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对我国的制造业各行业1995—2009年间的面板数据建立相应的计量经济模型,对我国入世以来的FDI技术溢出效应做实证分析,结果表明,FDI对我国的制造业确实存在技术溢出效应。
关键词:FDI技术溢出效应; 门槛效应; 制造业面板数据;计量经济模型
中图分类号:F22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5-0073-03
技术创新是一个国家经济长期发展的重要决定因素,同时也是一个国家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源泉和动力。毋庸置疑, FDI的流入对我国的经济增长发挥了巨大的促进作用。我国吸收的FDI大部分都流向了工业部门,其中60%—70%都流向了制造业[1]。由于我国制造业各行业存在行业属性的差异,相应地,FDI的流入对各行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可能不尽相同。因此,探讨FDI对我国制造业不同行业技术溢出效应的差异,进而探寻导致该差异的原因,对我国制造业各行业有针对性地利用外资促进其自身的经济发展和技术创新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
一、FDI的技术溢出效应与门槛效应
所谓技术外溢,是指FDI的流入对东道国经济效率和经济增长以及发展能力会发生无意识的影响,即通过间接的作用来改变东道国相关产业技术进步的过程[2],但是,国外的学者研究表明,FDI的技术外溢通常发生在一些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基础设施相对较为完善的发达国家以及部分发展较好的发展中国家。Bore-nztein(1998)把这一现象称之为“门槛效应”[3],也就是说,只有当经济发展超越了一定的“门槛”水平, FDI才会产生相应的技术外溢。广义上的“门槛”实际上就是指影响FDI技术溢出的诸多因素的某一特定水平,在此“门槛”水平之上,FDI的技术外溢才能得以体现;反之,则不会体现,甚至会抑制经济体的发展。基于国外学者的研究,笔者认为,FDI对我国各行业技术的提升也具有“门槛效应” 的特点:即只有当影响FDI技术溢出的因素超越了“门槛”水平,FDI的引入才能够对我国各部门的技术水平起到促进作用。笔者将主要从劳动生产率这一方面来探讨,另外考虑到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可能会不会立即显现出来,也就是说会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本文将试图做动态分析研究。
二、计量经济模型的设定
假定我国制造业部门的生产函数为柯布-道格拉斯形式的生产函数,即为[5]:
Y=F(K,L),亦即Yit=AitKαitLβit (1)
其中,下标i代表行业;t代表时期;对上述生产函数的两端取对数并令yit=lnYit,ait=lnAit,kit=lnKit,lit=lnLit,则上式可转化为
yit=ait+αkit+βlit (2)
全要素生产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者行业技术进步水平的关键指标,在此假定全要素生产率为FDI的函数,即ait=a(FDIit),为了避免异方差问题,取其自然对数,即有ait=δ+γfdiit;那么(2)式可以表示为:
(3)
考虑到行业有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之分,FDI的技术溢出可能会对这两种类型的行业部门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基于行业属性的考虑,文中引入虚拟变量D1i。当该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时,D1i取1;反之则取0。采用劳动密集性指数li来表示行业属性,部门的劳动密集性指数定义为[6]:
其中,vi和ni分别表示产业部门的产业增加值以及从业人数,vT,nT表示全国所有产业的增加值和所有产业的从业人员数目。如果这一指数小于1,则该产业为劳动密集型,反之为资本密集型;
那么,分析FDI产生的技术溢出效应的模型可以设定为:
(4)
由于FDI的技术外溢存在门槛,为了找到这一门槛,在方程(4)的基础上引入虚拟变量D2i,如果该行业超过了其发展门槛,D2i取值为1;反之 取0。则有:
(5)
首先,假设行业发展的门槛就是各行业最低的劳动生产率,此时,所有行业的的取值均为1,利用上述方程(5)进行回归,然后再假设劳动生产率倒数第二低的行业的D2i取值为1,劳动生产率最低的行业的D2i值为0,以此类推,逐一回归,比较各个回归方程,找出使得项的T检验值最大的方程,与之相对应的劳动生产率就是决定外商直接投资(FDI)技术溢出效应的行业门槛。
确定了行业发展门槛之后,为检验在行业性质以及行业发展门槛共同作用下FDI带来的技术溢出效应,同时将虚拟变量和引入方程,则有:
(6)
三、数据来源与说明
根据我国统计局统计年鉴年度数据,我国制造业共划分为39个行业,但是每年所统计的行业有所不同,诸如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其他矿采选业、木材及竹材采运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以及燃气生产和供应业这6个行业有些年份并未纳入统计,因而数据缺失,无法收集到完全的数据。经过整理可以搜集到我国制造业34个细分行业的完整数据,故而选取这34个细分行业的有关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各变量相关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并做相应调整。
