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新总统上台后涉华舆论应对

来源 :对外传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ueby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来自左翼的社会党人奥朗德战胜执政5年的法国总统萨科齐,当选为法国新一任总统,中法关系也掀开了一页新篇章。法国社会党已经连续17年没有担任国家领导人,与中国政府的官方往来有限,而且社会党向来以重视意识形态著称,尤其在人权和西藏等问题上对华持较多负面观点。在新形势下,如何处理对法国新政府的关系成为中国社会各界,尤其政府部门和传媒机构关注的焦点。
  笔者在法国工作和生活多年,本文将以与奥朗德及其团队打交道的经历为基础,观察2012年法国大选中的涉华议题,以及提出相应的舆论应对建议,以供国内相关机构和媒体同仁们参考。
  奥朗德在大选中的涉华言论
  确切地讲,国际问题尤其是涉及中国的议题,并不是今年法国总统大选中关注的焦点。在奥朗德的60项竞选纲领中,涉及欧洲之外的外交问题,也只有4项而已。本届大选因而被舆论批评说是法国日益封闭保守的表现。不仅奥朗德,几乎所有候选人都抗拒全球化,都青睐贸易保护主义。比起1995年就已经来过中国访问,并且在任期间来过中国6次的萨科齐来讲,从来没来过中国的奥朗德对中国政府来说是个完完全全的新鲜人。
  2012年中国农历春节期间,奥朗德在给巴黎13区的华人拜年时,说过如下言论,“我们非常需要中国,需要中国的威望,需要中国的经济力量,同时我们也需要与中国建立一个平衡的关系。”他的重点则是后面,“如果法国选民选我当总统的话,我将会在最快的时间里将我对中国的看法告诉中国政府。” 有些中国媒体和专家把奥朗德给华人拜年,当作是其对华友好的表示,实际上有几分一厢情愿。
  法国华人华侨数量大约有60万人,约占法国总人口数量的1%,其中有投票权的法籍华人不到20万。虽然这20万人在与4500万法国选民相比微乎其微,但关键时刻也可以构成绝对少数,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选情。分析这些选民构成,大多数实际上是1970年代从越南、柬埔寨和老挝逃难过来的广东潮州裔华人,他们大多数住在巴黎13区及其附近,这些人当年被红色高棉和越共反华所迫害,对共产党政府有天然的恐惧感,对中国政府的态度也相对疏远。法国华人族群的另外一部分,主要是来自中国大陆的温州华侨华人,他们主要住在巴黎市区3区、美丽城街区和巴黎郊区的93省,其中拥有法籍的并不占多数,而且注重经商的温州人对法国左翼并不了解也不太感兴趣,从实际利益出发,对于右翼候选人萨科齐的“多劳多得”政策更为拥护。
  因此奥朗德去巴黎13区拜年,与其说是为了中法关系,还不如说是为了在亚裔尤其在华人中拉取选票。当然客观上,法国华侨华人是中法关系的重要纽带之一,能传递加强两国友好往来的部分信息,但不可过度解读。
  奥朗德在大选中真正的涉华言论,主要是被包括笔者在内的少数几位中国记者在采访中所“逼问”出来。4月10日,笔者在巴黎郊区的一处选民见面会前,有幸对奥朗德做了一次独家采访。在他措手不及的情况下,回答关于中法关系的议题有真实的一面。奥朗德接受笔者采访时表示,“我们将重建中法关系,目前中法关系有很多问题需要继续沟通,我们有待于将两国关系继续纳入正轨。我们有很多共同利益,同时也有各自利益,我们需要讨论许多事情,比如商业、货币和贸易等。”虽然他大谈中法共同利益,然而作为一个以重视意识形态著称的左翼政党,法国社会党与中国政府的关系谈不上亲密。今年2月20日,法比尤斯作为奥朗德的代表访华,并在第二天获中联部部长王家瑞接见。王家瑞表示不论法政局如何变化,中国共产党和政府致力于中法友好合作的立场不会改变。中方愿与法社会党共同努力,深化各领域交流合作,妥善处理分歧,推动中法关系不断向前发展。
  法比尤斯则表示,奥朗德及其本人均高度重视法中关系,致力于建立政治上积极平稳、经贸上平衡的法中关系。然而他只在北京逗留了一天,第二天中午离开北京前往日本,法媒透露他取消了头天晚上准备召开的记者会。由此,法国记者“断定”,法比尤斯在北京没有受到更高层领导人接见,显然遭到冷遇,也显示中共对法国社会党并不感兴趣,也不重视奥朗德在今年大选中当选的可能。
  这个说法被上海《文汇报》资深驻法记者郑若麟所驳斥。郑撰文表示,这证明奥朗德及其周围人员对如何处理中国问题缺乏足够的经验。派一位没有任何头衔的政治家去中国,期盼重视礼宾对等的中国派出高官来接见他,这显然是一个严重的外交错误。郑若麟分析说,考虑到法比尤斯也是奥朗德的外长候选人之一,可以预见,这类错误还会在法国新总统就任初期的法中关系磨合期频频出现。
  在笔者之后,上海第一财经电视台驻法记者和法国欧洲时报记者相继又抓住机会提问。一是针对温家宝总理在德国表示希望欧盟放松对华高科技出口的限制,奥朗德回应:“法国希望中国和欧洲的贸易关系更加平衡,也希望更多高科技企业能进驻中国。”他还进一步表示,期待人民币尽快成为可兑换货币。第二是针对法国《新观察家》上刊登他不拒绝会见达赖喇嘛的文章,奥朗德回应:“在西藏问题上我们有一贯的原则,但若我当选,首先将会和中国主席见面。”
