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物理课堂情境培养创新意识

来源 :科学大众·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gelu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物理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经历科学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根据教育心理学和创造心理学的理论,良好的课堂情境的创设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诱发学生的创新动机,引发学生的创新冲动,从而培养学生强烈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课堂情境;创新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12-018-00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强调:“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思考,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根据教育心理学和创造心理学的理论,物理课堂教学,要重视学生的学习主人翁身份,要重视学生的内心体验和主动参与,首先要通过创设与课堂有关的情境,利用各种条件把学生带人情境,让他们在情境中激发求知欲捕捉各种信息,诱发创新动机产生各种疑问,引发创新冲动,通过分析信息,产生各种猜想,引导他们在亲身体验中探求新知,开发潜能。
  一、创设新课引入情境。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的兴趣
  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用生动的实例或故事等引入新课,增加教学的新鲜感,调动学生探索新知的兴趣,使学生始终保持愉快的学习情趣,从而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例如:讲“浮力”时,可以问“饺子刚下锅时为什么沉到水底?煮熟以后为什么又会上浮的?”讲“球面镜”时,课堂开头先讲爱国科学家阿基米德用凹面镜破敌制胜的故事,然后问学生;谁能说出阿基米德的秘密武器为何能打退不可一世的敌人吗?学生感到很好奇,急于想知道答案,教师引导就很顺利进入新课了。
  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创新意识的策略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诱发学生的创新动 机,引发学生的创新冲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创设“悬念式”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根据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为学生创设情境,设置悬念,作为触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动力。
  例如:在讲“动能与势能相互转化”时,先演示小铁球的钟摆实验。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创设问题.隋境:取一只鸡蛋放在桌边上,把小铁球拉到最高点贴着鸡蛋让它开始做钟摆运动。问:铁球来回运动时能不能把鸡蛋碰破?为什么?学生可能产生各种猜测,急切想做实验来验证一下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悬念”情境在学生的大脑中立即能够产生兴奋剂。思维被迅速激活起来,从内心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2.创设“探究式”问题情境,诱发学生的创新动机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心理学认为,疑最能引起探究反射,思维也就应运而生。教师在教学时,首要任务就是根据学生的认知技能。精心设计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和应用过程,为他们刨设一个个、一组组彼此相关循序渐进的探索性问题,通过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解决问题,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探究式学习活动中,学生的学习不可能一帆风顺,通过反馈肯定会反映出已估计到的,或未预料到的问题,碰到这类问题,必须及时纠正,此时教师应该充分鼓励,循循善诱,提出辅助性问题,旁敲侧击,重找思路,帮助他们克服障碍,切不可放弃不问了,当学生思考得到正确结论,或有独特见解时,教师要给予肯定及热情赞赏。
  三、创设实验活动课堂情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
  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要以实验教学为基础,运用实验的直观教学手段巧设疑问,促使学生的认知冲突,诱发学生进入质疑的思维状态,启迪创新思维。通过实验的实践活动,会产生十分活跃的信息,有时甚至会引起意想不到的问题或现象,学生思维活动的正确与否受到实践的检查,并能获得及时的反馈。
  例如:在讲“压强”时,教师出示一只鸡蛋请学生观察,忽然“失手”跌落在盒子中,取出鸡蛋竞完好无损!然后公布真相:盒子里面有海绵。此时谜底已经被揭开,学生的心理会处于紧张过后的知足而涣散的状态,容易出现学习动机的断层,教师要注意动机层次的衔接,可以抓住学生打破沙锅问到底:
  (1)鸡蛋为什么不会破?(2)掉在柔软的物体上为什么就不会破?(受力面积较大,产生的压强很小。)(3)如果鸡蛋落在比较硬的物体上会产生什么结果?(引导从压强的角度思考)……这一系列问题不断地把认知活动现象感知引向新课主题的思考。
  四、创设课堂成功情境,让学生体会到创新的喜悦。引发不断探索的欲望
  物理课堂中成功的情境,能使学生成功地学习,让他们的好奇心与探索问题的愿望获得满足,从而体验到物理认知活动的快乐,感受到“自我探索”的愉快。这就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设置问题时,要以营造成功机会为核心,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问题解决,在每个问题上做到快速反馈,激励评价,让学生不断体验成功,在成功过程中不断引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例如:在学习“大气压强”时,要做一个“杯水倒置”的实验,教师手中拿一个盛满水的水杯,问:如果把水杯倒置过来,水会流出来吗?学生肯定说:会。教师说:不一定。这对学生来说还是一件新鲜事,心里自然就有了想以实验验证一下的冲动。引导学生做实验:在水杯口上盖一张硬纸片,然后把水杯倒置过来,结果水一点儿没有流出来,学生很惊喜!他们探索问题的动机被成功的喜悦之情及时强化,自信心倍增,自发参与探索学习的积极性会更高。
  善于创设愉悦和谐的课堂情境是教学艺术的体现,我们要充分利用物理学科特有的情境因素,把握好课堂气氛,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去感染学生和激励学生,引导学生体验、分析、利用情境,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注重课堂情境教学,定能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提高学生的探索创新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把学习物理当成一件乐事。
其他文献
在城市体育文化传播视角下,运用内容分析法对上海3家主流媒体的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中国站(简称上海F1中国大奖赛)的报道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从报道数量上看,除2004年外,200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1894至1927年间中国留日学生的体育活动进行探讨。研究发现:由于日本对学校体育的重视和一批热血青年"曲线救国"借体育名义学习武备等原因,导致这一时期留日学
北京奥运会是一种历史记忆,还是一种具有永恒现代性指意的仪式,其呈现出来的宏大的叙事性压倒了中国人对奥运会赛事内涵的记忆,从而形成了中国历史进程的文化纪念碑。北京奥
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举措,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切入点。教师要引导学生敢持己见,大胆地标新立异,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批判
为验证10%已唑醇EC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2011年进行了该药剂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10%已唑醇EC对水稻纹枯病具有较理想的防治效果,每667m2用10%已唑醇EC50~60g.药后14d,对水稻纹枯
摘 要:要让学生成为美术课的主角,教师就必须让学生对美术课产生兴趣,尊重个性差异,多让学生体验。关键词:美术课; 兴趣; 课堂主角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11-018-001我任教初中美术课多年,发现学生起初对美术课挺感兴趣的,可是慢慢又失去了兴趣,甚至不愿上美术课,为何?没有让学生成为美术课的主人。怎样
摘 要: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在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兴趣; 质疑; 启发; 联想; 创新思维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7-048-001一、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源泉青少年创造力的高低决定着一个民族的未来。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激发并保持学生对
摘 要: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成因是初中地理教与学的难点,特别是气候类型的判读、气候特点的分析,往往是教师说不清,学生搞不懂。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通过对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的读图方法的指导,突破教学难点。  关键词:地理教学; 气候分析难点; 读图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8-036-002    氣温变化曲线图反映的是以某
一次性高频电治疗能有效地调节中年女性的植物神经紊乱,使人体植物神经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