四、计量回归
由于FDI的技术溢出效应可能存在滞后性,分别选取滞后时间为1年、2年、3年等。通过比较回归结果,找出使得FDI的系数估计量的T值最大的一项,即表示该滞后年限是FDI带来最大技术溢出的滞后年限。由于面板数据同时具有时间和截面序列的两维性,故而对模型的设定决定了参数估计的有效性,因此,首先必须要对模型的设定形式进行假设式检验。面板数据模型主要包括不变参数模型、变截距模型以及变系数模型3类。因此,要对相应的模型设定进行F检验,选出相应的模型形式;而变截距形式又分为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两种,为进一步确定模型的形式,应继续采用Hauseman检验加以判断。
首先选滞后期限为一年,以不变系数模型对(4)进行回归,通过检验可得模型应采用不变系数形式。同理选取滞后年限为2年、3年,比较这3个模型的回归结果可知,当滞后年限本别为1年、2年、3年时,FDI系数估计量的T值分别为13.703 26,16.324 36和14.809 28,因此,应该将滞后期选取为2年并加以分析。其结果如下:
由回归方程可以看出,FDI对我国制造业各行业产生的技术溢出效应的系数的估计值为2.683 94-2.064 664。即对资本密集型行业技术进步的影响系数为2.683 94,对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影响系数为2.68394-2.064 664D1i,即0.619 276。由此可见 ,行业属性对于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有较大的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对资本密集型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创新促进作用远大于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促进作用。
通过反复回归可知,行业发展门槛为劳动生产率4.47万元,从结果来看,这些未通过行业门槛的均为劳动密集型行业,而资本密集型行业都通过了行业的发展门槛,部分劳动密集型行业通过了行业发展门槛。
确定了行业发展门槛后,其回归结果如下所示:
从回归方程可以看出, FDI对我国制造业各行业技术进步和创新的影响系数为,那么对于未通过行业发展门槛的部门来讲,外资对其影响系数为-1.084 309,而对于通过该门槛的行业来说,影响系数为-1.084 309 +2.254292D2i,即1.169 983。这一结果表明,当行业超过发展门槛的时候,外商直接投资会对其技术进步和创新起促进作用,而未能超过发展门槛时外资的引入会阻碍其自身的技术创新和进步,由此说明,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外溢的确存在“门槛效应”。
下面,我们对行业属性和门槛效应共同作用下的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外溢效应进行检验,其结果如下:
(11.144*)(2.5969*)(7.44719**)(8.8539*) (-2.6908*) (4.66819*)
(9)
通过回归方程(9)可以看出,在行业属性和行业发展门槛的共同作用下,外商直接投资对于我国制造业各部门技术创新和进步的影响系数为,当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发展没能跨过行业发展门槛时,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制造业技术进步影响系数的估计值为-0.9294-0.73775,即-1.667 15;当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发展跨过了行业发展门槛时,外商直接投资对于我国制造业的技术进步影响系数的估计值为-0.9294-0.73775+2.968 2,即1.301 05;当资本密集性行业的发展超过了行业发展门槛时,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制造业技术进步影响系数的估计值为-0.9294+2.968 2,即2.038 8。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出,当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发展未能跨过行业发展门槛时,FDI的流入不仅不能为相关部门带来技术溢出效应促进这些行业的技术创新和进步,反而还会抑制阻碍这些行业的技术进步;当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发展超过了行业发展的门槛时,外商直接投资会促进这些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创新。我国的资本密集型行业都能够超过我国制造业的行业发展门槛,外商直接投资的引入会促进我国资本密集性行业的技术进步,而且外资对于我国资本密集型行业技术创新和进步的促进作用要大于对跨过了行业发展门槛的劳动密集型行业的技术进步所发挥的促进作用。
五、结论与建议
