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科学专业英语课程“全方位、分阶段”教学设计探讨

来源 :广西教育·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at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地理信息科学专业英语课程为例,论述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设计,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和特色,根据学生英语水平的差异,提出“全方位、分阶段”的专业英语课程教学设计思路,通过富于节奏变化的分阶段教学,使学生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都能够得到训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
  【关键词】地理信息科学专业 英语课程 教学设计 分阶段 全方位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4C-0072-02
  专业英语是高等院校理工科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然而,在实际的教學中,专业英语课程的开设在提升学生专业能力和英语综合应用方面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近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单一枯燥的课堂授课内容和授课形式,往往是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的最重要原因。此外,一些学生在找工作、考研复习的压力下,不能专注于对于就业、考研等没有带来短期效益的专业英语学习上面。因此如何对专业英语教学进行改革,组织好课堂教学活动,吸引学生主动到课学习、提高教学效果,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地理信息科学(原称“地理信息系统”,即GIS)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专业,很多第一手资料以英文形式出版,学生对获取和阅读外文文献有较大需求。该专业大学本科生掌握一定的专业英语知识,也可以为将来攻读研究生或者出国留学等打下至关重要的语言基础。本文以地理信息科学专业英语课程为例,对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设计进行初步探讨。

一、地理信息科学专业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经过十多年的教学探索,地理信息科学的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取得了较大的进展。首先,教材建设已经逐步完善,目前已有的专业英语教材,收集了关于测绘学科各领域的英文文献,较好地覆盖了本学科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如《GIS专业英语教程》(费立凡等著)、《地理信息系统专业英语》(李朝奎等著)、《地理信息科学专业英语》(卢艳著),等等。其次,近年来教师队伍水平已经开始逐步提高,很多青年教师甚至具有海外留学或访学的经历,具备较强的英语听力和口语能力,是提高专业英语课程教学质量的师资保证。此外,一些教师在本课程教学思路和课堂组织形式和方法进行了探索,形成了一些比较好的教学方式,如李晶等人提出的“诱思探究”策略、晁怡等强调的“互动教学、实践教学”等,改变了以往单调的“语言分析+英汉翻译”教学方式,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教学效果。
  虽然在地理信息科学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改革上取得了一定成果,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尽量在课堂中增加学生参与互动的环节,但是学生学习兴趣仍然不高、教学效果难以令人满意。究其原因,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
  (一)教学内容与专业特色结合不够,不易于学生理解和消化。很多学校的地理信息科学专业,衍生于原有的测绘、地质、地理学、计算机等专业,在办学方向、课程设置、学生就业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如有些高校测绘专业很强,则可能会侧重于培养学生在测绘数据获取、处理、加工等方面的能力;而在之前地理学专业办学条件较好的学校,则可能会强调地理信息科学 分析应用方面的培养特色。如果能够根据本校的专业特色,把专业英语授课内容和学生已有的专业知识基础进行较好结合,那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能够更好地用英语进行思考和互动。
  (二)课堂教学对学生个体差异难以顾及,学生在课程学习中逐渐失去兴趣。学生个体差异主要体现为学生的英语水平差异、学生的专业兴趣差异。有些学生英语水平较高,能够和教师在课堂上能够较好地交流,而有些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能力较差。在专业学习方面,有些学生对于测绘数据处理、地理信息科学软件应用感兴趣,而有些学生则对于GNSS或者遥感原理和应用等感兴趣。这些差异要求我们改变以往一元化的授课模式,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自我展示,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三)教学模式缺乏变化,不能够从听说读写等方面对学生英语使用能力进行全面训练。如“语言分析+英汉翻译”教学方式对提高学生的语法能力、翻译能力很重要,但是如果整个授课过程都是使用这样方式,按照教材内容推进,在听力、口语、写作等方面的训练就缺位了。因此,需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分阶段地设定学习内容和训练目的,不断切换教学模式,精心组织教学内容,牢牢地把学生的兴趣吸引在既定的节奏上。

