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了“兰亭”情——解读《兰亭集序》的情感变迁

来源 :中学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did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暮春三月。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坐沐其中,不禁想起会稽山阴兰亭的那场修禊盛会.还有那篇千古名传的佳作——《兰亭集序》(以下简称《兰亭》)。在《兰亭》中.王羲之的情感变化非常大:由“乐”至“痛”继而又“悲”。开篇羲之用清新愉悦的笔调叙写了暮春三月.文人雅士集会兰亭之乐。可谓“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美具,实在“可乐”。然置身于此,王羲之又因何道“痛”?“悲”又从何而来?情感突变又缘于何?下面笔者结合文章内容.略陈拙见:一说“痛”情。
其他文献
山东菏泽市教研员刘永芳老师真是一位既清纯又痴情的教学探索者。说他“清纯”,是因为他现在依然持守着一份纯真而又好学的教学探索状态;说他“痴情”,是因为他对语文教学探索执著投注以拳拳热切的情愫并沉醉其中唯我而又忘我的境界。特别是近几年来,他在语文教学探索中虔诚地进行着自我发展、自我建构的追寻和求索——吸取新的知识,接纳新的理论,更新教学观念,拓展教学情怀,多方面地进行着自我世界的建构和自我素质的提升。
随着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课堂教学等实践性层面的问题越来越凸显出来,文章以当前语文课堂教学小组讨论存在的问题为视点,分析了小组讨论存在的种种误区,提出了改进语文课堂教学
跟2013年湖北省高考语文试题比较,2014年湖北省高考语文试题的题型基本没有变化,仍然是六个大题23个小题;但试题的内容指向有所微调,其微调有合理的地方,也有不够合理的地方。  一、合理的地方  第9小题。2013年全部考查实词,其中考查了词类活用(名词活用作动词)现象(A.天将以廉氏吾宗乎 氏:作为姓氏);2014年也考查了词类活用(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现象(D.君子多其能受善言云多:称赞),但
1.“越四封之内.亲吾君也。犹父母也。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仇,其有敢不尽力者乎?请复战!”
余秋雨有一次跟自己所带的研究生提及“风流”二字时说,唯有“魏晋风度晚唐诗”当得起“风流”二字。到了晚唐,唐朝已经日薄西山气数将尽。在这个诗的朝代即将退出历史舞台之时,因“小李杜”的出现,使得唐诗留下了最后一抹耀眼的余晖,“小李杜”对于晚唐诗坛的不可或缺,正如李白杜甫之于盛唐的重要。  杜牧的文笔我们不容怀疑,纵使其文字精警、文采斐然,如一曲《阿房宫赋》错彩镂金,绚烂至极,但他到底是书生意气、纸上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