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勉励横坎头村

来源 :铁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inbow123456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刊讯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给浙江省余姚市梁弄镇横坎头村全体党员回信,勉励他们传承好红色基因,发挥好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同乡亲们一道,再接再厉、苦干实干,努力建设富裕、文明、宜居的美丽乡村。
  习近平在回信中说,很高兴收到你们的来信。15年前到你们村的情景我都记得,我一直惦记着乡亲们。这些年,村党组织团结带领乡亲们艰苦奋斗,发展红色旅游,利用绿色资源,壮大特色农业,把村子建设成了远近闻名的小康村、文明村,乡亲们生活不断得到改善,我感到十分欣慰。习近平指出,辦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基层党组织必须坚强,党员队伍必须过硬。希望你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承好红色基因,发挥好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同乡亲们一道,再接再厉、苦干实干,结合自身实际,发挥自身优势,努力建设富裕、文明、宜居的美丽乡村,让乡亲们的生活越来越红火。
  梁弄镇位于余姚四明山革命老区,该镇横坎头村是浙东抗日根据地的中心所在地。本世纪初,横坎头还是一个交通闭塞、房屋破旧、村民收入比较低的经济薄弱村。2003年春节前夕,刚刚担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专程到梁弄镇和横坎头村考察调研,提出了建设“全国革命老区全面奔小康样板镇”的殷切期望。春节过后不久,习近平又给村里的党员群众回信,鼓励他们加快老区开发建设,尽快脱贫致富奔小康。15年来,遵照习近平的重要指示精神,横坎头村调整产业结构,发挥资源优势,走上了全面小康道路,相继被评为浙江省全面小康示范村、全国文明村。近日,横坎头村全体党员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该村的发展变化情况,表达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领群众建设美丽乡村的决心。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是鼓励也是鞭策。“带头学习宣传回信精神,带头提升村庄整体颜值,带头支持重点项目推进,带头引领村民素养提升。”3月3日下午,余姚梁弄镇横坎头村召集村民代表举行会议。会上,村党委书记张志灿号召大家不负嘱托,做到“四个带头”,迅速行动起来向更高目标前进。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奋进者的姿态披荆斩棘,不断开辟新的局面。
其他文献
在启东市南阳镇,提起四个老书记扶贫帮困的事,没人不服,无人不夸,他们一年扶持三个村10个贫困户脱贫的事被全镇传为佳话。最近,启东市老促会在考核验收扶贫项目时,对他们在扶贫帮困中所做的大量工作和取得的成绩给予高度评价。  南阳镇是由原少直、聚阳、永和、少直四个乡镇合并而成,陆正贤、陈张飞、陈建兵、顾雨生都是原来的镇乡党委副书記,退休后分别担任这四个乡镇的老干部党支部书记,同时又是镇老促会成员,陆正贤
期刊
此刻,我紧靠着一棵古树。一棵800年的古树。我能听到它的呼吸。富有节奏感的呼吸,那么有力,那么蓬勃。800年了,它受了多少伤,遭了多少罪,熬过多少的寂寞凄清,经受多少的风霜雨雪?没有人能說得清。让人能看到的只有它身上的那些刀斧之痕,还有那被火烧剩下的半边身躯。是战火,是雷火,还是野火,或者是人为的一场大火?没有人知道。  古树都是有灵气的。它应该能记得岁月里那些沧桑。谁摘过它的叶,谁断过它的枝,谁
期刊
原文  郑和,云南人,世所谓三保太监者也。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赍金币。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  六年九月,再往锡兰山。国王亚烈苦柰儿诱和至国中,索金币,发兵劫和舟。和觇。贼大众既出,国内虚,率所统二千余人,出不意攻破其城,生擒亚烈苦柰儿及其妻子官属。劫和舟者闻之,还自救,
期刊
繁昌保卫战(油画) 汪鹏飞  皖南门户地,城小敢擎天。  五战赢强手,三番出重拳。  近攻刀见血,稳守志如山。  溃敌披靡处,抛尸上百千。  张国强,号果老,1960年出生,1985毕业于厦门大学美术系设计专业。2017年9月,书法作品入展第九届“观音山杯”全国书法艺术大展及“第四届中华艺魂峨眉山杯”全国书画作品展;10月,作品入展“正山堂杯”全国第三届茶文化书画大奖赛;11月,作品获第六届“海峡
期刊
央视办的“中国诗词大会”在全国引起了一阵“诗词热”。其中印象深刻的环节,如“飞花令”,紧张刺激的节奏,让人大感新奇。  “飞花令”是古时候人们在宴席上经常玩的一种游戏。“飞花”二字取自中唐时期诗人韩翊七绝《寒食》中的“春城无处不飞花”。  最传统的“飞花令”,要求诗词中必须含有“花”字。这些诗可以是前人所作,也可以现场吟成,但对令人必须和行令人的诗句格律一致,对“花”字出现的位置也有严格要求。比如
期刊
春雨霏霏,桃红柳绿,岁岁清明,今又清明。因为清明,自然想起晚唐杜牧的一首绝句《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最初知道这首诗,是因为先父在我很小很小的时候教的。后来随着自己阅历的增多,自然更喜欢这首诗了。因为喜欢这首诗,也自然特别关注与这首诗有关的一些东西。  传说清代有位书法家,为友人题写扇面,写了《清明》这首诗。而友人却故意乱点鸳鸯谱,把它读成“清明
期刊
1937年8月淞沪抗战爆发后,11月,东北军六十七军从淞沪战场溃退到武汉、婺源一带。1938年初,在六十七军工作的中共党员、政治教官刘冲,团结联系了103名中下层军官和士兵,与少校副官韦郁周汇合,找到了八路军住武汉办事处,要求奔赴前线。周恩来、叶剑英亲切接见了他们的代表,根据他们迫切要求抗日的愿望,将他们编人新四军,归四支队建制。  1938年2月,周恩来派程启文带领这支部队由武汉来到四支队留守处
期刊
安徽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简称新研会)成立于1980年6月,先后由李世农、马长炎任会长。1997年3月,新研会召开第三届第一次理事会,一致通过原省委书记、1993年由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岗位上退下来的王光宇担任会长。王光宇是新四军老战士,对新四军怀有深厚的感情。由此,他倾情致力于新四军的红色基因和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主持安徽新研会工作15年,为安徽新研会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谱写了一篇篇亮丽的华章。
期刊
4月2日,江苏通州高级中学880名学生代表来到少年英烈邢法、袁世晃墓碑前舉行纪念活动,敬献鲜花,宣读祭文,介绍英烈事迹,阅读区关工委撰写的碑文等,以表达对英烈的哀思和缅怀。清明节期间,该区有近10万青少年以不同方式开展祭扫活动,接受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
期刊
清明期間,春意盎然。江苏省通州区十总中学校教学大楼前“红色期刊进校园,传承基因进课堂”的横幅分外引人注目。校长、校党支部书记曾永生说:“学校所在地的十总镇是当年南通地区抗日活动的中心,拥有丰厚的革命传统教育资源,挖掘和运用好这些资源,使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我们责无旁贷。《铁军》等红色期刊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组织师生学好用好红刊,我们获益良多。”  4月3日下午,十总中学在阶梯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