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上,我是另一个人

来源 :现代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394715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什么是双重人格
  顾先生是我多年前的邻居,我搬家以后就断了音信。前不久,顾先生辗转找到我,说是想向我请教心理问题。见面后我才知道,他的儿子小德因为迷恋网络,出现异常行为,半个月前被诊断为双重人格,正在医院的心理科接受治疗,而顾先生对这种病一知半解,担心上当受骗。
  “别胡思乱想了,医院还会骗你?”我说,“治疗心理疾病,家属的配合非常重要。”
  顾先生苦着脸说:“医院只让交钱,不给讲解,我连什么是双重人格都不清楚,只好来问你。”
  我解释道:“双重人格是指一个人具有两个相对独立的人格,并以原始人格为主人格,分裂人格为亚人格的一种精神变态现象。双重人格是一种癔症性的分离性心理障碍,又被称为解离性同一性障碍。这种心理疾病诊断起来不难,很少误诊,所以你不要乱想。”
  顾先生又问:“这种病到底有多严重?”
  我如实相告:“双重人格是一种持续、通常慢性的重大精神疾病,是精神病里最严重的一种。不过,小德年龄小,应该属于早期,治愈的希望很大。”
  顾先生半信半疑,说:“人格就人格嘛,怎么会分裂出两个人格呢?我在网上查了两天,还是不明白,你能给我解释清楚吗?”
  “那我们就从什么是人格谈起。”我给顾先生泡好一杯茶,耐心地说,“人格是一个人稳定的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人格结构是多层次、多侧面的,是由复杂的心理特征经独特结合构成的整体。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是完成某种活动潜在可能性的特征,即能力;第二是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即气质;第三是完成活动任务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方面的特征,即性格;第四是活动倾向性方面的调整,如动机、兴趣、理想等。小德在现实生活中和在网络虚拟空间表现出完全不同的两种人格,如果两种人格彼此独立、相对完整,在情感、态度、知觉和行为等方面都有所不同,甚至严重对立,那就是双重人格了。”
  顾先生问:“两种人格严重对立是什么意思?自己跟自己吵架吗?”
  我说:“不,严重对立是指两种人格的表现截然相反,比如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循规蹈矩、自卑懦弱,但在网上却特立独行、飞扬跋扈,等等。”
  “对对,小德就是这样!”顾先生告诉我,今年15岁的小德在家长、老师眼里是听话的乖孩子,很少有出格行为,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他迷恋上了网上的各种贴吧,身份从匿名过客到独立建吧的吧主,聊天内容无所不及。“渐渐地我发现,小德在自己屋里上网的时候经常发出奇怪的声音,或狂笑,或厉声斥责某人,感觉屋里有两个人。等我推门进去,小德又细声细语地问我做什么。”顾先生描述道,“这样的事发生多了,我找小德谈话,问他究竟是怎么回事。小德目光深邃地看着电脑,慢条斯理地说了一句让我毛骨悚然的话:‘爸,在网上,我是另一个人。’他的意思是说,他在网上混得很风光,不像在现实生活中,只是一个不起眼的中等生。我不敢怠慢,带他去医院检查,果然被查出了大问题。”
  网络上的青春期
  我告诉顾先生,小德的双重人格绝不是突然形成的,而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只不过这个过程不易被人察觉。一般来说,小德在现实人格的基础上形成网络人格,需要经过试探和自我塑造两个基本的阶段,即对自己进行全面包装,塑造一个自己满意或最适合网络空间需要的角色。塑造得是否成功,标准是取得网友的信任。“慢慢地,小德会对自己塑造出的人格特征信以为真,仿佛自己真的拥有这些特征似的。时间久了,这种虚拟人格就固定下来,在心理上形成某种程度的分离,双重人格就出现了。”我说,“要命的是,虚拟人格一旦形成,就会进入潜意识,使现实人格有时也难以觉察到它的存在,但虚拟人格总会寻找机会展示自己的存在,表现出不可思议的行为特点。这样,双重人格的症状就出现了。”
  顾先生说:“在医院,小德遇到不少差不多同龄的病友。请问,为什么青少年容易得这种病?”
