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贫困生的10年

来源 :恋爱婚姻家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tcpts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昨天,我往中国银行的固定账户存入400元人民币。至此,我还清了本科时期的国家助学贷款,加利息一共2.8万元。就是这些钱,折腾了我这么多年。我想写一点关于贫困生的故事。
  我家在云南大山里,在村里也是“中产”。从我出生之后,我家再也没有为温饱问题担心过。但上学依然成了一个大问题,家里能够变现的能力实在有限。我家酿的酒很好,但最多只能卖到隔壁村。我读书需要的钱大部分来自养猪,但猪价行情不稳,再碰上五号病什么的,就会很头疼。我家自有田地不少,但产出有限。所以,我家的资产只能供我读到高中,上大学是完全无能为力的。
  我能来读重点大学当然是荣幸的。但上大学不得不申请助学贷款,我父母自然也会尽其所能地给一部分生活费。到上海读书,有一个很小但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相信在上海这种大城市,贫困生会很少,我或许能拿到更多的资助。
  我上高中时,班里50多人,一半是贫困生。到上海后,班里贫困生只有5人,我几乎每年都能拿到贫困生专属的国家励志奖学金,而且更容易获得勤工俭学的机会。
  那么,当时我借了多少钱?2.4万元,一年6000元,刚好够缴学费,但生活费和住宿费需要自己出。我们住在郊区,不可能有什么谈情说爱的希冀,生活费也没那么高。本科4年的时间可以简单地用几句话总结:晨读,上课,助管,图书馆,跑步,洗冷水澡。
  2011年我考上复旦的研究生,终于不用缴学费了!可是,就因为读研究生时换了学校,原校要求我还款。除我之外,我们班借款的另外几个同学都用父母的钱一次还清了(不用还利息)。我不想也不能够折腾父母,决定自己还款。我选了年限最长的,一个月还400元,利息一共4000元。
  我没有工作,没有收入来源,所以,只能在读研究生的时候再次申请国家助学贷款1.5万元(一年5000元),刚好填上本科的“大坑”。
  贫困对我造成的打击,来自去中国银行还贷的时候。那时候没有自动还款机,我在陌生的银行大厅排队等候,看到前面一个操着上海话的大叔来取款,居然拎着一个黑色麻袋,把钱一捆一捆地往里放——我真没见过(除了在电影里)。我当时异想天开地想:他要是我爸该有多好。当叫到我的号时,我甚至想逃,我用有生以来最没底气的声音告诉她:“麻烦您帮我把……400元存进……这个账号。”
  为什么有的人这么富有,而有的人这么贫穷?我对这个社会的政治哲学思考,大概就始于这件小事。
  其实,我研究生毕业的时候是有机会还清贷款的。我在复旦拿到的奖学金和助学金要比本科时候多得多,但这些奖金全被我用来考托福和GRE了(我一共考了5次托福、5次GRE),直到考到满意的成绩。这是我在最穷的时候干过的最烧钱的事情。
  我从复旦毕业的时候,裤兜里几乎连一枚硬币都不剩。
  我的10年贫困生经历告诉我,贫困生没有什么不同。贫困不是值得骄傲的事,也不是见不得人的事,更不是值得同情的事,贫困生也有破茧成蝶的机会,前提是你要足够努力,有足够的耐心,内心足够强大。
  我读博之前,两次面临回家与留学的选择,我都选择了更难的路。第一次是本科毕业的时候,我可以选择回家,回去就是荣归故里;第二次是讀研究生期间,我母亲重病住院,我有过回家守护在她身边的想法。
  但我选择留下来。回去的决定是艰难的,但回去能使生活变得容易;留下的决定是容易的,但留下会让生活变得艰难。
  大概,我的固执与生俱来:我坚信任何人都能做成他想做成的事,只要全力付出甚至牺牲。
  大概,我的努力、卖力和笨拙,有一部分来自天性的倔强,有一部分来自对认可的渴望,还有一部分来自对未知的探索——这部分从未褪色。
