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物理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经历科学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根据教育心理学和创造心理学的理论,良好的课堂情境的创设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诱发学生的创新动机,引发学生的创新冲动,从而培养学生强烈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课堂情境;创新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12-018-00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强调:“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思考,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根据教育心理学和创造心理学的理论,物理课堂教学,要重视学生的学习主人翁身份,要重视学生的内心体验和主动参与,首先要通过创设与课堂有关的情境,利用各种条件把学生带人情境,让他们在情境中激发求知欲捕捉各种信息,诱发创新动机产生各种疑问,引发创新冲动,通过分析信息,产生各种猜想,引导他们在亲身体验中探求新知,开发潜能。
一、创设新课引入情境。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的兴趣
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用生动的实例或故事等引入新课,增加教学的新鲜感,调动学生探索新知的兴趣,使学生始终保持愉快的学习情趣,从而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例如:讲“浮力”时,可以问“饺子刚下锅时为什么沉到水底?煮熟以后为什么又会上浮的?”讲“球面镜”时,课堂开头先讲爱国科学家阿基米德用凹面镜破敌制胜的故事,然后问学生;谁能说出阿基米德的秘密武器为何能打退不可一世的敌人吗?学生感到很好奇,急于想知道答案,教师引导就很顺利进入新课了。
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创新意识的策略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诱发学生的创新动 机,引发学生的创新冲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创设“悬念式”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根据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为学生创设情境,设置悬念,作为触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动力。
例如:在讲“动能与势能相互转化”时,先演示小铁球的钟摆实验。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创设问题.隋境:取一只鸡蛋放在桌边上,把小铁球拉到最高点贴着鸡蛋让它开始做钟摆运动。问:铁球来回运动时能不能把鸡蛋碰破?为什么?学生可能产生各种猜测,急切想做实验来验证一下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悬念”情境在学生的大脑中立即能够产生兴奋剂。思维被迅速激活起来,从内心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2.创设“探究式”问题情境,诱发学生的创新动机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心理学认为,疑最能引起探究反射,思维也就应运而生。教师在教学时,首要任务就是根据学生的认知技能。精心设计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和应用过程,为他们刨设一个个、一组组彼此相关循序渐进的探索性问题,通过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解决问题,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探究式学习活动中,学生的学习不可能一帆风顺,通过反馈肯定会反映出已估计到的,或未预料到的问题,碰到这类问题,必须及时纠正,此时教师应该充分鼓励,循循善诱,提出辅助性问题,旁敲侧击,重找思路,帮助他们克服障碍,切不可放弃不问了,当学生思考得到正确结论,或有独特见解时,教师要给予肯定及热情赞赏。
三、创设实验活动课堂情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
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要以实验教学为基础,运用实验的直观教学手段巧设疑问,促使学生的认知冲突,诱发学生进入质疑的思维状态,启迪创新思维。通过实验的实践活动,会产生十分活跃的信息,有时甚至会引起意想不到的问题或现象,学生思维活动的正确与否受到实践的检查,并能获得及时的反馈。
例如:在讲“压强”时,教师出示一只鸡蛋请学生观察,忽然“失手”跌落在盒子中,取出鸡蛋竞完好无损!然后公布真相:盒子里面有海绵。此时谜底已经被揭开,学生的心理会处于紧张过后的知足而涣散的状态,容易出现学习动机的断层,教师要注意动机层次的衔接,可以抓住学生打破沙锅问到底:
(1)鸡蛋为什么不会破?(2)掉在柔软的物体上为什么就不会破?(受力面积较大,产生的压强很小。)(3)如果鸡蛋落在比较硬的物体上会产生什么结果?(引导从压强的角度思考)……这一系列问题不断地把认知活动现象感知引向新课主题的思考。
四、创设课堂成功情境,让学生体会到创新的喜悦。引发不断探索的欲望
物理课堂中成功的情境,能使学生成功地学习,让他们的好奇心与探索问题的愿望获得满足,从而体验到物理认知活动的快乐,感受到“自我探索”的愉快。这就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设置问题时,要以营造成功机会为核心,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问题解决,在每个问题上做到快速反馈,激励评价,让学生不断体验成功,在成功过程中不断引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例如:在学习“大气压强”时,要做一个“杯水倒置”的实验,教师手中拿一个盛满水的水杯,问:如果把水杯倒置过来,水会流出来吗?学生肯定说:会。教师说:不一定。这对学生来说还是一件新鲜事,心里自然就有了想以实验验证一下的冲动。引导学生做实验:在水杯口上盖一张硬纸片,然后把水杯倒置过来,结果水一点儿没有流出来,学生很惊喜!他们探索问题的动机被成功的喜悦之情及时强化,自信心倍增,自发参与探索学习的积极性会更高。
善于创设愉悦和谐的课堂情境是教学艺术的体现,我们要充分利用物理学科特有的情境因素,把握好课堂气氛,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去感染学生和激励学生,引导学生体验、分析、利用情境,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注重课堂情境教学,定能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提高学生的探索创新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把学习物理当成一件乐事。
