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gvf43g43g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兴趣教学是教师教好书的毕生追求,兴趣学习是学生学好知识的动力引擎,兴趣是个人对课题有意选择并力求认识的一种倾向,因此兴趣是求知的重要动力。用兴趣作纽带来揭示教学相长的相互关系,力求说明只有引发学生对化学学习产生兴趣,才是学生学好初中化学的关键所在。以循循善诱、环环相扣和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引发、激发和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并以此为契机全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初三的学生正处在求知欲望非常强烈的时期,这种强烈的求知欲望往往是建立在兴趣广泛的基础之上的。因此,如何运用化学这门容易引发学生兴趣的学科特点,来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并且使学生由此对学习能够保持长久旺盛的求知欲望,这是初中化学教师的的责任和教学工作的努力方向。
  化学是初三新开设的一门学科,如何才能激发、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教学中,我通过循循善诱,引发化学兴趣、环环相扣,激发化学兴趣,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增强化学兴趣等三个方面着手
  一、循循善诱,引发化学兴趣
  该如何來诱引学生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呢?在此,通过实验的例子来进一步的阐述。我们在做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时,之前学生只知道人是靠空气中的氧气来维系生命的,但怎样做才能证明我们周围确实存在着空气却知之甚少,更别说怎样去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了。首先我们要证明空气的存在:我们用水往空瓶子里灌,当水把空瓶子里的空气向外挤压时,由于空气不溶于水,受挤压的空气必然要从水中“夺路而逃”,于是水中就会产生了些气泡,而这些气泡就是原先空瓶子里的空气。其次我们要设法捕捉到一定体积的空气:由于空瓶子里充满了空气,于是瓶子内的体积就是空气的体积(说得悬乎,却如此简单,惹来学生一阵大笑)。最后我们要确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此实验之前学生做过镁条燃烧的实验,因而对氧气能助燃的化学性质已经有所了解。当燃烧的红磷在集气瓶里熄灭后,说明集气瓶里的氧气已被完全消耗,这时集气瓶中的压强也会随之降低;当我们打开与之连接导管上的止水夹时,另一端盛着水的烧杯中由于压强大于集气瓶中的压强,水便会从导管中流入到了集气瓶中,至止两者压强相等不再往集气瓶中流水时,水在集气瓶中所占的体积,便是原先集气瓶中氧气所占的体积;然后我们再用瓶内氧气的体积比总体积,便得出了所要测定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通过这些实验过程,可以明显的感觉到,当实验即将开始做的时候,由于初三的学生对所要做的化学实验事先知之甚少,既有新奇感也有距离感,脑子里充满了幻想和悬念,期待着通过来做化学实验,使一直悬在心头上的那块“石头”落在地上。这时的授课老师,要根据初三学生的这种特有的心态,要不失时机的制造些悬念,以“引诱”学生从实验所产生的惊奇中,能够感受到神秘的化学世界中的那些奇妙的现象,从而增强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在沉浸着兴趣盎然的欢乐氛围中,轻轻松松地学好化学。
  二、环环相扣,激发化学兴趣
  在初三化学教学实践中,可以从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和社会教学三位一体,来引导学生确立以自身为学习主体的地位,从熟悉的现实日常生活当中,来了解和感受化学对于我们人类的重要性和密切性。在探究和应用当中相互联系,逐步养成获取科学的实验方法和科学的生活态度。而要达到这种的境界,就必须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在课堂学习和实验操作等各个相关的环节里,力求达到紧密相连、环环相扣,不断地激发学生对化学乃至其它学科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使学生循序渐进的达到养成以自主学习为主体的目的。
  我们知道,由于二氧化碳对地球有着“隔膜”护热的作用,因而是造成地球温室效应使全球气候变暖的罪魁祸首。联合国为了降低温室效应对我们人类共同家园的危害,主持通过了《京都议定书》来限制降低各国特别是工业大国每年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而这些积存在大气层里的二氧化碳,主要来自煤、石油和天然气燃烧后所排出来的废气,同时也与人类日益滥伐森林和侵占破坏湿地的不理智行为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保护环境,节能减排,降低温室效应的危害,是我们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作为教师更应该引导学生从我做起,保护环境,节约能源,为我们人类的家园和健康做出自己的贡献。
  三、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增强化学兴趣