技术溢出效应就是指跨国公司具有的研发能力、产品技术和管理技术从外商投资企业向东道国企业非自愿地扩散效应,促进了东道国技术水平的提高,但是,跨国公司又无法获得全部的收益,甚至会阻碍东道国经济的发展,它是一种经济外部性的表现[7]。通过上述相关计量经济模型的回归分析,得到两个结论。
(一)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制造业技术进步的影响存在着“门槛效应”
当行业的发展没能超过行业发展门槛时,外商直接投资的引入会阻碍行业的技术进步;而当行业的发展超过了行业发展门槛时,外资的引入会促进行业的技术进步。FDI对未通过行业发展门槛的行业技术进步的影响系数为-1.084 309,对于通过了行业门槛的行业来说,影响系数为1.169 983。我国大多数的行业都能超过这一门槛,因此,外资的引入确实会促进我国整个制造业整体的技术进步。
(二)对于我国制造业来讲,FDI对劳动密集型行业和资本密集型行业技术进步的影响程度不同
行业的劳动密集性程度是影响是否引入外资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对技术进步作用程度的重要因素。FDI对资本密集型行业技术进步的影响系数为2.683 94,对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影响系数为0.619 276。当同时考虑行业属性以及技术门槛时,FDI对我国没能跨过行业发展门槛的劳动密集型行业技术进步影响系数的估计值为-1.667 15;对跨过行业发展门槛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影响系数的估计值为1.301 05;对发展超过行业发展门槛的资本密集性行业的技术进步影响系数的估计值为2.038 8。究其原因,主要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对于技术的吸收能力较差,致使FDI对于这类行业的技术进步促进作用不是很大,甚至是抑制作用;而资本密集性行业的国际化程度比较高,能够很好地承接发达国家资本密集型产业生产环节的国际转移,进而获得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这类行业对技术有着比较强的吸收能力,因而,FDI在这类行业中发挥了比较大的技术溢出效应。
由以上结论我们可以看出,虽然FDI对我国制造业的技术进步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但是由于技术溢出存在门槛效应,FDI的流入同时也会阻碍我国部分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发展。因此,在引进外资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由于我国大部分的行业都跨过了行业发展门槛,并且对于跨越行业发展门槛的行业的技术进步都有积极地促进作用,因此,应该继续积极引进外资,各级政府应该积极地改善总体经济环境;企业也要积极地引进外资,充分发挥我国廉价劳动力相对过剩的比较优势,加强对员工的技术培训以提高对FDI技术溢出的吸收能力。
2.引进外资时应注意产业选择问题,引进FDI应该以劳动生产率较高、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较快以及技术提升空间比较大的行业为主,根据以上分析,资本密集型行业应该被视为重点引入外资的范围,因为这类行业积极引进外资可以产生更大的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的利益。
3.技术吸纳力对于FDI的技术溢出有重要的影响,只有当一个行业的生产率发展到一定的水平时,这一行业才会具有一定的技术吸纳能力,外商直接投的技术溢出效应才能够发生,故而提升该行业的生产率至关重要。
4.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技术差距。在FDI技术溢出过程中,技术溢出效应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技术差距的相关关系通常为在初级阶段,溢出水平会随着技术差距的增加而升高。但是当技术差距增大到某一水平以至于当地企业无法在现有的经验、教育水平及技术知识基础上对国外先进技术进行吸收时,溢出效应将会与技术差距呈现负相关[8]。这一转折点也就是前面提到的发展门槛,因此,东道国应具备一定的基础设施水平以及劳动技术水平才能跨过发展门槛,享受FDI技术溢出带来的益处。
参考文献:
[1] 李岳云,赵明,吴滢滢.我国工业部门FDI技术溢出效应和吸收能力研究[J].国际贸易,2008,(6):118-119.
[2] 杨健全,文雯.FDI在我国技术溢出效应的局限性及因应策略[J].现代财经,2006,26(8):29-33.
[3] 张宇,蒋殿春.FDI技术外溢的地区差异与门槛效应——基于EDA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J].当代经济科学,2007,29(5):101-111.
[4] 李梅,谭力文.FDI对我国技术创新能力溢出的地区差异和门槛效应检验[J].世界经济研究,2009,(3):68-74.
[5] 王滨.FDI技术溢出、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基于中国制造业1999——2007年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0,(3):93-117.
[6] 岳君昌.国际贸易.比较优势与技术传递[D].北京:北京大学,2000.
[7] 何春燕,钟慧中.FDI对我国技术溢出效应及其提升策略[J].商业研究,2005,325(17):115-118.
