制高技能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程体系构建时,就将苏州轨道交通公司的企业文化课程、车站志愿者服务、职业礼仪大赛等社会实践活动纳入进来,并按照“三四二八”现代学徒制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要求进行考核评估;另一方面在实训基地设备布局、文化建设时,融入轨道交通企业的职业标准、职业规范、设备操作规范、专业发展情况等内容,形成具有真实职业环境氛围的现代化軌道交通实训中心,发挥环境在学生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的育人功能,有效促进了学生职业素养训练以及职业行为习惯的养成。
  (八)就业共管
  从现实角度来说,职业教育最根本的问题是解决学生就业,为企业提供可用之材,学生就业是我们职业教育工作的导向。除了在现代学徒制高技能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时,纳入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外,学校招生就业部门每年都会对毕业生的实习就业工作方案进行优化细化,对学生择业观与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进行辅导教育,助推学生成功创新创业,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我校“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企、校企双师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的模式,由于招生专业、计划人数、录用时间都是经过校企双方共同商定的,培养方案与培养过程也是由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与实施的,应该说,培养的毕业生是企业需要的人才。
  四、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育人成效
  校企一体、协同育人不仅是国家对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也是职业教育跨界合作办学特色的体现,实现了互利多赢。我校与苏州轨道交通企业合作共建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群,创新了轨道交通专业群现代学徒制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轨道交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学生毕业就能获得轨道交通公司技术等级认证与高质量的就业,学校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保障,成为企业发展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合作企业主动参与到学校的人才培养全过程中,与学校紧密合作,在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资源建设、师资队伍培养、教育教学过程实施、甚至是招生就业商定等方面,实现了企业对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关注与深层次参与,成为职业教育特色和质量保障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从而使得校企双方成为不可分离的发展共同体。
  五、结束语
  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都应视对方为自己事业长期发展的重要伙伴,是不可分离的发展共同体。双方只有加强互动协调,才能促进合作发展的良性循环。要深化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就要充分发挥企业这个主体的重要作用,企业在校企协同育人过程中不再是旁观者,而是参与者,更是受益者。在校企双主体合作育人实践中,双方应总结提炼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标准制定、教学实施与教学评价等人才培养体系方面的规律性成果,探索在现代学徒制思想指导下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进一步推动专业人才培养与职业岗位需求的有效衔接,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参考文献:
  [1]程子剑.我国“技工荒”的成因及对策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6.
  [2]曹凤仙.构建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的实践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 (32).
  [3]田春霞.工匠精神融入职业教育的途径探究[J].船舶职业教育,2019(2).
  [4]逄小斐.基于协同育人的校企合作机制的探索与实践——以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广东教育:职教版,2017(4).
  [5]刘伟楠,赵锋.高职教育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探索[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24).
  [6]张玉新.实施校企合作“六个融合”构建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J].中国电力教育,2011(34).
  [7]李吟龙,廖发良.高职院校校企一体、协同育人机制建设与实践 [J].职业技术教育,2015(9).
  责任编辑:陈向阳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modern apprenticeship and with th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of urban rail transportation specialty group as the carrier, this paper explores from the construction of school-enterprise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system, cooperation platform, and operation mechanism creation based on the needs of urban rail transportation enterprises. A new cooperative system between the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was established to cultivate highly skilled personnel. Practice has shown that rationalizing the cooperative education mechanism and constructing a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talent training system is conducive to the cultivation of highly skilled talents, and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promoting the seamless connection between professional talent training and professional job requirements, as well as establishing a long-term mechanism for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Keywords: modern apprenticeship; operation mechanism; highly skilled personnel; training system
其他文献
我国猪传染病给我国的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疾病一般以猪高热病,繁殖障碍性疾病,以及腹泻性疾病为主。但在发病的过程中,疾病的表现形式以及临床症状会出现新的特点,因此,养殖人
语气副词"岂"、"宁"表反诘意义的用法较为常见,表询问意义的用法则不大为人所知.对"岂"、"宁"表询问意义的各种用法进行分析,考察其来源与发展情况之后认为,其均是由表反诘意
隐喻是最常见的修辞手法之一,根据隐喻中主体和喻体的关系,可将其分为“显式隐喻”和“隐式隐喻”。文章从这一角度出发.阐述了显式隐喻和隐式隐喻在语篇中的各种表现形式,希望对
<正> 至今年6月上旬,沧州炼油厂催化烟机组连续安全运行已超过230天,创下5年来连续不停机运行时间新记录,累计回收能量5.966×10~7kWh,折合经济效益2 983万元,达到了石化系统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面向地球系统科学这一综合交叉学科对科学数据的需求,中国和美国在同期建设了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网络或平台,均在各自国家发挥了显著的科学数据共享效益。及时开展中美地球
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从儿童的视角出发,关注孩子的认知、需求、发展的实际,结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及具备的知识经验,灵活地选取素材,创造性地设计有趣的活动,这样才能构建高效的
本案例通过合作学习的形式,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笔者利用音乐、彩纸、多媒体等手段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以听促写,深刻感受到自己是课堂的一部分,为同行把握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