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领悟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意境

来源 :青苹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j35wms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高中美术欣赏课中,有许多关于中国古代山水画欣赏的内容。山水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凝聚着中华民族丰富的智慧和感情,也体现着东方艺术崇高的审美理想。因此,面对中国古代优秀的山水画作品,如何欣赏与评价,是我们今天高中生必须重视的艺术课题。
  那么,如何欣赏中国古代优秀的山水画作品呢?我们从“意境”二字入手,来谈一谈对中国古代优秀的山水画作品的赏析。
  “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中的一个很重要、很有特色的概念。国画远源流长,博大精深,承载着我国丰富的文化和思想,在中国的山水画里,这种东方文化的体现尤为深刻。
  在中国画中,人物画强调“传神”,画家通过对人物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环境等方面的表现,来达到以形写神、突出人物内心世界的目的。花鸟画则以托物言志、借物抒怀、挥洒画家的“胸臆”为突出点。而山水画强调的则是“诗情画意”、“寄情寓意”,画家着力表现山川的雄壮粗犷或秀丽俊美的山式、云吞雾幕等情景,来进行“意境”的创造,将大自然的美与文人逸趣(中国文化)紧密地糅合在一起。可以说,每幅画都凝结着民族与时代的心态,积淀着民族精神和文化意蕴。
  中国古代山水画是借描写自然景物以表达作者情感的绘画艺术形式,这明确了主、客观辩证统一的创作道路。它讲究写意,气韵生动,讲究意境,讲究气势,讲究天人合一,和谐共处。所以,我们欣赏中国古代优秀的山水画作品时,只注意它的笔法、墨法、章法及色彩,还远远不够,还应该从更深层次上去领略它的深刻内涵。
  中国古代山水画家的作品里不厌其烦地描山绘水,其用意是让人欣赏时看到“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画家在表现这种“象外之象”、“景外之景”时,抒发他们对整个人生的感受,因此,他们即使画一块石头,一棵小树,一条小溪,也都要表现出整个山川的生气,要让一片石有深处,一勺水有曲处,从而表达他们一种带有哲理性的人生感悟,这就是中国文化的大智慧。寄情寓意,缘物寄情,意与景汇,景与情通,情景交融,这便是中国古代山水画的灵魂,也是古代画家着力追求的核心,即我们所说的“意境”。
  如何体会中国古代山水画的这种意境呢?我们不妨用欣赏古诗词的方法来欣赏中国古代山水画。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已接触过大量的古诗词,因而对古诗词的理解应该比较深透,那么对于中国古代山水画的理解也就不难了。其实,中国古代山水画与古诗词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我们先来领略一下陶渊明《归园田居》里的诗句“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的意境。这是作者远观景物:在那幽远的村落里,不时飘出缕缕炊烟,狗在深巷里叫,鸡在树顶上啼。这迷人的田园生活情趣,充满着诗情画意,此情此景,沁人心脾,悦人耳目,这正是诗人求之不得的美好景物,表现出诗人“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人生感悟。又如清代郑燮《潍县竹枝词》里的“水流曲曲树重重,树里春山一两峰。茅屋深藏人不见,数声鸡犬夕阳中”诗句,镜头是从树缝中摄取,描绘出一副山乡夕阳图,流露出作者对安泰社会的向往。再如,唐代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诗与南宋著名山水画家马远的《寒江独钓图》的意境十分相似。在中国古代很多的优秀山水画作品中,画面上经常出现:近处是广阔的水面,有木桥、楼阁、小溪、渔船;远处有无数的高山幽谷,整个画面是由近处一层一层往远处推,越推越远,使人的目光伸展到远处,从有限的时间空间进到所谓“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登高远望是为了从有限的时间空间进到无限的时间空间,从而引发一种人生感和历史感,等等。所以,很多古诗词的意境与山水画的意境有相同之处,诗人和画家对自然风光的热爱之情并没有直接表露出来,而是隐藏在所描写的景色之中。由此可见,诗人融情于诗,画家融情于画,虽形式不同,其意境则是相通的,其艺术意蕴需要欣赏者用自己的全部心灵和才智去探究和领悟。
  通过以上诗与画之间的对比与联系,同学们对中国古代山水画有了新的认识,因此,我们在欣赏与评价中国古代山水画作品的时候,就要理解古代画家们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及感觉确定绘画的“立意”,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些优秀的作品是画家体验和认识生活的结果,是画家对一种美的理解和认识,它包括了画家的思想、感情、理想和个人的修养在里面,同时,也映射了一定时代的社会文化。我们只有深刻感悟中国古代山水画作品中的意境,才能领略到中国古代山水画的独特的艺术魅力,才能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启迪智慧,从而全面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
其他文献
复习解析几何时,和同学一起做2010年四川高考题20题:如图1,已知定点A(-1,0),F(2,0),定直线l:x=1/2,不在x轴上的动点P与点F的距离是它到直线l的距离的2倍,
含参数学问题是考查考生数学素养与能力的重要载体,受到高考命题者的青睐,其中,求含参不等式中参数的取值范围问题最为常见,这类问题往往与函数知识紧密结合,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思
本文从创新服务理念和创新管理体制等方面阐述管理创新是高校后勤工作持续稳定发展的动力,并进一步说明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是管理创新的基础.
纵览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数学试卷,其中许多试题设计新颖、构思巧妙、令人赏心悦目,体现了在知识的交汇处命题的原则和以能力立意的指导思想,凸显了选拔功能,这其中要数整数问题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