[8] 李哲,马君.FDI技术溢出效应问题研究述评[J].现代商贸工业,2010,(4):160-161.
[责任编辑 高惠琦]
关键词:FDI技术溢出效应; 门槛效应; 制造业面板数据;计量经济模型
中图分类号:F22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5-0073-03
技术创新是一个国家经济长期发展的重要决定因素,同时也是一个国家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源泉和动力。毋庸置疑, FDI的流入对我国的经济增长发挥了巨大的促进作用。我国吸收的FDI大部分都流向了工业部门,其中60%—70%都流向了制造业[1]。由于我国制造业各行业存在行业属性的差异,相应地,FDI的流入对各行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可能不尽相同。因此,探讨FDI对我国制造业不同行业技术溢出效应的差异,进而探寻导致该差异的原因,对我国制造业各行业有针对性地利用外资促进其自身的经济发展和技术创新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
一、FDI的技术溢出效应与门槛效应
所谓技术外溢,是指FDI的流入对东道国经济效率和经济增长以及发展能力会发生无意识的影响,即通过间接的作用来改变东道国相关产业技术进步的过程[2],但是,国外的学者研究表明,FDI的技术外溢通常发生在一些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基础设施相对较为完善的发达国家以及部分发展较好的发展中国家。Bore-nztein(1998)把这一现象称之为“门槛效应”[3],也就是说,只有当经济发展超越了一定的“门槛”水平, FDI才会产生相应的技术外溢。广义上的“门槛”实际上就是指影响FDI技术溢出的诸多因素的某一特定水平,在此“门槛”水平之上,FDI的技术外溢才能得以体现;反之,则不会体现,甚至会抑制经济体的发展。基于国外学者的研究,笔者认为,FDI对我国各行业技术的提升也具有“门槛效应” 的特点:即只有当影响FDI技术溢出的因素超越了“门槛”水平,FDI的引入才能够对我国各部门的技术水平起到促进作用。笔者将主要从劳动生产率这一方面来探讨,另外考虑到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可能会不会立即显现出来,也就是说会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本文将试图做动态分析研究。
二、计量经济模型的设定
假定我国制造业部门的生产函数为柯布-道格拉斯形式的生产函数,即为[5]:
Y=F(K,L),亦即Yit=AitKαitLβit (1)
其中,下标i代表行业;t代表时期;对上述生产函数的两端取对数并令yit=lnYit,ait=lnAit,kit=lnKit,lit=lnLit,则上式可转化为
yit=ait+αkit+βlit (2)
全要素生产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者行业技术进步水平的关键指标,在此假定全要素生产率为FDI的函数,即ait=a(FDIit),为了避免异方差问题,取其自然对数,即有ait=δ+γfdiit;那么(2)式可以表示为:
(3)
考虑到行业有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之分,FDI的技术溢出可能会对这两种类型的行业部门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基于行业属性的考虑,文中引入虚拟变量D1i。当该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时,D1i取1;反之则取0。采用劳动密集性指数li来表示行业属性,部门的劳动密集性指数定义为[6]:
其中,vi和ni分别表示产业部门的产业增加值以及从业人数,vT,nT表示全国所有产业的增加值和所有产业的从业人员数目。如果这一指数小于1,则该产业为劳动密集型,反之为资本密集型;
那么,分析FDI产生的技术溢出效应的模型可以设定为:
(4)
由于FDI的技术外溢存在门槛,为了找到这一门槛,在方程(4)的基础上引入虚拟变量D2i,如果该行业超过了其发展门槛,D2i取值为1;反之 取0。则有:
(5)
首先,假设行业发展的门槛就是各行业最低的劳动生产率,此时,所有行业的的取值均为1,利用上述方程(5)进行回归,然后再假设劳动生产率倒数第二低的行业的D2i取值为1,劳动生产率最低的行业的D2i值为0,以此类推,逐一回归,比较各个回归方程,找出使得项的T检验值最大的方程,与之相对应的劳动生产率就是决定外商直接投资(FDI)技术溢出效应的行业门槛。
确定了行业发展门槛之后,为检验在行业性质以及行业发展门槛共同作用下FDI带来的技术溢出效应,同时将虚拟变量和引入方程,则有:
(6)
三、数据来源与说明
根据我国统计局统计年鉴年度数据,我国制造业共划分为39个行业,但是每年所统计的行业有所不同,诸如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其他矿采选业、木材及竹材采运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以及燃气生产和供应业这6个行业有些年份并未纳入统计,因而数据缺失,无法收集到完全的数据。经过整理可以搜集到我国制造业34个细分行业的完整数据,故而选取这34个细分行业的有关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各变量相关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并做相应调整。
