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达拉奉联合川芎嗪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浆sICAM-1、NF-κB及ET-1水平变化情况

来源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b37s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联合川芎嗪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疗效及治疗前后患者血浆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核转录因子(NF)-κB及内皮素(ET)-1水平变化情况.方法 选择秦皇岛市抚宁区人民医院2018年9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74例aSAH后CVS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37例)与对照组(37例).对照组采取尼莫地平持续静脉输注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联合依达拉奉+川芎嗪静脉滴注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7d.治疗后对两组进行疗效评估,并比较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经颅多普勒血流分析仪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收缩期血流峰速度(Vs)、舒张期血流峰速度(Vd)和阻力指数(RI)]变化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浆sICAM-1、NF-κB和ET-1水平,同时对所有患者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4.59%)明显高于对照组(72.9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大脑中动脉Vs、Vd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大脑中动脉RI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sICAM-1、NF-κB及ET-1水平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降低(P<0.05),GCS评分升高(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例数均较少,症状轻微.结论 aSAH后CVS患者血浆中sICAM-1、NF-κB及ET-1水平处于过度表达状态,采用依达拉奉+川芎嗪进行辅助治疗可进一步下调患者血浆中上述指标的水平,从而有助于控制病情,改善预后.因此在该病的临床防治中应重点监测患者血浆中sICAM-1、NF-κB和ET-1的水平变化情况.
其他文献
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pregnancy loss,RPL)是受多因素影响的复杂性疾病.目前RPL的诊断标准尚未达成共识,通过文献检索,归纳整理出RPL诊断标准共23种,从规范化术语、流产次数、流产孕周、是否连续和妊娠的界定等方面进行综述.RPL的诊断标准在流产次数上主要是2次和3次的争议,流产孕周从10~28周不等,69.6%的诊断标准强调了流产的连续性,“丢失”的妊娠界定为临床确定的妊娠,但近年来逐渐将生化妊娠丢失或非可视化妊娠丢失包含在RPL的定义中.有学者建议应将符合RPL诊断标准的女性
卵巢癌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确诊时多为晚期,约75%的患者发生腹膜转移,手术难以完全清除肿瘤病灶,治疗效果差,易复发,死亡率高居所有妇科恶性肿瘤首位.晚期卵巢癌腹膜转移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癌性腹腔积液,多以控制局部发展为主要治疗目标,因此肿瘤细胞减灭术及腹腔注射化疗药物成为此类患者的主要治疗方式.与常规静脉应用化疗药物相比,腹腔热灌注化疗、加压腹腔气溶胶化疗等腹腔化疗方式在缩小肿瘤体积、控制恶性腹腔积液方面有突出优势,能够显著延长卵巢癌患者无复发生存期、无病生存期及总生存期,同时减轻治疗相关不良反应,提高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