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郭亮是今长沙市望城区铜官人,中国共产党早期著名工人运动领袖。为了革命,他多次推迟结婚。他的妻子李灿英与他心心相印,在革命的道路上相濡以沫,生死与共,谱写了坚贞不屈,恩爱相依的生死恋情。
风雨中盛开的爱情之花
郭亮生于1901年12月3日,原名郭靖笳,因为个头不高,人们昵称他为“郭矮公”。他的父亲郭弼林是一名乡村塾师,母亲邹氏端庄贤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妇女。郭亮自小聪明好学,才识过人。1912年他在西湖寺高小读预科的时候,自作主张,改名郭亮,他希望自己长大后,像三国时的诸葛亮一样足智多谋。
郭亮喜欢思考社会问题,他写的作文《问问社会》,发人深省,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他智斗自治局官绅,飞舟湘江,怒斥炮轰铜官的英国商轮,更被当地人传得神乎其神
郭亮的这一系列举动深深打动了与他一起长大的李灿英的芳心。李灿英的父亲李迪林,曾是郭亮所在西湖寺高小的老师。郭亮常到李老师家请教问题和借阅书籍。李灿英经常陪在父亲身边,听他们讨论问题,并给他们泡上喷香的芝麻豆子茶。等他们讨论完后,她就与郭亮一起到父亲的书房读书学习,也跟郭亮谈论起“为什么穷”和“为什么富”的问题来。李迪林很喜欢郭亮,有意将女儿李灿英许配于他。
李迪林写了一封信给郭弼林,叫郭亮带去,说有要事相商。郭弼林接信后,还以为儿子郭亮又闯了祸,急急忙忙赶到李家,两家本有交情,李迪林也就不拐弯抹角了,开门见山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郭弼林。郭弼林也很喜欢聪明俊秀的李灿英,两人一拍即合,为郭亮和李灿英订婚。
两人订婚后,郭亮进入靖港长沙县立高小读书。1915年秋天,考入了湖南省长郡联立中学。到长沙读书后,郭亮结识了毛泽东、蔡和森等一大批有志青年,积极参加各种革命活动。后因家境变故,郭亮被迫辍学回乡在郭家祠堂当了一名小学老师。虽然教学效果很好,但因不肯行贿和好酒好肉招待长沙县署视学员,被解除了教职。当时有人劝他,把李灿英接过来完婚,好好居家过日子算了。郭亮却没有这样做,他在给同学的信中这样写道:“完婚的事,这两年内当不敢举行。盖早婚为我国近来青年人之通病。亮虽不敏,胡敢自投陷阱,贻误终身?”明确表示早婚将带来家庭的拖累,耽误自己的前途。他还对自己的父亲表示说:“不改造这个国家,什么事情也办不成!”李灿英和他心心相印,也支持郭亮这样做。
冬天来了,李灿英在家乡十分挂念出门在外的未婚夫郭亮,她买了许多毛线,每天晚上坐在煤油灯下编织毛衣,一针一线倾注着她对郭亮的满腔爱怜。等郭亮回家时,李灿英来到郭家,把毛衣塞到郭亮怀里。郭亮诉说着自己的思念之情和远大理想,李灿英越听越入迷,深深地为郭亮所说的革命道理折服,在她的眼前闪现出革命的五彩火花,两颗心越贴越紧。此日分开后,两人书信往来,共同探讨着革命的真谛。