四、计量回归
由于FDI的技术溢出效应可能存在滞后性,分别选取滞后时间为1年、2年、3年等。通过比较回归结果,找出使得FDI的系数估计量的T值最大的一项,即表示该滞后年限是FDI带来最大技术溢出的滞后年限。由于面板数据同时具有时间和截面序列的两维性,故而对模型的设定决定了参数估计的有效性,因此,首先必须要对模型的设定形式进行假设式检验。面板数据模型主要包括不变参数模型、变截距模型以及变系数模型3类。因此,要对相应的模型设定进行F检验,选出相应的模型形式;而变截距形式又分为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两种,为进一步确定模型的形式,应继续采用Hauseman检验加以判断。
首先选滞后期限为一年,以不变系数模型对(4)进行回归,通过检验可得模型应采用不变系数形式。同理选取滞后年限为2年、3年,比较这3个模型的回归结果可知,当滞后年限本别为1年、2年、3年时,FDI系数估计量的T值分别为13.703 26,16.324 36和14.809 28,因此,应该将滞后期选取为2年并加以分析。其结果如下:
由回归方程可以看出,FDI对我国制造业各行业产生的技术溢出效应的系数的估计值为2.683 94-2.064 664。即对资本密集型行业技术进步的影响系数为2.683 94,对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影响系数为2.68394-2.064 664D1i,即0.619 276。由此可见 ,行业属性对于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有较大的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对资本密集型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创新促进作用远大于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促进作用。
通过反复回归可知,行业发展门槛为劳动生产率4.47万元,从结果来看,这些未通过行业门槛的均为劳动密集型行业,而资本密集型行业都通过了行业的发展门槛,部分劳动密集型行业通过了行业发展门槛。
确定了行业发展门槛后,其回归结果如下所示:
从回归方程可以看出, FDI对我国制造业各行业技术进步和创新的影响系数为,那么对于未通过行业发展门槛的部门来讲,外资对其影响系数为-1.084 309,而对于通过该门槛的行业来说,影响系数为-1.084 309 +2.254292D2i,即1.169 983。这一结果表明,当行业超过发展门槛的时候,外商直接投资会对其技术进步和创新起促进作用,而未能超过发展门槛时外资的引入会阻碍其自身的技术创新和进步,由此说明,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外溢的确存在“门槛效应”。
下面,我们对行业属性和门槛效应共同作用下的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外溢效应进行检验,其结果如下:
(11.144*)(2.5969*)(7.44719**)(8.8539*) (-2.6908*) (4.66819*)
(9)
通过回归方程(9)可以看出,在行业属性和行业发展门槛的共同作用下,外商直接投资对于我国制造业各部门技术创新和进步的影响系数为,当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发展没能跨过行业发展门槛时,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制造业技术进步影响系数的估计值为-0.9294-0.73775,即-1.667 15;当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发展跨过了行业发展门槛时,外商直接投资对于我国制造业的技术进步影响系数的估计值为-0.9294-0.73775+2.968 2,即1.301 05;当资本密集性行业的发展超过了行业发展门槛时,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制造业技术进步影响系数的估计值为-0.9294+2.968 2,即2.038 8。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出,当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发展未能跨过行业发展门槛时,FDI的流入不仅不能为相关部门带来技术溢出效应促进这些行业的技术创新和进步,反而还会抑制阻碍这些行业的技术进步;当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发展超过了行业发展的门槛时,外商直接投资会促进这些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创新。我国的资本密集型行业都能够超过我国制造业的行业发展门槛,外商直接投资的引入会促进我国资本密集性行业的技术进步,而且外资对于我国资本密集型行业技术创新和进步的促进作用要大于对跨过了行业发展门槛的劳动密集型行业的技术进步所发挥的促进作用。
五、结论与建议
技术溢出效应就是指跨国公司具有的研发能力、产品技术和管理技术从外商投资企业向东道国企业非自愿地扩散效应,促进了东道国技术水平的提高,但是,跨国公司又无法获得全部的收益,甚至会阻碍东道国经济的发展,它是一种经济外部性的表现[7]。通过上述相关计量经济模型的回归分析,得到两个结论。