  我分析道,青少年因迷恋网络而出现双重人格,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第一,自由与现实出现严重冲突。众所周知,青少年是社会上最累的群体,沉重的学业压力、激烈的升学竞争使他们不由自主地产生压力感,紧迫意识、危机意识明显增强,严重束缚了自由天性的发展。面对压力,青少年需要缓解和释放,但是社会、家长和学校的高要求使他们不敢造次,只好在网上宣泄。这就为网络人格的形成提供了基本条件。
  第二,个人终极价值感丧失。青少年学生思维比较活跃,追求反叛,常常有意无意地以自己的方式发现和检验外在的价值信条,但是他们缺乏分辨价值体系的内在客观标准,在多元价值冲突的时候最容易迷失自我,从而无法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在新的价值体系确立之前,需要寻找一定的价值填补已经出现的空白。网络是多元价值体现得最为明显的地方,因而他们会首选在网络中寻找另类的快感。
  第三,青春期心理冲突加剧。青少年心理发展表现出种种心理冲突和矛盾,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由于身体的发育和自我意识的发展,青少年有一种强烈的独立意识,经常与成人进行对抗,同时在心理上闭锁倾向加强,不愿意向别人倾诉。对父母的逆反、对教师的反抗、对同学的不信任,使他们把目光投向了网络。极度的敏感令他们不能完全相信他人,对自我的保护也令他们必须进行起码的防御。但是,如果态度上已经超出了寻求理解和防御的程度,长期下去就会增大出现网络双重人格的可能。
  第四,家庭支持功能失效。科技進步和通信技术高度发达,使传统的“顺向社会化”悄然变为“反向社会化”,即思维活跃的青少年首先把握了最新、最有效的知识技术,然后再向儿童和成人延伸。这种状况使得家长的权威受到了挑战,不满足现状的青少年不得不向外界尤其是信息容量大的网络集中。而代沟的进一步扩大使青少年与家长之间的有效沟通逐渐减少,相反,相当一部分冲突来源于家庭。家庭的心理保健功能降低,渴求理解和宣泄的青少年便纷纷转向网络寻求情感支持。
  “感觉孩子们的青春期是在网络上度过的!”顾先生感慨道。   我笑道:“无论你对网络的负面效应多么反感,都要心平气和地接受它,否则你永远不可能理解孩子。”
  家庭支持不可少
  顾先生痛定思痛,中肯地说:“如果我早知道这些,早一点干预,或许小德就不会得病了。”
  “现在也不晚啊!”我大声鼓励道,“亡羊补牢,未为晚矣。何况,小德不是走失的小羊,只是迷路了,现在正走在回家的路上。一般来说,对双重人格的治疗,需要大量的家庭支持内容,你要做的工作有很多。”
  顾先生问:“我需要做哪些工作?”
  我告诉顾先生,对双重人格患者的家庭支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给孩子减压。从本质上说,出现双重人格是人面对环境压力的一种心理防御,所以,给孩子科学减压会对病症产生釜底抽薪的作用。我对顾先生说:“小德的压力可能来自学校,也可能来自家庭,更可能来自自己的青春期心理冲突,或许,上述三种压力都有,只是程度不同。这方面你需要求证医生。如果医生给小德做过催眠治疗,一定有这方面的信息。获悉小德的具体情况以后,我们才可能对症下药。”
  第二,帮助孩子获得成功感。双重人格的背后,往往是强烈的自卑和脆弱,因此,应注意循序渐进地培养孩子的自信感和自强感,从小事做起,逐步获得成功的感觉。我分析道:“无论心理治疗多么成功,都需要在现实生活中巩固疗效,而最好的巩固之法就是让孩子获得成功感。如果孩子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成功感,他会本能地回到网络虚拟空间,享受他虚假的强大。虚拟的成功感起码好过没有成功感。另一方面,孩子和成人的差别在于,孩子的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的界限还不是那么清晰。一个在网络世界里恣意妄为的成人,可以在现实世界中保持良好的现实功能,但孩子不同,就像孩子更愿意相信自己的梦会实现一样,他们相信网络世界的事情也会实现,而这种模糊的界限感对成长有着相当大的危害,所以,必须想办法让孩子回归现实世界。”
  第三,给孩子满足感和安全感。孩子在网上自我满足,极有可能是为了弥补现实生活中的欠缺,无论孩子欠缺什么,都是欠缺满足感和安全感。“所以,给孩子满足感和安全感,就等于告诉孩子,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同样精彩,而且现实世界更可靠。”我说,“建议在物质方面多投入一些,比如給小德重新布置房间,平时多送些小礼物,让他感觉到父母爱他。”
  第四,引导孩子与同龄人建立友谊。人际关系烦恼是许多孩子沉迷网络的原因,所以,父母应充分利用自己的血缘优势,多与孩子交流,了解其回避现实人际交往的真实原因,然后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比如,如果小德与同学关系不佳,可向班主任寻求支持,帮助小德回归班集体。”我举例道,“如果小德对父母有意见,可以坦诚地与之交换意见,解除误会,互相尊重,改进交流方式,共建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
  现在,小德仍在接受心理治疗,进程缓慢。顾先生已做好了准备,他通过学习掌握了越来越多的心理学知识和辅助康复技术。他说他要陪儿子重新过一次现实版的青春期。