1919年冬天,郭亮积极投入驱逐湖南反动督军张敬尧的斗争,在铜官一带四处奔走。当地团防局头子何迈泉,人称“何八屠夫”,带领团丁前来捉拿郭亮。郭亮闻讯后,顶风冒雨,从容地转移到了未婚妻李灿英家里。之后,李灿英帮郭亮男扮女装,郭亮扮作李灿英的表姊妹,李灿英提着个小竹篮子,郭亮打着把洋布伞,把伞放得低低的,李灿英的一只手就搭在郭亮的肩膀上,三步两步闪过了何八屠夫的视线。
这次巧妙脱险后,郭亮说服父兄,离开了铜官,于1920年秋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秘密参加了毛泽东组织的新民学会。这时,李灿英也来到省会长沙。当时她已经19岁,便进入自治女子职业学校学习缝纫。在郭亮的影响和帮助下,李灿英除了学习,还积极热情地投入到当时轰轰烈烈的学生运动之中。在此期间,郭亮、李灿英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2年8月,郭亮从长沙新河乘火车到达岳州。他脱下长袍,穿上便装,深入广大的工人之中,成立了粤汉铁路岳州工人俱乐部,还决定创办工人报纸。郭亮要办报刊,却身无分文,正当苦无办法的时候,碰巧他的二嫂瞿绍清带着李灿英,搭丁字湾运麻石的便船来到岳州看他。李灿英听说郭亮为办报无钱而愁得焦头烂额后,就主动从怀里掏出她母亲送给她的一条金项链,塞给了郭亮。郭亮猛地呆住了,心想这是人家母亲送给女儿的纪念物,未婚妻没过门,就这样伸手接过来,多不好意思呀。他本想不要,但转念一想,没有钱报办不成,又如何去唤起民众的觉醒呢?为了买纸出版《工人之路》,他不得不忍痛把未婚妻的金项链送进了当铺,换了15块光洋,将报纸办了起来。
1923年2月5日,郭亮的父亲郭弼林与家人商议后,决定让郭亮与李灿英完婚。婚礼从速从简,不坐轿子,不送帖子,只将邹寿桐、徐继规、李迪林3位请来,他们都是郭亮的老师,再加上全家的人,就用常吃的食品菜蔬,摆了个“品”字席,大家入座,边吃边贺,算是郭亮与李灿英的结婚典礼。
二嫂瞿绍清在郭亮读过书的那间房里,叠好两床被子,摆齐一对枕头,点燃两对蜡烛,贴了双红喜字,生了盆红彤彤的木炭火,这就是郭亮的洞房。郭亮进入洞房,想起了李灿英在岳州给他的那条为创办报刊而进过当铺的金项链。后来,郭亮又从当铺中把这条金项链赎了出来,此时他从怀里把它掏出来还给了李灿英。李灿英接过项链,此时此刻,她觉得他们的爱情比真金还要珍贵,历经革命风雨的爱情之花终于结出了幸福之果。
患难中同心的革命伴侣
1923年11月1日,湖南省工团联合会在长沙成立,毛泽东、郭亮被推为干事局正副总干事。这天,郭亮开会到凌晨3点才回家,他以为妻子已经熟睡,就蹑手蹑脚地推开房门,没想到妻子还在灯下为他缝补衣服。郭亮动情地对妻子说道:亲爱的,这么冷的天气怎么不早点睡,还在为我缝补衣服?李灿英笑答道:你终日为革命四处奔波,我还在为你帮不上力而着急,作为女人在家里,我要让你知道,我像一盏灯永远为你亮着,等你平安归来。郭亮接过李灿英递过来的毛巾,打了一盆热水,洗了一把脸。他深深地为自己有这样温柔体贴而贤惠漂亮的妻子而感动。