  一位作家曾说,出生于贫困的小渔村给了她蔑视权威的勇气。我不是很赞同。面对权威,出身底层的人多少会带着一丝卑微。然而,通过努力、成长和蜕变,我彻底摆脱了狭隘和自卑。
  我觉得,虽然我还没做成什么大事,也不是成功人士,但穷人真正的敌人,很多时候是多年后已经逆袭的自己。
  从自己的经历来看,在普洱市一中读高中的我,是自卑而敏感的;在华政读本科的我,是渴望被认可却能力不足的;到复旦读研究生时候的我,带着些过度表达的虚假自负;而现在读博的我,或许是变得更好的一个我。我渐渐懂得:没有一个人的成功是理所当然的,比你厉害的人,不一定智商比你高,而是他用正确的方法去做了正确的事情。
  我开始欣赏社会的多样性,开始了解、学习、探求一些重要的问题。
  我相信制度是脱贫的最大法宝,就像国家助学贷款这样的政策。如果没有国家助学贷款,我现在或许是另外一个人,但恐怕不是我喜欢的那一个。
  决定一个人能走多远的,永远是你正在走的路,以及路的方向,而不是出发时的位置。
  我相信路不止一条。
其他文献
北京时间2018年1月8日15时,毕业于北京大学的北京女孩冯静历时52天5小时,越野滑雪1130公里抵达南极点,成为我国完成此路线的第二人、女性第一人,创造了历史。    更令人振奋的是,冯静并非专业运动员,甚至在萌生远征南极的念头时,还是个运动训练零基础的女生。经过两年多的体能和滑雪训练,她终于完成了梦想。  一段旅程的结束意味着另一段旅程的开始,她环游世界的梦想还在行进中。不去不行,“菜鸟”的
狂风巨浪,扑向大连,扑向几个英雄之躯……2018年 8月20日,第18号台风'温比亚'过境辽宁省大连市,停靠在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第760研究所的国家某重点试验平台出
从路边摆小摊到开办全国第一家“摊煎饼”学校,从最初摊前无人问津到如今年入百万、连开三家连锁店……52岁的“煎饼女侠”贾秀英闯荡“煎饼江湖”,历尽艰辛,终究收获了美好——万事开头难:煎饼摊撑起一个家  1999年,“北漂”贾秀英的女儿刚在北京上一年级,给女儿交完赞助费、借读费,原本并不宽裕的一家人生活更加捉襟见肘。就在那段时间,贾秀英打工的服装厂倒闭,全家只能靠贾秀英的丈夫当库管的每月1000元工资
被出轨的前妻“用45万公里淡然释怀过往”  与前任分手后,人们多少会对之前逝去的心有不甘,尤其是在看到前任很快找到了新的幸福,过得越来越好之后,难免会冒出酸楚之感。  这时,有些人心中的不甘便转为了不服气——只要你过得比我好,我就受不了。开始通过各种渠道向前任晒幸福:有意经过亲朋好友之口向其宣示自己的“完美”新恋情;通过微博、微信朋友圈夸张地展示自己的豪华度假、奢侈消费,还特别“艾特”他(她);偶
在慶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2019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授予42人国家勋章、国家荣誉称号。81岁的樊锦诗获得“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  近60年的时光,樊锦诗扎根大漠,潜心石窟考古研究,无怨无悔。改革开放以来,她引进先进理念和技术,为莫高窟文物艺术的保护与传承作出突出贡献。她对敦煌满怀深情,“如果再让我选择,我还会选择坚守敦煌。”
梦想,每个人都有。可是多年后,大部分人的梦想,还只是停留在心中的“诗和远方”。山东女孩于澄却勇敢地出发了,背起行囊,从雪山到大漠,从香格里拉到珠穆朗玛峰。她与星辰大海作伴,把艰辛路程走得“活色生香”……即刻出发,辞职去做地图采集师  今年29岁的于澄是一个美丽阳光的山东女孩,长发明眸、皮肤白皙的她,嫣然一笑露出可爱的小虎牙。大学毕业后,学播音主持专业的于澄进入山东电视台公共频道,从节目外景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