  综上几处,大致可以总结出奥朗德在对华关系上的两大特点:首先,他不了解中国,甚至也不了解法国华侨华人。用资深记者郑若麟的话来讲,甚至可以说是“一张白纸”。与白纸打交道,意味着需要从头做起,夯实基础,同时也意味着无限可能性,给人以遐想空间;其次,在中法贸易不平衡问题上,他希望依靠欧盟的力量来改变这种现状,还像美国一样要对“过低”的人民币汇率施加压力,还对西藏问题秉持左翼的一贯理念。
  


  中国舆论应客观看待中法关系
  笼统来讲,中国人对法国的认识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时尚的”、“浪漫的”和“美丽的”法国,构成并塑造这部分印象的主要是法国各大奢侈品品牌、中国各大旅游机构和以法国时尚期刊中国版为代表的时尚媒体,这部分舆论在中国占绝对优势。另外一部分则复杂许多,包括“自由的”、“人权的”、“独立的”、“友好的”等标签,塑造这部分印象的则是以中国官方媒体尤其在法国有驻站记者的媒体构成。这一部分舆论曾经一度占据中国报刊的主流。但随着中国市场化媒体的崛起,中国民众更加得以了解多元的丰富的法国。在2008年,由于西藏骚乱和北京奥运会等问题上矛盾,中法关系急剧恶化,使得中国人对法国的认识又加上“善变的”和“虚伪的”等。这一切要“归功”于今年下台的萨科齐总统,他两头迎合的政策不仅没讨好法国选民,连中国政府和民众也得罪至深。
  然而,中国舆论上对萨科齐有很深的误解,以为这是个“反华总统”和“无耻小人”。从萨科齐所在的政党人民运动联盟来讲,属于法国的右翼,1964年打破封锁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正是法国右翼总统戴高乐。从传统上,法国右翼更加务实,崇尚自由和市场经济,重视劳动的价值,与中国人目前的价值观念有颇多重合之处。而法国左翼政党主张保护环境、社会公正和劳工权益,对于中国的现状必定会有较多指责。萨科齐之所以在对华关系上失分,甚至造成中法关系罕见的倒退,是因为他并未真正了解中国,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实际上根据笔者多年观察来看,萨科齐十分希望跟中国搞好关系,但缺乏得力的中国问题智囊。好在在他执政后期,经过努力沟通,终于依靠以前总理拉法兰为首的对华友好人士,将中法关系恢复到一定水平,但双方的深层次互信则缓慢得多。
  向来反华又自负的法国媒体多数崇尚左翼思想,他们在向法国民众传递关于中国的错误信息上自然“功不可没”,是法国民间存在对华误解的主要责任源,然而中国的舆论尤其媒体客观上为加深双方之间的隔阂火上浇油,也不可说全无责任。如果扪心自问,我们不难找到原因,即中国也缺乏真正了解法国的记者和专家,屡屡在报道法国新闻或者点评法国事件时犯下常识性错误。例如本届总统大选已经接近尾声的时候,仍有不少“专家”认为萨科齐将是最后的赢家,有“专家”甚至说法国极右翼选民将很自然地在第二轮投票支持萨科齐,其荒谬不可言喻。法国社会党上台之后,对于本来就不被看好的双边关系来讲,更加孕育着危险。
  然而也并非没有希望。笔者认为,如果应对得力,奥朗德出任总统,对于中法关系反而是个新的起点和机会。理由如下,奥朗德虽然缺乏国际经验,但他并不死板和保守,从政治光谱上属于左翼里面的中右派,甚至可以说得上是经济上的右翼,从围绕在他身边的一群经济智囊来看,还大都具有国际视野,并不可能会对萨科齐的经济政策进行大刀阔斧的改变,尤其在经济危机背景下,法国更不离开中国这样的经济伙伴。他的大儿子托马斯也对笔者表示,奥朗德是个开放的人,完全会和中国进行合作。
  如果从舆论角度指出改善中法关系的办法,笔者认为不妨作如下几方面努力:
  一、多培养选拔了解法国的记者进入中国媒体。应该说,在留法的数万中国留学生及其已经回国的人当中,还是有相当一部分比较深入了解法国人的思维方式,能对法国做出正确的解读,不至于造成常识性错误。鉴于法国作为世界第二大外交强国和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又作为欧盟两大核心国之一,直接涉及中国在欧洲甚至全世界的战略利益,完全有必要加强对法国的了解和报道。去年底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加强中国文化“走出去”,今年初新闻出版署署长柳斌杰提出鼓励各传媒集团在国外设立分支机构,这些都有利于扩大中国媒体在国外的岗位和名额,但是目前的供给和需求相比,还有数十倍的差距,各驻法的官方媒体都存在严重缺编状态,尤其市场化媒体,还没真正走出来,尚找不出几个驻法代表。