1925年,国共合作后,党组织决定派李灿英参加国民党,任长沙工会妇女部长。她搞了一台缝纫机,以开成衣店为掩护,帮助郭亮开展工作。6月22日,李灿英在郭家生下了一个白白胖胖的儿子,郭家人又惊又喜,急忙派郭亮的七姐郭桂英前往长沙找郭亮。当时,郭亮正在组织2万工人抵制日货的大游行。郭桂英告诉郭亮,弟媳李灿英生了一个胖小子,郭亮高兴得快要跳起来了。特派员李维汉听说郭亮做了爸爸,特许郭亮放假一天回家看看。郭亮说:不行,明天的游行太重要了,我们要把日本人的嚣张气焰压下去,等游行结束后再说。 游行结束的第二天,郭亮才急急忙忙地赶回文家坝老家,回到妻子的身边,低声对妻子说道:谢谢你给我生了个儿子。李灿英对郭亮说:“赶快给儿子取个名字吧。”郭亮说:“我们的儿子是在中华民族多灾多难的时候来到人间的,那就取名叫‘多难’吧”。李灿英点了点头,算是同意了这个名字。郭亮抱起新生的婴儿亲了又亲,无限怜爱地摸着他的小手。日后几天,郭亮关怀备至,跑前跑后地为产后的李灿英煨汤熬药,待她的身子稍有恢复后,才又忍痛告别,回到长沙,继续领导湖南人民反对英、日帝国主义制造青沪汉粤惨案的斗争。
1926年7月的一个漆黑的夜晚,中共湖南区委的几位委员陆陆续续来到了李灿英开办的成衣店,准备开会,但出门办事的郭亮尚未回来,大家只好等着。这时天空突然刮起了风下起了雨,大街上已经戒严,到处警笛长鸣,缉拿郭亮的告示贴满了墙壁。李灿英十分担心,在缝纫机旁坐立不安。她害怕引起敌人的注意,就提早闩好了店门,不时走到门边,倾听外面的声音,等候郭亮的到来。
突然,小天井里“啪哒”一声响,一片瓦从后房飞落下来,打得粉碎。李灿英不由得一怔,急忙向后面跑去,忙问:“哪个?”“是我!”那个人站起身回答道。李灿英一听是郭亮的声音,马上转忧为喜,拍着胸脯连连说道:“真是谢天谢地!”郭亮说:“先慢点谢天谢地,快搞些吃的东西来填填我的肚子,吃饱了再说吧!”李灿英看到他的头发、衣服、裤子全部湿透了,连忙给他递过干毛巾擦头发,又跑到房里翻出条干裤子让他换上。郭亮边擦头发边问:“大家来齐了吗?”李灿英说:“刚才‘眼镜’还下楼来问过你呢,就怕你来不了啦,街上到处戒严。”这“眼镜”就是夏明翰。郭亮却满不在乎,还是那样诙谐地笑答道:“他们实行的是街道上的戒严,但是,屋顶上并不戒严,照样可以通行无阻的。”他边笑着,边上楼开会去了。
1926年8月,北伐军进入长沙后,湖南的妇女运动迅速开展起来。李灿英被调到长沙市各界妇女联合会工作,她害怕自己干不好这项工作,有点畏难情绪。郭亮利用一个夜晚的时间专门给他讲解妇女运动的重要意义。李灿英听了郭亮的话,深为感动,深受鼓舞。她说:“靖笳!我不是说我不去做妇女工作,我是说妇女工作比别的工作更难做。你放心,我会照党的指示去做的。今后你多给我帮助!”第二天,李灿英愉快地到妇联工作去了。
血染的爱情花永不褪色
1927年5月21日,长沙发生“马日事变”,郭亮实在在长沙隐蔽不下去了,只好化装成打鱼的人,躲到中屋场李灿英姨妈赵菊芬的家里,团丁四处搜查,郭亮对赵姨妈说:“这一次,我真的要走了。如果灿英回来了,你叫他到汉口来找我。”5月23日黄昏,李灿英也只好离开长沙,带着小多难,在党组织的帮助下,先到杨桥,继到靖港,投靠自己的亲戚。这时郭亮先是参加了南昌起义,后被敌人打散,历经磨难回到上海,见到了时任中央组织部长的周恩来。中央决定让郭亮担任湖北省委书记,以一家商店经理的身份到武汉工作。