关键词:课堂情境;创新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12-018-00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强调:“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思考,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根据教育心理学和创造心理学的理论,物理课堂教学,要重视学生的学习主人翁身份,要重视学生的内心体验和主动参与,首先要通过创设与课堂有关的情境,利用各种条件把学生带人情境,让他们在情境中激发求知欲捕捉各种信息,诱发创新动机产生各种疑问,引发创新冲动,通过分析信息,产生各种猜想,引导他们在亲身体验中探求新知,开发潜能。
一、创设新课引入情境。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的兴趣
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用生动的实例或故事等引入新课,增加教学的新鲜感,调动学生探索新知的兴趣,使学生始终保持愉快的学习情趣,从而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例如:讲“浮力”时,可以问“饺子刚下锅时为什么沉到水底?煮熟以后为什么又会上浮的?”讲“球面镜”时,课堂开头先讲爱国科学家阿基米德用凹面镜破敌制胜的故事,然后问学生;谁能说出阿基米德的秘密武器为何能打退不可一世的敌人吗?学生感到很好奇,急于想知道答案,教师引导就很顺利进入新课了。
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创新意识的策略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诱发学生的创新动 机,引发学生的创新冲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创设“悬念式”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根据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为学生创设情境,设置悬念,作为触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动力。
例如:在讲“动能与势能相互转化”时,先演示小铁球的钟摆实验。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创设问题.隋境:取一只鸡蛋放在桌边上,把小铁球拉到最高点贴着鸡蛋让它开始做钟摆运动。问:铁球来回运动时能不能把鸡蛋碰破?为什么?学生可能产生各种猜测,急切想做实验来验证一下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悬念”情境在学生的大脑中立即能够产生兴奋剂。思维被迅速激活起来,从内心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2.创设“探究式”问题情境,诱发学生的创新动机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心理学认为,疑最能引起探究反射,思维也就应运而生。教师在教学时,首要任务就是根据学生的认知技能。精心设计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和应用过程,为他们刨设一个个、一组组彼此相关循序渐进的探索性问题,通过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解决问题,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探究式学习活动中,学生的学习不可能一帆风顺,通过反馈肯定会反映出已估计到的,或未预料到的问题,碰到这类问题,必须及时纠正,此时教师应该充分鼓励,循循善诱,提出辅助性问题,旁敲侧击,重找思路,帮助他们克服障碍,切不可放弃不问了,当学生思考得到正确结论,或有独特见解时,教师要给予肯定及热情赞赏。
三、创设实验活动课堂情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
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要以实验教学为基础,运用实验的直观教学手段巧设疑问,促使学生的认知冲突,诱发学生进入质疑的思维状态,启迪创新思维。通过实验的实践活动,会产生十分活跃的信息,有时甚至会引起意想不到的问题或现象,学生思维活动的正确与否受到实践的检查,并能获得及时的反馈。
例如:在讲“压强”时,教师出示一只鸡蛋请学生观察,忽然“失手”跌落在盒子中,取出鸡蛋竞完好无损!然后公布真相:盒子里面有海绵。此时谜底已经被揭开,学生的心理会处于紧张过后的知足而涣散的状态,容易出现学习动机的断层,教师要注意动机层次的衔接,可以抓住学生打破沙锅问到底:
(1)鸡蛋为什么不会破?(2)掉在柔软的物体上为什么就不会破?(受力面积较大,产生的压强很小。)(3)如果鸡蛋落在比较硬的物体上会产生什么结果?(引导从压强的角度思考)……这一系列问题不断地把认知活动现象感知引向新课主题的思考。
四、创设课堂成功情境,让学生体会到创新的喜悦。引发不断探索的欲望
物理课堂中成功的情境,能使学生成功地学习,让他们的好奇心与探索问题的愿望获得满足,从而体验到物理认知活动的快乐,感受到“自我探索”的愉快。这就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设置问题时,要以营造成功机会为核心,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问题解决,在每个问题上做到快速反馈,激励评价,让学生不断体验成功,在成功过程中不断引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例如:在学习“大气压强”时,要做一个“杯水倒置”的实验,教师手中拿一个盛满水的水杯,问:如果把水杯倒置过来,水会流出来吗?学生肯定说:会。教师说:不一定。这对学生来说还是一件新鲜事,心里自然就有了想以实验验证一下的冲动。引导学生做实验:在水杯口上盖一张硬纸片,然后把水杯倒置过来,结果水一点儿没有流出来,学生很惊喜!他们探索问题的动机被成功的喜悦之情及时强化,自信心倍增,自发参与探索学习的积极性会更高。
善于创设愉悦和谐的课堂情境是教学艺术的体现,我们要充分利用物理学科特有的情境因素,把握好课堂气氛,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去感染学生和激励学生,引导学生体验、分析、利用情境,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注重课堂情境教学,定能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提高学生的探索创新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把学习物理当成一件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