  二、从社会组织角度加强与法国社会和法国媒体的沟通。法国左派更加注重社会组织的功能和作用,尤其是人权、环保组织和民间意见领袖等之间的沟通和交往。中国政府和民间组织中从事中法关系的有识之士,应该积极培育这股力量,真正培养起基础深厚的民间关系。中国媒体应该对双方的友好往来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客观真实的报道。中法关系只有建立在广泛而深入的民间交流基础上,才可能有长久发展的希望,否则就是脆弱的,经不起任何打击。在法国右翼转为在野势力后,可望将原有的友好力量持续发展,这对法国左翼政府也是个极好的补充。
  三、中国政府可为法国青年设立传媒奖学金。鉴于法国媒体中严重缺乏真正了解中国的人才,法国驻华记者中懂汉语的人也为数甚少,这样他们传递回国的信息也将严重走形,这就是中国人在法国屡屡见到荒唐报道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国政府和有作为的传媒集团不妨在法国新闻院校,针对学中文的法国青年,专门设立传媒奖学金,鼓励他们在法国从事中法关系领域的新闻报道,以便将来进入中国驻法记者岗位,或者法国驻华记者岗位。这种战略性投资假以时日,必将收到成效。
  四、不炒作、不渲染中法关系中的问题。任何国家之间都会存在问题,媒体最容易犯下的错误是夸大和扭曲,而民众又被媒体制造的舆论范围牵着鼻子走。客观认识到中法两国之间存在的差别,中法思维方式之间的差别,以及中法历史背景和文化习惯的不同。每当有涉及两国的重大问题发生时,应该及时沟通,求同存异,最大限度取得共识,而不是不分青红皂白,甚至故意制造噱头去炒作。
  五、中国媒体更加广泛深入报道法国社会。根据笔者经验,在法国这样一个崇尚新闻自由的国家,记者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和完全的行动自由,只要愿意去做,可以比在中国更容易采访到包括政治经济精英在内的社会各阶层人士,比如法国卸任总统萨科齐和当选总统奥朗德,自2007年起,笔者与他们打交道的经历分别超过3次。采访过程,实际上也是一次互动过程,也会对采访对象潜移默化施加影响。今年法国大选中,奥朗德这么密集地被中国记者提问,而且均是市场化媒体记者,对于他来说肯定是前所未有的新鲜经历。就像许多法国人在选举集会先是误认我们是日本记者,当得知中国记者后又比较惊讶时一样,中国媒体人的形象也需要在实战中得到检验和形成。而不是像一些驻外记者一样,最热衷的只是编译外国媒体的稿件。遗憾的是,中国媒体离国际化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
  (作者系旅法资深媒体人、巴黎观察新闻社总编辑,图片由作者提供)
  责编:贺潇潇
其他文献
<正>目的当前大多数亚健康研究都是以某项或某些症状达到一定严重程度为标准,缺乏全面深入的临床评估。我们设计了包括3个维度、9项一级指标的亚健康评估工具。本研究的就是
会议
<正>1.引言地震信号为非平稳信号,谱分解方法是常用的信号分析方法,由于常规时频谱分解方法无法同时获得高时间分辨率和高频率分辨率,为此,对高时频分辨率且聚焦性好的谱分解
会议
《2010年中日关系热点名家谈》是中国网日文版在2010年推出的专题,获得了第21届中国新闻奖国际传播三等奖。该专题的稿件因其话题性强、热点把握准确、权威性高等特点,几乎全部被日文雅虎、EXCITE、活力门等日本主流门户网站转载,提升了中国网日文版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日本大使馆山田重夫公使曾表示,他经常浏览中国网关于中日关系热点的稿件,认为这些评论非常有参考价值。日中友好协会的朽木光晴事务局长也表示
调查、分析了富平县赵老峪上游小流域2008—2010年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可为土地资源治理提供依据。
目的观察对凹陷性痤疮瘢痕患者采用CO2点阵激光联合果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04例凹陷性痤疮瘢痕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分别采用CO2点阵激光单独治疗、CO2点阵激光与
西安市在主干路绿地绿化增量过程中,注重对新园林植物的应用,极大地丰富了西安道路绿地植物品种,对道路绿地植物多样化产生了深远影响.通过对引种应用的22种新园林植物进行了
近期中国所面临的国际安全形势十分严峻:“阿拉伯之春”席卷西亚北非,考验中国的外交政策和智慧;世界经济面临二次探底风险,中国和主要西方国家的金融战和贸易战加剧;美国全球战略东移,从经济和军事上加紧对中国发展的遏制。其中,“阿拉伯之春”使美国等西方国家再次看到了通过中国的民族问题遏制中国发展的可能性,也使我们看到了维护国内稳定的重要性,尤其是民族地区稳定的重要性,以及加强民族信息对外传播能力的紧迫性。
本文就核桃果象甲该虫害主要危害状、发生规律、为害加重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综合防治技术,防治效果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