郭亮到武汉后,十分担心妻子和儿子的安危。党组织也极力派人打探他们的下落,经过几天的寻访,在靖港找到了李灿英的亲戚李淑婷的住址,经过李淑婷指引,他们在河汊边的一块木排上找到了李灿英母子。在同志们的精心安排下,母子都平安躲过敌人的盘查,顺利脱险,被安排到中央驻汉联络处羊牧之的家里。11月中旬,郭亮来到羊牧之家,与李灿英和儿子多难团聚,一家3口住进了汉口谢弄北里17号。
1928年1月,中共长江局任命郭亮为中共湘鄂赣边特委书记,李灿英等5人为委员。李灿英带着儿子暂住汉口不动。郭亮化名李材带着周尚武、郑伯祥,还有周妈几个人前往岳州开展工作。1月下旬的一天,郭亮头带瓜皮帽,身穿棉袍马褂,打扮成一个大富商的模样,周尚武打扮成他的佣人,在地下交通员的安排下,住进了岳州县城西门河边的一家旅馆里,开设了一家“李记煤栈”作为掩护。当时敌人在长沙张贴告示,悬赏1万元通缉郭亮。
中共湘鄂赣特委委员苏先骏在长沙被捕,他经不起何键的软硬兼施,可耻地供出了郭亮在岳州的地址。3月27日,何键派出警察厅侦缉处长龚澍带领手枪队两个连的兵力,在叛徒苏先骏的指引下,团团包围了“李记煤栈”。周尚武奋力与敌人搏斗,英勇牺牲,郭亮也当即被捕。
敌人把郭亮押到长沙,进行严刑逼供。他英勇不屈,敌人从他那里没有得到任何有价值的情报,恼羞成怒的敌人以不便公开审判为由,于3月28日午夜,偷偷地将郭亮杀害于“铲共法院”前坪。
临刑前,郭亮写了一封留给妻子李灿英的遗书:“灿英吾爱:亮东奔西走,无家无国。我事毕矣。望善抚吾儿,以继余志。此嘱,郭亮。”
李灿英得知郭亮殉难的消息,悲愤交集。她要继承丈夫未竟的事业,决定带着自己不满3岁的儿子,去上海寻找党中央。到达上海后,她先分配在中共湖南省委机关工作。1929年4月,中共湖南省委机关迁回武汉,她又转到上海互济会工作。不久进入江苏省委机关工作。郭亮的影子,始终紧紧地依傍在她的身边,成为她革命斗争的强大精神动力。
1937年11月,李灿英得知徐特立在长沙建立了八路军驻湘办事处,就从益阳赶到长沙,与他们取得了联系,不久又到汉口长春街67号八路军驻汉办事处,见到了党的领导人周恩来和邓颖超,邓颖超特意告诉她,党组织已经作了安排,决定送郭亮烈士的儿子到苏联去学习。
李灿英听了后,真是高兴得几天几夜没有合眼,立即从汉口回到了铜官。她带着儿子来到文家坝郭亮的墓前。她没有烧纸,没有点香,墓前也没有任何可作纪念的标志。她扒开断草的残茎,露出了一座坟堆。她扶着儿子跪倒在墓前久久地默祷。她还是没有告诉儿子,这就是他父亲的一杯黄土。
1938年2月,李灿英送走儿子后,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了革命工作之中,她改名李瑛,由组织安排,先后在武汉、长沙、桂林等地的战时儿童保育院工作,把对儿子的爱全部倾注在难童身上。1939年7月,李灿英在组织的安排下回到了铜官,担任进德女校的校长,她被国民党列入了暗杀的黑名单,在家乡处境极为艰难。她回文家坝,准备到丈夫郭亮的坟前献上一束野花再走,但国民党兵已追到了家门口,她只好忍痛再次离开了家乡。
1940年8月,党组织派她到衡阳工作,在衡阳坚持地下斗争10年。1949年10月8日,衡阳市解放,李灿英出任中共衡阳市委员会委员,衡阳民主妇联主任,湖南省民主妇联筹委会组织委员。由于长期的地下斗争,含辛茹苦,积劳成疾,1950年4月6日凌晨4时,李灿英这颗伟大的心停止了跳动。她的灵柩运到了铜官文家坝,与郭亮烈士合冢。
