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课中的创新教育实践初探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w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要求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的现象,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人类社会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我在教学时注意选择好每一个“创造之地”,把握好每一个“创造之时”,进而力求造就一批“创造之人”,有意识地在品德与社会课中渗透创新因素。
  
  一、把握时代脉搏,创新教学目标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是对小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门课程。我在继承传统教育优点的同时,十分重视确立符合时代气息的教学目标,以适应新时期教育的要求。
  品德与社会课以社会环境、社会生活、社会关系三方面内容组成课程的基本框架,以“五爱”为基本内容,着重培养道德情感,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指导学生行为,使学生初步具有分辨是非的能力。教学中,我紧扣“八荣八耻”、“三个代表”、“改革开放、和平统一”等具有时代气息的要求,精心设计组织教学,既重视知识积累,又强调培养能力,从品德和教育的整体性、阶段性等多角度全面考察目标,在品德与社会课中实施创新教育。
  如教学《想想他们的难处》时,引导学生知道残疾人在生活上、工作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同情和帮助残疾人是一个人的良好品德的体现,感受残疾人身残志坚的可贵品质,从而能尊重残疾人,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并积极主动帮助他们,确定培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的品德教学目标。
  
  二、结合教学环节,创新教学手段
  
  “一个不好的教师是奉送真理,而一个好的教师则是教人发现真理。”创新教育还体现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上。树立全面的教学任务观,渗透创新教育精神,深化教学结构的改革和教法的创新,是培养小学生创新志趣和能力的主渠道。因此,在教学中,我精心设计,创新课堂教学环节。品德与社会课中的结构一般是明理、激情、导行,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从激趣导入、学文明理、指导行动、总结谈话四大环节人手。
  1 激趣导入。激励是创造的“灵魂”,通过采用多媒体课件、竞猜谜语,演唱儿歌等生动活泼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创新的火花。
  2 学文明理。品德与社会课本身情感色彩很浓,教师充分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促使学生情感内化,使其真正明理、导行、启迪良知。同时,把握好明理的切入点,以激情为载体,紧扣教材,突出学科特点,讲究准确性,力求趣味性,注重实效性。这样不仅提高了教育效果,也为思维创新奠定了基础。
  3 指导行动。品德与社会课中激情是载体,学文是手段,导行才是目的。教师要重视把握这一落脚点,在教学中不但考虑课堂情感的延续,还注重学生情感的内化。重视学文与导行的有机链接,充分重视每个具体事例的情景性、层次性以及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来调动学生的情感,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让学生去思考、解决问题并形成各种能力,在行动中锻炼创新能力。
  4 总结谈话。对全文的总结既是一堂完整好课的需要,更是品德与社会课学生道德观念确认的需要。在每一节课结束时,教师要用画龙点睛的结束语深化学生的认识,并因势利导,表达自己对学生的热爱、期待和良好祝愿,指导他们今后的行为,在师生谈话中捕捉创新亮点。
  
  三、注重内容延伸,创新实践方法
  
  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要培养学生具有优良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因此,教师要教育学生把学到的知识、道理用以指导自己的行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意课内导行,更重课外践行这一环节,为学生提供创新大舞台,培养创新能力。
  1 组织调查。当今的社会是信息社会,教师利用学生课前对图书资料、历史文献、网络信息等进行调查统计,激起学生创新的欲望。如教学《塑料与我们的生活》一课时,课前通过填写表格“生活中的塑料制品”,让学生体会到塑料制品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学生个个积极行动,开动脑筋思考,提供设计方案。在“怎样减少白色污染”教学环节,课前安排学生调查“自己及亲人的生活中哪些地方会产生白色污染”,然后在课堂展示并讨论调查结果,提出解决方案。
  2 收集资料。社会生活丰富多彩,也是学生成人后施展才智的天地。教师要让他们多接触社会,学会与人交往,从小养成对资料信息的收集和处理能力。如教学《从一滴水说起》一课,让学生利用数据、图表、场景描写,充分运用自己熟悉的方法,通过实地观察、图片展示、网络浏览,了解我国是个贫水国,发现我国用水浪费十分普遍之后,会很自然地形成要节约用水的意识。
  3 组织活动。开展各种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活动,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教学《伸出我的手后》时,我建议组织学生开展一次为我校二年级白血病小朋友献爱心的活动。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献计献策,创新火花不断涌现,整个活动沉浸在浓浓的爱心氛围中。
其他文献
中考试卷中最后一道压轴题往往备受关注,因为其分值较大,综合性强,是试卷中拉开考分的关键题.但因为压轴题常由多道小题组成,且评卷时按步骤给分,所 In the final exam pape
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做多少功就有多少能量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力做功的定义式是W=Fx cosθ,要正确求解力对物体所做的功,就必须准确理解表达式中各物理量的物理意义,其中F是恒力的大小,若F随x线性变化,F取平均值;x是力的作用点对地位移的大小;θ是力F的方向与位移x的方向之间的夹角,cosθ决定了功的正负,其中对x的认识和使用通常存在以下误区.
一、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例1 现代技术中,传感器是指这样一类元件:它能够将感受到的_____(如光、热、力)按照一定规律转换为便于测量的____。例如,为解决楼道的照明,在楼道内安装一个传感器与电灯控制电路相接,当楼道内有人走动而发出声音时,电灯即被接通电源,这种传感器输入的是____信号,经过传感器转换后,输出的是____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