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氨酸蛋白酶在细粒棘球绦虫中的表达及活性鉴定

来源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lin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细粒棘球绦虫丝氨酸蛋白酶(EgSP)在原头节、生发层(包囊)和成虫中的表达水平差异及活性鉴定.方法 采用TRIzol试剂分别提取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节(经胃蛋白酶消化和未经胃蛋白酶消化)、生发层(包囊)和成虫总RNA,并进行PCR分别扩增EgSP基因片段,PCR扩增产物测序后通过Clustal×2.0软件进行序列比对,采用邻接法构建系统进化树.选择具有SP活性基团的38000亚基基因序列进行原核表达,将正确的目的片段克隆至表达载体pET-30a中,再转化至大肠埃希菌BL21中,经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后,用His标签亲和层析纯化柱纯化重组蛋白EgSP(rEgSP).将rEgSP(25μg)与等量的弗氏完全佐剂混合乳化,皮下多点注射免疫5只BALB/c小鼠,从第2次免疫开始,改为等量的弗氏不完全佐剂,第4次加强免疫采用腹腔注射,每次免疫间隔1周.免疫结束后,尾静脉采血,分离血清.ELISA检测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测定不同阶段中EgSP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粒棘球绦虫不同阶段中EgSP的表达情况,采用Image Lab 6.0软件分析蛋白质的表达丰度.免疫组化检测EgSP在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节和生发层(包囊)中的表达情况.纯化的rEgSP和囊液蛋白用胰蛋白酶样丝氨酸蛋白酶和半胱氨酸酶底物(Z-Arg-AMC)、组织蛋白酶L底物(Z-Phe-Arg-AMC)测定其蛋白酶活性.采用Graphpad Prism 7统计学软件对多组数据进行单因素ANOVA方差分析.结果 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节、生发层(包囊)和成虫的cDNA中均扩增出目的片段,与预期大小(1455 bp)相符.PCR产物测序结果显示,EgSP开放阅读框为1455 bp,编码484个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Mr)为54870,与多房棘球绦虫丝氨酸蛋白酶(EmSP)核苷酸序列一致性为97.73%,氨基酸序列一致性为96.69%.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与其他绦虫属氨基酸序列一致性为33.10%~87.19%,其中与亚洲带绦虫(GenBank登录号:VDK43949.1),带状泡尾绦虫(GenBank登录号:VDM30859.1)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分别为87.19%、52.89%.qRT-PCR结果显示,胃蛋白酶消化的原头节、生发层(包囊)、成虫中EgSP mRNA的相对转录水平分别为2.1±1.2、9.1±2.1、5.8±2.3,均高于未经胃蛋白酶消化的原头节(1.0±0)(P<0.01).Western blotting分析结果显示,原头节、生发层(包囊)、成虫中EgSP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2±0.1,3.6±0.2,4.0±0.1,生发层(包囊)和成虫中的表达水平高于原头节(P<0.01).免疫组化分析结果显示,EgSP多克隆抗体能够特异性在生发层(包囊)中表达,而在原头节中不表达.在3种不同pH缓冲液中,rEgSP和囊液蛋白均具有蛋白酶活性,且在pH7.2的缓冲液中,rEgSP和囊液蛋白丝氨酸蛋白酶活性最强(P<0.01).结论 EgSP在细粒棘球绦虫生发层(包囊)和成虫组织中高表达,原头节中表达较低.rEgSP和囊液蛋白均具有较强的丝氨酸蛋白酶活性.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金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110例作为对象,设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85例,设为对照组。两组均给予超声检查,测定两组阑尾直径、阑尾壁厚度,对观察组患者术后病理结果与超声诊断结果进行记录,计算超声诊断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结果观察组患者阑尾直径、阑尾壁厚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6.
肺炎是最常见的卒中后感染类型,发病率达57%,且与卒中后不良预后独立相关。医用三氧作为一种新型无副作用的疗法,通过激活多种分子机制,实现免疫调节、抗炎、抗氧化应激、改
目的分析运动表象训练对老年人运动功能和执行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s、PubMed、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中正式发表的关于运动表象训练影响老年人运
目的探讨蜘蛛香环烯醚萜类成分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神经细胞焦亡的影响,及其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相关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2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