  【编辑:陈彤】
其他文献
问:我与孙某6年前登记结婚,婚后经常因为琐事吵架,起初只是嘴上吵,后来他开始打我。我不堪忍受,提出离婚。孙某不愿离婚,请求我原谅他,我们便签订了一份协议,约定他今后如果再对我使用暴力,则赔偿我10万元。半年后,孙某恶习不改,因为家庭琐事又对我拳打脚踢。现在,我想去法院起诉离婚,请问,我和孙某签订的赔偿协议有效吗?  罗江(四川自贡)  律师意见:我国《民法通则》第55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应当具备
所谓的“野猪教育”,就是在不提供经济支持的情况下,把孩子放到外地,以培养其独立生存的能力。时下,很多家长意识到在“温室”里长大的孩子一旦走上社会,很难经受得住残酷现实的洗礼。于是,他们便有意识地对孩子实施“野猪教育”。不过,一些家长却忽视了孩子的身心特点,急于求成,给孩子造成了心灵上的创伤。下面这个故事也许能给有这方面打算的家长一些警示……  孩子没有生存能力最可怕  家住石家庄市的邱瑞琴婚后一直
=梁启超在文章《最苦与最乐》中写道:“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你的肩头上,如何能躲?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家有怨妇,鸡犬不宁  “我是一个典型的怨妇。我不希望这样下去,请您想办法治好我。”樊女士在我面前坐下,开门见山地说。她今年32岁,是一家超市
与我国重视课堂教学相反,日本教育很重视社会实践,很早就开展了自然体验教育,并积累了很多经验,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日本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特别活动,并在课程设置中占了很大比例。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多种多样,包括仪式性活动、文化活动、促进身心健康的安全体育活动、接近自然和文化来增强公众道德的旅行活动、集体住宿活动、体会尊重劳动和创造的喜悦并培养具有社会奉献精神的生产劳动、义务活动等等。通过这些活动,发展学
【编者按】  长期以来,幼儿园小学化、培训机构超前教育等问题是我国学前教育的痼疾,不仅使幼儿早早背上了学业竞争的包袱,而且浪费了家长大量的精力和财力。对此,教育部三令五申予以纠偏,局面仍得不到扭转。今年上海幼升小,某名校报名人数8000多人,经过网选、机考、面试三轮,最终只录取60人,竞争激烈程度令人咋舌。为了给自家孩子争得一个名额,不少家长精心为孩子代笔简历,内容不乏“三个半月开口说话”“懂得核
2017年6月卸任国家乒乓球队总教练后,刘国梁踪影成谜。8月6日,一条新闻震惊国人:7岁的中国女孩刘宇婕,在美国儿童高尔夫锦标赛上获得亚军!这也是本届赛事中国小选手获得的最好成绩。这个小姑娘,正是刘国梁的爱女。且看乒坛名将有着怎样的育女经——  因材施教,  让孩子灵性永存  刘国梁与妻子王瑾曾是队友,因国家乒乓球队不允许队友之间谈恋爱,两人相爱后,王瑾无奈远走日本打球。之后经过十多年的考验与磨难
日前,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2017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发布最新2017中国大学教学质量排行榜、2017中国大学教师水平排行榜、2017中国大学毕业生质量排行榜和2017中国大学市长校友排行榜等榜单。  报告显示,清华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最高,问鼎2017中国大学教学质量排行榜800强榜首。名列第2~10的分别是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
有一阵子,与我年龄相仿的几个姐们儿总会冷不丁地冒出一句:“唉,有个青春期的女儿真不省心。”甚至,一个热心肠的大姐还拍着我的肩膀说:“做青春期女孩的妈啊,得悠着点!”我一时云里雾里,我家女儿按说到了青春期,但也没长三头六臂啊!我不禁暗自高兴:看来我女儿就是乖。  然而,我高兴得早了点。不久之后,我们母女之间就掀起了一场风暴——  “妈,今天下午你得陪我去医院,把这些恼人的小痘痘干掉。你看,丑死了,烦
今年,爸妈带我去广州过春节。我特别高兴,毕竟这是我第一次在外地过春节。出发那天,我早早起了床,带上行李和爸妈来到了飞机场。在去广州的航班上,爸妈对我说:“出门在外,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不要乱跑,避免发生危险。”  下午一点多,我们终于到达广州。我们休息了一会儿就去看马戏了。节目非常惊险刺激,我真替演员担心。爸妈说:“那些演员经过了好多次训练才能完成那些表演。”第二天,我们来到了野生动物乐园。在那里,
李春利17岁时逃课,创作电影剧本并担纲主演,创作的影片插曲《烛光里的妈妈》久唱不衰。她一夜成名,被保送进中国人民大学。可等她做了妈妈后,面对藏到钢琴底下不愿练琴的女儿皮皮,却一筹莫展。而皮皮画笔下的妈妈,是个头发燃烧、嘴巴里飞出子弹的“紧张大师”……  随着家里先后住进来一群洋妞,“紧张大师”还会紧张吗?这一家经历了怎样的颠覆和改变?“紧张大师”为育女苦恼  2013年12月的一天晚上,李春利见6