二、地理信息科学专业英语课程“全方位、分阶段”教学设计


  针对上述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在实际教学实践中提出“全方位、分阶段”地理信息科学专业英语课程教学设计理念。“全方位”指的是专业知识和英语学习的有机融合,以专业知识为内容载体,培养学生在阅读、听力、口语、写作等方面的英语应用能力。“分阶段”指的是根据能力培养定位把学习过程分解为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专注于特定的能力培养目标。在实施过程中,笔者将授课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基础阶段、阅读与分析阶段、视听训练阶段、鉴赏与写作阶段。针对各个阶段的教学内容和目标,结合桂林理工大学的专业培养特色选择教学内容和素材,设定不同的教学形式和手段。
  第一阶段为基础阶段,其教学目的主要让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词汇,结合本专业办学特色掌握本专业基础性知识的英文表达。由于桂林理工大学地理信息科学专业衍生于原有的测量专业,在测量学、摄影测量、卫星导航定位等课程方面具有很好的教学基础,笔者根据本校办学特色,在教材中选定地理信息科学基本理论、地理信息科学数据源、测量学基础、摄影测量和遥感、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等内容作为第一阶段的教学素材。这部分课文内容以介绍性文字居多,便于学生阅读和理解,作为课程的开始部分引入,让学生能够开始适应授课节奏。采用授课形式:A.教师采用语言分析/英汉翻译等方式讲授课文;B.学生分组朗读课文;C.教师针对各段落提出问题,轮流让各小组派出代表回答;D.教师在讲授课程内容后,轮流让各小组针对段落内容提出问题,由其他小组回答,然后教师对语言错误进行纠正或点评。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对于地理信息科学基本理论,采用授课形式A;对于地理信息科学数据源、测量学基础,采用授课形式B、C;对于摄影测量和遥感、卫星导航定位技术,采用授课形式C、D。由于结合了桂林理工大学学生已有的专业知识基础,这样的安排有利于逐渐增加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程度,通过这一阶段学习,学生逐步开始形成开口互动的习惯,为下一阶段进行互动交流做好铺垫。   第二阶段为阅读与分析阶段,其教学目的是锻炼学生的英语语言表达能力,通过阅读、提炼、拓展,能够掌握专业文章、著作的主要内容,并能够通过PPT演讲等形式表达出来。这部分的阅读材料最好是选择本专业较为经典的著作,使得学生既能够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又能够掌握本专业常见常用的专业词汇和英语表达方式。以下是笔者推荐给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资料,涉及地理信息科学基础理论、测绘基础理论、卫星导航定位技术、遥感技术等。具体如下:Shahab Fazal的GIS Basics,Rolf A.de By等编著的Principles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Charles D.Ghilani等著的Adjustment Computations:Spatial Data Analysis,Haramaya大学Wuttiet Tafesse等编著的Surveying;Mohinder S.Grewal等著的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inertial navigation,and integration,或者Ahmed El-Rabbany等著的Introduction to GPS:The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Lucas L.F.Janssede等编著的Principles of Remote Sensing,等等。这部分内容主要由学生在课外分组完成,每组从任一本书中节选自己感兴趣的一个或多个章节,通过阅读提炼后制作的PPT作业,教师可遴选部分优秀作品在课堂上在规定时间内进行讨论和提问。采用阅读、思考、讨论和演讲的方式,促使学生从被动式学习向主动式学习转变,可以较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阶段为视听训练阶段,其教学目的是训练学生在专业英语方面的视听能力。可以从国外视频网站等渠道获取关于地理信息科学或测绘学科专业方面的英语专题片、学术报告视频资料等,采用课外自学和随堂播放形式进行,在课堂内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进行讲解。目前国外的一些视频网站如Youtube等,有很多关于地理信息科学软件应用、测绘学科研究进展等方面的视频资料,在专业英语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这类资源。
  第四阶段为鉴赏与写作阶段,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优秀学术论文进行欣赏,了解利用英语进行学术论文写作的基本方法、常用句式和表达方式;要求学生完成1-2篇短文的写作,对这些句式和表达方式进行应用。这种形式对于需要进行英语等级考试、考研等同学,都具有很好的吸引力。
  桂林理工大学的地理信息科学专业英语课程设置64个学时,分为两个学期进行教学。在教学实践中,在优化专业英语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根据培养目标,采用上述教学方法,对以上四个阶段的授课内容每个学期分别设置10、10、8、4个课时,使得每个学期的课堂形式富于变化。同时,对这四个阶段的教学环节进行优化设计,顾及对学生在听说读写进行全方位练习,使学生达到较扎实的英语基础,既能拓宽专业学习的知识面,又提高学习兴趣,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教学效果。
  总之,“全方位、分阶段”的地理信息科学专业英语教学设计模式,从听、说、读、写等方面开展专业英语的教学活动,根据专业英语学习需求相应地制定阶段式教学目标,通过丰富的节奏变化,有效解决学生在专业英语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兴趣低、学习积极性不强等问题,吸引大多数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互动之中,从而提高地理信息科学专业英语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宋自影.地理信息系统专业英语的教学改革[J].林区教学,2015(3)
  [2]刘琦,任亚鹏.高校地理专业英语教学现状初探[J].亚太教育,2016(2)
  [3]张宏亮,焦士兴.高师地理专业英语教学浅议[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6)
  [4]李晶.诱思探究论在高等学校教学中的应用——以地理信息系统专业英语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5(34)
  [5]秦其明.中国高校GIS专业核心课程设置问题的探讨[J].地理信息世界,2003(4)
  [6]李德仁.发展我国GIS高等教育的思考[J].测绘科学.2003(4)
  【作者簡介】蓝贵文(1977— ),男,广西都安人,博士,桂林理工大学测绘地理信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地理信息系统教学和专题地理信息系统开发。
  (责编 黎 原)
其他文献
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标准是否恰当是内控自我评价、内控审计中评价内控是否有效不可忽略的一项重要因素,我国在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上还存在着许多制度层面和操作层面上的不完
目的比较分析不同种类包装材料的阻隔性及耐揉搓性,以研究材料在包装不同类型食品时的合理性,并探讨压差法、等压法测试不同阻隔性材料的可比性及适用性。方法采用压差法和等
The longitudinal modulation to the electron beam by a coherent seed laser pulse is widely used for generating fully coherent,short wavelength radiation in vario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在探讨生物监测特点及现状的基础上,阐述生物监测体系的建立,并给出生物监测的标准指数与水质对应关系,最后提出加强生物监测体系建设的建议:①健全生物监测中的功能指标;②
本文论述培养化学学习能力的策略,从演示实验,鼓励自主动手;探究实验,激活创新意识;开展家庭实验,提高创新能力;从而培养高中化学的核心素养。
【摘 要】本文针对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师资队伍力量薄弱、课程建设亟待完善、实践平台搭建不够等问题,提出高职院校合理布局和统筹规划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培养一支实践教育能力强的师资队伍、做好创新创业实践课程建设和管理、搭建可实现资源共享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等措施,从而推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的实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 创新创业 实践教育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