风雨中盛开的爱情之花
郭亮生于1901年12月3日,原名郭靖笳,因为个头不高,人们昵称他为“郭矮公”。他的父亲郭弼林是一名乡村塾师,母亲邹氏端庄贤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妇女。郭亮自小聪明好学,才识过人。1912年他在西湖寺高小读预科的时候,自作主张,改名郭亮,他希望自己长大后,像三国时的诸葛亮一样足智多谋。
郭亮喜欢思考社会问题,他写的作文《问问社会》,发人深省,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他智斗自治局官绅,飞舟湘江,怒斥炮轰铜官的英国商轮,更被当地人传得神乎其神
郭亮的这一系列举动深深打动了与他一起长大的李灿英的芳心。李灿英的父亲李迪林,曾是郭亮所在西湖寺高小的老师。郭亮常到李老师家请教问题和借阅书籍。李灿英经常陪在父亲身边,听他们讨论问题,并给他们泡上喷香的芝麻豆子茶。等他们讨论完后,她就与郭亮一起到父亲的书房读书学习,也跟郭亮谈论起“为什么穷”和“为什么富”的问题来。李迪林很喜欢郭亮,有意将女儿李灿英许配于他。
李迪林写了一封信给郭弼林,叫郭亮带去,说有要事相商。郭弼林接信后,还以为儿子郭亮又闯了祸,急急忙忙赶到李家,两家本有交情,李迪林也就不拐弯抹角了,开门见山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郭弼林。郭弼林也很喜欢聪明俊秀的李灿英,两人一拍即合,为郭亮和李灿英订婚。
两人订婚后,郭亮进入靖港长沙县立高小读书。1915年秋天,考入了湖南省长郡联立中学。到长沙读书后,郭亮结识了毛泽东、蔡和森等一大批有志青年,积极参加各种革命活动。后因家境变故,郭亮被迫辍学回乡在郭家祠堂当了一名小学老师。虽然教学效果很好,但因不肯行贿和好酒好肉招待长沙县署视学员,被解除了教职。当时有人劝他,把李灿英接过来完婚,好好居家过日子算了。郭亮却没有这样做,他在给同学的信中这样写道:“完婚的事,这两年内当不敢举行。盖早婚为我国近来青年人之通病。亮虽不敏,胡敢自投陷阱,贻误终身?”明确表示早婚将带来家庭的拖累,耽误自己的前途。他还对自己的父亲表示说:“不改造这个国家,什么事情也办不成!”李灿英和他心心相印,也支持郭亮这样做。
冬天来了,李灿英在家乡十分挂念出门在外的未婚夫郭亮,她买了许多毛线,每天晚上坐在煤油灯下编织毛衣,一针一线倾注着她对郭亮的满腔爱怜。等郭亮回家时,李灿英来到郭家,把毛衣塞到郭亮怀里。郭亮诉说着自己的思念之情和远大理想,李灿英越听越入迷,深深地为郭亮所说的革命道理折服,在她的眼前闪现出革命的五彩火花,两颗心越贴越紧。此日分开后,两人书信往来,共同探讨着革命的真谛。
1919年冬天,郭亮积极投入驱逐湖南反动督军张敬尧的斗争,在铜官一带四处奔走。当地团防局头子何迈泉,人称“何八屠夫”,带领团丁前来捉拿郭亮。郭亮闻讯后,顶风冒雨,从容地转移到了未婚妻李灿英家里。之后,李灿英帮郭亮男扮女装,郭亮扮作李灿英的表姊妹,李灿英提着个小竹篮子,郭亮打着把洋布伞,把伞放得低低的,李灿英的一只手就搭在郭亮的肩膀上,三步两步闪过了何八屠夫的视线。