(一)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制造业技术进步的影响存在着“门槛效应”
当行业的发展没能超过行业发展门槛时,外商直接投资的引入会阻碍行业的技术进步;而当行业的发展超过了行业发展门槛时,外资的引入会促进行业的技术进步。FDI对未通过行业发展门槛的行业技术进步的影响系数为-1.084 309,对于通过了行业门槛的行业来说,影响系数为1.169 983。我国大多数的行业都能超过这一门槛,因此,外资的引入确实会促进我国整个制造业整体的技术进步。
(二)对于我国制造业来讲,FDI对劳动密集型行业和资本密集型行业技术进步的影响程度不同
行业的劳动密集性程度是影响是否引入外资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对技术进步作用程度的重要因素。FDI对资本密集型行业技术进步的影响系数为2.683 94,对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影响系数为0.619 276。当同时考虑行业属性以及技术门槛时,FDI对我国没能跨过行业发展门槛的劳动密集型行业技术进步影响系数的估计值为-1.667 15;对跨过行业发展门槛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影响系数的估计值为1.301 05;对发展超过行业发展门槛的资本密集性行业的技术进步影响系数的估计值为2.038 8。究其原因,主要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对于技术的吸收能力较差,致使FDI对于这类行业的技术进步促进作用不是很大,甚至是抑制作用;而资本密集性行业的国际化程度比较高,能够很好地承接发达国家资本密集型产业生产环节的国际转移,进而获得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这类行业对技术有着比较强的吸收能力,因而,FDI在这类行业中发挥了比较大的技术溢出效应。
由以上结论我们可以看出,虽然FDI对我国制造业的技术进步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但是由于技术溢出存在门槛效应,FDI的流入同时也会阻碍我国部分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发展。因此,在引进外资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由于我国大部分的行业都跨过了行业发展门槛,并且对于跨越行业发展门槛的行业的技术进步都有积极地促进作用,因此,应该继续积极引进外资,各级政府应该积极地改善总体经济环境;企业也要积极地引进外资,充分发挥我国廉价劳动力相对过剩的比较优势,加强对员工的技术培训以提高对FDI技术溢出的吸收能力。
2.引进外资时应注意产业选择问题,引进FDI应该以劳动生产率较高、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较快以及技术提升空间比较大的行业为主,根据以上分析,资本密集型行业应该被视为重点引入外资的范围,因为这类行业积极引进外资可以产生更大的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的利益。
3.技术吸纳力对于FDI的技术溢出有重要的影响,只有当一个行业的生产率发展到一定的水平时,这一行业才会具有一定的技术吸纳能力,外商直接投的技术溢出效应才能够发生,故而提升该行业的生产率至关重要。
4.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技术差距。在FDI技术溢出过程中,技术溢出效应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技术差距的相关关系通常为在初级阶段,溢出水平会随着技术差距的增加而升高。但是当技术差距增大到某一水平以至于当地企业无法在现有的经验、教育水平及技术知识基础上对国外先进技术进行吸收时,溢出效应将会与技术差距呈现负相关[8]。这一转折点也就是前面提到的发展门槛,因此,东道国应具备一定的基础设施水平以及劳动技术水平才能跨过发展门槛,享受FDI技术溢出带来的益处。
参考文献:
[1] 李岳云,赵明,吴滢滢.我国工业部门FDI技术溢出效应和吸收能力研究[J].国际贸易,2008,(6):118-119.
[2] 杨健全,文雯.FDI在我国技术溢出效应的局限性及因应策略[J].现代财经,2006,26(8):29-33.
[3] 张宇,蒋殿春.FDI技术外溢的地区差异与门槛效应——基于EDA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J].当代经济科学,2007,29(5):101-111.
[4] 李梅,谭力文.FDI对我国技术创新能力溢出的地区差异和门槛效应检验[J].世界经济研究,2009,(3):68-74.
[5] 王滨.FDI技术溢出、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基于中国制造业1999——2007年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0,(3):93-117.
[6] 岳君昌.国际贸易.比较优势与技术传递[D].北京:北京大学,2000.
[7] 何春燕,钟慧中.FDI对我国技术溢出效应及其提升策略[J].商业研究,2005,325(17):115-118.
[8] 李哲,马君.FDI技术溢出效应问题研究述评[J].现代商贸工业,2010,(4):160-161.
[责任编辑 高惠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