  人类生活和化学之间的联系非常密切,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和化学联系密切的课外活动,对初三的学生来说是极具诱惑力的。学生对此类的课外活动也是非常欢迎的。通过丰富多彩轻松愉快的课外活动,学生可以把书本上学到的化学知识,和生活实际中的化学现象联系起来。通过这种学以致用的过程,能够使学生所学到的书本知识更加巩固。凭此学生还能够体会到成就感和荣誉感,所带来的乐趣也自然而然的在胸中腾涌。实践证明这些课外活动所取得的教学效果是功勋卓著的。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在帮助学生对化学有了一定的兴趣之后,不能让学生的学习目的停留在短暂的新鲜感的层面上。从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他们正在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过渡,此时,化学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主动探索未知世界,当学生取得一定成绩时,要及时恰当地表扬和鼓励,以避免他们的兴趣发生转移。此外,更要设法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变为一种长久而稳定的学习动机。有了稳定的学习动机,学生就能专心致志,遇到困难时有顽强的自制力和坚强的毅力,而且就能经常、一贯的保持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教育目标。
其他文献
摘要:多媒体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集图片、声音、图画、文本、动画、影视等为一体,图文并茂,声象俱佳,动静结合,在现代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本文从多媒体教学对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作用两个方面探讨了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学习的积极性就会明显提高,学生也就乐于接受,正所谓“好
21世纪是一个有着更多的机会和挑战的世纪,要使我们的学生从小适应职业周期缩短节奏加快魔争激烈的现代社会数学将成为整个人未来发展的有力工具。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
期刊
我国建筑行业自改革开放发展至今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就,其成果得到了世界领域的认可.在一项建筑工程中,建筑成本的控制与管理十分重要,如何对成本进行合理控制,降低成本,提高
摘要:班主任是一个班级学生的组织者、教育者、管理者和指导者,是学生健康成长中的导师和引路人。班主任工作的情况直接影响着班级的班风、班貌以及班级的整体素质。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学生的组织者、教育者、管理者和指导者,是学生健康成长中的导师和引路人。班主任工作的情况直接影响着班级的班风、班貌以及班级的整体素质。而作为一个农村小学的班主任,班主任工作给我带来了新的挑战,工作方法当然也要随之而变化。为此,本
摘要:本文宏观上浅析了“网络语文”教学产生的背景,剖析了“网络语文”教学的属性问题,并结合教学实际重点介绍了如何进行“网络语文”教学。  一、“网络语文”教学产生的背景  1、“网络语文”教学是社会进步,教育发展的产物。随着国家对基础教育的大力投入,“校校通”工程的不断实施,许多地区都初步具有了网络教学的硬件环境。教育要现代化,就需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体现就是让网络走进课堂,让网络能为教育
目的:近年,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骨质疏松症比例增加,由于骨量丢失隐秘,常以骨折等严重并发症为首发表现,严重影响人们的生命及生活质量。研究2型糖尿病与骨质疏松症发病机制对
摘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的教育和科学的思想方法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因此,加强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是实施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是落实语文新课标的应有之义。下面拟就这一问题谈自己的认识与实践。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
前言   乳腺癌是全世界妇女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我国是乳腺癌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与西方发达国家乳腺癌的发病率增高而死亡率却在下降的趋势不同,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和死
摘要:有效教学设计是当前教学理论和实践共同关注的领域,也是一门新兴的具有技术特性的科学。所谓教学设计,是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指导下,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基于学生的学习特点与需求,对教学活动的目标内容、组织形式、教学方式、学习情境、评价指导,及整个教学过程所作的整体系统化策划和具体安排,以此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实现在可能条件下的教学过程最优化。  有效教学设计是当前教学理论和实践共同关注的领域
摘要: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朴归真,应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教学中,通过“访一访,观察生活”、“演一演、再现生活”、“学一学、体验生活”等,从而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一、对语文教学生活化的认识  1.语文教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