这次巧妙脱险后,郭亮说服父兄,离开了铜官,于1920年秋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秘密参加了毛泽东组织的新民学会。这时,李灿英也来到省会长沙。当时她已经19岁,便进入自治女子职业学校学习缝纫。在郭亮的影响和帮助下,李灿英除了学习,还积极热情地投入到当时轰轰烈烈的学生运动之中。在此期间,郭亮、李灿英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2年8月,郭亮从长沙新河乘火车到达岳州。他脱下长袍,穿上便装,深入广大的工人之中,成立了粤汉铁路岳州工人俱乐部,还决定创办工人报纸。郭亮要办报刊,却身无分文,正当苦无办法的时候,碰巧他的二嫂瞿绍清带着李灿英,搭丁字湾运麻石的便船来到岳州看他。李灿英听说郭亮为办报无钱而愁得焦头烂额后,就主动从怀里掏出她母亲送给她的一条金项链,塞给了郭亮。郭亮猛地呆住了,心想这是人家母亲送给女儿的纪念物,未婚妻没过门,就这样伸手接过来,多不好意思呀。他本想不要,但转念一想,没有钱报办不成,又如何去唤起民众的觉醒呢?为了买纸出版《工人之路》,他不得不忍痛把未婚妻的金项链送进了当铺,换了15块光洋,将报纸办了起来。
1923年2月5日,郭亮的父亲郭弼林与家人商议后,决定让郭亮与李灿英完婚。婚礼从速从简,不坐轿子,不送帖子,只将邹寿桐、徐继规、李迪林3位请来,他们都是郭亮的老师,再加上全家的人,就用常吃的食品菜蔬,摆了个“品”字席,大家入座,边吃边贺,算是郭亮与李灿英的结婚典礼。
二嫂瞿绍清在郭亮读过书的那间房里,叠好两床被子,摆齐一对枕头,点燃两对蜡烛,贴了双红喜字,生了盆红彤彤的木炭火,这就是郭亮的洞房。郭亮进入洞房,想起了李灿英在岳州给他的那条为创办报刊而进过当铺的金项链。后来,郭亮又从当铺中把这条金项链赎了出来,此时他从怀里把它掏出来还给了李灿英。李灿英接过项链,此时此刻,她觉得他们的爱情比真金还要珍贵,历经革命风雨的爱情之花终于结出了幸福之果。
患难中同心的革命伴侣
1923年11月1日,湖南省工团联合会在长沙成立,毛泽东、郭亮被推为干事局正副总干事。这天,郭亮开会到凌晨3点才回家,他以为妻子已经熟睡,就蹑手蹑脚地推开房门,没想到妻子还在灯下为他缝补衣服。郭亮动情地对妻子说道:亲爱的,这么冷的天气怎么不早点睡,还在为我缝补衣服?李灿英笑答道:你终日为革命四处奔波,我还在为你帮不上力而着急,作为女人在家里,我要让你知道,我像一盏灯永远为你亮着,等你平安归来。郭亮接过李灿英递过来的毛巾,打了一盆热水,洗了一把脸。他深深地为自己有这样温柔体贴而贤惠漂亮的妻子而感动。
1925年,国共合作后,党组织决定派李灿英参加国民党,任长沙工会妇女部长。她搞了一台缝纫机,以开成衣店为掩护,帮助郭亮开展工作。6月22日,李灿英在郭家生下了一个白白胖胖的儿子,郭家人又惊又喜,急忙派郭亮的七姐郭桂英前往长沙找郭亮。当时,郭亮正在组织2万工人抵制日货的大游行。郭桂英告诉郭亮,弟媳李灿英生了一个胖小子,郭亮高兴得快要跳起来了。特派员李维汉听说郭亮做了爸爸,特许郭亮放假一天回家看看。郭亮说:不行,明天的游行太重要了,我们要把日本人的嚣张气焰压下去,等游行结束后再说。 游行结束的第二天,郭亮才急急忙忙地赶回文家坝老家,回到妻子的身边,低声对妻子说道:谢谢你给我生了个儿子。李灿英对郭亮说:“赶快给儿子取个名字吧。”郭亮说:“我们的儿子是在中华民族多灾多难的时候来到人间的,那就取名叫‘多难’吧”。李灿英点了点头,算是同意了这个名字。郭亮抱起新生的婴儿亲了又亲,无限怜爱地摸着他的小手。日后几天,郭亮关怀备至,跑前跑后地为产后的李灿英煨汤熬药,待她的身子稍有恢复后,才又忍痛告别,回到长沙,继续领导湖南人民反对英、日帝国主义制造青沪汉粤惨案的斗争。
1926年7月的一个漆黑的夜晚,中共湖南区委的几位委员陆陆续续来到了李灿英开办的成衣店,准备开会,但出门办事的郭亮尚未回来,大家只好等着。这时天空突然刮起了风下起了雨,大街上已经戒严,到处警笛长鸣,缉拿郭亮的告示贴满了墙壁。李灿英十分担心,在缝纫机旁坐立不安。她害怕引起敌人的注意,就提早闩好了店门,不时走到门边,倾听外面的声音,等候郭亮的到来。
突然,小天井里“啪哒”一声响,一片瓦从后房飞落下来,打得粉碎。李灿英不由得一怔,急忙向后面跑去,忙问:“哪个?”“是我!”那个人站起身回答道。李灿英一听是郭亮的声音,马上转忧为喜,拍着胸脯连连说道:“真是谢天谢地!”郭亮说:“先慢点谢天谢地,快搞些吃的东西来填填我的肚子,吃饱了再说吧!”李灿英看到他的头发、衣服、裤子全部湿透了,连忙给他递过干毛巾擦头发,又跑到房里翻出条干裤子让他换上。郭亮边擦头发边问:“大家来齐了吗?”李灿英说:“刚才‘眼镜’还下楼来问过你呢,就怕你来不了啦,街上到处戒严。”这“眼镜”就是夏明翰。郭亮却满不在乎,还是那样诙谐地笑答道:“他们实行的是街道上的戒严,但是,屋顶上并不戒严,照样可以通行无阻的。”他边笑着,边上楼开会去了。
1926年8月,北伐军进入长沙后,湖南的妇女运动迅速开展起来。李灿英被调到长沙市各界妇女联合会工作,她害怕自己干不好这项工作,有点畏难情绪。郭亮利用一个夜晚的时间专门给他讲解妇女运动的重要意义。李灿英听了郭亮的话,深为感动,深受鼓舞。她说:“靖笳!我不是说我不去做妇女工作,我是说妇女工作比别的工作更难做。你放心,我会照党的指示去做的。今后你多给我帮助!”第二天,李灿英愉快地到妇联工作去了。
血染的爱情花永不褪色
1927年5月21日,长沙发生“马日事变”,郭亮实在在长沙隐蔽不下去了,只好化装成打鱼的人,躲到中屋场李灿英姨妈赵菊芬的家里,团丁四处搜查,郭亮对赵姨妈说:“这一次,我真的要走了。如果灿英回来了,你叫他到汉口来找我。”5月23日黄昏,李灿英也只好离开长沙,带着小多难,在党组织的帮助下,先到杨桥,继到靖港,投靠自己的亲戚。这时郭亮先是参加了南昌起义,后被敌人打散,历经磨难回到上海,见到了时任中央组织部长的周恩来。中央决定让郭亮担任湖北省委书记,以一家商店经理的身份到武汉工作。
郭亮到武汉后,十分担心妻子和儿子的安危。党组织也极力派人打探他们的下落,经过几天的寻访,在靖港找到了李灿英的亲戚李淑婷的住址,经过李淑婷指引,他们在河汊边的一块木排上找到了李灿英母子。在同志们的精心安排下,母子都平安躲过敌人的盘查,顺利脱险,被安排到中央驻汉联络处羊牧之的家里。11月中旬,郭亮来到羊牧之家,与李灿英和儿子多难团聚,一家3口住进了汉口谢弄北里17号。
1928年1月,中共长江局任命郭亮为中共湘鄂赣边特委书记,李灿英等5人为委员。李灿英带着儿子暂住汉口不动。郭亮化名李材带着周尚武、郑伯祥,还有周妈几个人前往岳州开展工作。1月下旬的一天,郭亮头带瓜皮帽,身穿棉袍马褂,打扮成一个大富商的模样,周尚武打扮成他的佣人,在地下交通员的安排下,住进了岳州县城西门河边的一家旅馆里,开设了一家“李记煤栈”作为掩护。当时敌人在长沙张贴告示,悬赏1万元通缉郭亮。
中共湘鄂赣特委委员苏先骏在长沙被捕,他经不起何键的软硬兼施,可耻地供出了郭亮在岳州的地址。3月27日,何键派出警察厅侦缉处长龚澍带领手枪队两个连的兵力,在叛徒苏先骏的指引下,团团包围了“李记煤栈”。周尚武奋力与敌人搏斗,英勇牺牲,郭亮也当即被捕。
敌人把郭亮押到长沙,进行严刑逼供。他英勇不屈,敌人从他那里没有得到任何有价值的情报,恼羞成怒的敌人以不便公开审判为由,于3月28日午夜,偷偷地将郭亮杀害于“铲共法院”前坪。
临刑前,郭亮写了一封留给妻子李灿英的遗书:“灿英吾爱:亮东奔西走,无家无国。我事毕矣。望善抚吾儿,以继余志。此嘱,郭亮。”
李灿英得知郭亮殉难的消息,悲愤交集。她要继承丈夫未竟的事业,决定带着自己不满3岁的儿子,去上海寻找党中央。到达上海后,她先分配在中共湖南省委机关工作。1929年4月,中共湖南省委机关迁回武汉,她又转到上海互济会工作。不久进入江苏省委机关工作。郭亮的影子,始终紧紧地依傍在她的身边,成为她革命斗争的强大精神动力。
1937年11月,李灿英得知徐特立在长沙建立了八路军驻湘办事处,就从益阳赶到长沙,与他们取得了联系,不久又到汉口长春街67号八路军驻汉办事处,见到了党的领导人周恩来和邓颖超,邓颖超特意告诉她,党组织已经作了安排,决定送郭亮烈士的儿子到苏联去学习。
李灿英听了后,真是高兴得几天几夜没有合眼,立即从汉口回到了铜官。她带着儿子来到文家坝郭亮的墓前。她没有烧纸,没有点香,墓前也没有任何可作纪念的标志。她扒开断草的残茎,露出了一座坟堆。她扶着儿子跪倒在墓前久久地默祷。她还是没有告诉儿子,这就是他父亲的一杯黄土。
1938年2月,李灿英送走儿子后,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了革命工作之中,她改名李瑛,由组织安排,先后在武汉、长沙、桂林等地的战时儿童保育院工作,把对儿子的爱全部倾注在难童身上。1939年7月,李灿英在组织的安排下回到了铜官,担任进德女校的校长,她被国民党列入了暗杀的黑名单,在家乡处境极为艰难。她回文家坝,准备到丈夫郭亮的坟前献上一束野花再走,但国民党兵已追到了家门口,她只好忍痛再次离开了家乡。
1940年8月,党组织派她到衡阳工作,在衡阳坚持地下斗争10年。1949年10月8日,衡阳市解放,李灿英出任中共衡阳市委员会委员,衡阳民主妇联主任,湖南省民主妇联筹委会组织委员。由于长期的地下斗争,含辛茹苦,积劳成疾,1950年4月6日凌晨4时,李灿英这颗伟大的心停止了跳动。她的灵柩运到了铜官文家坝,与郭亮烈士合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